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莫言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91】(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91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②无那:即无奈。
1.通读诗歌,简要辨析。
体裁角度看,王昌龄的诗属于①杨炯的诗歌属于②;意象角度看,两首诗都共同选取了③意象。
2.自选角度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中考冲刺现代文阅读题训练和答案

陈鲁民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
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
“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
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
”“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
”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
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
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
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
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人教版青海西宁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青海西宁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单选题第1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不符合技术规范的电动车,将不得生产、销售和进口,超标车退市进入倒计时。
B: 随着庐山风景区迎来首场大雪,使得许多游客纷纷上山观赏美景,以致有驴友在观景时差点遇险。
C: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答案】A【解答】2.文言文阅读第2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
②豕(shǐ):猪。
③淖(nào):烂泥。
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商於子不说说:_______________②不亦颠乎颠:_______________③尔辈以此究物理究:_______________④尔辈以此究物理物理: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与乃除旧弊中的乃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是()A: 蒙乃始就学B: 乃不知有汉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 乃石性坚重(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②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2019年《青文胜为民请命》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年《青文胜为民请命》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青文胜为民请命》阅读答案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乐山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

乐山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最优秀的学生》,回答小题。
最优秀的学生①那年那天,我被一个很不显眼的学生感动了。
②那是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报名阶段,我们班有两个项目一直没人报,动员也不行。
其中一个是女生100 米,这个项目成了本班的一大羞事,从来拿不了名次不说,还出了几个笑话,比如被甩得太远干脆坐下不跑了,比如被喝倒彩站住哇哇大叫起来……反正我们班的女生都恨透了这个项目。
③那天自习课,我正在办公室里愁这件事,一个女生喊报告进来,红着脸很认真地说:“我想报100米”。
④我有点吃惊,看着她一时无语。
她又说:“放心,我会跑出好成绩!”⑤我怕我的异常反应有伤她的自尊,忙说:“好吧,我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吧!”⑥她转身走时又说了一句:“老师,相信我!”⑦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她的请求。
张梅,女生中最不显眼的一个,黑胖憨厚,而且肢体动作显然比常人迟钝一些,她从来没违反过任何纪律,但也从来没有迸发过任何光彩,学习成绩排在后15名,没参加过任何赛事,在班级赛跑中她也是跑得最慢的一个,成绩尚未达到及格线。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无可指责也无可指望的憨厚孩子,平日也不大留意她,单独说话这还是第一次。
⑧可是,就这一次,我发现她的言语和姿态里有一种奇特的东西,一时理不清,但让我感动。
想来想去,我决定答应她的请求。
在班会上我对她提出了表扬,果然,全班哄笑起来。
我发现她只是笑了笑,起身说:“谢谢老师!”⑨运动会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女生百米了,我知道张梅取得名次是不可能的,究竟在关注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明确。
终于到女生百米比赛了,我在终点张望着,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起跑时,张梅就迟缓了一步,前方各班的巾帼名将们几乎没有差距,狂风一团,张梅一开始就被孤零零地甩在了后面。
第一名冲线时,她离终点至少还有40米。
全场气氛却异常热烈,笑声、叫声海啸一般。
⑩我紧盯着张梅的每一个动作,很快我看懂了,真正感动了:她拼尽了全力在跑,她几乎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只是尽最大努力完成比赛,当跑道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她反而发挥正常了,更有拼搏的劲头了,没有怯场,没有逃避,而是越跑越快。
坚守本心做自己的勇者作文

坚守本心做自己的勇者作文【题目】坚守本心做自己的勇者作文【答案】坚守本心做自己的勇者作文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坚守本心长年累月的水蚀沙磨,卵石已脱胎换骨,而坚守自己本质的山石仍能展现出大自然的粗犷。
坚守本心之人不失有君子之风。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
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瞬间凝聚于一点,发出万丈光芒。
面对宦海沉浮,他幽居深谷,安心作曲;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毫不动摇,一曲《广陵散》便道出了他不畏屈服的心。
嵇康,他坚守自己的高洁的心,不为名利所左右,不为权贵所折服,他和他的《广陵散》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坚守本心,即使经历急风恶浪,也应矢志不移,本心不改。
“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腹有才华,渴望施展,却因得罪权贵,一再被贬。
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仍心系国家,为民请命。
苏轼在杭州,减赋赈荒,掘湖修堤;在定州,整饬军纪,加强边备。
在密州,他惩办悍吏,灭蝗救灾,在徐州,他还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尤其在海南,尽管当时“饮食不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苏轼,他的爱国为民的本心在被贬途中非但没有被抹去,反而越根深蒂固了。
他坚守本心,矢志不移,赢得了一代代人的盛誉。
坚守本心亦还应低调处事。
莫言,以微笑面对诺奖的第一人。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
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就像那些被人们发现黑洞中的蝴蝶会选择更黑暗的山洞栖身一样,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
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
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莫言,不求闻达于世界,但求本心纯正,赤心仍存。
他的低调,使本心仍坚守在那小小的胸腔之中。
古代大教育家孟子曾提到:乡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都是失其本心的体现。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3.0分)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的记载(zài)。
B. 鹳雀楼因时有鹳鹊栖息(qī)其上而得名。
坐落在蒲州府城;后倾圮其匾额移至城楼上。
C. 突如期来的暴雨带来了丰沛(pè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沙漠不久就变成了绚丽的花海。
D. 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lé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
”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3.下列各句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改革开放40年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 虽然长假过半,但今日客流量却有增无减,有些游客表示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不再是崂山的风景,而且是崂山的服务。
C. 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将政革开放进行到底,以开拓者的精神、实干家的本色,继续深化开放、扩大改革。
D. 一千余人集体献血约32万毫升,他们用这种聚力献受心的方式喜迎国庆节。
4.下列各项分析与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落伍,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尖上所想,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民请命》莫言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为民请命
莫言
钱知县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
他的心,被自己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
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散布在清晨的空气里。
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面前,跪着一大片高密东北乡的乡民,他们仰起的脸上,都挂着感恩戴德的表情。
他们的嘴里咕哝着一些淳朴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语: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
他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见。
接见的地点在知府大人的书房。
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潍县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
知府眼圈发青,眼睑发红,满面倦容,连连地打着哈欠。
知县详细地汇报了高密东北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德国人在高密东北乡制造的骇人惨案,话语中透露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知府听罢汇报,沉思良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高密县,刁民头子孙丙抓到了没有?”
知县嗯了一下,答道:“回大人,孙丙潜逃,尚未归案。
”
知府盯着知县的脸,眼睛如锥子,扎得知县局促不安。
知府干干地笑了几声,悄悄地问:“年兄,听说你跟孙丙的女儿……哈哈哈……
那女人到底有何妙处,能让你如此痴迷?”
知县张口结舌,冷汗涔涔而下。
“为什么不回话?”知府变颜呵斥。
“回大人,卑职与孙丙之女,并无苟且之事……卑职不过是喜食她做的狗肉而已……”
“钱年兄,”知府的脸上,又出现了亲切关怀的表情,他用一种类似于语重心长的腔调说,“你我同食国家俸禄,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应该尽心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那可就……”
“卑职不敢……”
“死几个顽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知府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气,不再寻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可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县道,“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
“还要什么交代?”知府拍案道,“难道还指望德人赔款偿命?”
“总要有个是非,”知县道,“要不我这县令,无颜见高密百姓。
”
知府冷笑道:“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
”
“二十七条人命啊,大人!”
“如果你尽心办事,早将那孙丙擒获,送交德人,德人就不会发兵,也就不会出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府拍拍案上的一摞公文,冷冷一笑,道,“钱年兄,有人说你提前通风报信,才使孙丙逃逸,这话要是传到袁大人耳朵里,对年兄可是大大的不利啊!”知县汗如雨下。
“所以,对钱兄来说,当务之急不是为老百姓请命,而是速速地将那孙丙捉拿归案。
”知府道,“抓住孙丙,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好交代,抓不住孙丙,对谁都不好交代!”
“卑职明白……”
(节选自《檀香刑》,有删改)
15.如何理解“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这句话?(2分)
16.对知府大人的书房,作者只写了墙上挂着郑板桥的墨竹,联系后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7.选文中钱知县是怎样的官员?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8.莫言写人常常是一面展现人物行为的“崇高”,一面却又在字里行间消解着这种“崇高”,使读者在感动、反思中发现人物的真面目。
请结合钱县令形象的刻画做分析。
(5分)
19.文章描绘的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对这种社会现实作简要概括。
你认为改变这种现实的根本出路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7分)
答案:
15.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从下到上(1分),都惧怕洋人,置国民性命于不顾的现实.(1分)
16.郑板桥在潍县是为民请命的县令(“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
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象征(2分)。
知府挂郑板桥的竹画是标榜自己要做郑板桥、竹一样的人(1分)。
与后文他的真实形象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分)
17.表面高尚(1分),实则卑劣(与女人苟且)(1分)、为保全自己而屈从朝廷(决定抓捕孙丙)(1分),并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1分)。
18.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出钱县令的“高尚”,如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以致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又如他在向知府汇报时表现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训斥时仍不忘“是非”“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二十七条人命”(2分)。
又在字里行间处处消解这种“高尚”,比如,是自己被自己所谓的“高尚”行为感动,“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并辩称是喜食她做的狗肉等(2分),使读者先感动,又觉得不妥,在细思中发现人物的本质,使揭露更深刻(1分)。
19.第一问:外敌侮民、民被迫反抗、官僚惧敌压民(3分)。
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出路2分,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