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其中,外治奇方是中医外科治疗中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外用中药材治疗外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以下将介绍几种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一、糖醋艾叶外敷疗法糖醋艾叶外敷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艾叶炒熟,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白糖和醋搅拌均匀,将糖醋艾叶敷贴在患处。
这种外敷疗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具有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二、姜汁葱汁拔罐疗法姜汁葱汁拔罐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见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生姜和葱切成细末,挤出汁液后,涂抹在患处,然后使用拔罐器进行拔罐。
姜汁葱汁拔罐疗法适用于风湿病、寒湿疼痛等疾病,具有温经驱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三、葱姜蒜醋浸泡疗法葱姜蒜醋浸泡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用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葱、姜、蒜切成片,放入适量的醋中浸泡数天,再用浸泡液进行患处的冷敷或湿敷。
葱姜蒜醋浸泡疗法适用于外伤、扭伤、骨折等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盐酒热敷疗法盐酒热敷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食盐和白酒混合,加热至温热状态,然后用布袋装好,敷于患处数分钟。
盐酒热敷疗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的功效。
五、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特色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艾绒点燃后,将燃烧的艾条悬于患处上方适当距离处,让艾烟和热量直接作用于患处。
艾灸疗法适用于风湿病、寒湿痛、腰腿痛等疾病,具有温经通络、化湿止痛的疗效。
以上介绍了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的五种常见疗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遵循医嘱,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同时,中医外治奇方虽然疗效显著,但仍需注意用药过量、过度外敷等可能导致不适的情况,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瑰宝,通过外用中药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1.五味子外敷方材料:五味子(2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味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五味子糊涂抹在患处,稍加按摩,静置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瘙痒、烧伤、溃疡等。
2.苦参外敷方材料:苦参(1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苦参洗净,切成碎末,加入适量水煎煮10分钟。
使用方法:将苦参煎液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每日2-3次。
适用症状:湿疹、玫瑰糠疹、痈疽等。
3.马齿苋外敷方材料:马齿苋(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马齿苋捣烂,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马齿苋糊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痈疽、湿疹、疥疮等。
4.穿心莲外敷方材料:穿心莲(20克),纱布(适量)。
制作方法:将穿心莲煎煮15分钟,倒入纱布中包扎成药囊。
使用方法:将穿心莲药囊贴在患处上,每日更换2次。
适用症状:湿疣、黄水疮等。
5.姜黄外敷方材料:姜黄(10克),黄精酊(5毫升)。
制作方法:将姜黄研成细末,加入黄精酊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姜黄糊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癣疾等。
6.金银花外敷方材料:金银花(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金银花洗净,加入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滤出煎液。
使用方法:将金银花煎液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
适用症状:水痘、麻疹、痱子等。
7.乳香膏外敷方材料:乳香(10克),桃仁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乳香研磨成末,加入适量桃仁油调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乳香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
适用症状:瘢痕、褥疮等。
8.鸡蛋壳外敷方材料:鸡蛋壳(适量),海石榴(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蛋壳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海石榴磨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鸡蛋壳海石榴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坚持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湿疹、干燥皮肤等。
这些中药外用配方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古今中医秘方——特效单方200条!(会辨证用有奇效)

古今中医秘方——特效单方200条!(会辨证用有奇效)1、慢性气管炎:风湿膏药贴'天突穴'(喉咙窝)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2、胃气不和、胃胀:风湿膏药贴'脐中穴',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3、胃病:猪肚一个,加葱2棵,红壳花椒20粒,灯笼草(蒲公英)2棵,冰糖0.5斤,吃8-10个,将原料一起放入猪肚内缝好,炖烂即可吃肚喝汤。
4、治老年耳聋:甘草30克,甘遂30克,两味相反,必须各包各,各自碾面,同时以棉花各包0.5克,包好用线扎定,一边塞甘遂,一边塞甘草,两药不能并塞一耳内。
5、治胃痛:取食盐一把,置刀面上烤,待刀烤红时,放入半茶杯水中,趁热服下,立即止痛。
6、便秘:用胡萝卜汁和苹果汁各半混合,早饭前半小时服一大杯有效。
本方对增进体能和某些慢性病也有效,只服胡萝卜汁也可。
7、治痢疾:取绿豆3粒,白胡椒3粒,大枣一枚,共捣烂敷脐上,用胶布固封,一天一次,一般2-3次可愈。
8、治头痛:用艾叶和生姜各等量,捣烂,敷疼痛部位5分钟后可消除疼痛。
9、治咳嗽:用大蒜和白糖,用大蒜450克细捣,于一升开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去渣取汁,白糖1公斤调匀备用。
每次咳嗽时,服一匙疗效佳,久服可根治。
10、治哮喘:用一个鸡蛋壳炒到呈黄色,研末,加糖少许,每天服3次,疗效佳。
此方对慢性哮喘也有效。
一次服用量为一个鸡蛋壳。
11、治肺气肿:取蟾蜍一个(癞蛤蟆)把内脏去掉,把鸡蛋放入,用线缝好,用泥巴包好,柴火烧熟,吃8-10个即可。
12、红白痢疾妙法:好白酒一两倒入细碗内,加红、白糖各半两,放火点着,等火快灭时,用半碗凉沏喝下,消炎洗肠,祛寒祛疾,一次痊愈。
13、胃病新验法:枳实、白藤各三钱煎服,外加痢特灵一片,日服三次,十日即愈。
14、羊角风病特效奇方:正月茵陈(又名白蒿)采一小篮(约3斤),用一斤红糖拌蒸吃,日服2次,每次2两,吃完去根。
15、肺炎:鱼腥草一把,炖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六种中药外敷配⽅(中医民间秘⽅)肚脐没有⽪下脂肪,⾎管⾮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扰破坏,因此⽤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体⼀个独特的给药途径,⽤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疗⼩叶增⽣的外敷⽅法 ⼩叶增⽣⼤概是⼥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
很多⼥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很有韧性,有点⼉像摸橡⽪块的感觉,⽤⼿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叶增⽣。
其实⼩叶增⽣不是什么⼤不了的疾病,⼤多数患上此症的⼥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或⼀两年后⾃⾏缓解,⽆需治疗。
不过,也有⼀⼩部分⼈是⼀直有着⼩叶增⽣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件让⼈⼼⾥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性还总担⼼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给⼤家提供⼀则可以帮助消除⼩叶增⽣的外治⽅法:把天⿇打成粉填⼊肚脐内。
天⿇或天⿇⽚ ⽳位:神阙⽳(肚脐) ⽅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或中成药天⿇⽚,打粉后填⼊肚脐内,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
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友情提⽰: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不⾜。
⽅法:取⼀粒健胃消⾷⽚或补中益⽓丸捣碎,填⼊肚脐,⽤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时,然后休息12个⼩时。
3;肚脐敷药治疗⿐炎 处⽅:党参10g,⽩术7g,⼲姜5g,炙⽢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 4;⾃汗,盗汗,遗尿-----⽤五倍⼦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五倍⼦15克(或五倍⼦30克、朱砂3克),焙⼲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煮汤。
还可⽤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医⽤纱布和医⽤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中药外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中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外敷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
本文将介绍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供读者参考。
配方一:麻黄杏仁越婢停汤【用药】麻黄15克,杏仁15克,越婢停15克,生姜6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外治。
配方二:白藓皮浸腐皮散【用药】白藓皮30克,浸腐皮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皮肤疥癣等病症的外治。
配方三:连翘败酱散【用药】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外治。
配方四:苦参汤【用药】苦参30克。
【制作方法】将苦参煎煮,去渣取汁,用于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湿疹、疥癣等病症外治。
...配方七十五:桃仁花椒橘皮洗头水【用药】桃仁10克,花椒10克,橘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于洗头。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油性头皮、头屑过多等问题。
配方七十六:防风乌头外搽【用药】防风15克,乌头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创伤等病症外治。
以上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是中医民间秘方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症状和健康问题的外治。
中药外敷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但仍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十大特效祖传秘方

十大特效祖传秘方特效祖传秘方是指那些经过多年甚至几代人传承下来,世代相传并在实践中被证实有效的特效治疗方法。
这些祖传秘方以其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技巧,为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十大特效祖传秘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疗法。
1. 蜂蜜与姜汤蜂蜜与姜汤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广泛用于缓解感冒和咳嗽的症状。
将生姜煮沸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每天饮用1至2次,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2. 茶树油治疗痤疮茶树油被认为是一种强效的祖传秘方,可以治疗痤疮和暗疮。
将茶树油稀释后涂抹在患处,可以减少痤疮的发炎和红肿现象。
这种天然的祖传秘方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皮肤状况。
3. 红糖姜茶红糖姜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特效秘方,用于缓解女性生理期间的痛经和疼痛。
将姜片和适量的红糖加入开水中煮沸,然后饮用。
这种特效秘方通过热量和姜的镇痛特性,可以缓解痛经症状。
4. 白醋妙用白醋是一种经典的特效秘方,可以用来清洁、去除异味、杀菌和止痒。
将白醋稀释后用于清洁家居,可以消除细菌和异味。
将白醋稀释后用于洗发水或沐浴露,可以减少头皮屑和止痒。
5. 蔬果面膜蔬果面膜是一种天然的特效秘方,可以为皮肤提供丰富的营养和保湿作用。
使用蔬果的汁液或捣碎的果蔬敷在脸上,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和减少皱纹。
这种自然的祖传秘方对于皮肤的保养具有显著效果。
6. 精油按摩精油按摩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可以舒缓肌肉疼痛和放松身心。
将适量的精油加入按摩油中,按摩全身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这种古老的祖传秘方通过按摩和精油的疗效,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益处。
7. 中草药煮饮中草药煮饮是一种传统的特效秘方,用于调理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煮制中草药和其他天然成分,可以净化体内毒素,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和促进新陈代谢。
这些祖传秘方在中医药中被认为是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根本方法。
8. 盐水漱口盐水漱口是一种古老但有效的特效秘方,用于缓解口腔溃疡和咽喉痛。
秘传中药外治特效方

红星木方18
复容膏20
芥末外敷方21
竹管吸附方22
二术散23
焦油口眼一次正24
醒脑药帽24
脑囊虫外敷药贴25
治病酊27
朱倍散28
眩心枕30
清脑降压防瘫防痴药枕30
冰遂敷脐散31
药物灸32
新白通汤33
尿通散34
排毒泻浊液35
活髓膏36
鼻衄止血粉37
益寿降糖膏37
温阳固涩行气膏39
中毒陛肠麻痹中成药验方40
电眼消318
第八章男科疾病外治方319
温会熏洗方320
三虎蒲鱼洗剂320
阳起灵321
揉脐壮阳法322
隔橘皮灸323
六神丸外用方324
阅读文字版
请点击阅读相关日志!
1、中医◆养生◆保健
2、◆教程◆
3、◆管理与营销◆
4、◆书画艺术◆
5、旅游◆地理
6、◆影视◆
7、风水◆算命
8、◆饮食文化◆
9、历史◆文献
10、电脑◆应用
二乌消痹膏64
姜樟灸65
神农祛寒散66
痹痛酊67
抗痛灵托敷散68
天麻针69
川草乌灸70
麻沸膏71
友益膏72
青州白丸子加减方73
第二章儿科疾病外治方75
食盐外用方76
雄矾糊76
腮腺炎外敷方77
釜底抽薪散78
仙人掌外敷方79
子午效灵膏80
陈小粉膏81
防喘背心82
止汗散83
保肺贴84
温脐消胀饼85
消积化痞膏86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秘传中药外治特效方
秘传中药外治特效方
中药外敷配方大全

中药外敷配方大全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煎剂、浸膏、敷料等直接敷于患处,通过局部渗透、吸收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外敷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受到患者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外敷配方,供大家参考。
1. 白芷敷剂。
配方,白芷30克,黄柏15克,生地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2. 三黄散外敷。
配方,黄芩30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3. 当归敷料。
配方,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瘀血瘀结、疼痛肿胀等。
4. 桃仁敷剂。
配方,桃仁30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胀等。
5. 茯苓敷料。
配方,茯苓30克,白芷15克,黄芩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湿疹、疮疡肿痛、疖疮等。
6. 三七敷剂。
配方,三七30克,红花15克,黄芩15克,水煎浓缩后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状。
适用于,瘀血瘀结、疼痛肿胀等。
中药外敷的使用方法:1. 将中药煎剂煎煮后,浓缩至一定浓度。
2. 加入适量面粉,搅拌均匀成糊状。
3. 将糊状中药外敷料均匀涂敷于患处,再用纱布或纱布包扎固定。
中药外敷的注意事项:1. 用药前应先将患处清洗干净,保持患处干燥。
2. 敷药后应避免碰水或受潮。
3. 严禁用于破溃性皮肤病变。
4. 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中药外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一些皮肤疾病、跌打损伤、瘀血瘀结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中药外敷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中药配方,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外敷配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原方出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验方原方:葛根20K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土鳖,川椒,各15K片姜黄,威灵仙各30K,儿茶,制乳香各10K制没药,大黄血竭各15K.我在使用时喜欢加川草乌各15K(用法:上药为粗末.入棉布袋,冷水浸泡10分钟,再入药钵煎15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在颈部,再放一热水袋在上面热敷(起保温作用)每次1-2小时,每天2次.2天换一次药料.(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散淤,通络止通.(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头晕脑胀,肩背酸痛,手麻.(主要用于惧怕针灸的病人.屡用见效.(针灸加热敷就效果更好.出处:网友老农组成;全蝎5克蜈蚣5克天麻15克制法;研极细,分成14包.用法;每次1包,每天2次.主治:小儿频繁眨眼效果:我还没用过,据网友老农说效果绝佳组成:蜈蚣3克鳖甲9克制法:研细,每次0.9克,黄酒送下.主治:骨髓炎溃后久不收口,内有死骨者更佳.出处:仙拈集原书载:四五服后死骨自出个人经验:此方应用须配合辨证汤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备注:本人所有验方不设分数限制,欢迎大家转载,不必著明我名.先谢谢大家了.我将把我的大量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尽快贴上来,望大家留心出处:中医药信息报1992年8月29日第二版作者:福建厦门卫生学校罗志平组成;银花90克、人参10克(均以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牛膝30克、石斛30克组成.用法;1日1剂,以水2500毫升入大砂罐浸半小时,煎取汁800毫升,分四次温服.主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效果:笔者85年来重用银花为主药治疗6例脉管炎,皆获全愈.婴儿湿疹用朱黄膏:朱砂3g,黄连、黄柏各5g,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合为膏,每口2—3次,涂敷患处.出处:胥京生江苏中医药,1980;(1):47组成:大黄,黄芩,黄柏各20克,根据症状不同,可适当加减,伴皮疹,疱疹的加野菊花,生地,连翘各10-20克;痒明显者加苦参,龙胆紫,苏叶,蝉衣各10-20克;糜烂,溃疡渗液明显的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20克;加水1300ml文火煎20-30分钟,煎得1000ml药液左右湿敷,浸浴更好!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等主治:男性外阴溃疡出处: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注:本人一直在用,效果不错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中度用力压住双攒竹穴15秒,可取效.顽固性呃逆可予针灸强刺激.攒竹穴在眉头凹陷处,左右各一,记住不是眉梢.此为网络得来的经验方,个人临床体会效果显著.来源刘柏龄医案组成:天麻,勾藤,葛根,血竭,当归,炙乳没各100克,儿茶,煅自然铜各25克,川芎,白芷,制半夏,茯苓,桂枝,砂仁,陈皮各50克,姜黄5克.制粉末装胶囊,每粒0,3克.主治:颈僵痛,肩臂痛,手足麻木,以及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用法:每次6-8粒,日3次.本方我试用5年,疗效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15天一疗程.短时间无效.为求速效,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稍加xiaoyanteng这个我用过-乾坤【来源】《俞燕政医师骨伤科临床经验方》【原料】黄连黄柏血竭田七鸡蛋清【制法】前四味各等份、干燥、研粉、过筛100目,备用.【用法】外用!每次用20-30克,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敷患处,一日一帖,连用3-5天.【功效】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明显;其他部位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明显者.吴茱萸1两加白矾10克捣烂外敷脚底一夜,治小儿口腔溃疡,我临床用过,效果也是很好的.效果确实.乾坤组成:全蝎21个,蜈蚣3条,冰片6克,凡士林375克. 制法:凡士林溶化,入全蝎,蜈蚣煎熬,至冒白烟为度,过滤去渣,待温入研细之冰片,搅匀,冷却成膏.用法:外涂创口,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功效:去腐生肌,活血止痛.主治:脉管炎肢体坏疽溃烂剧痛者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协定方.体会:本方尚可用于治疗烧伤,褥疮及各种溃疡,神经性皮炎,及一切癣症,也可以治疗毛囊炎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外敷方适应症:风湿性或外伤性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外伤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肿痛.寒热不显的.消肿止痛即刻生效.组方:乳香3份没药3份生大黄3份桂枝2份川牛膝6份茯苓6份泽泻6份泽兰6份芙蓉叶6份桃仁4份红花4份川芎4份地龙2份用法:共为细末.酒调或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摊于数层纱布上.直接外敷患处,即可.发个我用了多年的验方,出自朱仁康临证经验普癣水: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谨皮95克斑蝥1.5克打成粗末,1000毫升白酒侵泡,2周可用.治疗体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外涂患处.日2次.荷片霜治疗风火眼{急性结膜性}药物:薄荷10克、樟脑10克、细心10克、冰片10克.制法:将上药按顺序堆放于粗瓷碗内,上盖细瓷碗,用香油灯在下点燃蒸发越半小时,取上盖细瓷碗中的白霜为药.用法:将眼部用温水洗净,然后用棉棒跳少许药点两眼角,每日两次,点眼后局部有清凉感,后逐渐症状消失,一般在四天左右痊愈.这个小方大家可能用过,我也忘记出处了,大概是老师教的.效果不错泌尿系结石:金钱草30海金沙30鸡内金20茯苓皮30石苇20滑石20车钱草20木通15.用法:水煎服日二次.胆结石茵陈15柴胡3木香10枳实10玄明粉10黄芩10百芍10紫花地丁10龙胆草6用法:水煎服日二次组成:锻石膏60克白芨30克密陀僧21克轻粉15克枯矾9克制法:研细,加凡士林125克,调成泥膏.外用.功效:清热收湿,解毒止痒.主治:阴囊湿疹.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体会:多年前用过几例,皆痊愈,组成:黄连,青黛,冰片各等份.制法:研细,贮藏备用.功能:清热解毒,收湿生肌,开窍定痛.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法:取少许吹耳,每日2次,5天一疗程.出处:陕西中医1994;(2):61体会:一疗程基本告愈,效果出乎意料!组成: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制法:五味子炒黄研细,蜜,醋分别煎沸.用法:口服,每次取五味子10克细末,以煎沸后的蜜,醋冲服,每日2次,10天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出处:熊厚敏经验方体会:蜂蜜缓急止痛,益气润肠通便,醋能软坚散结.五味子与醋同用,能散淤血,治黄疸.3药相须为用,攻中有补,通中有敛,故对上症疗效独特,不可以寻常之药忽视之!出处,中国乡村医药19966基本处方,青黛50g地榆50g五倍子50g升麻20g黄柏20g龙胆草20g甘草10g牛黄5g冰片5g制作,分别研细,混合均匀使用,将药粉涂于疮面,每日4-6次本人使用多年效果很好,一般2天见效3天痊愈治疗瘰疬经验方:主治颈前项侧痰核、瘰疬、鼠痈{未溃}处方:甘遂100克,甘草50克用法:将甘遂研末、米醋调敷患处,用纱布包扎,一日换药两次,将甘草水煎一大碗,一日分三次服.疗效:当日见效,三日即消枯.组成:琥珀12克硼砂30克朱砂6克制法:研细混匀功能:清热化痰止惊主治:癫痫用法:口服,1-5岁,每次0.5克;6-9岁每次1克;10-15岁每次1.5克;成人每次2克.每日2次,一个月一个疗程,停药一周,不愈可再用1-2个疗程.体会:本方特点是不用虫类药,但朱砂含贡,不宜长期服用!效果很好,我还用来治疗咳喘,配合辨证方,甚为应手!少林13味總方――通治傷,外科一切疾病.元胡3克木香3克青皮3克烏藥3克桃仁3克莪術3克蘇木3克歸尾3克骨碎補4.5克赤芍藥4.5克三棱15克大黃12克砂仁9克.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黃6克,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飲食者加川厚樸,砂仁各6克.按:“少林13味總方”是少林傷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經驗方,無論是練武損傷,還是練時被對方擊傷,跌打損傷,閃腰岔氣,或血積內淤作痛,以破未潰者,均可用此方.在結合病情隨症加減,內服或輔以外治,無不奏效.附子,肉桂,干姜,仓术,个六克研成细末后分为8份.用时用米汤调为糊状,贴于小儿脐部,十二小时换一剂,专治小儿腹泻.我用过多次效果很好,大家可以试试.乳腺增生中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本方适合病程半年以内的患者.时间太长效果不佳.甘草搽剂:生甘草(饮片或粗粉)250g甘油500ml70%乙醇适量共制1000ml [制法]取甘草,加70%乙醇按浸渍法制备浸液500m1,加入甘油,再加入70%乙醇至全量为1000m1,混匀,即得.[用途]治皮肤皲裂,对手和脚部的皲裂有效.[用法]外用适量.涂擦患处.在针灸科,对小儿疳积最多的是挑积,小孩哭闹,大人心痛,幼科条辩鸡内金60黑白丑各15神曲30(磨积散)共为极细末,每天2次,每次3K我在原方倍量加入疳积草30K嘿嘿,我就治疗了一位小天使--我的女儿.其余皆挑四缝,不是我不厚道,是药难吃,唉.不管什么方法,总是不能十全十美.组成:仙灵脾,菟丝子各15克制法:研细主治:阳痿用法:每次5克,每日3次,黄酒送服注意:服药期间忌房事出处:云南中医杂志,1989.(6):13体会:此方尚可治疗小儿遗尿,肾虚腰痛及前列腺肥大等.上学时听一个教授传的方,个人也用过效果不错:苦参10克,香油50克,油炸苦参,药枯后去渣,以香油滴耳,日三次,用用就知道了,呵呵,湿疹散:青岱5克、苦矾10克、黄柏25克、扑尔敏30克、强的松30克、冰片15克、脚气加乌洛托品{醋泡洗、华佗膏抹}黄水疮加黄连15克、上方治疗湿疹、脚气、黄水疮特效.打针发炎:乳香150克、没药150克、三七30克、明雄黄15克研末用百分之75的酒精调和外敷,{两天换一次},发炎有硬结的去乳香、没药加木香200克,{5天换一次},此方经多次使用,效果好.原方出自《思考中医》跟骨骨刺:用白术50g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分钟.跟骨骨刺是指跟骨发生增生而引起的病症,肾主骨生髓,肾为水藏,对骨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就是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骨刺.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骨刺,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我用过几例,大部分较好.中药外敷治疗腰肌劳损;伸筋草、当归、皂角刺、刘寄奴、川芎、延胡索、苏木、乳香、没药各30克,红花15克.上药醋水各半煎开约1500毫升,乘温热以能耐受为度,熏洗热敷腰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3日用药1剂.一般用三剂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吴茱萸外敷足心(涌泉穴),治疗小儿流口水,效果独特.我治疗一一岁患儿,外敷两次后起效.遗精方:五倍子粉3g,蜂蜜适量.五倍子磨细粉,蜂蜜调匀成饼,敷于神阙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特效方组成:吴茱萸5,肉桂5,黄连3用法:研末外贴涌泉疗效:一天见效,三-五天可愈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教授经验方.处方:寄生10g牛膝10g茺蔚子10g桑叶10g菊花10g勾藤30g明矾30g桑枝20g用法:水煎泡脚45~60分钟后,用拇指按摩涌泉穴10分钟,一周一疗程.可连续用3~4疗程.此方疗效显著,一般用1~2天即可头目清爽,夜寐安定,血压逐降,血压稳定后可以改为2~3天泡一次,巩固疗效.经数百例,疗效满意.野慈姑碾面,95%酒精泡一周.取酊.涂患处,治疗脉管炎,糖尿病坏疽初期.典型病例:南昌西湖区委离休干部张**阿姨.年龄75,患糖尿病24年左下肢糖尿病坏疽,西医建议截肢.用慈姑酊十天见效.40天痊愈.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我经常用的一个踝关节扭伤中药外敷方.生山栀(研末)、三七粉按2:1比例配比,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外用麝香膏、橡皮膏或绷带包扎固定,通常2天换药一次.2到3次可治愈.绿茶2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制作:白术、甘草加水600ml,煮沸10分钟,加绿茶.用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饮.2-3剂现效.功效:健脾燥湿,利水、止汗.用于食少倦怠,便溏泄泻.水肿自汗等.可试用治胃癌.我用此方医治多人,确实有效.方剂组成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专利大全))组方:皂矾北芪当归白术陈皮红枣功效:益气养血.经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方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可靠.我试用十例,全部治愈.很好的一个方子.白芍、狗脊、牛膝、各20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 10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专治寻常型银屑病:苦参,菊花60G,金银花蛇床子各30G,白芷,地肤子,黄柏各15G,石菖蒲1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汁到入脸盆中,并将新鲜猪胆汁1个到入药汁中搅匀,用棉花蘸药外擦皮损部位,每日2——3次(用过的药渣,可重复煎2次).皮损完全消失30例,有效皮损消退7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27例无效果.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1例,共计58例,总有效率98.2%.酸枣仁桃仁芒硝焦栀子杏仁各等分为末,鸡蛋清调敷于脐上12小时.敷后脐周围发青,可停一日再贴,莫发青的连续贴以见青为度.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或食多而肥胖,睡眠不安,经常哭闹等.加减:感冒加葱白二根;腹泻去芒硝加肉桂;口疮加黄连.本方为一老中医方,本人用了多年,效好.头痛塞鼻锭治疗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组成:川穹50白芷50远志50冰片7(梅片优佳)用法:研细末,纱布包塞健侧鼻,5-10分钟止痛试验证明:镇痛活血;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对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1982年中医杂志报道,之后重复报道的达10余篇吴震西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外治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震西主任医师是在江苏南通市中医院工作,而非南京,现已退休,我曾跟随吴老学习过一段时间,蒙吴老不弃,倾囊相授,现将吴师常用的一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枕方子提供给各位爱友荆防各60克,薄荷60克,苍耳子60克,辛夷花60克,桂枝30克,细辛30克,白芷60克,蝉衣30克,徐长卿60克,鹅不食草60克,白檀香20克,冰片10克上药共研粗末,入棉布药袋,当枕头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用50%酒精300毫升浸泡7天,以药棉蘸药液搽患处,1日2~3次,对痹证疼痛及各种神经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腰突方:海马5份,穿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各3份;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份.将上药粉碎,过100目筛子,搅匀.治疗方法:每次取60G为1剂药,用蜂蜜调成糊状,帖于腰突病变处.每剂药贴三天,8剂药一个疗程.不需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总有效率94%.CT复查19例还纳(彭出型及其他类型).药物局部刺激经络俞穴(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所谓俞穴),可激发全身经气.婴儿脐部湿疹古称“脐疮”,与洗澡、尿布等刺激有关.患儿脐部常有渗液湿润.脐周潮红或糜烂或有小丘疹,瘙痒.合并感染则有脓液溢出.下面介绍简易方,颇有效验.即用枯矾、煅龙骨各6克.黄柏12克,共研细末,取适量撤脐中,日2—3次.蛇床子30G防风15G白薇9G黄柏9G五倍子6G水煎先熏后洗,轻着一次即愈,重着三次即愈.如合并霉菌感染着洗后在子宫内上制霉菌素2片,疗效及佳由于我开了个按摩推拿门诊,有些碰着了摔着了的,红肿红肿的就来了,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们一个方子,就是用凤仙花茎叶(一定要用开白花的)捣烂用白酒调敷患处,效果很好.如果是在冬春两季,我就用自己阴干的(一定要阴干)白酒调敷,效果稍差.小儿夜啼:五倍子1.5克,朱砂0.5克,研末,陈茶拌匀成饼敷脐,每晚换药一次,效果不错,我用过安胎丸(祖传)预防流产续断60(酒浸一夜,焙干)社仲60(要用川社仲,姜炒断丝)兔丝子20大枣半斤.前三味药研末,大枣煮烂去核与前三味药捣在一起.团成丸.每丸三十克.我们这里有胎后一般都过来拿此药.如果过去流产过一般服后都能顺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