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盐城旅游景点大全

盐城旅游景点大全篇一:盐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夯实基础丰富产品完善体系推动盐城旅游向着千亿级产业迈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旅游产业围绕“核心产品打造、精品线路建设、旅游市场推广、要素协调发展”四大战略,以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以品牌化发展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植壮大产业主体,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旅游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走势,未来5-8年,盐城旅游具备了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扎实基础。
本文在综合盐城工学院、市经济学会业内专家领导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该分析报告。
一、产业概况(一)发展现状。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20XX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282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3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7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51%。
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景区建设卓有成效,景区质量逐步提升。
20XX年,盐城中华麋鹿园成功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启我市5A级旅游景区从无到有的新时代。
截至目前,全市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49个,其中5A 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3A级旅游景区15个,2A级旅游景区23个,景区提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另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乡村旅游区3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省工业旅游示范点4个,景区的整体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产业体系得到完善。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品系统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湿地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全市现有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等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海森林公园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盐都区成为全省首家乡村旅游创新示范区,房车露营、低空飞行、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旅游产品体系,标志着我市旅游产业从单一观光产品开始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全方位、多样化的产品体系逐步转变。
盐城市观光休闲农业情况汇报

盐城市观光休闲农业情况汇报盐城市农业委员会一、发展现状全市已初步形成里下河、204国道沿线和沿海滩涂三大观光农业带,建设了27个观光农业景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类型和特点:1.水乡自然风光型。
以盐都大纵湖、建湖九龙口、阜宁马家荡、亭湖大洋湾等湖荡风景区为典型代表,将休闲观光与荷藕、慈姑种植和螃蟹等水产养殖相结合,水乡自然风光特色明显。
2.观光与采购结合型。
以盐都区华都森林公园等为代表,栽植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
春季可以踏青赏花,夏秋季节既能旅游观光,又能亲自体验农事活动,采摘购买果品,集休闲与购物消费于一体。
3.农业科技教育型。
以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代表,集中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示范基地,发挥了园区的示范教育功能。
4.生态环保型。
以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代表,观光沿海原始滩涂湿地,欣赏几百种珍稀动植物,将农业观光休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综合开发型。
以大丰斗龙庄园、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和射阳洋马十里菊香园为代表,以“三资”开发为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和娱乐购物为一体,实施综合开发,放大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业效益。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我市发展观光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观光农业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把观光农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总体目标是,以204国道沿线及沿海农业风光带为主线,以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为重点,以景点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湿地生态旅游,在全市建成“一园”(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三湖”(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五景”(射阳苏东自然农园、东台西溪风景区、东台永丰森林农业生态园、华都森林公园、黄河古道暨红色精典生态文化景区)、“十带”(沿海、盐高速、沿铁路、沿省道建设10条现代农业观光带)、“百园”(百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的农业观光旅游新格局,尽快把我市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城市。
基于社区增权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盐城湿地为例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增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结合海滨湿地旅游区周边附近居民现实旅游收益及政府政策调查,分析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增权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社区增权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促进策略,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社区增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盐城海滨湿地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taking the coastal wetland nature of Yancheng, Jiangsu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coastal wetlands surrounding residents’ real tourism receipts and government’s policy researches to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ecology, and ultimatel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mpact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for sustainabl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Keywords: community empower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目录文献综述 (1)第一章前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一、研究背景 (1)(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1)(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中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2)(三)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二、研究意义 (3)第二章社区增权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3)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内涵 (3)(一)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促进旅游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二、社区参与、社区增权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5)第三章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社区增权问题研究 (9)一、盐城湿地旅游开发概况 (9)二、盐城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参与状况分析 (9)三、社区增权在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第四章基于社区增权的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11)第五章总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文献综述左冰等对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个人权利与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盐城沿海湿地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作者:王凯红赵永强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07期摘要: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物种丰富,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是盐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1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盐城沿海湿地的现状,分析了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的人为原因,结合盐城沿海湿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湿地开发中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实践途径,保持适度原则,珍惜稀缺资源,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关键词:沿海湿地;现状分析;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415049收稿日期:2020-03-18作者简介:王凯红(1971-),女,本科,中级。
研究方向:湿地研究和动物保护。
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根据《湿地公约》得来的。
湿地的范围很广,其不仅包含天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也包括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所形成的地带。
其中,滨海湿地是自然界中最有环境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处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是自然结合的合成体。
同时,该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因此也是最有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滨海湿地处于陆地与海洋共同的区域,这一区域涵盖了周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大大地促进了湿地动植物的生长。
滨海湿地作为沿海地区发展的自然复合体,受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产生了显著的演替现象。
滨海湿地涵盖着特殊的植被、水文和土壤条件,这使得其具有更高的自然生产力和演替速率。
同时,这些特殊的条件使其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以滩涂围垦为主要方式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渐由自然状态转变为人工状态,且更替范围不断扩大,更替速度不断加快,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坏境。
因此,加强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时空演变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
盐城旅游资源调研

,其中国际旅行社 1 家。有4家旅行社 可以经营赴台湾旅游。
酒店
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 50 家。 五星级饭店:盐城驿都金陵大酒店、江苏滨海鸥堡利亚大酒 店、盐城鸿基玄武饭店、盐城水城度假酒店等 四星级饭店:盐城悦达国际大酒店、东台国贸国际大酒店、 盐城瀛洲宾馆、东台凯悦国际大酒店、盐城响水亚邦国际 大酒店等 三星级饭店:盐城盐渎花园国际大酒店、盐城东台磊达宾馆、 大丰银都酒店、盐城建军酒店、盐城维海大酒店等
谢谢!
景区服务及设施
盐城市旅游业的基础建设已有一定的发 展,食、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体 系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旅游景点不断开发, 旅游商品品种增加,旅游设施条件明显改 善,旅游管理规范有序,为游客提供了更好 的活动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一、盐城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增 长,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2771.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6.83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26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 实现增加值1048.24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 年的16:47:37调整为2011年的15:47.2:37.8,二、三 产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222元 (按2011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6000美元),比上年增长 13.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56亿 元,增长27%,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52.45亿美元,增长33.2%,其中出口29.78亿美元,增 长28.4%,进口22.67亿美元,增长40.2%。全市新批外 商投资项目321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8个,增 长72.7%。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88亿美元,增长 29.5% 建成大陆地级市首个旅游资讯中心,成功举办台湾美 食周、风情节以及两地旅游包机互动活动,接待台湾 近200个旅游团队8000人次。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盐城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文管1002班施广明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也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
特此为了跟好的了解盐城的旅游资源我们对盐城的旅游资源作出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较彻底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利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盐城旅游资源的现状调查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
辖两市5 县2 区,面积1.5 万平方公里,人口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总的来说盐城的旅游资源可以归纳为三色文化:“银文化,绿文化,红文化”银文化——盐文化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4 年(公元前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盐城生来产盐。
在古代,淮河在盐城北部出海,西周时这里被称为淮夷之地。
汉代以前,有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
淮地有南北,盐城与扬州、南通等在淮南,这些地方产的盐,称淮南盐。
千年的盐文化让古人给盐城留下了无比迷人的盐景——运盐的河道,集散码头,盐官府衙遗址,盐商住宅,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议事厅,制卤的卤池、盘铁、盐灶、盐锅、盐……绿文化——滩涂文化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东部沿海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
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红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1)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盐城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旅游度假区。
当前,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状况不错,但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和提升品质。
本文从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和拓展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以期为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1. 优势资源盐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滨海明珠、人间仙境”之称。
其周边海、湖、山、河等生态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海、陆、空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同时,盐城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大云寺、仪征古城、扬州木渎古镇等,这些都为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基础设施随着盐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其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旅游度假区内的交通、住宿、商业等设施日益完善。
例如,盐城港拓建成为国家一级港口,成为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盐城北站开通后,大大缩短了盐城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时间;盐都广场、盐城商场等大型商业、娱乐广场相继建成,各式各样的主题乐园、度假酒店、海洋公园也开始落户盐城旅游度假区。
3. 旅游产业发展盐城市近年来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大力投资,推动了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繁荣。
如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旅游品牌建设,举办各种旅游活动等,全面提高了盐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品质。
同时,市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旅游企业,鼓励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开发旅游市场。
二、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拓展策略1. 提高旅游品质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盐城旅游度假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旅游品质。
可以通过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旅游设施等方式来达成目标。
同时,还可以举办更多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加。
2. 发挥特色文化盐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其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强化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发展。
可以开展历史文化展览、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充分展示盐城的文化魅力,让游客在体验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文化。
盐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

盐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盐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康养旅游将旅游与健康养生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恢复身心健康的机会。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盐城市正积极探索发展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全面的健康服务。
首先,盐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康养旅游的发展。
盐城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适宜居住和养生。
盐城市还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点,如大丰港、建湖、滨海湿地等,这些地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供游客进行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如徒步旅行、骑行、钓鱼等。
同时,盐城市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游客可以在温泉中放松身心,享受传统的养生方式。
其次,盐城市的文化底蕴为康养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这里有众多的古建筑、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文化景点了解盐城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盐城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观赏古建筑,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此外,盐城市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艺,游客可以参与一些传统制作活动,如民间织染、手工陶瓷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次,盐城市注重发展康养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盐城市政府重视康养旅游的发展,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城市内建有多个高标准的大型度假村和养生中心,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
此外,盐城市还拥有专业的健康养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和康复服务。
这些设施和服务为旅游者提供了便利,使他们能够轻松享受康养旅游的乐趣。
最后,盐城市积极开展康养旅游的宣传推广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盐城进行康养旅游,盐城市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活动。
例如,他们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旅游信息和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关注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旅英0912 05 金爱婷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也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
特此为了跟好的了解盐城的旅游资源我们对盐城的旅游资源作出了较深刻的研究和较彻底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利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盐城旅游资源调查对策发展
一、盐城旅游资源的现状调查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
辖两市 5 县 2 区,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人口 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总的来说盐城的旅游资源可以归纳为三色文化:“银文化,绿文化,红文化”银文化——盐文化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 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 2100 多年历史。
盐城生来产盐。
在古代,淮河在盐城北部出海,西周时这里被称为淮夷之地。
汉代以前,有人在淮河南北的海边煮海水为盐。
淮地有南北,盐城与扬州、南通等在淮南,这些地方产的盐,称淮南盐。
千年的盐文化让古人给盐城留下了无比迷人的盐景——运盐的河道,集散码头,盐官府衙遗址,盐商住宅,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议事厅,制卤的卤池、盘铁、盐灶、盐锅、盐……
绿文化——滩涂文化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东部沿海 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 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
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红文化——红色革命文化
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盐城旅游资源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度较低
盐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受规模小、位置偏、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程度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缺少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拳头旅游产品,与其他著名旅游区相比,竞争力不强。
2、资源赋存组合欠佳
长江、黄河泥沙使盐城形成辽阔、独特的滩涂风光,但泥质沙滩和浑浊的海水,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此外没有山地,缺乏山水相依的景观组合,削弱了盐城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旅游资源知名度较小
盐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交流不多,宣传力度不够。
同时,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加之过去长期交通不畅,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使盐城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4、旅游基础相对薄弱
盐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目前不仅落后于沿江和环太湖的旅游城市,而且在江苏沿海三市中,也处于后进地位。
2000 年,盐城市国内、国际旅游总量虽有所提高,但外地来盐游客数量较少,仅占11%左右,说明旅游区(点)建设相对滞后,吸引力不强,重点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
同时,重点旅游区还存在交通
制约的问题,到2000年底,东部沿海海堤尚无等级公路,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受到制约,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
盐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沿海滩涂、里下河湖荡地区的湿地,是旅游开发的重点。
但由于上述地区是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任何不恰当的、过度的开发都会造成旅游环境的恶化及旅游特色资源的消失。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是开发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盐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盐城旅游业知名度
根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苏旅游要形成“一构架”、“一网”、“五带”、“四区”的“115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盐城属于沿黄海岸旅游带和连盐旅游区。
根据江苏省“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盐城市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其旅游业发展将大有作为。
但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盐城旅游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因此要采取“党政主导,联动发展、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生态主导、特色主打、龙头带动、强势营销”的发展模式,通过广播、电视、广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向海内外旅游市场大力推介,提高盐城知名度,增进区域之间的协作联系,重点开发长三角地区和本省旅游,延伸开拓华北和珠江三角等地的国内旅游市场,积极拓展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等海外主体旅游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
将盐城定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来进行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使盐城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生态旅游首选城市,并逐步建成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使“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印象深入人心。
2、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盐城旅游产品特色
由于盐城旅游业起步较晚,必须本着“打名牌、抓重点、搞特色、创效益”的原则重点开发品牌旅游产品,突出盐城旅游特色,全力打造盐城旅游的三条主线。
东线:沿海滩涂自然风光旅游线。
包括: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射阳河口游览区、滨海海
堤风光游览区、东沙?蒋家沙游览区、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灌河口游览区等。
中线:通榆路沿线人文景观旅游线。
该旅游线南起东台,北至响水,沿通榆公路纵贯盐城南北。
主要包括:东台西溪游览区,大丰人文景观游览区,阜宁城建新貌、抗战纪念游览区及滨海通榆河水利枢纽工程游览区,响水文物古迹、观光农业游览区等。
西线: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线。
主要包括:大纵湖渔家休闲度假区、九龙口湖荡风光游览区和马家荡水乡民俗游览区。
打造出一批让旅客“值得来”、“来的值”的拳头旅游产品,真正让游客做到意犹未尽、流连忘返,把“人到盐城不想家”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
3、强基固本,增强盐城旅游业竞争实力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行业。
吃:挖掘盐阜菜肴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旅游饭店菜肴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发沿海农家菜等新品菜肴,打造盐阜特色餐饮品牌。
住:增加旅游饭店数量,提升饭店档次。
在建好星级酒店的同时优化饭店供应结构,建设农家乐旅馆、经济型饭店等大众化特色旅馆。
行: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加快城市与景区(点)连接线道路的建设,提高现有景区(点)道路的等级,增强景区(点)的可进入性。
娱:依托现代化城市群的成果,不断完善城市娱乐和商业区建设,完善旅游功能。
游:推动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开发街区和景点夜游项目和特色旅游表演节目。
购:重点开发阜宁玻璃工艺品、东台发绣等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特色的旅游商品。
挖掘、提升醉螺、醉蟹、麋鹿血酒、何首乌制品、洋马菊花茶等传统旅游特色商品。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盐城旅游业服务质量
旅游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通晓国际旅游惯例、熟悉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优秀旅游策划人、旅游营销专家。
一要联合盐城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更新和深造,加快旅游人才培养;二要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为盐城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升盐城市旅游档次,并利用他们的影响及宣传,扩大盐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
三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标准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
系,旅游从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做到文明诚信、业务过硬,服务优质,初步达到“亲切、舒适、便捷、安全”优质旅游环境要求;四要加大重点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高级管理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电脑网络人才等优秀旅游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盐城旅游业服务质量,使盐城旅游走进先进行列。
5、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盐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盐城市旅游资源的品质较高,但必须进行有序的保护性开发,特别是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更应十分珍惜,走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
处理好旅游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注重植被保护与原始生态风貌的保持,再现大草原般的滩涂自然景观,加强生态林带的保持与建设,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保护区今后开发建设应侧重于改善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丹顶鹤、麋鹿、中华鲟等珍贵濒危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盐城市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盐城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
《盐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