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梅宏正(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园林技术专业园林05-2班)摘要:姜科植物在全世界约50属15O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约21属200种,主要分布西南部和南部省区,其中尤以云南、海南和两广为盛。
姜科植物含有许多著名的药用植物,但国产姜科植物至少有1/3的种类可作花卉或园林绿化用。
姜科花卉在国外已广为开发利用,但在国内除白姜花(Hedyehium coronarium)和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r cv·variegata)广为应用外,其余则还隐藏在深山幽谷中鲜为人知。
Abstract: Zingiberaceae plants in the world are about 50 species of 15 O0, widesprea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bout 21 are in China 200, mainlylocated in southwestern and southern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particularly in Yunnan, Hainan and Guangdong and Guangxi. Ginger plantscontain many well-known medicinal plants, but China-made ginger plants atleast 1 / 3 for the type of flowers or landscaping use. Zingiberaceaeflowers abroad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However, inaddition to the domestic white Zingiberaceae flowers (Hedyehium coronarium)and (Alpinia zerumber cv·variegata) widely used, while the others are stillhiding in the mountains glens in the little-known.关键词:姜科植物;花卉;药用;园林绿化Key words: Zingiberaceae; flowers; medicinal; Landscaping前言:姜科植物的花构造奇特,具沁人的清香,品莹透亮的花苞,薄如蝉翼的花瓣,色彩鲜艳的唇瓣,玲珑剔透的雄蕊,有些可与玫瑰媲美,有些不逊于兰花,有些则能与菊花争辉。
华南植物园姜园姜科植物调查

华南植物园姜科植物调查张柏辉(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3生物科学三班20132501076)摘要: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四大植物园之一,占地面积333公顷,建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姜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热带植物,在食用、药用、观赏上都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姜科植物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对华南植物园姜园进行了实地调查。
关键词:姜园;姜科;调查The Survey of Plants’Diversity In The South ChinaBotanical Garden, Ginger GardenZhang Baihui(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20132501076)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was called “The South China Emerald”.It is the biggest and the most historical tropical plants garden in the south China,which is full of different plants.It is one of four enormous botanical garde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hich was set up in 1929 with an area of 333 hectare.There is a herbal garden as the the off-site preservation for medical plants in China. A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Zingiberaceae plants,an important kind of plants in both eating and gardening, we took an survey of the Ginger Garden.Key words: Ginger garden; differences; survey引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创立于1956年。
珠三角地区姜科植物在水景上的应用及配置模式研究

珠三角地区姜科植物在水景上的应用及配置模式研究二十世纪以来,水体景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营造美观丰富的水体景观,离不开水景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社会提倡生态型园林和保健型园林的建设,姜科植物资源众多,分布区域广泛,不仅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花色、花期、株高多样化,还能释放芳香气味,舒缓人的情绪及供人观赏,在生态上起到杀菌、净化水体的作用,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形成植株高低错落有致、花色、花期鲜明的景观效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水景植物及水景姜科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并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以下结论与成果:(1)通过调查珠三角地区23个公园水景样地,共记录珠三角公园有水岸植物127种,分属80科119属。
其中乔木植物54种,占42.5%;灌木植物和地被植物53种,占41.7%;水生植物20种,占15.7%。
通过分析得出芳香植物少,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外来物种多,许多乡土湿生植物尚未使用,说明水景观赏植物资源的应用比较局限,造成多数景观千篇一律、植物种类不多的现象。
(2)通过对珠三角水景样地的调查结果发现,出现在公园水景姜科植物有花叶艳山姜、艳山姜、益智、草豆蔻、闭鞘姜、红球姜、海南砂仁、白姜花、砂仁、花叶山姜10种,常见水景姜科植物仅有花叶艳山姜和艳山姜2种。
姜科植物在水景的应用种类过少,许多适宜种植在水边的姜科植物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在水体景观中,普遍与姜科植物搭配的有落羽杉、鸡蛋花、紫薇、海芋、龟背竹、春羽、睡莲、再力花、荷花、美人蕉、风车草,配置种类较为单一。
(3)通过对水景姜科植物进行树种配置、景观平面结构、景观垂直结构、景观季相机构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平面结构的陆生植物、岸际植物、水生植物的过渡差异较大,需要改进。
尤其是垂直结构的植物群落,配置形式相对单一,景观层次感不够明显。
季相来说,植物选择基本为常绿植物,缺少四季景相变化。
(4)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归纳出现状水景的优缺点及水景姜科运用现状,结合姜科水体景观配置依据,挑选出30种能很好应用在水景的姜科植物,包括姜花属、姜黄属、山姜属、山奈属、豆蔻属、姜属、闭鞘姜属,以及配置结构、手法和原则,针对6种水体景观:人工式驳岸水景、自然式驳岸水景、溪流式水景、绿岛式水景、建筑旁水景、小型面状水景,提出不同水体的姜科配置模式。
姜科花卉的园林应用

植物 天地
P L A NT W o R L D
姜科 花 卉 的 园林 应 用
文
里 堕 垄丛矍
边
。
株高 约
,
1 5
.
米 株 形 紧凑
,
。
,
茎干
15
国产 5 0 余种 ) 绿 阔 叶疏 林 下 形 紧凑
立
, ,
,
产华 南各省 山 区 常
直立 姜 科 植 物 多分 布 于 东 南 亚 热 带
、
叶披 针 形
,
穗状 花 序从 根 茎
,
,
株高 0
。
.
6
—
1
米 株
,
部抽 出
覆盖
直立 尖棒状
长约 0
8
米
,
叶 阔披 针 形
,
圆锥 花 序 直
,
亚 热 带地 区
。
,
云 南 省 是 我 国分
由 肉 革 质 卵 形 呈 覆 瓦 状排 列 的 苞 片
,
狭窄
分枝短
,
,
苞片小
~
花白
布 中心
自然 界 中姜 科植 物 多产 于
产华南
、
西 南 山 区林缘或溪
于 无 性 繁殖 花期 5
9
月 耐高温
。
、
维普资讯
值物 天地
P L A N T Wo R L D
~
一
,
朵排列 紧密的
,
构 造奇特
几 b ( Z 『g / e
r
,
极 其艳丽
c
如 黄球姜
另
一
小花 向
,
一
姜花属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第 5期
广 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a g o g Unv riyo u ain o r a o Gu n d n iest fEd c t o
Vo . 1 No 5 13 .
21 年 1 01 O月
0c . O 1 t2 1
姜 花 属植 物 生物 技术研 究进 展
肖 望 ,涂 红 艳 ,邓 崇会 ,关 见 留
( 广东第 二师 范学 院 生 物 系 ,广东 广州 5 0 0 ) 1 3 3
摘要 : 姜花属 ( d c im) 物 花 形奇 特 、 色艳 丽 、 He y hu 植 花 气味 芳香 多 变. 种植 过程 中 易患 姜 瘟 但
实 现大规 模种植 .
, 但还 处 于实 验 阶段 , 没
植物 生物技 术是 通过 在植物 器 官 、 组织 、 细胞 和 分子水 平上 的操作 , 促进 植物 繁殖 、 于物质 生产 和植 物 用
品种 遗传 改 良的技术 , 括植物 组织 培养 、 包 植物 细胞 工程 ( 如体 细 胞杂 交 技术 、 导 突变 技术 ) 诱 和植 物 基 因 工
病 、 花瓶插 期 短 、 切 植株 太高等 因素 限制 了大规模 的应 用. 花属植 物 在栽培 地 结 实率低 , 姜 限制 了通 过传 统 的有性 杂 交方式进行 新 品种 的培 育. 通过 诱 导 突变、 细胞 杂 交和基 因工程等 生物技 术手段 体 是 获得 植物 新 品种 的重要 手段 . 本研 究对姜 花属植 物 的生物 技 术研 究的进展 进行 综述 , 并分析 了影 响生物技 术发 展 的重要 因素 , 出 了解 决 问题 的 关键 所在. 提 关键 词 : 姜花属 ; 织培 养 ; 细胞胚 胎发 生 组 体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姜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资源,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
这类植物以其独特的花朵和叶片形态而备受欢迎,在园林设计和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将探讨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和研究。
首先,姜科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多样化。
它们常常被用作庭院、花坛和景观中的独立植物,其优美的花朵和叶片能够为园林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常见的姜科植物有花菖蒲、唐菖蒲和龙舌兰等。
这些植物具有浓郁的花香,能够吸引蝴蝶和其他昆虫,增加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姜科植物还被广泛用作绿色屏障和遮阴植物。
一些姜科植物具有茂密的叶片和丛生的生长习性,可以有效地遮挡视线,提供隐私和安全。
比如,姜科植物中的大叶韭、巢蕉和红槿等植物常常被用作绿篱,用以定义花坛边界或围合庭院空间。
此外,一些姜科植物的叶片也具有宽大的面积,可以为园林提供大面积的阴凉区域,为人们提供清凉和舒适的环境。
此外,对姜科植物的研究也是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科植物的分类、种植技术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对园林设计和管理非常有意义。
例如,研究发现姜科植物中花朵的颜色和形态与传粉昆虫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园林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研究表明姜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耐受高温、寒冷和干旱等恶劣条件,这对园林植物的选用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姜科植物还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在园林设计和研究中也需要对其药理活性、食用性以及适宜的种植技术进行研究。
一些姜科植物的根茎和叶片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制备,具有抗炎、解热、止痛等药理作用。
同时,一些姜科植物的花朵和嫩叶也可以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对这些药用和食用植物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其更广泛的应用价值,丰富园林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和研究是一个多样化和复杂的领域。
这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美化环境、提供遮阴和绿化空间,同时也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姜科植物花卉新品种及其应用

姜科植物花卉新品种及其应用邓美红1,杨镇明1,曾宋君2,罗顺辉1,刘文1,陈浩然1(1.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广东珠海519070;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摘要:姜科植物花卉观赏价值高,是重要的切花和盆花,也是园林绿化造景的重要素材。
我国姜科植物资源丰富,但自主选育的姜科花卉新品种少。
对5个自主选育的姜科花卉新品种进行了介绍,这些新品种观赏性状优良,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易栽培,易开花,花期6—11月,切花瓶插寿命约7~15d ,可用于地栽观赏、园林造景、组合盆栽和瓶插观赏等,其推广应用对进一步丰富我国姜科花卉品种,推动我省姜科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姜科植物;新品种;切花;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6-0001-030引言姜科植物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有的用于观叶,有的用于观花,用于观花的,有的花色艳丽,有的花朵芬芳,有的花型奇异,可用于切花和盆栽观赏,也是营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重要素材[1-3]。
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开发是花卉产业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国内对姜科植物育种研究还比较少,培育的新品种也不多。
本文对自主选育的姜科花卉新品种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以进一步推动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姜科植物育种和产业发展。
1优新姜科植物花卉品种1.1‘红观音’姜荷花由从泰国引进的姜荷花变异株繁育而成,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花2011003)。
该品种为多年生宿根花卉,植株高约45cm ,花茎通常高于叶片。
地下主根茎纺锤形至圆球形。
叶基生、长椭圆形、长30~50cm 、宽5~8cm 、亮绿色、顶端渐尖,叶脉为平行脉,中脉紫红色。
穗状花序,花梗直立坚硬,长约45~70cm 。
苞叶是主要观赏部位,上部为大型不育苞片,阔卵形,红色,先端带绿色斑点,约有11~15片,下部苞片绿色,与花序轴合生成蜂窝状排列,约6~9片。
生姜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姜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二、生姜的概述2.1 生姜的植物学概述2.2 生姜的种植特点三、生姜市场需求分析3.1 生姜的市场需求3.2 生姜的市场价值四、生姜种植的实施4.1 生姜的选址和土壤要求4.2 生姜的种植方式4.3 生姜的肥料管理4.4 生姜的病虫害防治五、生姜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5.1 生姜的成本和收益5.2 生姜的市场发展前景六、生姜种植的风险评估6.1 生姜的自然灾害风险6.2 生姜的市场波动风险七、结论参考文献一、前言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生姜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因此,通过对生姜种植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种植生姜的指导和决策支持,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生姜产业的发展。
二、生姜的概述2.1 生姜的植物学概述生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具有香气和辣味,被广泛用作调味品和药材。
生姜的茎部是人们常见的“姜”,而其根茎则是被用作药材的部位。
生姜原产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姜可以生长出茎叶,花期长达数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2 生姜的种植特点生姜生长适温范围为20℃-3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
生姜对光照要求不严,喜欢湿润的气候,但对于水分过多要求不高。
生姜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最为适宜,酸碱度在PH值5.5-6.5之间为最佳。
生姜属于短日照作物,对光照要求不高,不过在生育期内,光照充足能促进生姜的茎叶生长。
三、生姜市场需求分析3.1 生姜的市场需求生姜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药材,在菜肴加工和中药制备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天然植物类食材和药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生姜的市场需求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除此之外,生姜还可用于生姜酒、生姜糖等加工制品,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科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与研究梅宏正(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园林技术专业园林05-2班)摘要:姜科植物在全世界约50属15O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约21属200种,主要分布西南部和南部省区,其中尤以云南、海南和两广为盛。
姜科植物含有许多著名的药用植物,但国产姜科植物至少有1/3的种类可作花卉或园林绿化用。
姜科花卉在国外已广为开发利用,但在国内除白姜花(Hedyehium coronarium)和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r cv·variegata)广为应用外,其余则还隐藏在深山幽谷中鲜为人知。
Abstract: Zingiberaceae plants in the world are about 50 species of 15 O0, widesprea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bout 21 are in China 200, mainlylocated in southwestern and southern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particularly in Yunnan, Hainan and Guangdong and Guangxi. Ginger plantscontain many well-known medicinal plants, but China-made ginger plants atleast 1 / 3 for the type of flowers or landscaping use. Zingiberaceaeflowers abroad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However, inaddition to the domestic white Zingiberaceae flowers (Hedyehium coronarium)and (Alpinia zerumber cv·variegata) widely used, while the others are stillhiding in the mountains glens in the little-known.关键词:姜科植物;花卉;药用;园林绿化Key words: Zingiberaceae; flowers; medicinal; Landscaping前言:姜科植物的花构造奇特,具沁人的清香,品莹透亮的花苞,薄如蝉翼的花瓣,色彩鲜艳的唇瓣,玲珑剔透的雄蕊,有些可与玫瑰媲美,有些不逊于兰花,有些则能与菊花争辉。
它的叶婀娜多姿,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本论文将介绍几种园林姜科植物和姜科花卉栽培要点,以及我省姜科植物的研究成果如何。
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园艺学家们和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关注,让姜科花卉在祖国的百花园中盛开。
一、部分国产姜科花卉植物简单介绍材料与方法1.小草范(Alpiniahenryi)分布广东、海南;越南也有。
花乳白色。
花期4一6月。
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2.红苞山姜(A·polyanthaXA.hen-i)系由多花山姜与小草落杂交而成。
花鲜红色。
花期4一3月。
半荫生。
根茎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3.花叶山姜(A·Pumila)分布云南、两广及湖南。
花白色。
花期4一6月。
叶片绿白宽条纹相间。
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
尸.皱叶山姜(A.rugosifollia)分布海南。
花白色。
花期5一了月。
叶多皱纹且反折,形态奇特。
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园林绿化。
5.益智(A.oxyphylla)分布广东、海南、广西。
花白色,花序圆锥形,与叶片垂直。
花期3一5月。
荫生至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6.艳山姜(A·zerumbet)分布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省区;热带亚洲广布。
花乳白色。
花期4一6月。
果熟时朱红色,具美丽条纹,果期7一10月。
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庭园观赏或插花观花观果。
7.雨花山姜(A.zerumbetev.SPrinkle)系从艳山姜芽变个体选育而成。
花白色。
花期6一8月。
叶面斑驳一片,黄色雨纹清晰可见,阳光照射下尤觉美丽。
半荫生。
根茎繁殖。
非常适宜作园林绿化。
8.闭鞘姜(CostussPeeiosus)分布云南至台湾。
唇瓣宽大呈喇叭形、白色。
花期7一9月。
苞片成熟时呈猩红色,整个果序火红如炬。
阳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9.宫粉郁金(Curcumakwangsiensis)系从广西羲术中选育而成。
穗状花序形如宝鼎,缨苞片白色、粉红色、玫瑰红色,艳丽多彩。
花期4一6月。
阳生,根茎繁殖。
本种系4倍体,遗传变异性大,主根茎发达,是选育系列花卉品种的上佳材料,且在人为条件下,可在春节前开花。
宜作盆栽花卉.10.顶花荻术(C·yunnanensiS)分布云南。
本种类似宫粉郁金,不同的是没有侧生花序,但开花率很高,达90%以上。
花期7一9月。
阳生。
根茎繁殖,宜作盆栽花夕午。
11.茵香砂仁(Etlingerayunnanensis)分布云南。
苞片火红色,花序顶端开出数朵金黄色小花,形如菊花,令人赏心悦目。
花期5一7月。
半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
12.红姜花(Hedychumcocineum)分布西藏、云南、广西;印度、斯里兰卡也有。
花鲜红色,花期6一8月。
半荫生至阳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本种是姜花属中的珍品,在欧美已被培育出许多品种。
宜作园林绿化和插花观赏。
13.黄姜花(H·flavum)分布我国西南部及广西;印度也有。
花鲜黄色,香气四溢,沁人肺腑,花期8一10月。
半荫生至阳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园林绿化和插花观赏。
14.那坡姜花(H.naponensis)分布广西。
花白色。
花期7一9月。
荫生。
种子或根茎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
15.海南三七(Kaempferiarotunda)分布云南至台湾。
花的四枚瓣片红白相映、芳香美丽,先花后叶。
花期3一5月。
人为条件下可于春节前开花。
叶具鱼骨状花纹。
阳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且作盆栽花卉。
16.咏花姜(Rhynehanthusbeesianus)分布云南;缅甸也有。
苞片红色,花丝长而黄色,红黄相辉,引人注目;花期6一8月。
荫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和园林石景或林层间的点缀花卉。
17.大花象牙参(ROseoeahumeana)分布云南、四川。
花大,数朵同时先叶开放,色彩青紫、紫红、粉红、黄色、自色,艳丽多姿,在国外被视作园艺珍品,被称作寒温带中的兰花。
花期5一6月。
阳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
18.象牙参(R.Purpurea)分布云南; 印度、锡金和缅甸也有。
花大而艳丽,蓝色或蓝紫色,亦是象牙参属中的佼佼者。
花期6一7月。
阳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宜作盆栽花卉。
19.光果姜(zingibernudiearPum)分布广西及海南。
锥形花序殷红色,形似红烛而光泽照人,花序上开着紫红色小花,雅致有趣。
花期8一9月。
半荫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20.红球姜(2.zerumbet)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花序球果形,熟时鲜红色。
花果期7一10月。
荫生。
根茎或种子繁殖。
宜作插花观赏。
二、姜科花卉栽培要点1、温度姜科植物喜多湿和半阴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0℃,冬季安全越冬一般不低于10℃,超过35℃或低于7℃对生长不利,冬季夜间温度如低于4℃,一些姜花种类的假茎和叶片会发生冻害。
因此,在大多数姜科花卉的种植中,冬季应注意保温防寒,将其移至无风、较温暖的室内或温室里越冬,保持温度10℃左右。
夏天要防止高温危害,将其移到阴凉处,或采取一些降温措施。
2、光照大多数姜科花卉忌阳光直射,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长良好。
一般在春秋季节,充足的阳光对叶片萌发和花序抽出有利,但在夏天,阳光直射易引起叶片灼伤。
因此,可在遮光度为75%至80%的遮光网人工控制的光线环境下栽培。
如发现叶片灼伤,应立即将其移至有遮光设施的场所或树荫下,并将灼伤叶片剪除,以防病菌从伤口侵入。
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其重发新叶,恢复新姿。
3、水分每年的3月至10月是姜花的生长旺季,应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要注意不能造成土壤过湿,否则会引起烂根和病害,空气湿度要求保持在75%至85%之间。
进入秋冬后,姜花生长缓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应根据天气变化决定每天浇1次,或2天至3天浇1次水。
当气温较低时(10℃左右),应保持土壤干燥,使之免受寒害。
对冬季休眠的种类,如红姜花、瓷玫瑰等,要提前停止浇水和施肥。
4、土壤姜花的栽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栽培时,应多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基质。
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制,或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
地栽时采用沙质土和人工配制的基质土壤。
如盆栽姜荷花,常用泥炭土等量混合河沙,加上少量的珍珠岩或蛭石种植,这样的栽培介质,保水与通气性都良好,生长和开花能达到满意效果。
5、肥料姜科花卉在栽培管理时,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以保证生长良好和花色更为浓艳。
一般每年应施肥3次至4次,春初、秋初和冬前各1次(冬季和夏季停止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肥为辅,秋肥和冬前肥应增加磷钾肥。
为防止园土冬旱,可采用“深穴、深栽、浅培土”的方法。
在施肥过程中,注意肥料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叶片灼伤造成肥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植株枯死。
三、我省姜科植物的研究成果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项目《国产姜科植物观赏性状评价及优良种类筛选》自2001年10月立项研究以来,对国产姜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引种收集和栽培,建立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资源圃,对20属109种国产姜科植物进行了引种栽培,并对其原始观赏性状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和评价,将国产姜科植物划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赏苞片类和其他类4个不同的观赏类群,并对每个类群的观赏特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野生姜科花卉资源提供了依据。
他们又根据不同的植株形态、生长习性和观赏应用价值,把观花类分为园林观赏型、花坛盆花型和附生切花型3个观赏应用类型。
同时,对筛选出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育种前景的种类,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应改良的观赏性状,提出了育种目标和方向,为观赏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在对大叶拟姜黄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首次在姜科植物中发现和报道了通过两天花期实现雄性先熟,同时结合独特的开花格局来避免自交的繁育机制。
该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姜科植物乃至有花植物的传粉和繁育系统的多样性与形成机制、花寿命的适应意义和进化含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