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合集下载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名单
清华大学 数理科学部 天文学 冯骅 高能天体物理
中国人民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于伟强 关联电子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物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张? 超冷原子分子体系和固体量子器件中的量子少体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郭国平 半导体栅型量子点量子计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理科学部 物理学I 陆朝阳 量子信息
北京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岳伟华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罗春霞 脑损伤与再生修复
南京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高隽 疾病与学习记忆损伤
复旦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张锋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致发育与生殖疾病的分子机理
武汉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廖蕾 半导体高速射频器件和模拟器件
浙江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皮孝东 印刷硅电子学
清华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池保勇 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与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
苏州大学 信息科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 马万里 新型太阳能电池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科学部 老年医学 鞠振宇 老年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科学部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毕宇芳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安徽医科大学 医学科学部 皮肤及其附属器 孙良丹 皮肤病遗传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李斐 发育行为儿科, 学习和记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医学科学部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屈延 脑卒中继发脑损伤分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部 计算机科学 黄罡 软件自适应理论与方法
天津大学 信息科学部 计算机科学 胡清华 多模态数据知识发现

太原理工物电学院2..

太原理工物电学院2..
科研
科研合同经费:1470.01 万元 进 账 经 费: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1237.65 万元 科研项目: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项, 省部级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 14 项) 发表学术论文:70 篇(SCI 收录 38 篇;EI 收录 46 篇;2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发明专利:授权 6 项国家发明专利, 申请 34 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一个交叉学科博士 学位点, 六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一个工程硕士学 位点。拥有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两门精品课程, 一个山西省品牌专业, 一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 396 名, 硕士生 206 名, 博士生 21 名。
凝聚态物理 39 人;光学工程 41 人;控制科学与工程 36 人; 集成电路工程 31 人;控制工程 5 人) 博士研究生: 21 人 博 士 后: 4 人
教学
全年承担教学工作量:45784.92(含三本教学工作量 13941.92) 在编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545.06;人均本科教学工作量:463.03 承担的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教学班:253 个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12 年度报告
组织机构
院行政
院党委
院 长:王云才 副 院 长:郝玉英 院长助理:张明江
杨毅彪
书 记:李建明 副书记:彭彦彬
办公机构
党务行政办公室:张 莉(主任) 教学科研办公室:甄 炜(主任) 学生工作办公室:冯志宇(主任) 院 团 委:秦莺莺(书记)
刘小平 李维强 周颖娟
2012 年, 学院科研合同经费共计 1470.01 万元, 进账经费 837.05 万元, 新增可支配经费 1237.65 万元。 新增科研项目 52 项, 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 17 项, 省部级项目 21 项, 企业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 14 项。获山西省科学技 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 项, 太原市科技奖优秀科技项目奖一等奖 1 项, 中 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1 项, 2012 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一 等奖 1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6 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 发表学术论 文 70 篇, 其中被 SCI 收录论文 38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论文 2 篇), 被 EI 收录论文 46 篇。

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
获奖人
1
雄激素受体通过前列腺基质细胞调节前列腺增生及癌发生发展机制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牛远杰、张传祥、尚芝群、徐勇、马腾骧、董克权、韩瑞发、田晶
2
铁磁性复合薄膜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研究
天津大学
白海力、米文博、王晓姹、刘宜伟、姜恩永
自然科学三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单位
获奖人
1
高强度纳米结构薄膜的设计、合成及其机械性能和生物医学性能优化
21
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清透伏邪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军平、朱亚萍、刘虹、吕仕超、郭晓辰、肖楠、张俊清、周亚男
22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粳稻组合选育
国家杂交水稻项目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华泽田、王才林、东丽、袁勤、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孙增涛、刘恩顺、廉富、任明、
李燕钰、封继宏、魏葆琳、付敏
16
智能化自动跟踪监控系统开发及产业化
天津市亚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叶晨、武付军、陈小平、赵俊芳、张福明、张杰
17
乙肝相关性肝衰竭发生及临床转归研究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一医院
天津大学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王天友、刘书亮、鲁祯、刘大明、孙凯、韩义勇、杨晟华、沈捷
2
高效能电机传动系统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天津大学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来源:张浩千的日志深夜工作的一个坏处是容易空虚寂寞冷,偶然间翻网页发现这么一个列表。

总的来说,一等奖项目分为两种:1,看完不明觉厉;2,看完扑通跪地。

此外,这个列表中有很多值得一说的信息,比如2009年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植物志》的整理编撰花了整整80年,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植物志,耗去4代中国植物学家的青春;再比如说林徽因,是1987年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的获奖者之一,将其随意定性为”绿茶婊“的网友们是不是真的就以为林徽因就只会写写小清新呢?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年获奖项目(公开部分)1956年(当时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完成人:华罗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2、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完成人:吴文俊(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3、工程控制论完成人:钱学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这三个人得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吧=。

=...1982年1、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完成人: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邢其毅(北京大学),汪猷、徐杰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窝看到了邢大本的作者...另外,听老师说当时北大的很多本科生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在北京郊区一个废旧厂房改造的实验所工作,很多人因为条件艰苦染了肺结核。

想想自己现在的条件,怎么着也不比美国中上的state college差,却各种讲究抱怨,不得不说自己太娇气了...敬佩科研先辈们的精神。

2、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完成人: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韩景行、朱大绶、吕华、王懋基、朱夏、关士聪等(地质部),张文昭、杨继良、钟其权、翁文波、余伯良、邱中僵、田在艺、胡韩元、赵声振、李德生等(石油部),张文佑、侯德封、顾功叙、顾知微(中国科学院)这个也没的说吧...3、配位场理论研究完成人:唐敖庆(吉林大学)及其研究集体:孙家钟(吉林大学)、邓从豪(山东大学)、张乾二(厦门大学)、江元生(吉林大学)、鄢国森(四川大学)、戴树珊(云南大学)、刘若庄(北京师范大学)、赵景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古正(四川大学)、李伯符(吉林大学)唐敖庆和江元生这俩哥们得了两次一等奖...这是第一次。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二等奖顾晓(复旦大学),季敏(复旦大学)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庞文琴(吉林大学),李激扬(吉林大学),李乙(吉林大学),徐如人(吉林大学)教育部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冯小明(四川大学),刘小华(四川大学),林丽丽(四川大学)教育部反应研究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芳(北京大学),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杜予民(武汉大学),蔡杰(武汉大学),陈凌云(武汉大学),周金平(武汉大学)湖北省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计亮年(中山大学),巢晖(中山大学),刘建忠(中山大学),广东省鲁统部(中山大学)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庄国顺(复旦大学),郭志刚(复旦大学),黄侃(复旦大学),孙业乐(复旦大学),王瑛(复旦大学)上海市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绍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金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周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蔡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徐安龙(中山大学),黄盛丰(中山大学),元少春(中山大学),陈尚武(中山大学),禹艳红(中山大学)教育部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宋纯鹏(河南大学),张骁(河南大学),苗雨晨(河南大学),江静(河南大学),安国勇(河南大学)河南省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顾宁(东南大学),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市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 Z-106-2-01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果德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敏(北京大学),吴婉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关树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6 Z-106-2-02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滕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兰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孙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魏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卫生部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陆建华(清华大学),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黔(微软亚洲研究院),殷柳国(清华大学),陶晓明(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周东华(清华大学),叶昊(清华大学),钟麦英(清华大学),方崇智(清华大学),王桂增(清华大学)中国科协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梅宏(北京大学),黄罡(北京大学),张路(北京大学),张伟(北京大学)教育部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总装备部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潘峰(清华大学),曾飞(清华大学),宋成(清华大学),杨玉超(清华大学),刘雪敬(清华大学)教育部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吴光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6 Z-109-2-01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杨合(西北工业大学),詹梅(西北工业大学),郭良刚(西北工业大学),李宏伟(西北工业大学),孙志超(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37 Z-109-2-02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王煜(香港中文大学)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田忠(上海大学),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王旭(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王礼立(宁波大学),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风华(宁波大学),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宁波市11。

1985 -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985 -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985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统计及分析白皮书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发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数据提供目录前言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二、历年国家科技奖励获奖者特点统计分析1.“五大奖”更倾向于院士?——获奖与院士2. 个人不容易获奖?——获奖和申报人数3. 年轻人不易获奖?——获奖与年龄4. 产学研结合是老大难?——产学研合作前言2012年2月14日,代表着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再次揭晓。

其中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尤为引人注目,它是从事科技工作的个人在国内可以获得的最高奖项,已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获奖人数仅有20人,且大多为耄耋老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奖的性质好像艺术界的“终身成就奖”。

500万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而其他的四项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也分别是基础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应用、国际合作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奖项。

今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了高能物理学家谢家麟和城市建筑学家吴良镛。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迄今已连续13年空缺。

发明奖一等奖属意如今热到发烫的信息技术领域——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和宽带移动通信。

而“五大奖”中唯一拥有特等奖的“科技进步奖”更是百花齐放,颇多斩获。

纵观27年来这五大奖项的基本情况,作为国家级别的科技奖励,清晰呈现着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脉络。

为此,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科技采访室、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推出白皮书,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果项目组提供数据支持。

该白皮书试图通过对获奖人年龄、性别、学科、身份等信息的比对分析,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也试图寻找一些规律,希望对中国科技奖励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与“五大奖”从1950年到1966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等重要条例,初步创建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2012-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统计

2012-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情况统计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髙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肓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肓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字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温州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湘潭大学 新疆大学 扬州大学 云南大学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 中北大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R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1 1 1 1 1 1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1Z-102-1-01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赵忠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仙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楠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闻海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推荐专家1Z-101-2-01 若干重要的可压缩欧拉方程整体解研究黄飞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吴文俊2Z-101-2-02 凯勒几何中的典则度量和里奇流朱小华(北京大学)中国数学会3Z-101-2-03 回归中的模型检验和降维朱力行(香港浸会大学)王梓坤,严加安,马志明4Z-101-2-04 无限维控制系统的结构理论张旭(四川大学)刘应明,彭实戈,李安民5Z-102-2-01 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韩占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陈雪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孟祥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云南省6Z-102-2-02 北京谱仪II实验发现新粒子金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卫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房双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季晓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闫沐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Z-102-2-03 量子通信与量子算法的物理基础研究龙桂鲁(清华大学),邓富国(北京师范大学),仝殿民(山东师范大学),李岩松(清华大学),王川(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8Z-102-2-04 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朱诗亮(华南师范大学),汪子丹(香港大学)广东省9Z-103-2-01 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彭孝军(大连理工大学),段春迎(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大连理工大学),何成(大连理工大学),白志平(南京大学)教育部10Z-103-2-02 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不对称催化体系及其协同效应研究龚流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耀忠(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吴云东(北京大学),宓爱巧(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卓(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安徽省11Z-103-2-03 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效应、设计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孙世刚(厦门大学),周志有(厦门大学),田娜(厦门大学),陈声培(厦门大学),姜艳霞(厦门大学)教育部12Z-103-2-04 纳微配位空间的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行为及构效关系苏成勇(中山大学),康北笙(中山大学),鲁统部(中山大学),潘梅(中山大学),姜隆(中山大学)教育部13Z-103-2-05 高分子复合材料杨振忠(中国科学院化中国科学院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学研究所),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永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4Z-103-2-06 基于碳氢键活化的氧化偶联施章杰(北京大学),李必杰(北京大学),万小兵(北京大学),杨尚东(北京大学),林松(北京大学)张礼和,高松,麻生明15Z-103-2-07 基于手性膦氮配体的不对称催化侯雪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严小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彭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16Z-104-2-01 硬骨鱼纲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文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连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乔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Z-104-2-02 典型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原理朱利中(浙江大学),陈宝梁(浙江大学),杨坤(浙江大学),林道辉(浙江大学)教育部18Z-104-2-03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中国科学院地中国科学院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Z-104-2-04 沙尘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影响机理的研究黄建平(兰州大学),王式功(兰州大学),王天河(兰州大学),周自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陈斌(兰州大学)甘肃省20Z-104-2-05 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与调控机制邵明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张建华(香港中文大学),上官周平(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明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康绍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21Z-105-2-01 水稻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的基因基础与调控机理王石平(华中农业大学),储昭晖(华中农业大学),丁新华(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孙新立(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22Z-105-2-02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研究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石东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祚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红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3Z-105-2-03 TNF诱导的细胞坏死分子机制的韩家淮(厦门大学),张端午(厦门大学),谢昌传(厦门大学),教育部研究张娜(厦门大学),周化民(厦门大学)24Z-105-2-04 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于康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邓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周继勇(浙江大学),李泽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25Z-105-2-05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裴端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清华大学),秦宝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秦大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小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26Z-105-2-06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孙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施木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邓位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晓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智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7Z-106-2-01 日本血吸虫寄生和致病分子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韩泽广(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胡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刘锋(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王升跃(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冯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上海市控制所)28Z-106-2-02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岳建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升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樊成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市29Z-106-2-03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类的药物发现叶新山(北京大学),熊德彩(北京大学),耿轶群(北京大学),王冠男(北京大学),张礼和(北京大学)原卫生部30Z-106-2-04 热休克蛋白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环境应激和疾病中的作用邬堂春(华中科技大学),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南京医科大学),林东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张晓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31Z-107-2-01 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黄维(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南京邮电大学),解令海(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南京邮电大学),唐超(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32Z-107-2-02 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吴敏(中南大学),何勇(中南大学),张先明(中南大学)湖南省33Z-107-2-03 生物计算中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理论方法研究许进(北京大学),魏小鹏(大连大学),张强(大连大学),王天明(大连理工大学),滕弘飞(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34Z-107-2-04 基于不充分信息周志华(南京大学),教育部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陈松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敏灵(南京大学),黎铭(南京大学),谭晓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5Z-107-2-05 多源干扰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郭雷(东南大学),孙长银(东南大学),吴淮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涛(东南大学)江苏省36Z-107-2-06 复杂对象的几何表示和计算理论与方法鲍虎军(浙江大学),周昆(浙江大学),刘利刚(浙江大学),张纪文(浙江大学),蔺宏伟(浙江大学)浙江省37Z-107-2-07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茂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张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38Z-108-2-01 高效光/电转换的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张晓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述汤(香港城市大学),张秀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陶斯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成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9Z-108-2-02 热电材料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陈立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文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唐新峰(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40Z-108-2-03 多功能金属有机黄维扬(香港浸会大香港特别行政区聚合物/磷光材料及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学),周桂江(香港浸会大学),何卓琳(香港浸会大学),王行柱(香港浸会大学),何泽(香港浸会大学)41Z-108-2-04 纳米电催化能源材料的功能定向制备和协同效应机理研究沈培康(中山大学),徐常威(中山大学),孟辉(中山大学),刘应亮(暨南大学)广东省42Z-108-2-05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微结构及相关特性郭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和(香港科技大学),王荣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晋平(北京大学),刘晨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43Z-108-2-06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机理杨德仁(浙江大学),张辉(浙江大学),杜宁(浙江大学),沙健(浙江大学),马向阳(浙江大学)浙江省44Z-109-2-01 燃料设计理论及其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基础研究黄震(上海交通大学),吕兴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45Z-109-2-02 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信息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林京(西安交通大学),屈梁生(西安交通大学),邱海(西安交通大学),吴芳基(西安交通大学),张爱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教育部46Z-109-2-03 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及设计理论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陆新征(清华大学),林力(香港理工大学),叶列平(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47Z-109-2-04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与尺度设计理论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刘辛军(清华大学),赵现朝(上海交通大学),金振林(燕山大学),李为民(河北工业大学)教育部48Z-109-2-05 面向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基础徐滨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张显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董世运(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梁秀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市49Z-109-2-06 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杨浩(香港科技大学),陈蓉(香港科技大学),刘建国(香港科技大学),杨卫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50Z-109-2-07 广义协调与新型自然坐标法主导的高性能有限元及结构分析系列研究龙驭球(清华大学),岑松(清华大学),龙志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傅向荣(中国农业大学),陈晓明(清华大学)吴良镛51Z-110-2-01 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武晓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悦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洪友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2Z-110-2-02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西安交通大学),匡震邦(西安交通大学),邵珠山(西安交通大教育部学),马连生(西安交通大学)53Z-110-2-03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孙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江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世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3年01月17日来源: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二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1 Z-101-2-01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孙笑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 Z-101-2-02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3 Z-101-2-03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些数学理论杨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石钟慈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自旋性质理论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陈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戴建辉(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的研究龚新高(复旦大学),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顾晓(复旦大学),季敏(复旦大学)教育部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康彦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9 Z-103-2-02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于吉红(吉林大学),庞文琴(吉林大学),李激扬(吉林大学),李乙(吉林大学),徐如人(吉林大学)教育部10 Z-103-2-03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研究冯小明(四川大学),刘小华(四川大学),林丽丽(四川大学)教育部11 Z-103-2-04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芳(北京大学),丰伟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2 Z-103-2-05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张俐娜(武汉大学),杜予民(武汉大学),蔡杰(武汉大学),陈凌云(武汉大学),周金平(武汉大学)湖北省13 Z-103-2-06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仁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省14 Z-103-2-07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毛宗万(中山大学),计亮年(中山大学),巢晖(中山大学),刘建忠(中山大学),鲁统部(中山大学)广东省15 Z-104-2-01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安芷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张小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顺诚(香港理工大学),刘晓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 Z-104-2-02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肖文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 Z-104-2-03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庄国顺(复旦大学),郭志刚(复旦大学),黄侃(复旦大学),孙业乐(复旦大学),王瑛(复旦大学)上海市18 Z-104-2-04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绍武(北京大学),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 Z-105-2-01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林鸿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继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宋献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金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20 Z-105-2-02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周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蔡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昕(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21 Z-105-2-03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徐安龙(中山大学),黄盛丰(中山大学),元少春(中山大学),陈尚武(中山大学),禹艳红(中山大学)教育部22 Z-105-2-04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宋纯鹏(河南大学),张骁(河南大学),苗雨晨(河南大学),江静(河南大学),安国勇(河南大学)河南省23 Z-105-2-05 纳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顾宁(东南大学),杨东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市24 Z-105-2-06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智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余祖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 Z-106-2-01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果德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敏(北京大学),吴婉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关树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所),刘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6 Z-106-2-02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滕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兰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孙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27 Z-106-2-0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蒋建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宋丹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魏敬(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孔维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潘淮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卫生部28 Z-107-2-0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陆建华(清华大学),朱文武(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黔(微软亚洲研究院),殷柳国(清华大学),陶晓明(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9 Z-107-2-02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周东华(清华大学),叶昊(清华大学),钟麦英(清华大学),方崇智(清华大学),王桂增(清华大学)中国科协30 Z-107-2-03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梅宏(北京大学),黄罡(北京大学),张路(北京大学),张伟(北京大学)教育部31 Z-107-2-04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禹思敏(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32 Z-107-2-05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胡德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正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周宗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刘亚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总装备部33 Z-108-2-01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潘峰(清华大学),曾飞(清华大学),宋成(清华大学),杨玉超(清华大学),刘雪敬(清华大学)教育部34 Z-108-2-02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谢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长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35 Z-108-2-03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凤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西祥(香港科技大学),吴光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6 Z-109-2-01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杨合(西北工业大学),詹梅(西北工业大学),郭良刚(西北工业大学),李宏伟(西北工业大学),孙志超(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37 Z-109-2-02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朱利民(上海交通大学),王煜(香港中文大学)教育部38 Z-109-2-03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唐桂华(西安交通大学),赵天寿(香港科技大学),闵春华(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39 Z-110-2-01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田忠(上海大学),郭宇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40 Z-110-2-02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沈亚鹏(西安交通大学),陈常青(西安交通大学),田晓耕(西安交通大学),王子昆(西安交通大学),王旭(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41 Z-110-2-03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王礼立(宁波大学),任辉启(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虞吉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风华(宁波大学),吴祥云(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宁波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