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莲曲》教学课件教科版
合集下载
采莲曲王昌龄(课堂PPT)

1
• 一、作者介绍 • 二、诗歌翻译 • 三、主题思想 • 四、逐句分析 • 五、艺术特色 • 六、全诗小结
2
作者介绍
• 王昌龄(698-757),开元十五年(727年)进 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 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 有交往。
5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 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6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 的比喻;
• 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 裙一色,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 致。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蓉向脸两边开 •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
•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七绝圣手” 之称。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 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 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 龄集》。
3
4
诗歌翻译
•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 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 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 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的存在。
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
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 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脸与芙蓉交相辉映,互为衬托,极为巧妙。7
• 乱入池中看不见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恍若一体,难以分辨, • 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
然不见踪影了。 • 这句所写的是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
• 一、作者介绍 • 二、诗歌翻译 • 三、主题思想 • 四、逐句分析 • 五、艺术特色 • 六、全诗小结
2
作者介绍
• 王昌龄(698-757),开元十五年(727年)进 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 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 有交往。
5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 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6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 的比喻;
• 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 裙一色,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 致。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蓉向脸两边开 •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
•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七绝圣手” 之称。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 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 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 龄集》。
3
4
诗歌翻译
•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 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 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 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的存在。
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
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 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脸与芙蓉交相辉映,互为衬托,极为巧妙。7
• 乱入池中看不见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恍若一体,难以分辨, • 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
然不见踪影了。 • 这句所写的是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
《采莲曲》(王昌龄)精选教学PPT

男人在外面更不容易,自古男人都被比 作是“ 天”, 他们有 泪会咽 下去, 有苦亦 不言语 。赚钱 养家, 外面酒 醉逢迎 ,其实 有几个 是真的 喜欢喝 大酒的 ,都是 被逼的 没办法 ,社会 风气就 这样。 都觉得 他就应 该呼风 唤雨, 给女人 孩子钱 花,没 人知道 他的难 处,也 许给员 工发工 资,就 在十分 钟以前 贷款到 账了。 是女人 没大本 事,就 让自己 安分守 己,别 总添乱 。总闹 的女人 ,会招 人烦, 总看着 男人只 能说明 你很差 。有能 力的女 人做一 朵花, 在哪都 被人注 意着, 不一定 非得容 貌出众 ,人可 以修炼 气质, 通过学 习提升 自己的 才华。 美容你 只是做 了脸, 读书你 一辈子 都不会 觉得困 乏。
出门在外,拼的不是香车宝马,而是能 力,让 自己充 电,适 合任何 挑战, 不喜欢 的工作 可以换 了,只 要你有 本事, 社会把 选择权 就给你 了。
抱怨越多,路越难走,无论做什么,选 了就尽 全力做 好它。 感情也 是,就 算无果 ,亦会 留下美 好用来 回忆, 不去伤 害对自 己好的 人,是 选择、 亦是该 有的善 良。我 有颓废 的时候 ,哭得 稀里哗 啦,可 没人看 见,只 是在文 字里发 泄一下 ,第二 天依然 该干嘛 就干嘛 。习惯 了一个 人的日 子,也 就拥有 了一个 人的天 下。此 情此景 ,经年 之后亦 会是我 人生路 上的一 段插曲 。我不 负人, 人若负 我、各 安天涯 此地无 她。
会有很多好友跟我诉苦,先谢谢朋友们 对我的 信任。 我是个 会守口 如瓶的 人,言 尽即止 。但是 有些话 题会让 我很烦 ,比如 有家还 外遇, 吃着碗 里惦记 锅里, 你要有 本事就 外面“ 彩旗飘 飘,家 里旗杆 不倒” ,我不 反对男 人三妻 四妾, 只要你 有本事 都养的 住,伺 候好就 行。女 人不要 用着你 老公的 钱,去 倒贴别 的男人 ,自己 是寄生 虫,还 繁衍寄 生二代 。说句 不好听 的话, 这样的 婊子都 不如, 你可以 找小白 脸,你 自己赚 钱玩的 起、可 以!但 是别触 碰道德 底线, 婚姻虽 然只是 一张纸 ,但是 存在你 就不能 出轨。 找刺激 可以, 你离呗 !男人 随便换 ,那是 自由和 权力。 可能我 的话有 些偏激 ,因为 大多数 人不离 婚是因 为老人 、孩子 ,还有 责任, 背负越 多,越 难解脱 ,就有 了“情 人”一 说。网 络虚拟 ,一旦 你真的 投入感 情,有 谁能把 持得住 啊,入 情场谁 能毫发 无伤呢 !如果 只是一 个寄托 ,一定 把持尺 度,别 越了规 矩。
《采莲曲》PPT课件

“一条小路”可以理
解为作者的思绪。
2021/5/21
19
“故乡” 指思念
2021/5/21
20
“火”指对生活、事 业的激情、热情
“灼人”指感染、点燃别
人“自焚”指为生活、事
业而奉献牺牲自己
2021/5/21
21
我 来 试 试 ! 2021/5/21
……
22
2021/5/21
5
结构线索:
日落—月升(时间转换)
溪间—溪头—溪中
(地点转换) 2021/5/21
6
意象线索:
பைடு நூலகம்
莲—藕—蓬;
或:菡萏—藕心—莲蓬
(采莲女的劳动形象、
爱情形象) 2021/5/21
7
感情线索:
蜂蝶呀不许轻来—— 女郎要采又夷犹—— 耳鬓边晕着微红——以及: 每段的最后一行以歌声结束
2021/5/21
16
五月是农家播种季节, 雨滴是农作物的血液,是 农业丰收的希望。
而农业丰收,则是人 们幸福(“蜜”甜美、 “酒”醉人)生活的基础。
2021/5/21
17
“李白的霜” 什么意思?
“我是她的故 乡” ,怎么理解
2021/5/21
18
“李白的霜” 暗示如 霜的月光引起“我” 思乡的情绪。
2021/5/21
8
现实的不容,使诗人 转而塑造理想的生活。
采莲本身是一种超脱 的境界,轻松、洒脱、 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2021/5/21
9
采莲女的娇羞,自然环
境的优美相辉映,营造
了一种和平宁静安详的
意境,这既是作者所要
表达的情感也是作者所
要追求的境界。 2021/5/21
采莲曲课件

01
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诗歌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02
表现采莲女子的勤劳与美丽
诗歌中的采莲女子形象,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和美丽,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精神。
1
2
3
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
清新自然
诗歌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语言质朴,更贴近生活。
朴实无华
诗歌的音韵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音韵和谐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形象地描绘了鱼儿在莲叶间游动的场景。
比喻
诗歌中的对偶句式使诗歌更加整齐、优美,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在教授过程中,要尊重原作的精神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动歌词和旋律。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采莲曲内容解析采莲曲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运用采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采莲曲与现实生活联系探讨采莲曲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建议
01
CHAPTER
采莲曲背景与作者简介
采莲曲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繁荣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时代背景
地域背景
创作动机
江南地区水乡泽国,采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活动。
05
CHAPTER
采莲曲与现实生活联系探讨
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采莲曲描绘了劳动人民在荷塘中采莲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采莲曲所体现的尊重劳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劳动
采莲曲中的自然景色描绘,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环保,保护生态环境。
李白《采莲曲》古诗词PPT

基本内容
字词注释
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 多拟之。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紫骝:毛色枣红的良马。 踟蹰:徘徊。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若耶溪旁,三三两两的采莲女正在采莲子;隔着 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只见那高高举起的香袖在空中飘荡。 那岸上是谁家公子在游荡?三三五五、似隐非隐 在垂杨下。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 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诗词赏析
颔联是说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 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 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 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 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 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 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 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 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 此塘中”。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基本内容
诗词原文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作者简介
凄凉暮年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重获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 疾驶而下,作《早发白帝城》。到了江夏,由于老友 韦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三 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 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 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 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 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 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 阳冰。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六十二岁客死在安徽 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二单元 古诗词四首第2课时采莲曲王昌龄 教科版

美丽青春 轻松欢快
课文主旨
《采莲曲》以诗为画,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幅少 女采莲图,艺术性地表现采莲少女如花般的美丽和旺 盛的青春活力,字里行间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情调。
【闻:听。】 【始觉:方才知道。】
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叶、红莲浑然一体, 忽然不见踪影了,听到歌声四起方才知道原来采莲 少女仍在这里。
整体感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 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 思考: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
这两句诗写采莲女置身于莲塘,脸庞掩映在盛开 的荷花之间的秀美鲜活的情态。前一句写少女入荷中, 人荷难分;后一句写少女掩花里,人花难辨。这使人 感到,少女已与大自然融合,少女就是荷花的精灵。
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串珠问题:
《采莲曲》这首诗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表现了 什么?
《采莲曲》这首诗写了两方面内容:前两句写 采莲少女的美丽;后两句写采莲少女的情态,表现 了采莲少女如花般的美丽和旺盛的青春活力。
课文结构
荷叶罗裙一色裁
采 人荷难辨 芙蓉向脸两边开
莲 曲 乱入池中看不见
虚实结合 闻歌始觉有人来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芙蓉:荷花。芙,fú;蓉,róng。】
采莲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一样颜色,好像 女子的罗裙和荷叶是一起裁剪的,采莲少女的脸庞 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互相映衬,人花难辨。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诗词四首
第二课时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采莲曲 [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古诗并熟读成诵。结合注释弄懂古诗大意。
采莲曲课件ppt.ppt

1.你从诗中读出了一群怎样的少女形象?
‘荷叶罗裙”‘芙蓉向脸”写出了少女的青春美 丽, ‘乱入池中” ‘闻歌来”写出了少女的天真l 烂漫,朝气蓬勃. 2.诗人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本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 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 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 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她们划船进入荷塘后,分不清哪 里是荷花哪里是姑娘,只有听见姑娘 们的歌声后才知道她们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析诗
前两句:写花人相似,人花难辨 后两句:写人入莲池,浑然一体
前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
注释:
1.罗裙:丝织的裙子。 2.芙蓉:这里指莲花。 3.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
4.始:才,刚刚.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译 诗:
采莲姑娘的罗裙像荷叶一样,荷 花向着姑娘们红润的脸庞开放,脸庞 夹在荷花中间难以分辨。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味“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表达效果。
“乱入”是争先恐后进入。写出采莲少女与 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而又不见踪影的美。 “看”“闻”“觉”从目,耳,心三个角度突 了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和想象之美。表现 出了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之情。
‘荷叶罗裙”‘芙蓉向脸”写出了少女的青春美 丽, ‘乱入池中” ‘闻歌来”写出了少女的天真l 烂漫,朝气蓬勃. 2.诗人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本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 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 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 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她们划船进入荷塘后,分不清哪 里是荷花哪里是姑娘,只有听见姑娘 们的歌声后才知道她们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析诗
前两句:写花人相似,人花难辨 后两句:写人入莲池,浑然一体
前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
注释:
1.罗裙:丝织的裙子。 2.芙蓉:这里指莲花。 3.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
4.始:才,刚刚.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译 诗:
采莲姑娘的罗裙像荷叶一样,荷 花向着姑娘们红润的脸庞开放,脸庞 夹在荷花中间难以分辨。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2.请从炼字的角度品味“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表达效果。
“乱入”是争先恐后进入。写出采莲少女与 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而又不见踪影的美。 “看”“闻”“觉”从目,耳,心三个角度突 了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和想象之美。表现 出了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之情。
《采莲曲》(王昌龄)课件语文课件PPT

这首是描写了一群采莲姑娘, 音
50.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2.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2.自律可以帮助你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 4.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 34.有人在光明中注视着阴影,有人在阴影中眺望着光明。 7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 26.单纯是我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持续的一种创作心态,但追求单纯需付出许多代价,你必须要有勇气承担因为单纯而带来的被他人利用欺瞒及孤立。但我觉得人生本来就该尽可能保持 一种单纯的状态,因这种状态是最接近自己的内心,一个纯静的内心会把许多事情导入正向,让你拥有一个物质之外的丰富人生。
85.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0.如果你今天不努力,明天也不努力,那么你的人生只是在重复而已。新的一天开始了,你唯一应该努力去超越的人,是过去的自己! 11.虽然世界谎话连篇,但是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 59.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 81.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26.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47.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4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好的朋友也是应该亲密有间的,别总把自己不当外人。 81.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 3.别哭穷,没人会白给你钱和怜悯;别喊累,没人能一直帮你分担;别流泪,大多人不在乎你的悲哀;别靠人,最可靠的是自己;别低头,一次低头十倍努力也再难抬起;别显出落魄,不给那些 等着看你笑话的人机会。选的路要走,就要承担坎坷低潮与艰辛,不然,
50.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2.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2.自律可以帮助你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 4.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 34.有人在光明中注视着阴影,有人在阴影中眺望着光明。 7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弥尔顿 26.单纯是我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持续的一种创作心态,但追求单纯需付出许多代价,你必须要有勇气承担因为单纯而带来的被他人利用欺瞒及孤立。但我觉得人生本来就该尽可能保持 一种单纯的状态,因这种状态是最接近自己的内心,一个纯静的内心会把许多事情导入正向,让你拥有一个物质之外的丰富人生。
85.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0.如果你今天不努力,明天也不努力,那么你的人生只是在重复而已。新的一天开始了,你唯一应该努力去超越的人,是过去的自己! 11.虽然世界谎话连篇,但是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 59.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 81.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26.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47.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4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好的朋友也是应该亲密有间的,别总把自己不当外人。 81.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 3.别哭穷,没人会白给你钱和怜悯;别喊累,没人能一直帮你分担;别流泪,大多人不在乎你的悲哀;别靠人,最可靠的是自己;别低头,一次低头十倍努力也再难抬起;别显出落魄,不给那些 等着看你笑话的人机会。选的路要走,就要承担坎坷低潮与艰辛,不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
一 个 小 姑 娘, 住 在 水 池 塘。 身 穿 粉 红 衫, 坐 在 绿 船 上。
谜底:荷花
ppt课件
2
曲
王昌龄
裁, 开。
ppt课件
采莲
荷叶罗裙一色 芙蓉向脸两边
3
采莲女
荷塘
罗裙 →一色裁:绿色← 荷叶
脸颊 → 粉红色 荷花 ←
ppt课件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译
文:
采莲女来到荷塘采莲,
穿着一身绿色的罗裙,与荷
叶的颜色一致,采莲女的脸
颊,红润润的,就像出水的
荷花一样。
ppt课件
5
诗的第三四句诗:乱入池塘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仔细读读这两句诗,结合全文思考:
(1)诗人看到采莲女进入荷塘后, 为什么又说“乱入荷塘看不见”呢?
(2)既然看不见了,又怎么“始觉 有人来”的?
片田野中,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青蛙一 跳到田中,我们就看不到它了,左找右找就 是找不到,但是一听到青蛙的叫声马上就知 道它在哪了对不对?
采莲女在荷塘中唱起了歌,诗 人就是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看到采 莲女划着船慢慢驶来。
ppt课件
8
一、默写生字: ( )花 ( )裙
( )衣
二、将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背诵给爸爸妈妈或 小伙伴听。
ppt课件
9
ppt课件
6
采莲女进入荷塘后,罗裙的颜色与荷 叶都是绿色的,而采莲女的脸颊由于粉红的荷 花相印,所以采莲女进去荷塘厚,诗人分不清 哪是荷叶,哪是采莲女 了,他们融为一体了。
同学们看这“乱”字,写的多好啊,
想想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乱”字写出了当时人与荷叶荷花融为一
体的感觉。
ppt课件
7
感受情境:我们为了抓一只青蛙来到一
1
一 个 小 姑 娘, 住 在 水 池 塘。 身 穿 粉 红 衫, 坐 在 绿 船 上。
谜底:荷花
ppt课件
2
曲
王昌龄
裁, 开。
ppt课件
采莲
荷叶罗裙一色 芙蓉向脸两边
3
采莲女
荷塘
罗裙 →一色裁:绿色← 荷叶
脸颊 → 粉红色 荷花 ←
ppt课件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译
文:
采莲女来到荷塘采莲,
穿着一身绿色的罗裙,与荷
叶的颜色一致,采莲女的脸
颊,红润润的,就像出水的
荷花一样。
ppt课件
5
诗的第三四句诗:乱入池塘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仔细读读这两句诗,结合全文思考:
(1)诗人看到采莲女进入荷塘后, 为什么又说“乱入荷塘看不见”呢?
(2)既然看不见了,又怎么“始觉 有人来”的?
片田野中,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青蛙一 跳到田中,我们就看不到它了,左找右找就 是找不到,但是一听到青蛙的叫声马上就知 道它在哪了对不对?
采莲女在荷塘中唱起了歌,诗 人就是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看到采 莲女划着船慢慢驶来。
ppt课件
8
一、默写生字: ( )花 ( )裙
( )衣
二、将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背诵给爸爸妈妈或 小伙伴听。
ppt课件
9
ppt课件
6
采莲女进入荷塘后,罗裙的颜色与荷 叶都是绿色的,而采莲女的脸颊由于粉红的荷 花相印,所以采莲女进去荷塘厚,诗人分不清 哪是荷叶,哪是采莲女 了,他们融为一体了。
同学们看这“乱”字,写的多好啊,
想想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乱”字写出了当时人与荷叶荷花融为一
体的感觉。
ppt课件
7
感受情境:我们为了抓一只青蛙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