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节选)莫言......阅读答案
莫言《讲故事的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节选)》赏析

讲故事的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节选)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讲故事的人母亲阅读理解及答案

讲故事的人母亲阅读理解及答案讲故事的人·母亲莫言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
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精编范文】《讲故事的人》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讲故事的人》阅读附答案讲故事的人(节选)莫言①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讲故事的人》阅读练习 语文版

《讲故事的人》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17~20题。
(20分)讲故事的人莫言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
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
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
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
讲故事的人母亲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讲故事的人母亲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莫言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
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阅读答案

4.“歉疚”觉得对不起他人,内心痛苦而惭愧;“内疚”指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第 二个故事对方先伤害了自己, 只是后来觉得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没有抱歉的 含义。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4分)
5.一是贴合文题;二是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完整;三是隐含地告诉人们用故事说 明道理。(3分)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 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 “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 来,高声说: “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 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答:
5.文章开头结尾都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第一个故事写了我为给一个参观苦难展览而没有哭的同学告状而深感歉疚。第二个 故事我为顶撞了一个老长官而深感内疚。(2分,每个1分)
莫 言 冯骥才 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冯骥才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言冯骥才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莫言冯骥才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晓泓婕伊<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block" "/orignal/001s3AjBzy6HtlvbSFr99&690" ALT="莫言冯骥才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冯骥才沈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17~20题。
(20分)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
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
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莫言《讲故事的人节选》阅读答案(1)
![[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莫言《讲故事的人节选》阅读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0d4591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c.png)
[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莫言《讲故事的人节选》阅读答案(1)莫言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获得了众多粉丝,其中著名的《讲故事的人》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本小说以莫言祖父为原型,通过一位讲故事的老人,讲述了多个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
下面是《讲故事的人》的部分节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什么是家,家里代表什么?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在这本小说中,莫言通过一位讲故事的老人,向读者展现了家的重要性。
传统的家庭可以让人感觉到温暖和爱,它代表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幸福和快乐。
2. 故事中的父母与孩子莫言在故事中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激。
在讲故事的老人所讲的每一个故事中,父母都是孩子的依靠,他们为孩子付出很多,教育他们如何成长。
而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则体现在关爱和孝顺上,如护送父母去旅行、为父母建房等。
3. 信仰和灵性信仰和灵性是莫言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使用各种形式的故事来强调信仰和灵性的重要性。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信仰和灵性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支撑和向上的力量,这不仅可以让人平衡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生活方式。
4. 真正的友谊在小说中,莫言强调了真正的友谊,即不离不弃的情谊。
真正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之上的。
这种友谊可以在困境中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
5. 对于生命的态度莫言的小说深入人心,因为他的故事讲述了关于生命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老人所述的每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
他认为,生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此人们应该充分体验和珍惜生命。
以上就是《讲故事的人》的部分节选。
在这本小说中,莫言强调了家庭、父母、友谊、信仰和生命等重要主题,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智慧和价值。
这样的故事在人们的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示了人们的思考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故事的人(节选)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
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
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
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
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
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
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
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小题1:(3分)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
(1)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2分)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批评”或“不耐烦”)→()→()
小题3:(2分)从文中可看出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题4:(3分)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小题5:(2分)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
参考答案:
小题1:(1)我多算卖菜老人一毛钱,母亲伤心痛哭;
(2)我害怕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
(3)我多次偷偷地跑去听书,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吸引了母亲,得到母亲默许。
小题2:默许担忧(或“忧心忡忡”)
小题3:母亲形象:母亲是一位慈爱、正直、坚强、感情细腻、对孩子要求宽严有度、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又伟大的劳动妇女。
小题4:A:流泪的原因:因“我”占了人家的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
表现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羞愧的心情;
B:以为失去母亲而极度痛苦,表现“我”对母亲的依恋与热爱。
小题5:示例一:莫言喜欢上集市听书,并善于复述说书人的故事,说明语文学习,不仅要听而且要说。
同时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
示例二:莫言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想象,要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莫言的成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多听、多想、不断创新。
)
(根据选文,谈到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述,解答时,要着眼全文,整体把握,明确文章内容,把主要事件概括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有暗示:“起初她有些不耐烦”
——“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认同或默许)——“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担忧或忧心忡忡)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解答时要仔细分析写母亲的句子,体现了母亲什么特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母亲的形象概括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对人物心理的表现作用。
A句表的了母亲因“我”占了人家的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B句表现我以为失去母亲而极度痛苦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依恋与热爱。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能围绕文章内容来回答即可。
示例一:莫言喜欢上集市听书,并善于复述说书人的故事,说明语文学习,不仅要听而且要说。
同时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
示例二:莫言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想象,要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莫言的成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多听、多想、不断创新。
)
(根据选文,谈到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