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酶的生产技术
果胶酶

果胶酶的生产一、概况:果胶酶(pectinase)是一类包含多种组分,能分解果胶酶的复合酶系,是由一种优良的曲霉菌株,经液体深层发酵和现代生物后提取技术制备的高活力酶制剂。
外观呈浅黄色粉末状,广泛分布于高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某些原生动物和昆虫中也有发现。
果胶酶主要用于饮料及果酒的榨汁及澄清,对分解果胶具有良好的作用。
此外,在饲料加工、造纸、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新兴酶类。
二、果胶酶的特点及分类(一)特点1、PH值:作用PH:2.5-6.0,最适作用PH3.5。
2、温度:作用温度为15-55℃左右。
最适作用温度为50℃。
3、其他特点1)果胶酶各组分较齐全,包含有解聚酶和果胶酯酶,能有效地分解原料中的果胶质,提高水果的出汁率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释放。
2) 除了产果胶酶外,还产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各酶种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
3) 固体法生产果胶酶活力高(5000U/g)。
发酵成熟曲烘干后可直接使用(特别是应用于饲料工业)或经提取制备高活力的液体或固体果胶酶成品.(二)分类1、分类标准(1)果胶、果胶酸、原果胶是否为其优先底物;(2)对D-半乳醛酸间的糖苷键作用是被反式消去作用还是水解作用;(3)切断糖苷键的方式是随意的(内切酶)还是发生在末端方向的(外切酶)。
2、分类: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总称,可分为原果胶酶、解聚酶和果胶酯酶果胶酶A-型果胶酶(A-PPase)原果胶酶B-型果胶酶(A-PPase)果胶质解聚酶主要对果胶作用的解聚酶(1)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endo-PMG和exo-PMG)(2)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endo-PMGL和exo-PMGL)对果胶酸作用的解聚酶聚半乳糖醛酸酶(PG)(endo-PG和exo-PG)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endo-PGL和exo-PGL)果胶酯酶三、果胶酶来源:果胶酶最初是由MacDonnell从桔子里提取得到的。
果胶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果胶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引言:果胶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酶类,可以提取自多种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在食品、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果胶酶的生产方法和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以及其在食品和医药产业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一、果胶酶的生产方法1. 从植物中提取:传统的从植物中提取果胶酶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和酶解法。
机械法指的是通过研磨、搅拌等物理力量来释放果胶酶。
而酶解法则是通过添加外源酶来加速果胶的分解过程。
这两种方法在大规模生产中往往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2.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果胶酶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
目前,主要利用大肠杆菌、毕赤酵母等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
通过改良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果胶酶的产量和活性。
二、果胶酶的应用研究现状1.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果汁和果酱的生产过程中可用于果胶的降解,使得果汁和果酱更加浓稠。
此外,果胶酶还可以用于面包的加工和调味料的制备中,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2. 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果胶酶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研究表明,果胶酶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白血病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
三、果胶酶在食品产业中的潜在应用前景1. 提高产品品质:果胶酶可以在果汁和果酱制备过程中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浓稠和顺滑,提升消费者的口感体验。
2. 促进食品加工的创新与改良:果胶酶可以应用于面包和调味料的制备中,使得产品更加柔软可口,并增加产品的活性成分。
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果胶酶的生产工艺和提高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果胶酶是一种天然的酶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论:果胶酶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在食品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优化果胶酶的生产工艺,提高产量和活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果胶酶的制作方法及作用》 学习任务单

《果胶酶的制作方法及作用》学习任务单一、果胶酶的简介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的酶的总称,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能够分解果胶物质,使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在食品、纺织、造纸、饲料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果胶酶的制作方法(一)微生物发酵法这是目前工业上生产果胶酶的主要方法。
首先需要筛选出能够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菌株,如黑曲霉、青霉等。
然后将这些菌株在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控制好温度、pH 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泌果胶酶。
培养结束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微生物细胞和培养基分离,得到含有果胶酶的粗酶液。
最后,对粗酶液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果胶酶产品。
(二)基因工程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法也逐渐应用于果胶酶的生产。
首先从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中克隆出果胶酶的基因,然后将其导入到合适的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酵母等)中,使宿主细胞能够表达出果胶酶。
通过对宿主细胞的培养和发酵,可以获得大量的果胶酶。
基因工程法具有生产效率高、酶的性质易于调控等优点,但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提取法从富含果胶酶的植物材料中直接提取果胶酶。
例如,从柑橘皮、苹果渣等中提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但提取过程较为复杂,酶的纯度和活性往往较低。
三、果胶酶的作用(一)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1、果汁生产在果汁生产中,果胶酶可以分解水果中的果胶物质,降低果汁的黏度,提高出汁率。
同时,还能使果汁澄清,改善果汁的口感和稳定性。
2、葡萄酒酿造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果胶酶可以促进葡萄汁的澄清和过滤,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稳定性。
3、果蔬加工有助于软化果蔬组织,改善果蔬的口感和质地。
(二)在纺织工业中的作用在棉麻纤维的处理过程中,果胶酶可以去除纤维表面的果胶物质,提高纤维的吸水性和柔软度,改善纺织品质。
(三)在造纸工业中的作用用于纸浆的预处理,可以降低纸浆中的果胶含量,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质量。
果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过程

果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过程
果胶酶是一种水解果胶的酶,广泛应用于饮料、果汁、果酱等果蔬加工行业,因此具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果胶酶的生产需要先筛选出高效的产酶菌株,这是整个生产链中的重
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果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过程。
一、菌株筛选的目的
菌株筛选的目的是选择能够高效稳定产生果胶酶的菌株,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其中,首先对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产酶菌株种类;然后利用生物学方法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酶活力的菌株;最后通过构建适合产酶环境的基因工程菌株,提高果胶
酶产量及质量。
二、原料分析
果胶酶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果胶。
在根据应用对象的要求确定产酶菌株种类前,需要
对果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涉及果胶的多种指标,如果胶的含量、分子量、分枝度等。
三、生物学初筛
四、构建基因工程菌株
生物学初筛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菌株,进一步提高产酶能力。
通常采用
两种策略:一是通过原位突变构建高酶力突变菌株;二是将产酶基因转化到优良的生产菌
株中,形成高产酶菌株。
这两种策略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改变产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在原生菌株中快速构建高效产酶菌株的目的。
以上就是果胶酶生产菌株的筛选过程的详细介绍。
通过该过程的步骤,可以产生高效、稳定、可持续产酶的菌株,促进果胶酶的产业化发展。
酶制剂类饲料添加剂-果胶酶

生产微 生 物果胶 酶 的菌种 很 多 , 来 源极 其广 泛, 包 括 细菌 、 霉菌 、 酵母 菌 和放线 菌 。许 多 微生 物都 具有 产生 果胶 酶 的能力 , 目前 研究 和应 用较 多的是真菌 , 并 且 在 真 菌 中尤 以 曲霉 属 最 为 常
用 。真菌 中的果胶 酶产 生菌 主要包 括 曲霉 属 、 青
霉属 、 镰孢属 、 克 鲁维 氏酵 母 , 其 中曲霉 属 有 : 黑 曲酶 、 米 曲酶 、 黄 曲酶 、 日本 曲酶 、 酱 油 曲酶 。 目 前研 究最 多 的是黑 曲霉 , 国内许 多用其 作 为果胶 酶 的来 源 。能 够 生 产 果胶 酶 的细 菌 一 般 属 于假
单孢 菌 属 、 黄单孢 菌属 、 欧文 氏菌属 、 芽 孢 杆 菌
某 一种 酶 制剂 , 因为 每 一种 酶 都具 有 其 专一 性 , 因此 大多 数情 况 下 是 添 加 复合 酶 制 剂 。虽 然 淀
C a v a l i t t o 采 用 响应面分 析 对 G e o t i f c h u m k l e b a h n i i A T C C 4 2 3 9 7产 原 果 胶 酶 的发 酵 条 件 进 行 了 优 化, 结 果 显示 p H和 F e 对 原果胶 酶产 率有 显 著 影 响, 在 较 优 条件 下 原 果 胶 酶 产 率 达 到 2 3 6
究表 明在 带循 环流 动填 充床 生物 反应 器 中 , 多 空
玻璃载体和纤维素载体均适合 固定化 K l u y v e r o .
m y c e s ma r x i a n u s C C T 3 1 7 2细胞 生 产果胶 酶 。
属、 梭菌 属等 。其 中菌 种包括 节 杆菌 、 芽孢 杆菌 、
果胶酶载体的应用和制备

果胶酶载体的应用和制备1. 引言果胶酶是一类能够降解果胶的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纺织工业等领域。
为了提高果胶酶的稳定性和活性,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果胶酶载体的应用,并研发制备了多种果胶酶载体。
本文将介绍果胶酶载体的应用和制备方法。
2. 果胶酶载体的应用果胶酶载体在果胶酶的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应用包括:2.1 食品加工果胶酶可用于制备果胶酸酯酶和低甲氧基化果胶酶,从而在食品加工中提高果胶的降解效率和产品质量。
果胶酶载体可以增强果胶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使得果胶在加工过程中更加均匀地被降解,提高果汁、果酱等产品的流变性和口感。
2.2 饲料工业果胶酶可用于饲料中果胶的水解,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利用率。
果胶酶载体可以增强果胶酶的稳定性,使得果胶在饲料中更好地被降解,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饲料中果胶的浪费。
2.3 纺织工业果胶酶可用于纺织品的脱胶和漂白处理。
果胶酶载体可在纺织工业中发挥辅助作用,增加果胶酶的稳定性和活性,提高果胶的脱胶效果,降低能耗,提高脱胶的效率。
3. 果胶酶载体的制备方法果胶酶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共价键结合法和基因工程法。
3.1 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将果胶酶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固定在载体上。
常见的载体包括活性炭、硅胶等。
制备方法如下: - 将载体与果胶酶溶液混合; - 搅拌一定时间,使果胶酶充分吸附在载体表面; - 离心或过滤,将载体与果胶酶分离; - 干燥载体,得到果胶酶载体。
3.2 化学共价键结合法化学共价键结合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果胶酶与载体共价键结合。
常见的载体包括聚乙烯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
制备方法如下: - 预处理载体,使其具有反应活性基团; - 将果胶酶与活性载体共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 过滤或离心,将载体与果胶酶分离; - 干燥载体,得到果胶酶载体。
3.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果胶酶基因导入宿主微生物中,使得宿主微生物自身能够产生果胶酶载体。
果胶酶的生产工艺

果胶酶的生产工艺
果胶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选用高果胶含量的水果,如苹果、梨、柿子、西瓜等。
2. 切碎:将选好的水果清洗干净后切碎,以便于后续的提取。
3. 溶解:将切碎的水果加水溶解在酸性条件下,如pH值为3-5左右,可使用柠檬酸、醋酸等。
4. 液态发酵:在酸性条件下,将加入酸的果汁加入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中进行液态发酵。
发酵温度通常在25-30,发酵时间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而有所不同。
5. 固态发酵:将果汁与产酶微生物混合后,加入发酵介质,如豆粕、麦麸、玉米粉等,进行固态发酵。
发酵温度通常在35-45,发酵时间需3天以上。
固态发酵可以提高酶的产量和保存时间。
6. 分离提取: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过滤或离心,得到果胶酶,可通过超滤、逆流、醋酸盐析等方法进一步纯化。
7. 调整活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加温、调节pH值等方法调整果胶酶的
活性。
8. 包装保存:将调整好活性的果胶酶装入适当的包装中,如瓶装、袋装等,存放在低温干燥处,以延长保存期限。
黑曲霉生产果胶酶工艺流程

黑曲霉生产果胶酶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黑曲霉果胶酶生产工艺流程。
1. 菌种培养。
选择高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胶酶的生产技术课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2011 年5月15日果胶酶的生产技术摘要: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它能将复杂的果胶分解为半乳糖醛酸等小分子。
目前果胶酶在食品、纺织、医药、造纸、环境、生物技术、饲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果胶酶主要来自微生物。
综述了微生物果胶酶生产茵的菌种、选育、鉴定、发酵方法和发酵条件优化,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果胶酶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微生物果胶酶研究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果胶酶果胶;果胶酶;几丁聚糖;固定化研究现状展望1 果胶果胶分子是由不同酯化度的半乳糖醛酸以a一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链,常带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芹菜糖等组成的侧链,游离的羧基部分或全部与钙、钾、钠离子,特别是与硼化合物结合在一起m.它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纤丝以及某些伸展蛋白(extensin)[2]相互交联,使各种细胞组织结构坚硬,表现出固有的形态.果胶分子的结构因植物的种类、组织部位、生长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总体可分为光滑区(smooth region)和须状区(hairy region)两部分,主要由HGA、RG-I和RG-II三个结构区域构成,其中RG-II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同其它植物多糖一样,果胶也是多分子的、多分散的、多结构的、有高级空间构象的,也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 果胶酶2.1 果胶酶(pectolytic enzyme or pectinase)是指能够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2.2 果胶酶的分布许多霉菌及少量的细菌和酵母菌都可产生果胶酶,主要以曲霉和杆菌为主.新近报道的其它茵有青霉如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ticum)、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以及Penicilliumgriseoroseumt。
]等,白绢菌(Se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微小毛霉(IVlucorpusilus)r钉、高大毛霉(Mucor mucedo)~钉、热解糖(Cloctridiumthermosaccharolyticum)、匐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粗糙链孢霉(Neurospora rassa)L6]嗜热侧孢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7]等.由于真菌中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属于公认安全级(GRAS,General Regarded As Safe),其代谢产物是安全的,因此目前市售的食品级果胶酶主要来源于黑曲霉,最适pH值一般在酸性范围.近年来,一些来源于细菌杆菌属的碱性果胶酶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可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实现果胶酶在其它微生物宿主的表达.3 生产果胶酶的微生物3.1 果胶酶生产菌种目前生产微生物果胶酶的菌种很多,来源极其广泛,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
如芽孢杆菌属(日0c Ms) ,,”·,、青霉属(Penicillum) 、欧文氏菌(Erwinia) 、根霉属(Rhizopus) 、曲霉属( 一pergillus) “'”圳、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 —ces) 。
、侧孢霉属(Sporotrichum) 、多子菌属(Pol—yporus) 3]、密螺旋体菌属(Treponema) ]、酵母(Saccharomyces)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螺孢菌属Spirillospora)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毛霉属(Mucor) 、毕赤氏酵母属(Pichia)[40I4 等。
3.2 果胶酶生产茵的选育菌株品质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产生高质量的酶液,优秀的菌株不仅能提高酶制剂的品质、产量以及发酵原料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增加品种,缩短发酵生产周期,改进发酵和提炼工艺条件等。
李瑜等从腐烂苹果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YL-9,鉴定为扩展青霉选出一株产碱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和一定量的Bacillus(PeniciUiumexpansum)。
Li从碱性土壤中筛gibsonii S-2。
Souza等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内切聚半乳糖酸活力较高的菌株Peacilomyces2A.UMIDA.1。
Noomen等,以野生型菌株Penicillium occitanis CLIO0为出发菌株,经亚硝酸诱变育种后得到一株产果胶酶较高的突变株Peni—cillium occitanis Po16,其果胶酶活力高达原始菌株的50倍。
诸葛斌等对基因工程育种得到的产碱性果胶酯裂解酶(PL)的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进行了研究,使碱性果胶酯裂解酶(PL)表达量达到一定量3.3 果胶酶生产菌的鉴定目前,果胶酶生产菌多采用经典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新分离菌株进行鉴定。
基于形态学与ITS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将新分离的高产果胶酶菌株EIM 一6鉴定为AspergiUusniger。
Li等结合经典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株新分离的产碱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2鉴定为Bacillus gibsonii。
柯崇榕等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果胶酶高产菌EIM.4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4 微生物果胶酶的发酵4.1 发酵方法目前,微生物果胶酶的发酵方法主要有3种方法,包括液态发酵法、固态发酵法和固定化细胞法。
4.1.1 液态发酵法Tari等采用Aspergillus SO—he ATCC 20235经液态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
Sharma等采用Bacillus pumilus dcsrl经液态发酵生产高碱性和热稳定性的果胶酶。
Patil等以葵花盘作为基质,分别接种Aspergillus niger DMF 27和Aspergillus niger DMF 45进行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
4.1.2 固态发酵法Botella等采用葡萄皮渣为基质,接种一定数量Aspergillus awamori 2B.361 U2/1经固态发酵生产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
Jing等采用一pergillus niger经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
Silva等以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柑橘皮渣和麸皮为基质,采用菌种Penicillium viridicatum RFC3经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
4.1.3 固定化细胞法 Almeida等研究显示带循环流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更适合固定化Kluyvero—myces marxianus CCT 3172细胞生产果胶酶。
Almei—da等研究表明在带循环流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中,多空玻璃载体和纤维素载体均适合固定化Kluyveromyces marxianus CCT 3 1 72细胞生产果胶酶。
4.2 发酵条件优化发酵是菌种产生代谢产物的主要环节,除菌种固有的遗传因素外,发酵条件是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
Patil等以葵花盘作为基质,分别接种Asper—gillus niger DMF 27和DMF 45进行液态和固态发酶,结果表明液态和固态发酵的适宜温度和pH 均分别为34~C和pH5.0,最佳接种量分别为1×10 g/mL和1 X 10 g/mL,最大产酶率分别为12.6 U内切果胶酶/g和34.2 U外切果胶酶/g。
Cavalitto等采用响应面分析对Geotrichum klebahnii ATCC42397产原果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pH和Fe“对原果胶酶产率有显著影响,在较优条件下原果胶酶产率达到236 U/mL。
5 微生物果胶酶的分离纯化国内外学者对微生物果胶酶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常采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有超滤、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点聚焦等。
Yadav等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和G.100凝胶过滤层析对Aspergillusflavu,MTCC 7589所产碱性果胶裂解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经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纯化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8.0,Km和kcat值分别为0.59 mg/mL和52.2 S~,酶的分子量为38±01 kD,具有良好的脱胶能力。
Sehnitzhofer从Sclerotium rolfsii CBS 350.80所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粗酶液中经等点聚焦制备电泳得到两个聚半乳糖醛酸酶分别为PG1和PG2,它们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39.5 kD和pI 6.5与38 kD和pI 5.4,它们性质非常相似,都是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
Pichia Pastoris中实现了Bacillus subtil~XZ2产原果胶酶基因的真核表达。
Gonza lez 等¨研究了61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酒菌株中的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寻找其中含有表达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PGU1)并研究其表达的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从中筛选出菌株S.cerevisiae UCLMS.39,并对其表达内切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因(PGU1)进行了克隆测序。
Walker等对菌株Treponema pectinovo.rum ATCC 33768中编码果胶盐裂解酶的基因pelA进行了克隆和表达,重组酶蛋白的性质与其他细菌果胶盐裂解酶有相似之处,它们的最适作用pH均为碱性范围,酶活对钙离子有依赖性6 微生物果胶酶的性质国内外学者对微生物果胶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果胶酶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Ce—lestino等纯化了Acrophialophora nainiana所产胞外果胶酶,纯化酶经SDS.PAGE和质谱得到分子量分别为35.5 kD和30.749 kD,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8.0,Km值为4.22 mg/mL,能被L一色氨酸、DEPC、DTT、DTNB、DTP、L.半胱氨酸、B-巯基乙醇激活,却被NBS、Fe“、Cu“、Zn“、Mn“、A1“、Ca“抑制,其N端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来自Bacilluslicheniformis和Xanthomonas campestris的果胶盐裂解酶有66和68%的相似性。
Lei等研究发现固定化果胶酶和未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和pH相同,分别均为65℃和6.0。
7 展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境、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酶工程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