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煤炭行业4个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煤 炭行 业 项 目获 2 0 4个 0 8年度 国家科 学 技 术 进 步奖 二等奖 , 分别 是 : 炭 自然理论 及其 防治 技术 煤 研究 与应 用项 目、 石 充 填 置换 煤 关 键 技术 研 究 与 矸 应用 项 目、 煤矿 安全生 产监 控 系统技 术项 目、 煤炭 超
纯制 备与设 备研究 项 目。
第2 期
铁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
技
20 年1 月 08 2
孔 抽 采 瓦 斯 , 工 作 面 原 始 本 煤 层 瓦 期 含 量 为 该
个 抽 采 孔 , 采 瓦 斯 不 少 于 4个 月 。到 今 年 5月 抽 底 ,6 工 作 面 本 煤 层 纯 瓦 斯 抽 放 量 达 到 了 37 l 2 5 m。 月 抽 采 纯 量 瓦 斯 l . 4万 m。 比 上 一 1. 6 , 49 ,
煤炭行业4 个项目 08 获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日前 , 国家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工 作 办 公 室 公 布 了 20 0 8年度 国家 自然科 学 奖 、 国家 技 术 发 明 奖 、 国家 科 学技 术进 步奖 的评 审 结果 。 据悉, 国家 自然科 学 奖 、 国家 技 术 发 明奖 、 国家 科 学技 术进 步奖评 审委 员会共 评 出 国家 自然科 学奖 煤炭 自燃理论及其 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 目由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 、 山西大 同煤矿集 团 、 国神华神东煤 中 炭分公司 、 龙煤矿业集 团双鸭 山分公 司共 同完 成 ; 矸石 充填置换 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 目由山东新汶矿业
集 团、 中国矿业 大学 、 北金 牛能 源集 团、 河 山东 淄博矿
二等奖 3 4个 , 国家 技术 发 明奖 5 个 , 5 国家 科学 技术
在“反物质”世界探秘的逐梦者

在“反物质”世界探秘的逐梦者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5期本刊记者吴彪专家简介:马余刚,浙江余姚人,1994年7月获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兼任亚洲核物理联合会理事、亚太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执行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核学会核物理主任委员、美国相对论对撞机S T A R国际合作组理事、意大利国际无中微子双β衰变合作组(CUORE)理事等。
长期从事相对论重离子核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的研究,担任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上海市学科带头人项目等。
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了3本国际会议文集,几十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2016年主持的“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探测与夸克物质的强子谱学与集体性质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上世纪80年代,看似平静的气氛中,暗暗蕴藏着变革的因子。
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孕育的变革气息。
他们决定,为了理想远离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回。
1989年,21岁的马余刚,刚从杭州大学毕业(现为浙江大学),为了自己钟爱的核物理,他毅然搭上开往甘肃兰州的绿皮火车,一路向西去到千里之外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继续他的学业。
带着亲人的牵挂,离开山清水秀的南方,到达拥有漫长戈壁滩的西部,他未曾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27年后,当年那个激情满怀的年轻小伙子,已经成长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在核物理领域已是领军式的人物。
从过去到现在,当马余刚与人聊起自己的职业时,别人总会误认为他是制造核武器的,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除了核武器,核物理还有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公开部分)1956年(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完成人: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2、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完成人:吴文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3、工程控制论完成人:钱学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82年1、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完成人: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邢其毅(北京大学),汪猷、徐杰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完成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等(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僵 田在艺、胡韩元、赵声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国科学院)3、配位场理论研究完成人:唐敖庆(吉林大学)及其研究集体:孙家钟(吉林大学)、邓从豪(山东大学)、张乾二(厦门大学)、江元生(吉林大学)、鄢国森(四川大学)、戴树珊(云南大学)、刘若庄(北京师范大学)、赵景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古正(四川大学)、李伯符(吉林大学)4、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完成人:王淦昌、丁大钊、王祝翔(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5、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完成人:王晓青、楚旭春、黄汲清、郭文魁、程裕淇、王曰伦(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绍伟(地质部情报研究所)、李廷栋、耿树方、李春昱(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王鸿祯(武汉地质研究所),张宗祜(地质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完成人:陈景润、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潘承洞(山东大学)7、《中国科学技术史》完成人:李约瑟等(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1987年1、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完成人:刘东生、施雅风、孙鸿烈、郑度、常承法、吴征镒、尹集祥、文世宣、李吉均、张经炜、李文华、佟伟、高以信、程鸿、杨逸畴、黄复生、温景春、冯祚建、周云生、黄文秀、高登义、陈传友、韩裕丰、李炳元、章铭陶、武素功、王金亭、倪祖彬、关志华、张祖荣、滕吉文、郑喜玉、路季梅、邓万明、张谊光、谢自楚、宁学寒、王连城、邵启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北京大学等)2、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完成人:廖山涛(北京大学)3、东亚大气环流完成人:叶笃正、陶诗言、朱抱真、陈隆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4、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完成人:唐敖庆、江元生(吉林大学)5、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完成人:王德宝、汪恩璧、汪猷、郑可沁、朱莹书、陈海宝、陈慎、裘慕绥、梁镇和、申庆祥、杨再定、胡美浩、王贵海、吴仁龙、余允华、陆蕴华、陈常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6、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完成人:邹承鲁、许根咯 孙玉琨、杜雨苍、赵康源、周海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7、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完成人: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完成人: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娅(清华大学)9、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完成人:郭可信、叶恒强、李斗星、张泽、王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0、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完成人:涂光炽、王秀璋、陈先沛、张宝贵、杨蔚华、程家平、樊文苓、赵振华、喻茨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1、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完成人:陆家羲(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1989年1、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完成人:赵忠贤、杨国桢、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及其研究集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完成人:唐稚松(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991年(空缺)1993年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完成人:秦仁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5年(空缺)1997年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完成人:冯康等(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1999年、2000年、2001年度:空缺2002年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完成人:蒋锡夔、计国桢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蒋锡夔(右二)以其在物理有机化学领域取得的国际领先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二等奖顾晓(复旦大学),季敏(复旦大学)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庞文琴(吉林大学),李激扬(吉林大学),李乙(吉林大学),徐如人(吉林大学)教育部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冯小明(四川大学),刘小华(四川大学),林丽丽(四川大学)教育部反应研究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芳(北京大学),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杜予民(武汉大学),蔡杰(武汉大学),陈凌云(武汉大学),周金平(武汉大学)湖北省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计亮年(中山大学),巢晖(中山大学),刘建忠(中山大学),广东省鲁统部(中山大学)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庄国顺(复旦大学),郭志刚(复旦大学),黄侃(复旦大学),孙业乐(复旦大学),王瑛(复旦大学)上海市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绍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金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周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蔡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徐安龙(中山大学),黄盛丰(中山大学),元少春(中山大学),陈尚武(中山大学),禹艳红(中山大学)教育部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宋纯鹏(河南大学),张骁(河南大学),苗雨晨(河南大学),江静(河南大学),安国勇(河南大学)河南省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顾宁(东南大学),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市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 Z-106-2-01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果德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敏(北京大学),吴婉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关树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 Z-106-2-02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滕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兰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孙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魏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卫生部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陆建华(清华大学),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黔(微软亚洲研究院),殷柳国(清华大学),陶晓明(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周东华(清华大学),叶昊(清华大学),钟麦英(清华大学),方崇智(清华大学),王桂增(清华大学)中国科协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梅宏(北京大学),黄罡(北京大学),张路(北京大学),张伟(北京大学)教育部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总装备部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潘峰(清华大学),曾飞(清华大学),宋成(清华大学),杨玉超(清华大学),刘雪敬(清华大学)教育部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吴光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6 Z-109-2-01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杨合(西北工业大学),詹梅(西北工业大学),郭良刚(西北工业大学),李宏伟(西北工业大学),孙志超(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37 Z-109-2-02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王煜(香港中文大学)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田忠(上海大学),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王旭(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王礼立(宁波大学),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风华(宁波大学),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宁波市11。
1985 -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985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统计及分析白皮书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发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数据提供目录前言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二、历年国家科技奖励获奖者特点统计分析1.“五大奖”更倾向于院士?——获奖与院士2. 个人不容易获奖?——获奖和申报人数3. 年轻人不易获奖?——获奖与年龄4. 产学研结合是老大难?——产学研合作前言2012年2月14日,代表着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再次揭晓。
其中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从事科技工作的个人在国内可以获得的最高奖项,已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获奖人数仅有20人,且大多为耄耋老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奖的性质好像艺术界的“终身成就奖”。
500万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而其他的四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也分别是基础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应用、国际合作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奖项。
今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和城市建筑学家吴良镛。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迄今已连续13年空缺。
发明奖一等奖属意如今热到发烫的信息技术领域——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和宽带移动通信。
而“五大奖”中唯一拥有特等奖的“科技进步奖”更是百花齐放,颇多斩获。
纵观27年来这五大奖项的基本情况,作为国家级别的科技奖励,清晰呈现着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脉络。
为此,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推出白皮书,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提供数据支持。
该白皮书试图通过对获奖人年龄、性别、学科、身份等信息的比对分析,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也试图寻找一些规律,希望对中国科技奖励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从1950年到1966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等重要条例,初步创建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评述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我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之一,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奖励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其中,二等奖是比较高的奖项,代表着一定的科研水平和价值。
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定中,二等奖脱颖而出,成为了各界瞩目的焦点。
二、评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得者和获奖项目都展现了一定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获奖项目的深度评价,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以及对现有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者无疑是当代我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尊敬和推崇。
三、获奖成果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涉及的研究领域多种多样,不同的项目都有其独特之处。
部分项目涉及到了基础研究,对于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部分项目聚焦于应用研究,针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些成果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充分显示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科学家们的创新能力和实力。
这些成果的产生,不仅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也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个人观点对于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者和获奖项目,我深表钦佩和祝贺。
他们的成就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光荣,也是全体科研人员的骄傲。
我相信,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将会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总结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表彰的成果,代表着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
这些成果的获得,不仅反映了我国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也推动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希望更多的科学家能够以此为榜样,不断努力,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
摘要:
1.2008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简介
2.获奖项目及获奖者
3.获奖项目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2008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表彰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旨在促进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2008 年,共有111 个项目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
这些项目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获奖者们凭借在各自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和重要发现,为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一些获奖项目的影响和意义尤为突出。
例如,某项目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在某一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则为我国在某一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获奖项目的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评价。
总之,2008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的获奖项目充分展示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彰显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风貌。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是国家授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技术成果的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得者以其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而受到了瞩目。
以下是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名单:1. 项目名称:《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通过对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3.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项目名称:《某某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获奖者:某某院士、某某教授该项目在某某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这些获奖者凭借其扎实的科学素养、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杰出的学术贡献,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殊荣。
他们的成就不仅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赞誉,更为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信随着他们的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将会在各自领域继续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科学篇章,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彰显了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就。
这些获奖项目的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到环境污染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卓越实力。
一、《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此项目的获奖者包括某某院士和某某教授,他们在某某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
14
Z-104-2-03生命与环境协调演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化中的生物地质学 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 杨逢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永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育部
15
Z-104-2-04中国湿地生态系统 蔡祖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温室气体(CH4 和 邢光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
Z-105-2-04血糖调节相关的调 徐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控型分泌的分子机 徐平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理研究 陈良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吴政星(华中科技大学), 瞿安连(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21
Z-105-2-05华南热带亚热带森 周国逸(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林生态系统恢复/ 闫俊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辽宁省、 中国科学院
9
Z-103-2-02功能纳米材料的合 李亚栋(清华大学), 成、结构、性能及 王训(清华大学), 其应用探索研究 彭卿(清华大学), 孙晓明(清华大学), 李晓林(清华大学)
北京市
10
Z-103-2-03碳硼烷及其金属碳 谢作伟(香港中文大学) 硼烷的合成、结构 和反应
香港特别行政 区
200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09 年 01 月 09 日
来源: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 1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中国科学院
Z-101-2-01均匀试验设计的理 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论、方法及其应用 方开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29
Z-107-2-05混沌反控制与广义 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 区
Lorenz 系统族的理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论及其应用 周天寿(中山大学), 陆君安(武汉大学) 30 Z-108-2-01非平衡晶界偏聚动 徐庭栋(钢铁研究总院) 力学和晶间脆性断 裂研究 31 Z-108-2-02用于纳电子材料的 刘忠范(北京大学), 碳纳米管控制生 张锦(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N2O)排放规律研究 徐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颜晓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维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6 Z-104-2-05中国第四纪冰川与 施雅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中国科学院 环境变化研究 所), 崔之久(北京大学), 李吉均(兰州大学), 郑本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所), 周尚哲(华南师范大学) 17 Z-105-2-0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 张永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的分子基础研究 陈小章(香港中文大学), 刘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胡远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李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8 Z-105-2-02中国苔藓植物研究 高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曹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黎兴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吴玉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张光初(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9 Z-105-2-03抗生素代谢工程的 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研究 白林泉(上海交通大学), 周秀芬(上海交通大学), 孙宇辉(上海交通大学), 陈实(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中国科学院 上海市
27
Z-107-2-03复杂非线性系统镇 程代展(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定控制的理论与设 洪奕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 席在荣(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王玉振(山东大学)
28
Z-107-2-04非经典计算的形式 应明生(清华大学) 化模型与逻辑基础
中国科学院
7
Z-102-2-03原子分子操纵、组 高鸿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装及其特性的 STM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 时东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德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庞世过渡态的 杨学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结构和动力学研究 戴东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秀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任泽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明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34
Z-109-2-03热喷涂涂层形成机 李长久(西安交通大学), 制、结构与性能表 王卫泽(西安交通大学), 征的应用理论研究 李京龙(西安交通大学), 李文亚(西安交通大学), 王豫跃(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专家推荐
教育部
长、加工组装及器 朱涛(北京大学), 件基础 32 吴忠云(北京大学) 教育部
Z-109-2-01电力大系统非线性 卢强(清华大学), 控制学 梅生伟(清华大学), 孙元章(清华大学), 刘锋(清华大学)
33
Z-109-2-02煤的结构特征及其 谢克昌(太原理工大学), 与反应性的关系和 李文英(太原理工大学), 调变 冯杰(太原理工大学), 王宝俊(太原理工大学), 卢建军(太原理工大学)
11
Z-103-2-04新型规则纳米孔材 裘式纶(吉林大学), 料的分子工程 朱广山(吉林大学), 李晓天(吉林大学), 张宗弢(吉林大学), 方千荣(吉林大学)
教育部
12
Z-104-2-01晚中新世以来东亚 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季风气候的历史与 周卫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变率 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卫国(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刘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3
Z-104-2-02寒武系和奥陶系全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陈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金钉子)及年代 戎嘉余(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地层划分 林焕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张元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1通过恒星丰度探索 赵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银河系化学演化的 陈玉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 张华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施建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梁艳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6
Z-102-2-02量子开系统研究及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其在量子信息的应 全海涛(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用
2
Z-101-2-02人工边界方法与偏 余德浩(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微分方程数值解 韩厚德(清华大学) 教育部
3
Z-101-2-03电磁材料结构多场 郑晓静(兰州大学), 耦合非线性力学行 周又和(兰州大学) 为的理论研究
4
Z-101-2-04固体的微尺度塑性 魏悦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及微尺度断裂研究 王自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陈少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广东省
演替过程碳、氮、 张德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水演变机理 莫江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唐旭利(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2 Z-106-2-01雌激素和三苯氧胺 尚永丰(北京大学), 诱发妇科肿瘤的分 张华(北京大学), 子机制 伍会健(北京大学), 尹娜(北京大学), 易霞(北京大学) 23 Z-106-2-02肿瘤细胞的泛素调 张学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节机制研究 李爱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沈倍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李慧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周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4 Z-106-2-03介导肝脏损伤与再 田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的天然免疫识别 魏海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及其调控机制 孙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建(山东大学), 郑晓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 Z-107-2-01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段广仁(哈尔滨工业大学), 的参数化方法与应 关新平(燕山大学), 用 刘国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焕水(山东大学), 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 26 Z-107-2-02国际通用 Hash 函数 王小云(山东大学), 的破解 于红波(清华大学) 教育部 黑龙江省 安徽省 总后勤部 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