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故事
莫言获诺贝尔奖后讲的故事【名人故事】_儿童故事

莫言获诺贝尔奖后讲的故事【名人故事】莫言,你的心是怎么长的?①莫言获诺奖后,所到之处讲了一连串的故事。
对许多人说来,故事只是故事,哈哈一笑,就算完事了。
但莫言,似乎是想用这些故事,说出他想说、却不能说的什么来。
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呢?②莫言的第一个故事,是他在获诺奖时的长篇感言。
他说: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他的叙述,是很让人吃惊的。
要知道,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人长得漂亮,多少就会沾点印象分,长得普通,被人忽视,存在感就极差。
但就因为长得丑就要挨打……这种事,我这辈子是没听说的。
他这个故事,到底是要说明什么呢?③莫言的第二个故事,还是他在获诺奖时讲的。
故事说,他小时候家穷,穷得没饭吃,过中秋时家里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个人只分到一碗,正要吃,来了个要饭的老人……莫言说,他当时端出半碗红薯干,给乞讨老人。
不料想,老乞丐顿时发飙了,骂道: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好端端在家吃顿饺子,就被骂“心是怎么长的”,莫言气得半死。
可这老乞丐的话,却是义正辞言,掷地有声,但听起来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对……但老乞丐最终赢得了道义的胜利,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饺子。
莫言跑到国外说这事,他是什么意思?④第三个故事,是莫言拿到奖金回国之后,到处被请去演讲,讲来讲去,突然想起一桩旧事来……他在老家写作时,有次出门去买桃吃,一个卖桃的认出了他,就打招呼说:你怎么也出来买桃呀,你不是认识市委书记吗,让他送你一车不就行了吗?莫言:……我又不是官,人家干吗送我桃子?卖桃人:对了,你是当兵的。
莫言:我不是当兵的……卖桃人: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你了,你到底是怎么搞的?连个钓鱼岛都看不住,让小日本占去了!莫言:我一个写字的,还要替你去看岛……算了,给我秤五斤桃子。
你这桃甜不甜?卖桃人说:甜!特别的甜!我这都是新品种。
莫言:你别偷斤短两,给够秤!卖桃人:看你说的,乡里乡亲的,怎么会缺斤短两?看好了,五斤高高的!把五斤桃子提在手上,莫言感觉这五斤桃好轻。
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

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莫言的励志故事1: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
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
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
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
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
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
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
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
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
“管谟业。
”“到”。
“跟着班长进去。
”“是”。
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继莉普明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创作主题广受赞誉,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在他成名前的岁月里,莫言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
莫言生于1955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完了九年级的学校,然后就辍学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莫言曾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搬运工到电器修理工,甚至还当过伐木工。
这些工作不仅让他体验到了人生的辛酸和困苦,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莫言内心深处一直怀有文学梦想。
在他辗转于各种劳动之余,他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他看了很多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也深入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他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
直到1981年,莫言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帐篷》,这是他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尽管有了第一次发表,莫言仍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作品经历了许多失望和挫折。
有的作品被编辑部直接退回,有的连投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人问津。
莫言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信仰。
和许多作家一样,莫言也曾陷入了困境。
他的作品在成名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表渠道,他也没有得到编辑们的认可。
莫言并没有被这些困境击垮,他坚持不懈地创作,并通过自费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自费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
终于,在1986年,《红高粱家族》被上海文艺出版社接受出版,并迅速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
这部小说以河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悲喜荣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挣扎。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莫言赢得了文坛的声誉和读者的喜爱。
莫言在成名后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坚持着对农村题材的执着追求,秉持着对民间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间故事言说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间故事言说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备受
推崇。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经常涉及神秘的情节和古老的
传说,为他的小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
间故事。
故事一:《红高粱家族》中的“大鹏展翅”
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有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被引用,那就是“大鹏展翅”。
故事中,大鹏鸟展翅飞翔,划破乌云,震撼人心。
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气魄,象征
着人们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故事二:《蛙》中的葛麻
在莫言的小说《蛙》中,葛麻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出现和所进行的神秘
仪式给整个村庄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疑惑。
葛麻的形象恍若民间传说中的巫师,他的一切
举动都充满了神秘的氛围,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故事三:《丰乳肥臀》中的孙悟空
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主人公的父亲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男孩,他拥
有神奇的力量和超凡的智慧,给人一种来自神话传说的感觉。
可见,莫言在创作小说时,
善于利用民间故事中的神话元素,给作品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民间故事言说,丰富多彩,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了神
秘和迷人的色彩,对于读者而言更是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
有关莫言的小故事八则

有关莫言的小故事八则有关莫言的小故事八则故事一:我在用耳朵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
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
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
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
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
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
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故事二:老师表扬的力量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
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
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
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
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
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故事三: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

莫言的三个故事读后感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著称。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下面我将以莫言的三个故事为例,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是《丰乳肥臀》。
这是一部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主人公王霞的命运,她在家族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
通过她的命运,莫言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磨难,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挣扎和奋斗。
其次是《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战乱岁月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的命运变迁。
作者通过对家族成员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融合。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抉择,展现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奋斗。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最后是《蛙》。
这是一部以中国乡村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命运变迁。
在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抉择,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奋斗。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通过阅读莫言的这三个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融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性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中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困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
名人莫言的故事

名人莫言的故事名人莫言的故事这家伙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年代。
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公然地抢夺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抢得双泪长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
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
有这家伙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年代。
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公然地抢夺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抢得双泪长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
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
有一次学校拖来了一车好煤,他拿起一块就放在嘴里嚼,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嚼,都说越嚼越香。
一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他们就在下边嚼煤,咯咯嘣嘣一片响,全都一嘴乌黑。
1976年,他当了兵,从此和饥饿道了别。
从新兵连分到新单位时,精粉的'小馒头,他一次就吃了8个,肚子里还有空,但不好意思再吃了。
炊事员对食堂管理员说:“坏了,来了大肚汉了。
”后来,日子好过了,一上宴席,他却仍是迫不及待地,生怕捞不到似地吃。
好多朋友攻击他,说他吃起饭来奋不顾身,埋头苦干,好像狼一样。
他一次一次牢牢记着,少吃,慢吃,吃时嘴巴不响,眼光不恶,夹菜时只夹一根菜或一根豆芽,像小鸟一样。
他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见到好吃的,立刻便恢复原样。
每当他从电视上看到鳄鱼一边吞食一边流泪的可恶样子,马上就联想到自己。
当然,仅仅有饥饿的体验,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他能成为一个作家,是因为有个“右派”大学生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
听说作家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儿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地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贵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顿饺子的人,但大学生用蔑视的口吻对他说: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从此,他就知道了,只要当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饺子,而且是肥肉馅儿。
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作家。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
莫言“背黑锅”_名人故事

莫言“背黑锅”莫言曾应邀带病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一个名为“感知中国”的论坛。
他到达德国后,有件事使他闷闷不乐。
原来,当天德国的许多报纸捕风捉影说他耍大牌。
这样的报道使很多读者质疑莫言的人品。
第四天,论坛主办方让莫言进行关于中国文学的演讲。
走上讲台,莫言一开口并没有讲文学:“上个月,我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出院以后身体虚弱,本不想来参加这个会议,但我妻子说,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应该信守承诺。
听妻子的话,我来了。
我临出门的时候,妻子对我说:&lsquo:听说德国的高压锅特别好,你买一个带回来。
&rsquo:我这才明白她让我来的真正目的是让我来买锅。
我前天上午已经完成了任务,买了个高压锅在床头放着。
”这时,会场发出一阵笑声,有人小声嘀咕:“哦,上帝,我们可不是来听什么高压锅的。
”莫言笑了笑,就着话题,从“高压锅”引到了另一种“锅”,他说:“这次来,我还知道德国某些媒体给我背上了一个黑锅。
这次我来法兰克福,收获很大,买回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高压锅,同时还卸下了一个黑锅。
我这次来才体会到老婆的话一定要听。
我如果不来,第一买不回高压锅,第二我的黑锅就要背到底了。
”听完这一段话,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莫言是要为自己鸣不平啊!最后,莫言以一个小故事结束演讲,他说:“听说法兰克福是歌德的出生地。
有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
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
贝多芬昂首挺胸,从国王的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
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
我想,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的就是对贝多芬的尊敬和对歌德的蔑视。
在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像话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
”通过这个小故事,莫言委婉地表明自己其实是心存敬畏的人,绝不是目空一切耍大牌的人。
场内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四、莫言讲了母亲的第四个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
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 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 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 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 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 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 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 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 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梦想和志远。
莫言的母亲,正像全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没有系
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甚至连教材 上的字都不认识,但这不妨碍让母亲成为我们的“教育家” 。每一个过来人想一想,我们身上那些善良的个性、悲悯的 情怀、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哪一样不是母亲 所赐?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二、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二个故事: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
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 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 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 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 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 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 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 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人生和处世。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七、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七个故事: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
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 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 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莫言在瑞典、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一个故事: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
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 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 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 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 长的叹息。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坚强和不屈。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六、莫言讲了母亲的第六个故事: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
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 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 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 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 们道歉。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学习和生活。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八、莫言讲了母亲的第八个故事: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
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 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 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 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三、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三个故事: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
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 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 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 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 “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 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 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因为,当这个人教会我们什么是梦想和志远、学习和生
活、人生和处世、坚强和不屈、诚实和耻辱、怜悯和同情、 宽容和理解、大爱和亲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不去瑞典领取诺贝尔奖呢?
——这个故事,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诚实和耻辱。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中讲述有关母亲的八个故事
五、莫言讲了母亲的第五个故事: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
,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 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 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 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 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 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 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 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 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 是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