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

合集下载

山西省克俄铝土矿矿物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

山西省克俄铝土矿矿物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

068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克俄铝土矿矿床位于山西省铝土矿主要产区的霍西赋矿盆地,地层产状总体倾向南东,倾角5-20°,局部有小型背、向斜构造,矿层亦随之起伏变化,该盆地内工作和研究程度都较高,在山西省已查明的铝土矿矿床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对克俄铝土矿床作为典型矿床进行系统地总结研究,对山西省的铝土矿资源预测评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含矿岩系特征克俄铝土矿矿床含矿岩系自下而上由赤、褐铁矿(即山西式铁矿)、铁铝岩、铝土矿、硬质耐火粘土矿、粘土岩、粘土页岩等组成,厚6.28-21.18m。

铁质岩:山西式铁矿直接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呈透镜状、窝子状或似层状产出,厚0.2-10.12m,平均2.00m左右,但不连续,局部缺失。

山西式铁矿石呈红、紫红、桔红等色,粉状、蜂窝状、致密状结构,团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赤、褐铁矿,次要矿物有方解石、高岭石等。

铝质岩:包括铝土矿、铝土岩及硬质耐火粘土矿。

铝土矿呈灰—深灰及淡黄色,具鲕状、碎屑状、粗糙状结构,块状构造。

厚0.50-9.40m,平均3.50m,是含矿岩系的主体部分。

硬质耐火粘土矿位于铝土矿之上,层位稳定,产状与铝土矿一致。

灰、灰白色,致密隐晶结构,局部具稀疏鲕状结构,块状构造,厚0.70-8.83m,一般1-5m。

铝土岩指含Al O>40%,含Fe O>3%,A/S<2.6的铝质岩石,其结2323构、构造特征与铝土矿类似,多呈致密块状或稀疏鲕状。

常以铝土矿夹层出现,或横向上与铝土矿互相过渡。

泥质岩:包括粘土岩、粘土页岩、铝土页岩、黑色页岩等,位于硬质耐火粘土矿之上,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15-9.96m,一般1-7m。

从纵向上看,含矿岩系具有底部铁高、铝、硅相对较低,中、上部铝高、硅、铁低,顶部硅高铁低、铝相对较低的普遍规律。

铁质层、铝质层、粘土层平均化学成分见表1。

含矿岩系剖面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如图1。

横向上,铝土矿主要化学成分均显波状起伏变化如图2。

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孙志伟;鹿爱莉;盖静;杨景胜【摘要】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丰富,资源储量大.目前,山西省铝工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十一五"期间山西省重点发展的接替产业之一.但是,在铝土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诸如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少、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程度低、煤下铝资源的勘查开发困难等制约铝工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0(019)01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铝土矿;开发;对策【作者】孙志伟;鹿爱莉;盖静;杨景胜【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1近20年多来,我国铝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计年鉴统计,2001年,我国精炼铝的产量达到337.14万t,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精炼铝生产国;2004年,我国精炼铝消费量为619.09万t,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精炼铝消费国[1]。

山西省作为铝土矿资源大省,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山西省的铝工业。

1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1.1 铝土矿资源情况我国的铝土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四个省的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的90 %以上。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主要分布于13个集中区,分别为朔州、保德-河曲、兴县、宁武-原平、五台、娄烦、阳泉、临县-中阳、孝义-汾阳、交口-汾西、灵石-霍州、沁源和平陆。

截至2008年,山西省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约10亿t,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铝土矿基础储量为1.15亿t,占全国的15.65%,位于贵州、河南和广西之后。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勘查方法概论二○○六年二月目录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 (1)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 (1)2.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岩段沉积的构造古地理及环境 (2)3.含矿岩系的典型剖面序列、类型 (3)1) A序列 (4)2) B序列 (4)3) C序列 (4)二、铝土矿的成矿及富集规律 (5)1.成矿于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 (5)2.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铝土矿成矿 (5)3.成矿盆地的斜坡越开缓越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 (6)4.成矿盆地旁侧的古陆规模越大越有利成矿 (7)5.铝土矿的富集规律 (7)三、铝土矿分布区划及远景 (8)1.河东成矿盆地 (8)1)保德—兴县铝土矿集中区(Ⅰ区) (9)2) 临县—中阳铝土矿集中区(Ⅱ区) (9)2.霍西成矿盆地 (10)1) 孝义—交口铝土矿集中区(Ⅲ区) (11)2) 灵石—霍州铝土矿集中区(Ⅳ区) (12)3.阳泉成矿盆地 (12)阳泉铝土矿集中区(Ⅴ区) (13)4.宁武—静乐成矿盆地 (13)1) 朔州铝土矿集中区(Ⅵ区) (14)2) 宁武—原平铝土矿集中区(Ⅶ区) (14)3) 娄烦铝土矿集中区(Ⅷ区) (14)5.五台天和成矿盆地 (15)五台铝土矿集中区(Ⅸ区) (15)6.晋城成矿盆地 (15)晋城铝土矿集中区(Ⅹ区) (15)7.豫西成矿盆地 (16)平陆铝土矿集中区(Ⅺ区) (16)8.沁源成矿盆地 (17)沁源铝土矿集中区(Ⅻ区) (17)四、山西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探讨 (17)1.铝土矿的产出特征 (17)1)矿体平面分布的连片性 (17)2)矿体厚度变化的双重性 (18)3)矿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双重性 (18)4)矿体隐伏剥蚀边界的难预测性 (19)5)矿石自然类型平面分布的杂乱性 (19)2.铝土矿体产出的形态分类 (22)1)依据矿体埋藏情况可分为3种 (22)2)依据矿体剖面形态和平面分布可分为5种 (22)3)依据故体剥蚀程度可分为2种 (23)4)依据矿体构造特征可分为3种 (23)3.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 (24)1)勘查手段选择 (24)2)勘查方法组合 (24)3)勘查工作程序 (27)4)矿床的合理控制 (28)4.无效工程及其产因 (34)1)无效工程种类 (34)2)无效工程增高的原因 (35)五、结论 (37)1.关于铝土矿形成的构造古地理环境 (38)2.关于沉积基底及不同铝土矿石矿床的时空分布 (39)3.关于铝土矿沉积的地质时代及成因 (40)4.关于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 (40)5.关于古风化壳型稀有稀土矿 (41)6.关于山西铝土矿勘查研究的经验教训 (42)7.铝土矿资源破坏严重,采富弃贫危急矿 (44)8.高铝矾土行业发展对铝工业的危害 (44)9.勘查程度偏低要加大勘查力度 (45)10.加强资源保护政策的落实 (45)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工作区从北部的大同到南部的平陆,从西部的离石至东部的阳泉。

山西省沉积型铝土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未来勘查开发工作预测

山西省沉积型铝土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未来勘查开发工作预测

【 关键 词】 山西省; 土矿 ; 铝 成矿规律 ; 总结; 勘察 开发 ; 预测
相 , 硅 酸 盐 相 , 酸 盐相 和硫 化 物 相 , 即 碳 而缺 失 氧化 物 相 。 按 照 成 矿 系 列 “ 位 ” 测 理 论 , 盆 地 边 部 应 有 赤 铁 矿 或 镜 铁 矿 的 沉 积 . 实 际 缺 预 在 而 11 矿 区带 划 分 .成 根 据 国 土 资 源 部 全 国 矿 产 资 源潜 力 评 价 “ 术 要 求 总 论 ” 提 出 上是没有的。这主要原因是铁质来源贫乏。风化壳 中有限的铁质和较 技 中
1铝 土 矿 成 矿 规 律 总 结 .
的统一全 国 I、 Ⅲ级成矿 区带划分方案 . Ⅱ、 山西省 铝土矿资源潜力评 价成 矿 区带 归 属 和 划 分 如 下 : I 滨 太 平 洋 成 矿 域 (I ) 级 4 Ⅱ级 华 北 陆 块 成 矿 省 ( ) Ⅱ4 Ⅲ级 晋 西 ~ 东 黄 河两 侧 元 古 宙 、 古 生 代 铝 土 矿稀 土 铜 铁 金 煤 陕 晚 盐类成矿带 ( l) Ⅲ 9 Ⅳ级 四 大 铝 土 矿 、 土 、 、 、 沉 积 成 矿 盆 地 . . 宁 武 成 矿 稀 煤 铁 等 即 即 盆地 、 西 成 矿 盆 地 、 水 成 矿 矿 盆 地 及 鄂 尔 多 斯 成 矿 盆 地 河 东 成 矿 霍 沁
区。
Ⅵ级 在 1 2个预测 区中根据预 测要素 的充分程度 又分 出 A、 C B、 三 类 预 测 区 块 . 相 当 于 Ⅵ 级成 矿 区 即
丰富的铝 、 、 等在风化壳酸性 条件下 . 硅 钛 促使其溶解 于海浸 的水 中 . 迅速进入 以碳 酸盐岩为基底 的盆地 中.由于碳酸 盐岩对水介质 的影 响, 而使其 变化 为弱碱性 的还原环境 , 致使铁相继形成鲕 ( ) 泥石 、 鳞 绿 菱铁矿 、 黄铁矿 的沉积 , 这些矿床沉积较早 , 对其基底 凹凸不平 的碳 酸 盐岩风 化面起 到了填平补齐 的作用 ,因此这些矿体形态 复杂 多变 . 而 随后 相继在碳酸盐相 、 硫化物相沉 积形成了铝土矿 和粘 土矿 、 土岩 粘 等, 这些矿产则形成一定规模 的大 、 中型矿 , 矿体变化较小 山西铝粘 土含 矿岩系中的稀有稀土元素 R E、C、 b T、 aR 、 E S N 、iG 、 b k、 v等 , 研 究 均 未 见 其 单 矿 物 , 能 以 离 子 吸 附 及 类 质 同像 . 存 经 可 赋 于其它矿物 中, 有关研究 , 也可能有的为纯化学的沉积作用来实现 . 与 磷 块 岩 中 的稀 土 元 素 赋 存 特 征 相 似 据 研 究 ,世 界 上 9 % 以上 的铝 土 矿 都 与 基 底 的碳 酸 盐 岩 密 切 相 0 关。 山西 的赋矿盆地基底都是碳酸盐岩 , 加之沉积环境很稳定 . 因此 山 西 的 铝 粘 土 含 矿 岩 系 沉 积 分 异 明 显 、 量好 、 模 大 . 个 矿 种 形 成 一 质 规 各 组很 自然的矿床系列

【doc】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doc】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doc】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究与探讨太原科技2009年第3期被0凰s@0建@啪赣馥镶鹈蘸赣糍赣睡莛黧?喜霉萋|魏鬟键嚣?l龌《豢鞋毒键穗黧嚣舞豫镪蠢秘强|强薯毪?--薯|文章编号:1006---4877(2009)03-0056—02 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祝凤琴(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一地质队,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介绍了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了铝土矿矿床成因及找矿的主要标志.关键词:铝土矿;本溪组古侵蚀面;沉积型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45文献标志码:A1区域地质概况山西原平红池一带属宁武煤田东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一山西中隆一宁静向斜东南翼. 由东向西地层愈来愈新,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等.区内已知矿产有煤,铝土矿,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及稀有稀土金属等.2矿区地质特征本区内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及第四系上更新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为含矿地层.在区内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薄,西部厚.可分两岩性段,第一岩性段底部为灰绿色,红绿色硬质(铁质)黏土岩;中部为含铁铝土页岩,铁矾土及灰白色铝土矿:上部为黏土岩,铝质黏土岩或灰色泥岩.第二岩性段底部为生物碎屑灰岩(细砂岩),向上依次为煤线,黏土岩,薄层细砂岩,黑色页岩,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线,中细粒石英砂岩.铝土矿按其颜色分为"白矿"(即灰白色, 灰色铝土矿)与"绿矿"(即灰绿色,黄绿色铝土矿),白矿产于绿矿的上部,呈渐变关系.本区位于宁静向斜南东翼之中部.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北西,倾角12.,31..矿区内发现规模较小的断裂三条,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走向北东或近东西,断距较小,对矿体破坏不大,矿区无侵入岩出露. 3矿体地质特征本区只有1个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北部, 长1120m,宽220,530m,厚1.90m,分布面积为 0.36km.矿体产于一套连续沉积的铁铝岩相建造收稿日期:2009一O1—13;修回日期:2009—02—13 作者简介:祝凤琴(1973一),女,重庆江北人.1994年7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校,助理工程师.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形态主要受奥陶系古侵蚀面控制,与围岩产状一致,倾角12o,40o,总体上南缓北陡,南部产状12.一25.,北中部相对较陡 (为25.,37.),南部局部地段有明显起伏,尤其是边缘产状较陡.矿体厚度与沉积环境十分密切.主要受奥陶系古侵蚀面控制,其中在凹陷地段矿体变厚,在凸起部位矿体变薄,甚至无矿.总体上,矿体西部较厚,东部相对较薄,矿体近地表较厚,深部相对较薄.区内矿体厚度最小值为0.80In,最大值为4.85 ITI,平均1.90ITI.厚度变化系数为46.43%,属较稳定型.矿石品位最高值A10,为75.08%,MS为31.42.最低值Al2o.为41.26%,MS为2.66.矿石平均品位A103为62.10%,变化系数10.54%;SiO2为11.52%,变化系数37.o4%;Fe203为6.64%,变化系数60.13%.顶板多为黏土岩,其Al20含量在32%,40%之间,SiO为40%左右,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底板为铁(硬)质黏土岩.4矿石特征矿体中矿物约有2O余种,主要为铝的氢氧化物,其次为黏土矿物,另有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钛的氧化物及其他矿物.铝的氢氧化物为铝土矿的矿石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其次为一水软铝石和胶铝矿.一水硬铝石在各矿石类型中含量不等,一般为40%一85%, 最高可达95%以上,多呈隐晶状,粒经<0.001mm,部分经受重结晶作用.结晶中心多呈微粒状集合体.一般粒径为0.0010.005mm,粗者可达0.01 mm左右.在局部空洞,裂隙处因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常发育有完好明亮的板状,柱状晶体,粒径多在 0.O1,0.03mm之间.偶尔达0.05,0.075mm.一水软铝石含量少.胶铝矿为一水硬铝石和一水软铝石 ?56?太原科技2009年第3期0凹画s@o匡@啪未结晶的胶状物,常呈不规则凝块状,表面往往含有有机物和铁质而呈浅褐色,发育有缩裂纹,有时其中包含乳滴状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的微晶.黏土矿物为铝土矿的主要杂质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绿泥石,其次为伊利石及水云母.高岭石多分布在"白矿"中,"绿矿"中也可见,含量0, 50%,呈隐晶状,蠕虫状产出,有时可见假六方片状晶体及管状多水高岭石.绿泥石主要分布于"绿矿"中,呈隐晶状,其次为鳞片状,放射状,扇状,球粒状以及较大的自形片状,板状,砂钟状等,含量050%.自下而上含量递减,以至消失. 矿石中的绿泥石主要作为内碎屑和豆鲕的胶结物存在.有时同水铝石各自相对呈不规则的塑性碎屑紧密相间排列.伊利石在矿石中含量一般1.0%, 4.O%,晶体细小极为分散.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杂质矿物外,矿石中还有微量星点状赤铁矿,白形粒状黄铁矿,微粒状锐钛矿,磁铁矿,钛铁矿,钛磁铁矿,金红石,磷铝锶矿,锆英石,板钛矿,电气石,磷灰石,白铁矿,自然铅等.本矿区矿物有用成分主要为A12o,有害成分为SiO.铝土矿矿物极其细小,肉眼不易辨别.经鉴定.在矿石中存在的A1在铝土矿中主要赋存于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中,其次赋存于高岭石, 绿泥石及水云母等矿物中.在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中它以氢氧化物形式出现,在高岭石,绿泥石,水云母等矿物中则以层状硅酸盐形式出现.si 为铝土矿中主要有害元素,它主要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高岭石,绿泥石及水云母中.Fe主要以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形式赋存于绿泥石,赤铁矿,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中.Ti是铝土矿的一种特征组分,主要赋存状态是以微粒状锐钛矿形式存在.其颗粒非常细小.粒径为0.001, 0.005mm,粗者可达0.O1mm.s为有害元素,主要以黄铁矿和微量的方铅矿形式存在.本区矿石的结构可分为半粗糙状和致密状,致密状的矿石质量较好.研究与探5矿床成因及其找矿标志国内一般铝土矿的矿床类型,通常分为沉积型,堆积型,红土型3种.原平地区铝土矿属古风壳型异地沉积的铝土矿床,是古风化壳物质经红土化风化作用形成的铝土矿物,黏土矿物,含铁矿物,少量含钛矿物及微量重矿物,在大气条件下迁移至水体中沉积形成的.控制成矿的主要因素是长期侵蚀问断和温暖潮湿多雨的气候,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红土化物质为铝土矿成矿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其次古地理位置和古构造对铝土矿的沉积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本区处于原平古岛西北侧,古岛旁侧的低凹地带.是沉积铝土矿的有利场所.本矿区矿床主要形成于潮坪泻湖环境.而且矿床多富集于泻湖边缘区这是由于地表水或地表水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在沉积盆地汇集遇海水在湖缘区低凹部位停积下来.此处为氧化——弱还原条件,有利于铝土矿的生成和富集.此外,风化淋滤作用,对铝土矿的进一步富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铝土矿的找矿标志主要为以下3种:1)铝土矿矿体露头是寻找铝土矿及其伴生矿产的直接依据.2)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下段,严格受层位控制,所以本溪组下段层位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当其厚度变大时,更应引起注意.3)在上述条件下,应注意在奥陶系灰岩之上为黄土覆盖的平坦山梁和缓坡地带,在残坡积物中寻找铝土矿转石和零星露头.地貌上绿矿多形成陡坎,容易发现,亦是找矿的一个重要线索.山西原平红池一带铝土矿产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部,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石灰岩侵蚀面之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有用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含量最高可达95%以上,矿石品位最高值A1:0为75.08%,A/S为31.42,属古风壳型沉积的高铝中硅中铁型铝土矿床.(责任编辑刘旭东)GeologicalFeaturesandCausesofBauxiteOreBodyaroundShanxi YuanpingHongchiAreaZHUFeng-qin(211GeologicalTeamofShanxiGeologicalExplorationBureau,Xinzhou034000, China)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introducedthegeologicalfeaturesandcausesof bauxiteinminingareaandorebody.Alsotheauthoranalyzedtheoredeposi~andprospectingsignsofbauxite. Keywords:bauxite;fossilerosionsurfaceofBenxigroup;sedimentarydeposit -5.。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古地理环境分析李凤浩1,霍彦萌2(1.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山西铝土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的铝土矿勘查矿区一共130多处,2018年又探明了8200万吨的铝土矿。

根据山西省现有铝土矿勘查的情况可知,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七个区域。

其中以兴县——交口区域的储存量最多,占全省57%以上,矿石品位最佳的是粗糙状铝土矿石,最高品位含量占80%以上。

本文将简要对每一个集中区的矿体进行分析,可从矿体特征、矿结构、构造、化学成分以及共生和伴生矿产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讨论,并根据矿石成分分析古地理环境特征。

关键词:山西铝土矿;矿床成因;古地理环境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1-0095-2Analysis on genesis and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bauxite deposit in Shanxi ProvinceLI Feng-hao1, HUO yan-meng2(1.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Hebei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2.The nin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ebe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Xingtai 054000,China)Abstract: Shanxi is rich in bauxite resources. By the end of 2015, there were more than 130 bauxite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province, and 82 million tons of bauxite had been proved in 2018.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bauxite explor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bauxit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even regions. Xingxian - Jiaokou area has the largest storag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7% of the province. The ore grade is the best coarse bauxite ore,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80%. In this paper, the ore bodies in each concentration area will be analyzed briefly, and the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structure, 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symbiotic and associated minerals and other aspects will be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ore composition.Keywords: Shanxi bauxite deposit genesis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1 山西铝土矿矿体特征分析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共将山西铝土矿集中区分成Ⅰ区到Ⅶ七个区域,其中Ⅰ区铝土矿集中区是保德—兴县,Ⅱ区是原平—宁武区,Ⅲ区是阳泉集中区,Ⅳ区是临县—交口区,Ⅴ区是沁源集中区,Ⅵ区是武乡集中区,Ⅶ区是平陆集中区[1]。

山西省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山西省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山西省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区地质普查工作的探究和地质特征的了解,分析该矿床的形成原因以及成矿的规律,对以后找矿方向作出了精准预测。

关键词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1 概述山西省原平市下马铺铝土矿区位于原平市北西320°方向直距34km处的段家堡乡西庄头~龙宫一带,矿区据208国道约2.00km,有简易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

本区地处云中山北端,地貌属断块剥蚀的低中山区,沟壑纵横,切割强烈。

下马铺村一带史上无铝土矿矿权设置记载,但进行过小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区域性的基础性工作,地表现有零星铝土矿的出现,近年来,在露头出现附近有铝土矿民采活动,为地质工作提供了考察依据。

1997年~1998年山西省地勘局区调队在本区进行了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编制了1:5万轩岗幅、下大林幅地质图。

2009年在该矿区范围内进行了普查工作,由于区内矿体不连续,厚度变化大,用第Ⅰ勘查类型控制不了矿体,对圈出具体靶区造成了难度。

此次通过对矿区普查工作的详细摸底和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规律,并对其下一步的找矿方向作出了预测[1]。

2 区域地质1)地层本区区域地层出露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系;2)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吕梁~太行断块的宁武~静乐块坳北缘,东邻五台山块隆,西接吕梁块隆。

区域构造线以NE~SW向为主,横穿矿区中部的盘道梁向斜,褶曲构造及NE~SW向断裂是本区的构造主体;3)区域矿产较丰富,主要以煤和铝土矿为主,石灰岩、粘土矿等亦有产出。

其中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部,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规模大小不等,Al2O3>45%,A/S 2.6~7.0。

下马铺矿区东南有石墙等中型铝土矿床,西南部有原平市长梁沟、南蚕食等大中型铝土矿床,北部有西红河、宽草坪等大中型铝土矿床。

浅析山西省盂县白土坡一带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浅析山西省盂县白土坡一带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040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作者简介:韩月池(1972—),女,河北北戴河人,地质矿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从事地质勘察工作。

(邮箱)sky.hyc@1 引言山西省盂县白土坡铝土矿矿区位于盂县城东方向,地处盂县牛村镇会阳坡村—阳泉市郊区河底镇五架山村一带,行政隶属于盂县牛村镇和阳泉市郊区管辖,矿区范围西至沟东村,东至西林江,南至五架山,北至会阳坡。

距太旧高速公路阳泉出口约35km,距太阳高速公路盂县出口约2km,G207国道从矿区东部经过,省道S314从矿区北部经过,交通便利。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娘子关坪头坳翘起带北端,南西紧靠沾尚—武乡—阳城北东向褶皱带,北依盂县坳缘翘起带。

工作区属于山西省晋东Ⅴ级铝土矿成矿区,该Ⅴ级铝土矿成矿区是山西省煤铝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铝土矿资源集中地区之一。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山西省晋东重点找矿靶区内,区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地层,地表多被第四系黄土大面积覆盖,第四系地层出露广泛,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4%。

基岩仅在沟谷及两侧出露,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上统太原组,新近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全新统。

矿区构造总体由东向西倾斜,呈单斜构造。

由于南北向挤压,东部形成轴向东西向的褶曲,使地层呈东西走向的波浪状起伏,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2-14°。

本区发现15条走向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倾角45-80°,延长500m左右,断距不大,呈平缓波状。

区内总体断层不发育,未发现断裂构造。

3 矿体特征3.1 赋存层位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中下部、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灰岩侵蚀面之上,矿体底界与侵蚀面距离0.00-10.97m,平均4.07m,俗称“G 层铝土矿”。

顶板多为灰色致密状硬质耐火粘土矿和灰色粘土岩,底板多为山西式铁矿或铁质粘土岩,奥陶系石灰岩为其间接底板;矿层与其顶底板之间多呈过渡关系,从底板、矿层到顶板为一套连续沉积的铁铝岩相建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铝土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预测――勘查方法概论二○○六年二月目录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岩段沉积的构造古地理及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含矿岩系的典型剖面序列、类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A序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B序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C序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铝土矿的成矿及富集规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成矿于古陆、古岛边缘的成矿盆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盆地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铝土矿成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成矿盆地的斜坡越开缓越有利于铝土矿的形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成矿盆地旁侧的古陆规模越大越有利成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铝土矿的富集规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铝土矿分布区划及远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河东成矿盆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保德-兴县铝土矿集中区(Ⅰ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临县-中阳铝土矿集中区(Ⅱ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霍西成矿盆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孝义-交口铝土矿集中区(Ⅲ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灵石-霍州铝土矿集中区(Ⅳ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阳泉成矿盆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阳泉铝土矿集中区(Ⅴ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宁武—静乐成矿盆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朔州铝土矿集中区(Ⅵ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宁武-原平铝土矿集中区(Ⅶ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娄烦铝土矿集中区(Ⅷ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五台天和成矿盆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台铝土矿集中区(Ⅸ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6.晋城成矿盆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晋城铝土矿集中区(Ⅹ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豫西成矿盆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陆铝土矿集中区(Ⅺ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沁源成矿盆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沁源铝土矿集中区(Ⅻ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山西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探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铝土矿的产出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体平面分布的连片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矿体厚度变化的双重性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矿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双重性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矿体隐伏剥蚀边界的难预测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矿石自然类型平面分布的杂乱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铝土矿体产出的形态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依据矿体埋藏情况可分为3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依据矿体剖面形态和平面分布可分为5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依据故体剥蚀程度可分为2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依据矿体构造特征可分为3种 (25)3。

铝土矿床的勘查方法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勘查手段选择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勘查方法组合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勘查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矿床的合理控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无效工程及其产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无效工程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无效工程增高的原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关于铝土矿形成的构造古地理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关于沉积基底及不同铝土矿石矿床的时空分布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关于铝土矿沉积的地质时代及成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关于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关于古风化壳型稀有稀土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关于山西铝土矿勘查研究的经验教训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67。

铝土矿资源破坏严重,采富弃贫危急矿ﻩ8。

高铝矾土行业发展对铝工业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勘查程度偏低要加大勘查力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加强资源保护政策的落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铝土矿分布、环境及古地理1.概况、铝土矿的勘查研究程度工作区从北部的大同到南部的平陆,从西部的离石至东部的阳泉.工作范围包括了山西省境内石炭系本溪组下部的铝(粘)土矿含矿岩系分布区,面积约6000km2,地理座标:北纬34°48′~40°00′,东经110°30′~114°00′。

山西铝土矿含矿岩系,主要赋存于山西六大煤田、四个煤产地之中。

建国后数十年来,在六大煤田、四大煤产地针对煤资源开展地质调查,其工作程度较高,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4.将山西铝土矿作为工业矿床勘查评价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叶,1958年孝义铝土矿的发现拉开了山西铝土矿勘查评价的序幕.至2000年底已勘查评价铝土矿床129处,其中上表矿床74处,累计探明资源量达10.4亿吨,可以说取得了丰硕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配合山西铝厂建设,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长沙矿冶研究院、郑州轻金属研究所、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曾先后开展了对山西孝义铝土矿矿物组成和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铝土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及赤泥物质成分和矿石物质成分研究等。

但研究范围局限,只限于山西铝厂的生产矿山—-孝义铝矿周围的四个铝土矿区——克俄、西河底、石公和卜家峪。

1994年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在完成对山西铝土矿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0世纪90年代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了对铝土矿较系统的研究,先后由陈平、柴东浩、芦静文(长院教授)等完成了《山西铝土矿岩石矿物研究》、《山西地块石炭纪铝土矿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山西铝土矿成因和模式研究》以及《山西铝土矿地质学研究》专著等,体现了20世纪山西铝土矿勘查研究的全部,为21世纪的后来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利用价值和真实历史记录外,还提出了古风化壳型稀有稀土铝土矿成矿和工业利用问题。

2。

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岩段沉积的构造古地理及环境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就山西地块而言,中奥陶世下马家沟早期为台地开阔海,晚期为台地潮坪;上马家沟早期再次转变为台地开阔海,晚期为潮间沉积;峰峰早期为一片浩瀚的开阔海。

由于山西地块缺失中奥陶统峰峰组之后的沉积记录,所以传统认为,自那时起,海水全部退出,整体上升成陆,造成之后长达三个纪的沉积缺失,但不同区段缺失程度不同,而且很有规律,这种缺失规律根据广布于区内铁铝岩段的压盖关系,南北端缺失较多,中部缺失较少,反映了南北两端相对较高,中部相对较低的古剥蚀格局.山西地块早石炭世晚期古地貌是一个剥蚀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剥蚀程度相对较低,而总体上又为一个北隆南倾、西隆东倾、大平小不平、并为碳酸盐岩大面积展布的准平原环境,其上堆积物为O2-C2期间形成的钙红土风化壳。

从各地现存的铁铝岩段剖面结构看,上述堆积物均为低地型红土的再沉积物,最上部普遍发育有薄层铝粘土古土壤层。

古土壤层中保存有根座化石,顶部有煤线,见有零星的植物叶片及含碳质粘土岩,含碳质粘土岩中含有孢粉化石,但以时限较长的古孢子较多,未见海相层,这一切表明,铁铝岩是大陆环境下近源、近距离搬运的堆积物或沉积物。

其次,从上覆本溪组上段的沉积环境看,该期主要为一陆表海的障壁岛-潮坪-泻湖环境,海在东部,距山西地块有一定距离。

海浸的方向为北东—北东东。

也就是说,对山西地块而言,铁铝岩段基本上是在大陆环境下迁移就位的。

3。

含矿岩系的典型剖面序列、类型华北石炭系地层传统地分为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缺下统);本溪组又分为上下段,下段惯称含矿段,上段称畔沟段,含矿岩系是指同一时期、同一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岩矿石序列总称.自中奥陶世后经长期沉积间断、于中石炭世早期所形成的山西式铁矿、硫铁矿、铝土矿、粘土矿等矿产,系同一成矿作用的同源沉积矿产,含矿岩系应包括该时期、该成矿作用所形成的所有岩矿石,即本溪期第一次海侵前所有的陆相沉积,也就是包括奥陶系侵蚀面以上、畔沟段沉积建造以下的岩矿石。

由于沉积古地理、地质及环境不同,不同因素作用所形成的岩矿石序列不同,总体划分可归纳为A:山西式铁矿-铝土矿—粘土矿(典型含矿序列之一);B:硫铁矿—粘土矿(岩)(典型含矿序列之一);C:粘土岩-砂砾岩(不含矿序列)。

分列如下:上述A含矿岩系剖面序列是湖棚相(浅—中深湖相)的典型成矿剖面序列;B含矿岩系剖面序列是湖心相(深湖相)的典型成矿剖面序列;C为湖棚相中的局部河流相沉积。

各典型序列特征及变化分述如下。

1) A序列A序列即山西式铁矿、铝土矿、粘土矿含矿剖面的典型岩矿石序列,分布面广、层位稳定,展布面积约占本溪组总面积的80%。

赋存大、中型铝土矿床,主要分布于河东、娄烦—宁武、五台、阳泉、霍西、霍东及平陆—夏县等地区。

概括各地剖面,岩性及成矿阶段自下而上可分为铁质粘土岩层、铝土矿层、粘土矿层、粘土岩及煤线4层,各地大同小异,可对比.具体可归纳为三个典型剖面类型:孝义型、原平型、平陆型。

2) B序列B序列是硫铁矿、粘土矿沉积的典型岩矿石序列,局部地段无铝土矿沉积,主要分布于阳泉盆地的阳泉市,霍西盆地的孝义、交口、灵石、汾西县境内、晋城盆地的阳城、晋城、平陆的下坪等地也有小面积分布,其自下而上可分为硫化铁质粘土岩、铝土矿(极不稳定)、粘土矿(岩) 、粘土岩及煤线等岩性层,该序列剖面类型最早发现于阳泉一带(该类型剖面不发育,在阳泉一带也仅占极少部分),一般称为“阳泉型"。

3)C序列C剖面序列不含矿,与前所述两序列不同源,前两序列的岩矿石由钙质红土风化壳物质沉积分异形成,而该系列由结晶片岩的红土风化壳物质形成,且不受前者沉积环境控制,不属于含矿岩系的剖面序列,但其分布却在铝土矿成矿带各矿区内,故将其列为典型剖面序列.该序列岩系一般发育于宁武—静乐盆地北端的宁武盘道梁、姬庄、平鲁大同盆地的平鲁,河东盆地的临县玉坪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岩系中下部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和砂岩—砂质粘土岩两类组合,最后都以粘土岩、煤线告终,后被海相沉积建造所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