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

高考语文《补写句子》

新课标高考语文全国1卷年份语言文字应用题型15年补写句子图文转换(徽标)16年补写句子语言连贯17年补写句子修改语病稳中有变18年语言得体(改不合书面语)流程图19年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年份20192018201720162015命题5挖空补写(主观题)挖空补写(主观题)仿写补写(选择题)补写(选择题)命题6概括+评价(流程图)归纳+评述(新闻)描写场景提取关键词给人名取字并做说明命题7补写倡议书拟标题+写结论(柱状图)浙江卷近五年语言文字运用2019高考解析语用主观题有所创新,出现流程图,补写题延续不变。

自2015年至2019年,新课标卷语用主观题均是两个,2018年出现流程图考查,补写句子延续不变;浙江卷自2017年开始语用主观题也是两个,2019年出现流程图考查。

语用主观题今后应注意两点:一是重点关注补写句子,二是关注新课标卷还未曾考过的题型。

一、真题再现——根据示例,了解考点从示例中找出补写题的对应考点、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真题再现】(2017年新课标卷1)•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参考答案:①也可能使身体产生损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提高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真题再现】(2019年浙江卷)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

莫言精选阅读与答案解析

莫言精选阅读与答案解析

莫言篇:(一)个人成就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二)作文素材:莫言母亲的八个教子故事一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二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教会了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

三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

(15分)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例谈高考 “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

例谈高考 “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

例谈高考“语句补写”题的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与教学设计)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语句补写试题一般都选取一个有明确中心的语段(多属于议论性段落或说明性段落),在其中空出三个关键性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补写这些相关的句子。

要填入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有密切联系、文意贯通,在结构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一般而言,空缺部分该填什么内容,上下文语境所含信息都已在文中有所暗示,只要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就不难写出贴合题意的答案。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境把握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主观性语言表述题,对学生能否“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能作出准确的测试。

解答语句补写题时应注意:一、明确题目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有关键词,通过上下文概括出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二、审清文意一个语段,从内部来说,一般可以分为起始、展开、收束三部分。

起始部分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围绕话题论述、说明,收束部分归纳全段、呼应中心,由此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除了这种结构外,还有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

不管哪种结构的语段,都由一个统一的文意统摄,答题时首先要审清这个文意。

三、看清语境补写的句子要与上下文保持连贯,语言连贯除要把握话题一致、思路清晰、句式一致等原则性要求外,还要掌握句与句之间衔接的一些手段。

莫言《大风》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初一莫言文章)

莫言《大风》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初一莫言文章)

莫言《大风》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

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

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

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

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

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

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

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

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

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风。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 Word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  Word版含答案

魔幻现实主义:放开手脚,“天马行空”式的创作——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蛙(节选)莫言先生,大喜!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

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

姜还是老的辣。

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

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

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美慕。

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

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

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

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

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

瞻前顾后解读文段 左右逢源补写句子

瞻前顾后解读文段   左右逢源补写句子

瞻前顾后解读文段左右逢源补写句子------补写句子学习目标:1.了解补写句子题型的命题要求。

2.探索补写句子题的解题技巧。

3.能够根据要求准确补写句子。

[真题试做]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5)设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三空,赋分为5分。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观察补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与上下文有何关系?根据关系归纳补写句子的类型和补写句子的方法。

【例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的气味
莫言
大马哈鱼,在中俄界河乌苏里江里出生,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

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答案:鱼类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

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一生与大马哈鱼很是相似。

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

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

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的故乡的气味。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

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

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子。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

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在有了录音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的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

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

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

可是录味机只能录下世界上存在的气味,而不能录出不存在的气味。

但作家的想象力却可以无中生有。

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

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借助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

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当然,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

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调动起全部感觉器官,味觉、视觉、听觉、触觉,或者是其他神奇感觉。

这样,小说也许就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有形状、有感情的生命活体。

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4.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请简要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论述层次。

6.尾段画线句子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解释。

【答案】
4.类比论证。

用大马哈鱼的成长与作家的创作进行类比,突出了“气味”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性;用形象的例子来论述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5.首先从现状谈起,科技发达让小说的传统功能丧失;然后点出科技也有局限性,无法记录不存在的东西;最后呼吁好的作家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

6.①因为作家调动全部感官写作,使小说成为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有形状、有感情,具有生命力的文字;②因为作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许多奇异的感觉,让我们感到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