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言语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东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开题报告】

东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东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哲学家和科学家已经连接人与意义的物理行为,情绪和人格年为数以千计,但只有在人们的记忆中有详细的身体语言研究的成熟,成为今天这样。

第一个已知的语言方面的专家很有可能是古希腊人,特别是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通过他们的通信权益人的个性和行为,罗马人特别是西塞罗,有关情感和手势。

身体语言的分离在最近出现的时候,例如1605年培根地位的学习,口语交流探讨手势作为反射或延伸。

查尔斯达尔文在十九世纪后期可以被为最早的专家了,但肢体语言研究的观察,似乎都没有实质性的发展,至少在未来一百五十年。

现状和发展方向: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流行和可获得的肢体语言的研究是非常近的。

1972年,朱利叶斯.快速写道:“身势【肢体语言】依然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朱利叶斯是美国快速行为作家获奖小说和非小说作品的处理,特别是与人类生理的影响。

他的书里的肢体语言是是首先将这里主题进行了研究。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在其他的领域-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将有很好的个人空间认识的许多方面,身体语言,但他们并没有集中在非语言沟通的概念或理论发展的肢体语言在他们的权利。

对身体语言研究的不同观念与人类的行为有关,这很强烈的体现在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书里《裸猿》(1967)和《亲密行为》(1971)。

虽然他的理论没有集中在肢体语言上,但是莫里斯在后60年代和70年代对为什么我们思考,发出行为和沟通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来论述东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同而促使大家对英语国家的深入了解。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引言,导入了肢体语言等的定义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第二部分是论述东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其中通过相同的肢体语言有不同的意思和不用的肢体语言有相同的意思并且结合具体例子来表达。

而第三部分着重论述搞成肢体语言差异的原因,其中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的比较同时结合例子来完成。

体态语课题开题报告

体态语课题开题报告

体态语课题开题报告体态语课题开题报告一、引言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信息和意图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在人类社会中,体态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还能够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和引起他人的共鸣。

然而,对于体态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体态语的特点、功能和影响因素。

二、体态语的特点1. 多样性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也会导致体态语的差异性。

2. 直观性相比于语言的抽象性,体态语更加直观,能够通过身体的表现来直接传达信息。

这使得体态语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非语言性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它不依赖于特定的语言系统,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三、体态语的功能1. 表达情感体态语能够通过姿势、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如愤怒、喜悦、惊讶等。

这种情感的传递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2. 传递意图体态语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姿势来传递意图,如示意、请求、警告等。

这种方式的传递更加直接和高效。

3. 引起共鸣体态语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和共情,使得交流更加有效和有力。

四、体态语的影响因素1.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体态语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的眼神被视为礼貌和尊重,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挑衅。

2.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态语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这与个体的性格、经历和习惯有关。

因此,在研究体态语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3. 语境因素体态语的表达也会受到语境的影响,比如在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体态语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首先,我们将选择一定数量的参与者,观察他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体态语表达方式。

然后,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参与者对体态语的认知和理解。

六、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体态语的特点、功能和影响因素。

中外肢体语言结题报告研究过程

中外肢体语言结题报告研究过程

中外肢体语言结题报告研究过程摘要:一、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2.2 实证研究2.2.1 研究对象2.2.2 研究工具2.2.3 数据收集与处理三、研究结果3.1 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3.2 影响肢体语言差异的原因四、讨论4.1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2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五、结论5.1 研究总结5.2 研究局限与展望正文:一、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可能导致跨文化交流的误解和障碍,因此研究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分析影响差异的原因,并讨论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将为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肢体语言的研究现状和中外肢体语言差异的相关研究。

2.2 实证研究2.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和中国本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了关于肢体语言认知、使用和理解的问题,访谈则针对问卷中涉及的具体肢体语言行为进行深入探讨。

2.2.3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52 份。

访谈对象包括20 名外国人和20 名中国人。

数据采用SPSS 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3.1 中外肢体语言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外肢体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眼神交流,而外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手势。

此外,中国人在交流时更注重肢体语言的含义,而外国人则更注重肢体语言的形式。

3.2 影响肢体语言差异的原因影响肢体语言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和个体成长经历等。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知识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知识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知识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就业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他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体态语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体态语不同于语言,没有固定的语法和规则,容易因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误解或混淆,因此不恰当的体态语使用可能会给英语学习带来障碍。

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深入研究体态语的使用知识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和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的情况,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案。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用的体态语;(2)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使用体态语中存在的问题;(3)探究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体态语使用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帮助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更有效地运用体态语。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设计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体态语的使用频率、了解的体态语种类、使用体态语时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的帮助等内容。

(2)随机选择数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部分答卷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学生在使用体态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4. 预期成果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的调查研究,预期能够得到以下成果:(1)了解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态语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探究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体态语使用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开题报告
研究内容: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肢体语言,研究肢体语言的不同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方法及思路:
(1) 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料的收集,研究中方和西方各自的肢体语言,努力去归纳总结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差异以及人们要注意的方面。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网络,身边人事物的关注寻找一些涉及到肢体语言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整个文章进行总体概括得出结论。
[3]刘娜娜,王延凤. On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4]吴矫. 浅议非语言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特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6).
[5]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2019.3.15
5
写论文
构思草稿,撰写论文,交初稿
2019.4.20
6
修改论文
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初步定稿,准备答辩
2019.5.31
7
论文定稿
答辩后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2019.6.4
参考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范杏丽.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对比[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
指导教师:2018年6月28日
指导小组意见
指导小组组长签名: 2018年6月28日
[6]袁明忠,翁金. 跨文化的肢体语言[J].英语知识.2005(04).
[7]张建青. 浅谈身势语[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4.





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在合唱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肢体语言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演唱更加生动、形象。

肢体语言包含了合唱指挥的指挥动作、合唱团队合作中的身体动作,演唱时个体表情和动作以及舞蹈合唱中的肢体协调等角度。

通过对肢体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合唱演唱中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提高合唱演唱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扩展合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观众对合唱艺术的欣赏和认识。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目的通过对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深入了解合唱演唱中肢体语言对音乐的影响及其艺术表达力,揭示肢体语言在合唱演唱艺术中的重要性,为合唱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内容(1) 合唱指挥的肢体语言表述和鉴赏(2) 合唱团队中的肢体语言的调和和协作(3) 合唱演唱中个体表情和动作的表达和呈现(4) 舞蹈合唱中肢体协调和艺术形式的呈现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方法(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现有研究,掌握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及对音乐的影响。

(2) 实地调查法: 对数个学生合唱团队实地观察,了解合唱团队中肢体语言的协调和表达方式。

(3) 专家访谈法:寻求合唱艺术专家访谈,了解他们对合唱演唱中肢体语言的理解和分析。

2、步骤(1) 收集资料,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和整理。

(2) 实地调查,记录合唱团队的肢体语言表达情况,分析调查结果。

(3) 寻求专家访谈,了解专家对合唱演唱中肢体语言的评价和研究。

(4) 对实地调查资料和专家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计的成果和意义1、预计成果(1) 掌握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及其对音乐的影响。

(2) 揭示肢体语言在合唱演唱艺术中的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

(3) 提出肢体语言在合唱演唱艺术中的运用和应用建议。

2、预计意义(1) 拓宽了合唱演唱艺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肢体言语开题报告

肢体言语开题报告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说英语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肢体语言又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法斯特说:“肢体语言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或非反射性的动作”。可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因而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对方的肢体语言就成了必修课。所以研究中国和说英语国家的肢体语言可以促进双方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为双方搭起一座语言之桥。
2011年12月7日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011年12月17日上交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24日开题
2012年03月31日初稿4月15日二稿(打印件或电子文档)
2012年04月29日终稿(打印件或电子文档)
2012年05月09日论文评阅
2012年05月19日论文答辩
3. Facial Expressions
4. Eye Contacts
B.TheSameBodyLanguageWithDifferentMeanings
1. Gestures
2. Postures
3. Facial Expressions
4. Eye Contacts
IV.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长江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A Comparison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China
******
学号:************
专业年级:2008级英语非师1班
******
教务处制
一、课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开题报告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开题报告

哈尔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The Applications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OptimizedTeaching姓名:付宝霞学号:********系别:英语系专业:英语教育(师范)指导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的使用。

它不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学习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改变了语言信息输入的单一性,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不通过我们的发音器官,而是需要身体的参与,是一种肢体上的交流。

在阐述一些比较细微或者抽象的语言概念时,肢体语言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也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肢体语言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展肢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除此之外,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的水平,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比较现代化的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肢体语言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利用肢体语言,让它成为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良好工具。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肢体语言并合理的利用它。

课题研究的意义1.肢体语言更具形象性,更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如果只是单一的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很快就会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才能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教师表情的变化,以及简单的手势、眼神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增强记忆力。

理解力是任何人在获取新知识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da Beamer,Iris Varner编著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Workplace(2003),本书详细讲解了在跨文化中遇到的情景,特别提到跨文化中的非言语的重要性,指导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为正确理解肢体语言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证据。
B.TheoreticalBasis
III.Similarities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A.TheSameBodyLanguageWith theSameMeaning
1. Gestures
2. Postures
本课题是通过作者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采用索引法,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与琢磨,就中国和说英语国家的不通的肢体语言作分析,通过学习研究肢体语言的异同。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I.Introduction
II.Literature Review
A. Definitions of Body Language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Carley H.Dodd.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Linda Beamer,Iris Varm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011年12月7日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011年12月17日上交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24日开题
2012年03月31日初稿(打印件或电子文档)
2012年04月08日中期检查
2012年04月15日二稿(打印件或电子文档)
2012年04月29日终稿(打印件或电子文档)
2012年05月09日论文评阅
2012年05月19日论文答辩
肢体语言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在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非言语交际比言语交际更重要。还有语言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人们更擅长用它来掩饰自己,而非言语信号更多的与我们内隐的情绪、内在的感受,潜意识相联系,更少受到正规的训练,因而更可信。平时我们的一个眼神、手势和动作等都蕴含很多种意思,不同国家又不同。所以对中国和说英语国家肢体语言的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交际时的文化误解。
Carley H.Dodd编著的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6)。本书以各种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现象为例导入跨文化交际现象,使我们在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科之前就开始处于跨文化交际之中,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本论文提供了一定的写作基础。
蒋学清编著的Culture: Past and Present(2004),主要编写了当前的人类克隆、肢体语言等文化热点,该书对肢体言语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读者能够更加明确肢体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 Facial Expressions
4. Eye Contacts
B.TheSameBodyLanguageWithDiffstures
3. Facial Expressions
4. Eye Contacts
IV.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刘永科、刘思坤.Customs From Around the Western Countries.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刘嶺.A Comparative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Body Language.2009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
Sana Reynolds,Deborah Valentine.Guid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蒋学清.Culture: Past and Present.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
张爱琳.Log into the World of Culture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4.
Sana Reynolds,Deborah Valentine编著的Guid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4)。书中指出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理解了非言语沟通,还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来分析目光接触的好坏、面部表情的诠释、手势摆放的位置和触碰的理解,可以加深对本论文观点的理解,而书中内容及观点更是本论文写作很好的论据及引用资料,该书为本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论据。
二、文献综述
肢体语言,又称体态语,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中西方肢体语言各有异同的根源与各自的文化有着一定关系。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然而西方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的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混杂的格局。所以肢体语言有所不同也是常之情理的事。非言语在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人们所有的感受当中,只有7%的感受来自语言,而38%的感受来自声音,55%的感受来自面部表情。这些数字表明了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说英语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肢体语言又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法斯特说:“肢体语言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或非反射性的动作”。可见肢体语言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因而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对方的肢体语言就成了必修课。所以研究中国和说英语国家的肢体语言可以促进双方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为双方搭起一座语言之桥。
吕娜.《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
景花.《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身势语解析》毕节学院学报.2009.
长江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A Comparison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China
******
学号:************
专业年级:2008级英语非师1班
******
教务处制
一、课题意义
A. DifferentBodyLanguagesWith theSameMeanings
B.UniqueBodyLanguagein China
C.UniqueBodyLanguage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V.Conclusion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2011年11月30日选题编制、审定与确立
伯德惠斯特尔最初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将体态语变成语言一样的代码系统来研究人体动作与交际间的关系。而法斯特的《体态语》是反映体态语研究成果的另一代表之作,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肢体语言作了研究。例如:严文华编著的《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08),在第四章跨文化的非言语沟通中,从非语言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到肢体语言的几个方面,如目光接触、手势等,作了详细的说明,为本文研究肢体语言提供了给力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