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以精魂神文化铸校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以精神文化铸校魂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以精神文化铸校魂发表时间:2019-01-24T15:56:18.3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4期作者:边东书[导读] 十七中学创建于1948年,其前身是石家庄女子中学,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050000学校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它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一系列价值体系。
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探寻文化渊源,传承学校文化十七中学创建于1948年,其前身是石家庄女子中学,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
可以说,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学校就承担起了为新中国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的责任。
建校初期,女中师生就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关怀和前辈们谆谆教诲下得以迅速成长,使女中形成了“爱国、勤奋、诚朴、自强”的校风,磨砺出“励志图强、奋发向上、敢为天下先”这一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精神。
二、创新办学理念,催生独特文化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中长期培育才能形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创新学校文化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但创新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必须与传承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为此,我校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又结合时代的元素,开始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创新。
2002年,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以“成功”为主题的办学理念——“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确立了“追求成功,谋求发展,创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旨在营造“追求成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积极向上的浓郁氛围。
根据这个理念,我们设计了一座雕塑,三个鲜红的“人”字结构与象征“成功”和“胜利”的“V”字造型连在一起,诠释着我校在人本思想指导下“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的办学理念。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 以精神文化铸校魂

教 书育人 ,造 福一 方 的责任 。建 校初 功 , 人 人 能 够 成 功 “,确 立 了 “ 追 和 理论 研 究的思 想 ,明确 不 同教师群
期 ,女 中 师 生 就 在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求成 功 ,谋求 发展 ,创一流 名校 ” 的 体 的成 功发 展 目标 。 比如说 ,对于 教 命 家 深切 关怀 和 前 辈 们 的谆 谆 教 诲 下 得 办学 目标 ,旨在营造 “ 追求 成功一 一 学 能 力强 、业 务水 平高 的教师 ,我 们
系 列价 值 体 系 。 它 是 一 所 学 校 的 灵 学校文化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积 累 自然形 舞 。在 我们学 校 ,成功 教 育是 面向全 魂 ,是 一个 学校 精神 与氛 围 的集 中体 成 ,但 优 秀 而 有 生命 力 的学校 文化 , 体 教 师和 学 生 的 。成 功 教 育 的开 展 ,
以迅速 成 长成 功 “ 的积 极 向上 要 鼓励 他们 提升理 论 素养 ,承 担科 研 爱 勤 奋 、诚 朴 、 自强 ” 的校 风 ,磨 励 的 浓 郁 氛 围 。
出 “ 志 图 强 、 奋 发 向 上 、 敢 为 天 励
维普资讯
传 承 创 新 学 校 文 化 以 精 神 文 化 铸 校 魂
边 东书
( 石家庄市十七 中 河北石家庄 005 ) 5 0 1
奋 众 所周 知 :一所 学校 能够 持续健 “ 发 向上 、敢 为 天 下 先 ” 的文 化 精 造 型连 在一起 ,诠 释 着我校 在人 本思 人人 追求成 功 ,人 人能够 康发 展的推动 力源 白优 良的学校 文化。 神 ,有 开拓 创新 的豪 迈干 劲 ,才成 就 想 指导 下 “ 何谓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 经过长 期发展 ,历 史积 淀而形 成 的 ,它 以学 校 师生为主体并 形成 共识 的价值 观念 、 了今天 快速 可持 续发 展 的十 七 中。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总结:传承创新并重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总结:传承创新并重。
在过去的几年中,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管理层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必须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新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的举措是传承创新并重的。
在传承方面,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具有特色的传统活动,以加强学校凝聚力和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比如,我们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军训活动,这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好机会,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军人的精神风范。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会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题教育,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春季的拔河比赛、中秋晚会等。
这些活动虽然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流行,但是在学校中仍备受欢迎。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活动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也鼓励了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积极传承和继承文化遗产。
在创新方面,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和尝试新的文化形式。
比如,学校在近年来大力推行电子化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听音频,做题等方面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普及互联网+的号召,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验。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学生自主参与文化建设的机会。
比如,学校设立了“文化园”这样的机构,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文化想法。
学生们可以自己创作文艺作品、设计文化产品等,做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水平。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传承和创新并重。
在2023年这样的一个时代,最关键的是,学校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推行信息化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强化学生自主权和参与度,打造更加开放、和谐、进步的校园文化。
这样才能让学校文化建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演讲稿

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师长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者,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分享一下我对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些想法。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的精神灵魂,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
为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校园文化的内涵。
传承校园文化不是简单地将前人的成果进行复制和照搬,而是要理解文化的本质,找到与时俱进的方式展现其精髓。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了解前辈们的努力和付出,通过他们的故事来激励和启迪后来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当下的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其次,创新是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比如,组织校园文化节,举办艺术表演和文化讲座,组建社团和学术团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加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
这种交流可以是线上的,例如通过与外国学校展开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也可以是线下的,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各地的艺术展览或文化遗址,增加他们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这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会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
总之,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使命。
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创新举措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通过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我们相信可以让校园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铸造校园文化之魂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下面 就理 论框 架 谈谈 落 实情 况 :
一
化墙是用石板雕 刻的人生三乐,还有 2 4 孝的经典 画面 ;
、
物 质 文化 是 校 园 文 化 之 魂 的显 性 体 现 。 也 是 传
当我们怀着敬畏和膜拜走近圣人 、走近经典 ,并温暖地
浸润其中时 ,那些穿越千年尘埃 ,朴素恒常的道理 ,更
铸 就 了今 天令 人 瞩 目的 业绩 。
2 0 1 0 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 ,历史的责任与学 “ 以传统优 秀文化为基石敦品尚行 ,以现代数字信息为 校的未来发展都要求我们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重新进行 媒介博学笃志 ,做现代中国人”是我们的办学理念 ,那 更为深 邃的思索 。我们认为 ,学校要想健康 持久地发 么为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让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在校园
化 。今天看来 ,办学水平的 竞争 ,表面上是生源 、规 设计了学校思想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承载表现形式。在物 质文化的构建中注重对物质环境客体进行精神再造 的过 文化的竞争 。因此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 程 ,既从整体出发又不失细节的考究 ,既注重思想的表 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主攻方向。 达又关注艺术的效果 ,使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得到进一 班子 成 员经过 理论研 究 、实践 考量和 反复论证 , 步的挖掘和提升 。如,两个教学楼的走廊文化建设基于
远 ”等 ,另一半用于师生的感悟 。除此之外 ,还有灯箱 成 。再 如 ,教 学质 量 考 评一 项 要参 考所 教 班级 学 生的 成 展示窗 ,专门用于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力求每个 绩 ,由于班与班之I 司的基础与学情不同 ,所以我们评价 墙面的信息场不仅承载高雅丰富的内涵 ,而且寓于艺术 的依据不仅横向比较 ,更注重纵向比较 ,依据教师所教 品位 ,更重要的是注重信息的流动 ,使文化注入师生的 班级 进 步 情 况予 以评 价 。从 单 一的 重 结果 性评 价转 变 为 心灵 ,影响人的成长 与发展。而 且墙面从内容到形式的 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发展性评价 ,结果不是唯一 ,过程 更 经常变换 , 让师生对学校产生新鲜的感受与吸引力 ,从 为精 彩 。
文化,铸就学校之魂

文化,铸就学校之魂作者:江伟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第03期“做有文化的青小人”,这是几经磨砺,几经沉淀,而后确立为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
“有文化”体现了“文化立校”的精神,它的内涵可以解释为:号召全校师生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讲道德的文化人,最终成为做一个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化人。
它要求全校师生以“做一个文化人”为荣,事事、时时、处处体现人文精神,树立“文化人”的良好形象。
我们正是瞄准“做有文化的青小人”的目标,本着“创新制度来实现办学思想”的理念,在不断深化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思路,深化特色教育的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从三个层次上来确立这一办学思想,以此展开实践。
首先,学前沿管理经验,做“文化型”领导有人这么说,办学思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领导群体。
而“有文化”的办学思想又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文化型”的领导,才能打造出“文化人”的教师群体。
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学”在“互联网”,“导”在“大课堂”。
其次,学现代教育教学艺术,做“文化型”教师在办学思想综述中,我们这样说——“要坚持科研兴校,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支撑学校的栋梁,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风向标。
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研教改,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子,争做“学者型教师”,努力向课堂要效益,向教科研要质量。
众所周知,在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神州遍开教育花。
作为农村教育战线上的老师,现在,只要轻点鼠标,不出家门,也能学到最现代的教育教学艺术。
“做有文化的青小人”的校园文化成了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老师的心灵深处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还有,览大千世界,做“文化”型学生在办学思想的内涵阐述中,我们这样说到——“做一个有个性的文化人,做一个有道德的文化人”。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长沙市第六中学文化建设实践

德育与管理DeYuYuGuanLi教师·TEACHER0162019年10月Oct.2019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所在,对教育学生、熏陶教师、凝聚人心、展示形象和促进教育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必然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丰厚的文化教育理念。
长沙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着眼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打造和谐校园、提升办学品位。
一、创新办学理念,强化校风建设,树立校园精神良好的学校精神理念能够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力量,催人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涵盖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训、校史、校歌、校徽以及师德师风等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念,是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表达。
六中文化建设首先就从校园精神的提炼与领悟开始。
(一)重温校训,创新理念,立校之魂不论什么创新,其前提都是立足于传统,在传承中求发展。
我们要把六中百年校史的精华发掘出来,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才是有意义、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
六中在1905年创办之初,取名为“兑泽中学”,是极富文化内涵的。
“兑”是《周易》中第五十八卦,寓意亨通。
《象辞》解释说:“本卦为两兑相叠,兑为泽,两泽相连,两水交流是兑卦的卦象。
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广交朋友,讲习探索,推广见闻。
”教育者如能从中理解“两泽相连”的含义,将更注重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也将能润泽生命。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学校文化的点睛之笔,六中秉承“公、勇、诚、朴”的校训。
“公”,阐释为“远大理想、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正直无私”;“勇”,阐释为“献身精神、英勇无畏、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诚”,阐释为“以诚待人、诚实守信”;“朴”,阐释为“朴实无华、实事求是”。
铸造校园文化之魂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铸造校园文化之魂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摘要】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校,2003年发展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今拥有147名教师,2100名学生。
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不仅创造了龙潭实验学校昔日的辉煌,更铸就了今天令人瞩目的业绩。
2010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历史的责任与学校的未来发展都要求我们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重新进行更为深邃的思索。
我们认为,学校要想健康持久地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漂亮的校园、一流的设施、新建的大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文化。
今天看来,办学水平的竞争,表面上是生源、规模、设施以及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
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主攻方向。
班子成员经过理论研究、实践考量和反复论证,我们确立了学校文化发展框架:把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定位为开启学校文化建设之门的理论依据,以中华文化精粹和生命智慧精髓的“中和”作为价值取向,“尚中贵和”、“和谐共生”成为学校文化之魂。
以“中和”思想为轴心,形成了“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石敦品尚行,以现代数字信息为媒介博学笃志,做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缔造教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目标,“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和高远的人生境界“的育人目标,总结提炼了实验学校四种精神,六大教师像,八大学生像。
这种校园文化之魂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学校管理、教书育人,乃至于各种活动,总有这种文化气息的体现,总是围绕灵魂朝向目标的一种努力,着实地鼓舞着全体师生昂扬向上的斗志。
下面就理论框架谈谈落实情况: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魂的显性体现,也是传道授业、浸润心灵的媒介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大背景下的前提文化,它虽不是文化建设中的终极目标,但它直观、显性的功能价值却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那就是只关注外部形态的物质文化表象,内容杂乱、堆砌,不成体系,忽视了人的生命体验和内心生活,致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貌合神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以精魂神文化铸校
吴书荣
学校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优秀的学校文化可孕育出一流的学校。
伏道一中历经40年的风雨历程,使我们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经验,这就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传承创新学校文化,以精神文化铸校魂。
一、探寻文化渊源传承学校文化
伏道一中创建于1973年,其前身是汤阴四中。
回顾历史,我校有自己的光荣传统和文化精神,有引以为自豪的辉煌成绩,有一代代继承传统,不断改革创新的前辈们,而学校的这些光荣的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已贯穿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使得学校在各方面不断地取得优异的成绩,正因为有“奋发向上、敢为天下先”的文化精神,有开拓创新的豪迈干劲,才成就了今天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伏道一中。
二、创新办学理念催生独特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创新学校文化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但创新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必须与传承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为此,我校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开始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创新,并提出了以“成功”为主题的办学理念——“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确立了“追求成功,谋求发展,创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旨在营造“追求成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积极向上的浓郁氛围。
就教师而言,我们树立了“以崇高的事业成就人,以真挚的感情协调人,以适当的待遇激励人”的师资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为教师追求事业成功搭建舞台。
我们坚持“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成功”,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理论研究的思想,明确不同教师群体的成功发展目标。
比如说,对于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我们要鼓励他们提升理论素养,承担科研课题,向“学科名师”发展;青年教师呢?要激励他们自主发展,迅速成长,努力成为“名师”。
此外,我们抓住各种契机,打造教师队伍。
成功教育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追求成功的信念。
就学生而言,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让每一个孩子在伏道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教育的追求。
我们树立了“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全面育人的成功教育目标,构建了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的“三成”教育模式。
它既包含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包含了学生心理品质、良好道德的形成。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确定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教育主题:初一年级以“理想、自信、行为习惯”为主题,初二年级以“行动、技巧、人际关系”为主题,初三年级以“拼搏、毅力、健康心态”为主题;围绕教育主题,不同班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召开班会。
另外,我们还从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出发,开展了“寻找一个榜样,感悟名人成功历程”“凭借一个载体,抒发追求成功的情感”
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成功——追求成功——记录成长”。
还开展了“争做校园之星”活动,使学生人人都有能力追求成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追求成功的积极性。
成功理念已成为我校的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它对师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使伏道一中拥有了一张散发着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三、成功教育引领构建多元文化
在成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构建了班级文化、教师文化、体育文化、教学文化等多元文化格局,“成功”教育作为伏道一中文化的核心、灵魂,已经渗透到伏道一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就班级文化而言,创设成功教育的育人氛围很关键。
班级文化属于隐形教育,它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我们主要通过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标语牌的宣传内容,使班级环境做到净化美化、教育化。
其次,在制度文化方面,健全班级文明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与激励制度,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各班以“博学厚积、追求成功”的校训为灵魂,以“崇德、求真、和谐、发展”的校风为主导,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注重班徵、班歌、班训这些软环境的建设。
在教师文化的构建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养成一种浩然正气,形成一种勤奋、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
我们提炼了“教师的五种精神”。
即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敬业爱岗、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所谓亮剑精神,是说我们的教师拼劲比较大,关键时刻能挺起来,其实就是为了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教师的一种“正气”。
在五种精神的感召下,教师们在各个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打磨历练自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教学文化建设是我校的传统优势,我校一直遵循“教学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点”的办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启导自学教学法”、语文“作文六一方略”、英语“语感情境教学法”、生物“诱思教学法”等等。
在继承前辈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大胆创新,于2010年启动“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营造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生动课堂,达到了“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新课标新理念的要求对传统“集体授课制”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围绕“教”转的课堂模式的颠覆。
提出“三阶段七环节”的教学互动模式,调节了师生、生生关系,加强了师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四个定位。
即将课堂教学的原则定位在:师生平等;将课堂教学的目的定位在:教学相长;将课堂教学的特点定位在:兴趣引导;将课堂教学方法定位在:互动沟通。
伏道一中独特的“互动式”教学文化,促进了师生的长足发展,让师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我校以成功教育为文化核心,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元文化格局。
历史和现实总是一脉相承的,回首伏道一中40年的发展历程,这条浩荡的历史长河,永不停歇。
留给后人的是—种精神和永恒。
从昨天“奋发向上、敢为天下先”的坚定信念到今天“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的高远志向。
一样豪迈,一样振奋,都将铸就成为伏道一中的校魂,激励一代又一代伏道一中人团结奋斗,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