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提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5.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6.国家
①奴金隶属阶工级具和的奴隶广主泛阶使级用之间的矛盾
(1)产生原因②城市国家的是出阶现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7.人类社会进(2入)文本明质时(代含-③义-原文)字因是阶的、级发表统明现治和、的应工进用具步。性
(3)四大文明④古脑国力劳古动埃和及体、古力巴劳比动伦的、分古工印度、古代中国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1)产生时间
封建社会后期
(2)产生原因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3)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 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 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 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 的大量货币做资本。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科
学
社 会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主
义 的 3.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创
立
4.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2)
五、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仅限 工;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 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
于果实、根茎、小动物等
文明时代
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
来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 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试
飞跃
发展
曲折
上升
1.你怎么理解《国际歌》的歌词?
国际歌歌词: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们!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 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 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 天。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 社会 主义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
1842年2月《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 表现
织工人起义
斗争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意义
1.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分析资本主义在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和固有弊端,探索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 社会
历史地位 优势与局限性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 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②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 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 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 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议题二、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阐明人类社会发 展的趋势。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短视频或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脉络。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如:“视频中展现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哪些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基本的社会主义概念、历史事件等。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2.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全面理解,难以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
3.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缺乏耐心和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将通过提问、回答和点评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及时给予反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我将安排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同伴互助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我还会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复习课。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关键环节。主要知识点包括: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发展: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没有特权,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5.原始社会的解体:(P3)
兄dei们,铜器是
孩儿他妈,我研究出
我造的,所以我就
2.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
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
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个分送布片
B 的举动主要说明(
)
A.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
B.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④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巩固
c 2.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A.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B.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 C.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 (二)奴隶社会
系
分配形式
资本家在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只给工人 支付少量工资。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1 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 2 货币
通过“圈地运动”等实现
条件实现方式:暴力和掠夺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等实现
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
产 关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政透视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指出:“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
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
的结果。”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②科学社会主义推动了工人运 动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④马克思对科学 社会主义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 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的伟大革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时空 坐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 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书 写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历史性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有能力 随着现实发展和客观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并由此创造出巨大的生 产力。中国不仅关注自身的现代化,而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 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 “发动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历史性地证明 了④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指引人们洞悉时代精神、解决时代问题、引领时 代进步,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既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讲授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3.培养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
4.通过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包容性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情景,让学生感受他们共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撰写《共产党宣言》的过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短文,深入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
2.强调作业要求:内容要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字数在800字左右。
3.提醒学生在撰写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论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他们共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撰写《共产党宣言》的过程。
3.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公有制理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劳动者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解析】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4.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
(×)【解析】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
5.私有制的产生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是贫富分化的结果。
(x)【解析】私有制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前提,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6.私有制会永远存在。
(×)【解析】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会走向灭亡。
7.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8.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解析】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9.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男性平等的行使表决权。
( x )【解析】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即男女平等)10.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
(×)【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上最早的国家。
(x)【解析】奴隶制国家是人类社会上最早的国家。
12.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解析】奴隶没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劳动成果。
(区分奴隶和农民)13.封建社会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封建社会的农民对地主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但是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高中政治 2024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课全书默写填空( 含答案).doc

高中政治2024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至四课默写填空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史发展的___________动力。
2.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结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劳动产品。
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4.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并_____________奴隶;奴隶_________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_____________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__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___________的出现,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______________的门槛。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7.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______________ 10.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
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点提纲
要点梳理
一、原始社会
1.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旧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第二阶段,新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1)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5.解体
(1)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2)直接原因: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二、奴隶社会
1.两大阶级: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2、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3.奴隶制国家:(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时间:奴隶社会。
(2)原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根本原因: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①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②实现两个条件的主要途径:暴力掠夺。
2.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2)实质: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3)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