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72道工序

合集下载

景德镇传统陶瓷制瓷工序内容及分组

景德镇传统陶瓷制瓷工序内容及分组

景德镇传统陶瓷制瓷工序内容及分组附件1:景德镇传统陶瓷制瓷工序内容及分组一、采矿加工1、附薪烧矿:景德镇制瓷需要勘采瓷石,由于矿石坚硬,古人采用火烧,冷水击方法,使得矿石体面因热涨冷缩,产生龟裂,续用镐锄挖掘开采,取石待用。

2、碎石:舂石前要将开挖出来的大块瓷矿石,用人工砸成拳头体量大小规格的小石块,以便进行舂碎。

3.舂石:利用水的落差,使碓轮上下起落,将碓窝里的碎瓷石砸成粉末,一般需要十多个小时进行舂碓成粉,再粗淘洗制不。

4.制浆:将瓷矿舂碓好的粉末放入池中,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淘洗,去粗,留细,沉淀成泥,以便取泥制不(墩)。

5.制不(墩):将池中取出的瓷土泥浆半阴干,待成泥不粘手时,再放入模夹中制成长方形的像砖样的“不”(墩)子。

6.推瓷土:推瓷土,是古代运瓷土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在溪水边水碓旁,将制好的不(墩)子装在土车框里,再送往各做瓷作坊、窑场,进行加工生产。

7.制匣:用匣钵土打成泥板,切割成长条形泥片,在篾制活页桶形上敷卷匣钵柱体,规范形制。

8.接匣底:将打制好的泥板,切削成适合的圆形饼块,待半阴干时,再在卷好的匣钵柱体接底成型。

二、坯釉料制备1.练灰:在平地上,用狼棘草加石灰石头,堆成小丘状,再点火烧,石灰石遇到火的高温热量,会自行爆裂粉碎,与狼棘草灰混为一起制成釉灰。

2.筛料:将烧制好釉灰原料,用筛子进行去粗去杂精选,粗料可以再行烧制,细料则归类存放待用。

3.配釉:选用适合的灰釉料,按釉的配备比例,加进定量的“白不”,用水调成釉浆待用。

4.化不(dun):双手各持白不砖形,互碰敲碎放入缸中篾篮里,浸泡水中化开,自行下沉水底,加入适量的粘土,用水化开,搅拌成浆水陈腐。

5.稠化:将淘洗桶的泥浆,注入匣钵桶内,沉淀后去掉表层的水,待稠化一段时间,披于直立匣钵内壁周围,以便风干、备泥。

6.淘洗:用过箩的办法,即在两个泥桶之间,利用过浆铁锅,将泥浆中的粗渣、铁质,经细筛、磁石反复过滤清除,保证瓷泥的纯净白度。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选用优质的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石灰石、长石粉、矾土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2. 制泥:将混合好的陶瓷原料加水搅拌后制成粘稠的泥料。

3. 成型:将制好的泥料放入陶轮上,利用陶轮的旋转和手工技巧将泥料成型。

4. 抛光和雕刻:使用工具对陶瓷制品进行抛光和雕刻,使其表面平整光滑,并加入装饰性图案。

5. 烧制: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陶瓷类型和规格进行控制,通常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如干燥、预烧、烧成等。

6. 上釉: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涂上透明的釉料以提高外观和保护表面,并进行二次烧制。

7. 清理成品:烧制完成并上釉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打磨、刮毛、清洗等环节,最终清理成品并出售。

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是指制作陶瓷过程中需要经过的一系列工序。

这七十二道工序包括以下步骤:1. 捏制:使用陶泥或黏土将坯体捏制成所需的形状。

2. 鱼盘:将捏制好的坯体码放在鱼盘上,以便下一步的处理。

3. 平摊:使用木槌将坯体平摊,使其变得更加均匀。

4. 榨胚:用木榨胚将坯体榨薄,使其厚度更加均匀。

5. 过坯:通过刮板或其他工具将坯体上多余的杂质去除。

6. 刷胎:在坯体表面涂上一层液体,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7. 控水:控制泥坯的含水量,使其具备适宜的干燥条件。

8. 研磨:使用石头或砂纸等工具将坯体表面进行研磨,使其更加光滑。

9. 修整:修整坯体的边缘和表面,使其更加平整。

10. 擀制:使用擀面杖将坯体擀平,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

11. 干燥:将坯体放置在通风的地方,使其自然干燥。

12. 下料:根据设计需求,将坯体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13. 立坯:将切割好的坯体竖立起来,以便下一步的加工。

14. 穿孔:在坯体上打孔,以便后续的加工和装饰。

15. 擦灰:使用海绵等工具擦去坯体表面的灰尘。

16. 周加:通过周加,使坯体变得更加均匀和稳定。

17. 缝合:将不同部分的坯体缝合在一起,以便形成完整的工艺品。

18. 粘土制作:使用粘土或胶粘剂将坯体上的一些细小部件粘合在一起。

19. 烧焊:使用焊接工具将陶瓷物件上的零部件焊接在一起。

20. 出胎:将烧制好的陶瓷从窑中取出。

21. 稳定:将烧制好的陶瓷进行稳定处理,防止其变形或损坏。

22. 打底:在陶瓷表面涂上一层底料,以便下一步的装饰。

23. 砂光:使用砂纸等工具将陶瓷表面进行砂光处理,使其更加光滑。

24. 饰花:在陶瓷表面绘制花纹或图案。

25. 绿化:将陶瓷物件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绿化处理,使其颜色更加鲜艳。

26. 修饰:对陶瓷物件进行修饰,如雕刻、刻线等。

27. 上釉:在陶瓷表面涂上一层釉料,以便下一步的烧制。

28. 干胎:将涂有釉料的陶瓷物件晾干。

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流程

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流程

1、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2、制坯: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3、上釉:依照瓷器的外形的不同,有不同的上釉方式。

圆口瓷器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
4、釉下彩:是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

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
5、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

景德镇陶瓷制作流程

景德镇陶瓷制作流程

景德镇陶瓷制作流程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从景德镇附近的瓷土矿中挑选适合制作陶瓷的瓷土,一般会选择具有良好粘结性和透气性的瓷土。

2. 筛选:将选好的瓷土进行筛选,去除杂质,使其更加纯净。

3. 备料:将瓷土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可以塑性成型的陶泥。

4. 调色:根据需要,将陶泥加入不同的颜料,调出各种颜色的彩泥。

5. 成型:使用刷、捏、拉、压等手法,将陶泥塑成所需的形状,比如碗、盘、花瓶等。

6. 干燥:将成型的陶瓷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水分蒸发,陶瓷逐渐干燥变硬。

7. 烧制:将干燥后的陶瓷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过程分为上釉、装窑和烧绘等环节。

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陶瓷种类和工艺要求而定。

8. 上釉:在瓷器表面涂抹上一层釉,使陶瓷表面光滑,并增加陶瓷的美观和耐用性。

9. 装窑:将上釉后的陶瓷放置在砂子、细土等物质上,进行装窑,保证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不变形。

10. 烧绘:在陶瓷上进行彩绘,采用不同的颜料进行描绘,烧
制后可呈现出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11. 出窑:烧制完成后,将瓷器从窑中取出,进行清洁和检查,一些需要修整或修复的地方会进行修复工作。

12. 打磨和抛光:对陶瓷进行细致的打磨和抛光,使其表面更
加光滑细腻。

13. 完工: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景德镇陶瓷制品制作完成,
可以进行包装和销售。

传统制瓷七十二道工序

传统制瓷七十二道工序

传统制瓷七十二道工序
一、选矿
1、勘山
2、烧矿
二、制不(dǔn)
3、运石
4、碎石
5、筛洗
6、舂石
7、淘洗
8、过筛
9、制浆
10、制不(dǔn)
三、运料
11、船载
12、存行
四、烧釉
13、烧灰
14、配釉
五、制匣
15、制匣
16、镀匣
六、制模
17、修模
18、定型
七、淘泥
19、化不
20、淘洗
21、稠化
22、陈腐
23、铲泥
24、踩泥
八、制坯
25、揉泥
26、做坯
27、印坯
28、利坯
29、接坯
30、剐坯
九、运坯
31、驮坯
32、挑坯
33、晒坯
十、青花
34、抳料
35、试照
36、淡描
37、混水
十一、雕塑38、圆雕
39、刻花
十二、施釉40、捺水
41、荡釉
42、吹釉
43、蘸釉
44、浇釉
45、促釉
46、补釉
47、取釉
十三、烧窑48、修匣
49、装坯
50、满窑
51、挑柴
52、点火
53、把桩
54、烧窑
十四、开窑55、开窑
56、看色
57、选瓷
58、装蓝
59、挛窑
十五、釉上彩60、擂料
61、格色
62、起稿
63、拍图
64、搓料
65、画瓷
66、填色
67、洗染
68、扒花。

景德镇御制窑厂瓷器生产流程

景德镇御制窑厂瓷器生产流程

景德镇御制窑厂瓷器生产流程景德镇,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那优质的瓷用原料,石英、绢云母等矿物质丰富的瓷石、瓷土,使得这里成为了瓷器生产的圣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景德镇御制窑厂,探寻那些流传千年的瓷器生产流程,感受那份匠人精神与泥土的芬芳。

话说,一切还得从勘山开始。

景德镇的瓷土都有矿脉,得寻找矿源点。

工人们跋山涉水,只为找到那最合适的瓷土。

找到矿源后,就是烧矿了。

古时候,由于表层裸露的矿头坚硬,工人们便用薪柴堆在上面,明火烧一阵,再担水浇灭,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矿石出现裂缝,随后便顺着石纹挖掘,一座瓷石矿洞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矿石挖出来后,得运送到水碓棚进行粉碎加工。

那时候,运输全靠人力担筐肩挑,或是用独木轮车运送,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到了水碓棚,工人们用铁锤把大矿石砸成小块,再利用水碓将矿石打成粉末状。

接着,就是制浆了。

把粉末掏出来,浸到淘洗池里,连续几天不断地淘洗,弃去粗渣,待沉淀后放掉余水,稠化浓缩的瓷浆泥便取到了。

取来的瓷浆泥,还得经过陈腐、炼泥等工序,才能变成制瓷的原料。

这时候,工人们便开始了制坯的工作。

拉坯、旋坯、修坯,一道道工序下来,一个精美的坯体便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过程中,工人们的手艺至关重要,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决定着坯体的质量。

坯体做好了,接下来就是上釉了。

施釉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蘸釉、吹釉、荡釉等。

蘸釉适用于小件瓷器,吹釉则适用于大件或形状不规则的瓷器。

荡釉则是将釉水倒入瓷器内部,用手轻轻摇荡,使釉水均匀覆盖内壁。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工人们熟练掌握,才能上出满意的釉色。

上好釉的瓷器,便进入了烧制的环节。

景德镇的瓷器,都是经过高温窑烧而成的。

工人们将瓷器装入匣钵,再放入窑中烧制。

烧窑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当窑温冷却至规定温度时,工人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窑门,取出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看着这些瓷器,我不禁感叹,这哪里是一件件物品,分明是一件件艺术品,是工人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景德镇陶瓷72道工序

景德镇陶瓷72道工序

一、加工工序(8道)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1、选矿:寻找矿源、矿点,挑选合适能用的原料。

2、原料处理:(1)用轮碾机对石质原料进行粗碎。

(2)土料露天堆放,通过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冰冻等进行风化。

(3)根据工艺需要,对有些原料事先进行预烧。

3、配料: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称重配料。

4、装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装入球磨机中。

5、运行:球磨机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时间要求开机运行。

6、放磨:泥浆、釉浆达到规定的细度后从球磨机中放出。

7、过筛入池:泥浆过筛入浆池,釉浆过筛入釉池或釉缸。

8、陈腐:泥浆、釉浆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时间,以使其更加好用二、造型工序(2道)设计→造型(旋模子儿、雕塑)1、设计:根据艺术构思或客户要求画出作品图样。

2、造型:根据设计图样,圆器类作品用机轮旋出模子儿;人物、动物或异型类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儿。

三、制模工序(9道)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儿上刷上调好的清漆,以利于翻制模型。

2、分线:在打好漆的模子儿上合理地画出模型分块线。

3、闸子儿:翻制第一扇模型时,未翻的部分须先用泥闸起来。

4、打油:浇注模型前,在模子儿上刷一层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浆:在石膏桶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

6、注石膏浆:把搅拌成的石膏浆注入闸好的模子儿待翻处。

7、修模:待石膏浆凝固后,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揭扇:按以上步骤,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制套:利用翻制成的第一套模型制成外套,可大量复制同样的模型。

四、成形工序(29道)(一)、注浆成形(12道)清模→合模→量浓度→过箩→注浆→放浆→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干燥→抹坯1、清模:把模型内外全部清扫干净,以免混入杂质。

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对起来,不留缝隙并捆扎牢固。

3、量浓度:把浆缸中的浆打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所需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工工序(8道)
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
1、选矿:寻找矿源、矿点,挑选合适能用的原料。

2、原料处理:(1)用轮碾机对石质原料进行粗碎。

(2)土料露天堆放,通过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冰冻等进行风化。

(3)根据工艺需要,对有些原料事先进行预烧。

3、配料:分别按照泥料、釉料的不同种类进行称重配料。

4、装磨:把配好的泥或釉料装入球磨机中。

5、运行:球磨机按照泥釉不同的加工时间要求开机运行。

6、放磨:泥浆、釉浆达到规定的细度后从球磨机中放出。

7、过筛入池:泥浆过筛入浆池,釉浆过筛入釉池或釉缸。

8、陈腐:泥浆、釉浆使用前存放一定的时间,以使其更加好用
二、造型工序(2道)
设计→造型(旋模子儿、雕塑)
1、设计:根据艺术构思或客户要求画出作品图样。

2、造型:根据设计图样,圆器类作品用机轮旋出模子儿;人物、动物或异型类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儿。

三、制模工序(9道)
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
1、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儿上刷上调好的清漆,以利于翻制模型。

2、分线:在打好漆的模子儿上合理地画出模型分块线。

3、闸子儿:翻制第一扇模型时,未翻的部分须先用泥闸起来。

4、打油:浇注模型前,在模子儿上刷一层油以利翻模。

5、和石膏浆:在石膏桶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

6、注石膏浆:把搅拌成的石膏浆注入闸好的模子儿待翻处。

7、修模:待石膏浆凝固后,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揭扇:按以上步骤,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制套:利用翻制成的第一套模型制成外套,可大量复制同样的模型。

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浆成形(12道)
清模→合模→量浓度→过箩→注浆→放浆→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干燥→抹坯
1、清模:把模型内外全部清扫干净,以免混入杂质。

2、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对起来,不留缝隙并捆扎牢固。

3、量浓度:把浆缸中的浆打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所需的浓度。

4、过箩:把合适浓度的浆起入注浆桶时过箩,保证浆中不混入杂质。

5、注浆:把浆注入合好的模型中,并注意经常添浆。

6、放浆:注浆到一定时间,待坯体达到所需厚度时,把模型内多余的浆放出来(实心注浆不放浆)。

7、开模:模型中的坯体硬化到一定程度时,把模型打开。

视具体情况取出坯体或稍顷再取出。

8、修坯:对具有一定硬度的坯体按照形体要求进行修整。

圆器一般要在机轮上旋削坯体,人物、动物及异型类则手工修整。

9、粘接:把坯体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坯体。

10、打章:修好的坯体在底足部打印上窑厂或制作者的名号。

也有的把名号章预先制出,然后再粘结在坯体上。

11、干燥:修整好的坯体放在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12、抹坯:干燥后的坯体用海绵蘸水把坯体表面抹光,使其符合精坯要求。

(二)、拉坯成形(8道)
泥浆脱水→练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1、泥浆脱水:拉坯泥须先使泥浆脱去一定的水分,变成软硬适中的泥料。

2、练泥:把泥料练得均匀一致,不含空气或含很少空气。

练泥有机器练和人工练两种,机器练用真空练泥机,人工练用手工铲泥杀练。

3、揉泥:把练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适的泥块。

4、拉坯:把泥块放在转动的轮子上,根据预先的设计,用手拉出各种器型,即为毛坯。

5、旋坯:在机轮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适、造型美观的坯体。

6、粘接:在坯体上粘接耳、足、鼓钉等附件。

有的还在坯体上进行捏塑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7、打章(刻字):在坯体底足内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8、干燥:对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三)、印坯成形(9道)
清模→合模→搓泥条→印坯→开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干燥
1、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干净,以防杂质进入坯体。

2、合模:把分块模型合对起来。

在印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边印边合,
有的分模印坯后再合,不一而足。

3、搓泥条:(搓泥条之前也先经过泥浆脱水、练泥这两道工序,因与前面手工拉坯项重复,
这里就省略了。

)把练好的泥拍成泥饼或搓成粗细合适的泥条。

4、印坯:把泥饼或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

5、开模:待坯体硬化至一定程度时,打开模型。

6、修坯:把坯体表面的泥纹或高低不平处修平整,圆器并要进行旋削。

7、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体上。

8、打章(刻字):在坯体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9、干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PS:成形工序中还有其它一些成
形方法,如盘泥条、泥板围接、徒手捏制等,这些都属于现代陶艺创作手法,本文省却不论。

五、素烧工序(7道)
验坯→支棚板→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1、验坯:对入窑的精坯,按照精坯标准进行检验,合格者方可入窑。

2、支棚板:按照所装坯体的大小调节棚板的高低和架层,在窑车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
稳。

3、装窑: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种不同分类装在支好的棚板上。

4、入窑:窑车装好后,缓慢而匀速地推车入窑,并关闭窑门。

(也有较小的气窑,不用窑
车,可直接在窑内装窑。

下釉烧入窑同)。

5、烧窑:按照素烧的升温曲线进行气烧操作,达到烧成温度时止火。

6、冷却:按照素烧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以防素胎惊裂。

7、开窑:当窑温冷却至规定温度时,打开窑门,拉出窑车,取拿烧成的素胎。

六、上釉工序(8道)
检素胎→上水→量浓度→捞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1、检素胎:把素胎逐个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素胎。

2、上水:合格素胎逐个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结合紧密。

3、量浓度:把釉缸中的釉浆搅拌均匀,并用浓度表量出合适的浓度。

4、捞釉:用箩捞取混入釉缸釉浆中的杂质,以保证釉面质量。

5、上釉:采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内外皆有釉。

6、干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温度的地方进行干燥。

7、刷釉:为达到要求的釉层厚度,干燥后的釉坯上再涂刷上一层釉。

8、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余的釉子清除掉。

七、釉烧工序(8道)
支棚板→清棚板→洒砂→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1、支棚板:按照所装釉坯的种类,支平支稳合适的棚板架层。

2、清棚板:棚板支好后,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净。

3、洒砂:在棚板上洒一层薄而匀的耐火粉砂,以防止产品烧后粘足。

4、装窑: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种装在合适的棚板上。

5、入窑:把装好釉坯的窑车缓慢而匀速地推入窑内,并关闭窑门。

6、烧窑:按照气窑釉烧工艺制度进行烧成操作,到最高温度时止火。

7、冷却:按照釉烧窑的冷却制度进行冷窑。

8、开窑:当窑温冷却至规定的温度时,打开窑门,拉出窑车,取拿成品。

八、检验工序(1道) 检选分级:把成品逐个进行检验,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对于正品以上的登记入库,对于残次品进行缺陷分析后作销毁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