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研究最全版

合集下载

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分析的报告

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分析的报告

关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分析的报告作者:佚名点击数:873 更新时间:2009-8-17 15:22:11为加快我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避免我区转型少走弯路,笔者近期研究了国内外一大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典型,现整理如下,仅供我区全面转型研究决策参考。

一、国内资源型城市现状分析资源型城市是指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而建立或兴起的城市。

据统计,我国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共有城市662座的18%,其中典型资源型城市60座。

在118座资源型城市中,按省划分,黑龙江省最多,有13座,山西省其次,有11座,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别为10座、9座、9座、8座、7座,贵州省2座(六盘水、福泉),万山根本不在资源型城市之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合计30座,约占全国的1/4。

按资源种类划分,煤炭城市有63座,占53%,森工城市有21座,占18%,有色冶金城市12座,石油城市9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其他城市5座,分别占10%、8%、7%、4%。

按行政级别划分,地级城市47座,县级城市71座。

按人口规模划分,特大城市有3座(非农业人口200万——100万),大城市14座(非农业人口100万——50万),中等城市44座(非农业人口50万——20万),小城市57座(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下),分别占资源型城市的比重为2.5%、11.9%、37.3%、48.3%。

其中,典型资源型城市有60座,贵州省仅六盘水1座。

目前,得到国务院政策扶持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有44个。

按批次分,第一批12家,第二批32家,其中万山名列17个县级市之首,万山能够得到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按行政级别分,地级市17座,县级市(含市辖区)27座。

多年来,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面临三大问题和四大危机。

(一)面临三大问题:1、一业独大问题。

资源采掘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均占了极大的比重,部分城市曾占到9成以上,一业独大问题明显。

资源型城市现状及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资源型城市现状及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资源型城市现状及经济转型对策研究资源型城市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要产业,通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集中逐渐形成的城市。

由于受资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制约,城市规模一般不大,多为中小城市。

这些城市近些年来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成本递增,产业结构畸形,城市与企业功能倒置,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也大大削弱了资源型城市的原有地位,加速了资源型城市的衰退。

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的城市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地发展,经历了由兴到衰的过程。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浪费与枯竭同时并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这就刺激了加工工业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不注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以巨大的自然资源消耗维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不论后备资源勘探进展多大和开发时间多久,资源持续性利用最终是有限的。

矿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源于矿业。

如果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资源型城市必然面临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

(二)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产业的经济活动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型产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炼制与加工、铁矿及有色金属矿产开采与加工等,对城市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大气、水体、生物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不仅将威胁着城市既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将遗害于后代。

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加剧了这种危害。

(三)土地资源严重破坏矿产资源的开发开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矿山原有的环境,矿山开采耗费了过量的土地资源,开采后破坏的土地,丧失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探讨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探讨

成长期, 20%
成熟期, 68%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图3.中国矿业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及其构成
4.机制体制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
管理体制的计划特色: • 条块分割,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权责利划分不清晰 • 计划经济体制的刚性制约导致政企职责不分、思想观念
陈旧,资源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创新能力得 不到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障碍。 • 大中型国有企业与资源型城市政府责权利关系界定不清 导致的矛盾 • 资源区域分配机制不科学和资源产品价值扭曲 • 资源型城市政府官员考核机制的僵化
1.城市产业结构层次低下,属于资源型、粗放型
的传统初级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与效益低下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难点之一在于因特定自然资源而兴起的城市产业单 一性、产业结构的低层次性和不合理性。我国资源型城市大部分以资 源产业为主导。
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及其规模分类(个)
特大 大 中 小城 合 城市 城 等 市 计
白银 12.47 石嘴 7.24

54.25 64.88
33.27 27.87
铜陵 2.90 大冶 11.85 大庆 3.13 鞍山 5.37 阜新 20.72 鸡西 30.64
66.96 53.24 85.64 54.80 37.87 29.90
30.14 34.91 11.22 39.83 41.40 39.46
2001年不同规模矿业城市经济效益比较
人均GDP 百元产值利税 万元GDP耗水 万元GDP耗电
(元)
(元)
(吨)
(千瓦时)
9348 9940 12312
12.4 14.1 17.1
—— 107.7 82.4
—— 2383.7 2450.8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一种面临资源枯竭困境的城市类型,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对策。

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强调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呼吁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共同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积极转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研究背景中需要理清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探讨其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随着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的挑战,这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已经不能再依赖于传统产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通过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可以为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本文将就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在长期的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资源逐渐枯竭或者严重减少,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本文旨在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1.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现状,了解其发展瓶颈和困境,为进一步制定转型策略提供依据。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的探讨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的探讨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的探讨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的探讨目录一、引言二、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三、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五、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风险与挑战六、案例分析七、结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逐渐成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和挑战。

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经济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升级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其发展已经遇到了巨大的瓶颈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是指以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经济结构。

与其他城市经济结构不同的是,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加工,这意味着其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与资源开发和加工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行业集中度高。

由于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加工,其产业结构通常比较单一,往往是以采矿、冶金、能源等行业为主要产业,而其他行业发展较为滞后。

2. 生产要素外部依赖性强。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比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这些资源必须从城市外部引进。

同时,由于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比其他城市要高,例如人才、技术、资本等。

3. 系统优势与隐患并存。

由于资源型城市本身的优势,如资源丰富、环境条件好等,其经济规模和财富积累可能非常大,但是,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市场波动较大,随之带来的风险可能也非常高。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经济结构转型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和全球资源市场的完善,资源型城市的传统优势逐渐被侵蚀,市场竞争和内部矛盾不断增加。

如果不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可能会陷入困境。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曾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消耗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这些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如何有效地进行经济转型,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及必要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但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资源开采的减少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资源的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在面对经济波动时显得脆弱。

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挑战1. 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转型过程中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2. 人才短缺: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而资源型城市往往缺乏这些人才。

3.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这些支持往往不足以满足城市的实际需求。

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应通过引进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经济转型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帮助城市度过转型期。

4. 绿色发展:在转型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五、案例分析以某资源型城市为例,该市在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下,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再次,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有力保障;最后,注重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财务知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研究最全版

(财务知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研究最全版

(财务知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研究《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工作任务大纲攀枝花市世界银行贷款第五期技援项目领导小组在财政部的领导下,正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中的壹个子项目。

该子项目的目标是制定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框架和中长期计划。

为此,攀枝花市世界银行贷款第五期技援项目领导小组希望聘请咨询专家,开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

壹、背景1、攀枝花市资源型经济特征和发展现状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区内矿产资源高度富集,蕴藏着全国20%的铁,64%的钒,93%的钛,钒钛磁铁矿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之上,且伴生多种稀贵金属元素,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2008年3月,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攀枝花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攀枝花市是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因煤铁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经济的资源开发型特征明显,资源型工业成为经济主导,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初级原材料加工业在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攀枝花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例过高、粗放型资源开采方式带来的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职工失业导致的城市贫困问题、城市竞争力下降问题等。

据国家发改委研究资料报告,我国目前有资源型城市总计118个,其中典型资源城市有60个,攀枝花市归属典型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要求转型的城市之壹。

2、关于“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摘要】这篇文章将对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探讨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及经验借鉴。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将分析成功转型案例、比较分析不同城市的转型情况、探讨成功因素以及比较不同的转型策略。

在总结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提出启示和建议,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国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成功因素、转型策略、经验借鉴、关键因素、启示与建议、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和资源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资源型城市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转型的契机。

国外许多资源型城市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资源依赖型城市向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不仅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全球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规律,总结成功经验,提出转型策略,并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是当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一个议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源市场的波动,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研究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其他类似城市的转型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帮助这些城市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更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研究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单个城市实现转型发展,更在于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深入探讨,为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倡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知识)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研究《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工作任务大纲攀枝花市世界银行贷款第五期技援项目领导小组在财政部的领导下,正在执行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中的壹个子项目。

该子项目的目标是制定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框架和中长期计划。

为此,攀枝花市世界银行贷款第五期技援项目领导小组希望聘请咨询专家,开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

壹、背景1、攀枝花市资源型经济特征和发展现状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区内矿产资源高度富集,蕴藏着全国20%的铁,64%的钒,93%的钛,钒钛磁铁矿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之上,且伴生多种稀贵金属元素,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2008年3月,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攀枝花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攀枝花市是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因煤铁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经济的资源开发型特征明显,资源型工业成为经济主导,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初级原材料加工业在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攀枝花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例过高、粗放型资源开采方式带来的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职工失业导致的城市贫困问题、城市竞争力下降问题等。

据国家发改委研究资料报告,我国目前有资源型城市总计118个,其中典型资源城市有60个,攀枝花市归属典型资源型城市,是国家重点要求转型的城市之壹。

2、关于“攀枝花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为此,国务院于2007年底提出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审时度势的指导。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即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提出来的,要求根据国务院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具体要求和攀枝花的实际情况,制定攀枝花市中长期(2008—2020年)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及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和对策。

项目通过组织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从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领域着手,深入研究影响攀枝花经济转型的因素(政策、贫困、资源、环境、市场),创建性地提出攀枝花市经济转型、消除贫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思路、阶段性的政策和措施。

3、关于本任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子课题)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是个系统工作项目,项目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调研阶段、研究阶段、政策制定和建议阶段)。

目前该项目第壹阶段的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和第三阶段政策建议的提出。

攀枝花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打包处理,综合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子课题。

该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研究阶段”和“政策制定和建议阶段”的重要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和失败原因分析研究,且制定攀枝花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二、工作目标和范围1、目标根据第壹阶段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考察调研报告,分析这些城市经济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为我市经济转型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我市在经济转型中的优势和风险,选择和培养合理的替代产业,制定我市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

2、范围综合分析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失败和成功的原因,为攀枝花市制定和实施经济转型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该项目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综合分析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第壹阶段我们已经进行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考察和调研,且完成俩份考察报告。

现阶段需要综合分析俩份考察报告,总结其经济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概况。

分析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总结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特征和存在的共同问题。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析。

综合前期考察报告及其他文献资料,纵向对比这些城市转型前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变化,横向对比各城市转型中替代产业的选择及其政策措施,综合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可供攀枝花市借鉴的结论。

通过攀枝花市和这些城市的对比分析(资源状况、人口结构、区域优劣势、社会经济基础等),将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教训和攀枝花的实际情况相比对,得出可供我市借鉴的结论,为我市实施经济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2)攀枝花市经济转型的优势和风险分析根据资源开发程度和攀枝花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判定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枯竭期),用SWOT 方法分析其经济转型的优势和风险。

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的合称。

SWOT分析方法是将攀枝花市经济转型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确定经济转型战略中如何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合理规避和转化劣势和威胁(风险),为第(3)部分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优势分析:包括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口结构优势等;●劣势分析:区位劣势、经济结构单壹劣势、用地条件限制等;●机会分析: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倾斜、攀西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交通道路系统的改善、“攀西阳光”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外考察城市可能合作的意向等;●威胁分析:政策风险、体制风险、项目选择风险、资金风险、技术及人才风险等。

(3)制定攀枝花市中长期(2008-2020年)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和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战略和政策建议,包括三方面的政策制定及建议。

●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的转型总体战略,包括2008-2020年攀枝花经济结构转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政策建议。

攀枝花作为壹个中等城市,经济转型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应将攀枝花经济结构转型纳入国家和省区域政策体系,争取国家和省级部门设立的相关专项资金。

为此,课题研究中要明确提出经济转型中对我市政府的政策需求,以及向国家和四川省提出的政策建议。

●如何选择和培养接替产业,且制定其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政策。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之壹是接替产业的发展。

课题要研究目前攀枝花市的产业基础、区域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培养适宜的接替产业,制定在经济转型中接替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思路和政策。

(4)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实施管理明确之上政策措施具体实施的目标、时间表、可能的风险因素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

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将上述对策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制,完善战略的实施管理、评估制度,确保战略分阶段有效落实和经济转型目标如期实现。

3、方法通过第壹阶段考察报告和资料查阅获得其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础资料,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根据攀枝花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的定量分析,判定攀枝花作为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枯竭期),用SWOT 方法分析其经济转型的优势和风险。

参照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攀枝花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转型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建议。

项目研究中要参加项目办组织的研讨会等活动,在广泛征询各方利益相关者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最终报告。

4、报告框架(1)咨询报告的形式。

最终形成的咨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报告首页:表明子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课题单位和报告时间。

●摘要:正文在开篇有壹个摘要。

●正文:咨询报告正文。

●附件:在正文的后面应该附上该课题的任务大纲、研究说明、研究任务的分配等内容,以便项目业主和项目之外的专家审阅时有据可查。

(2)政策建议报告框架。

“攀枝花市中长期(2008-2020年)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是本任务的核心部分,也是研究的最终结论。

政策建议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咨询机构建议的政策措施;2)政策措施的实施目的;3)政策措施成功和否的监测或评价指标;4)政策措施的实施障碍;5)政策措施的实施部门;6)政策措施的实施时间表(短期/中期/长期);7)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三、交付成果、时间、合同及管理1、交付成果本课题应提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比较及攀枝花市转型的对策研究”的以下成果:(1)提交研究大纲;(2)提交报告初稿;(3)向项目评审验收小组进行成果陈述;(4)最终的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应提供俩份英文文本的打印稿,同时提供电子版。

数据和表格需以Excel文档提供。

2、时间安排●本任务开始时间不迟于2008年07月15日●研究大纲的交付时间不迟于2008年08月15日●报告初稿的交付时间不迟于2008年12月15日●最终研究报告的交付不迟于2009年1月15日3、合同及管理按照项目计划规定,中标的咨询专家将获得壹份总价包干合同。

合同资金分次划拨,按照成果交付办法,若未完成相应工作或未按时间进度安排进行,则按合同规定执行。

●合同签订之后,划拨启动资金。

启动资金为合同金额的10%●交付研究大纲且通过大纲评审后,交付合同金额30%●交付的报告初稿通过评审后,支付合同金额40%●交付的最终研究报告且通过评审后,支付其余20%4、监督管理本课题研究的承担单位向“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且接受市财政局项目管理部门和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管理的监督。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管理办公室将提供项目执行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第壹阶段的研究成果,考察报告和和其他咨询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