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胶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苹果果酱的实验报告

苹果果酱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备苹果果酱,并分析其成分及理化性质。
2. 实验原理苹果果酱的制备主要步骤包括去皮、去核、切块、煮熟、糖化等过程。
苹果中的果胶、纤维素会被破坏,果肉内的果胶和蛋白质会有一定的水解反应,糖分的含量逐渐增加。
同时,煮制过程中苹果的天然酸度会得到调节,搭配适量的糖可以增加口感的丰富度。
3. 实验材料- 苹果- 白砂糖4. 实验步骤1. 将苹果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备用;2. 在一个深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苹果块倒入深锅中;3. 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熟约30分钟,期间要时常搅拌;4. 搅拌至苹果块变为糊状后,加入糖,比例约为苹果糊和糖的重量比为1:3;5. 搅拌至糖完全溶解,并保持液体状态,再煮沸5分钟;6. 关火后,待果酱冷却后即可放入干净的罐子中保存。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制备,我们获得了一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的苹果果酱。
根据实验步骤所示,我们使用了苹果和糖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
煮制过程中,苹果的果胶和纤维素被破坏,果肉内的果胶和蛋白质发生了一定的水解反应,使得苹果果酱的质地更加细腻。
根据实验原理,苹果果酱在制作过程中糖分的含量逐渐增加。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苹果果酱的甜度,使之更加适合食用。
此外,煮制过程还可以调节苹果的天然酸度,增加口感的丰富度。
实验中我们使用的糖的比例为苹果糊和糖的重量比为1:3,经过煮制后,果酱的甜度和酸度得到了良好的平衡。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瓶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的苹果果酱。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制作过程中的糖化反应能够增加果酱的甜度和口感的丰富度,使之更加适合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苹果果酱时,应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比例的控制,确保制作出的果酱质量良好。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苹果果酱的品质与不同材料比例、煮制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下果酱的制作,进一步优化制作工艺,提高其食用品质和商业价值。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苹果种类:红富士实验中使用的糖种类:白砂糖。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果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提取原理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果胶提取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如过滤、浓缩等。
3. 分析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如原料选择、提取条件等。
三、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是柑橘、苹果、草莓等水果的果皮和果肉中。
果胶具有优良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酸提取法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柑橘皮、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铵、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研钵、布氏漏斗、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烧杯、滤纸等。
五、实验步骤1. 原料预处理将新鲜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用研钵研磨成浆状。
2. 酸提取将研磨好的柑橘皮浆状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使pH值调至2.0左右。
将混合液在室温下浸泡4小时,期间需搅拌2-3次。
3. 过滤将浸泡好的混合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4. 盐析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静置24小时,待果胶沉淀。
5. 洗涤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洗涤后静置,使水分自然滴干。
6. 浓缩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使果胶溶解。
将混合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原体积的1/10。
7. 结晶将浓缩后的混合液转移到烧杯中,置于冰箱中结晶,待果胶结晶后取出。
8. 烘干将结晶的果胶用滤纸过滤,去除滤液,将滤饼在60℃下烘干至恒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从柑橘皮中提取出果胶,经过酸提取、盐析、洗涤、浓缩、结晶、烘干等步骤,得到果胶粉末。
2. 结果分析(1)原料选择:柑橘皮是提取果胶的主要原料,选择新鲜、无病害的柑橘皮可以提高果胶的提取率。
(2)提取条件:酸提取法是提取果胶常用的方法,酸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pH值调至2.0左右,提取时间为4小时,效果较好。
实验五十五果胶的提取

实验五十五 果胶的提取一、目的要求1.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2.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
3. 了解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
二、仪器药品圆底烧瓶、漏斗、吸滤瓶等0.3%盐酸溶液、1%氨水、95%乙醇、柑橘皮、活性炭等 三、实验原理果胶广泛存在于各类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中的含量为0.7~1.5%,蔬菜南瓜中的果胶含量最多,达到7~17%。
其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增稠剂等。
果胶是一种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1,4苷键结合而成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所示:HH OOH HCOOCH 3H OHOHH OOH HCOOCH 3H OO HOHOHOH H HCOOHO HOHOH OHH HCOOCH 3在果蔬中果胶多以原果胶存在。
在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醇部分酯化,并以金属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接,其结构如下:HH OOH H COOCH 3H OH OOHH OOH HCOOCH 3H OHOOHOOH HOHH HCOOHO OHHOH H HCOO H HOOH HCOOCH 3HH OH O HHOOHH OO COOHOH HH OH HCOOCOOCH 3HOHOHOHH HCOOOH COOCH 3CaCa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可得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世界上柑橘年产量超过5×108t ,其果皮约占20%,为提取果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是目前我国常用的一种原料。
所以本实验采用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法萃取,酒精沉淀这一种最简单的工艺路线来提取果胶。
四、实验步骤1. 原材料的预处理[注1]称取新鲜柑橘皮5 g 用清水漂洗干净,加水20 mL ,加热到90℃,保持10分钟以达到灭酶的目的。
不同品种苹果果肉中果胶的提取研究

李 勇 慧 等 : 同 品 种 苹果 果 肉 中果 胶 的提 取 研 究 不
2 3 3 水 溶 性 果 胶 的 测 量 取 一 定 量 的 提 取 液 ..
mo/ C1, llGa 2 llGa 2 2mo/ C1。
2 1 2 仪 器 烧 杯 , 量瓶 , 头滴 管 , 璃 棒 , .. 容 胶 玻
量 筒 , 钵 , 形瓶 , 氏漏 斗 , 研 锥 布 DHG一 9 4 A 型 16
电 热 恒 温鼓 风 干 燥 箱 , HB一 Ⅲ循 环 水 式 多 用 真 S 空 泵 , K一 9 — 1 电 热 恒 温 水 浴 锅 。 D 8 型 2 2 果 胶 的 生 产 工 艺 流 程 .
2 材 料 与 方 法
2 1 材 料 与 仪 器 .
2 1 1 材料 ._
苹果 ( 洛宁 黄香蕉 、 宁红 富士 、 洛 灵
宝 新 红 星 ) 9 乙 醇 , 醚 , . o/ Na ,5 乙 0 5t l1 OH , o
0 1mo/ . l1 Na OH,1 o/ 醋 酸 溶 液 ,0 1 o t l1 .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不 同 品种 苹 果 果 肉 中果 胶 的提 取 研 究
李 勇慧 , 惠敏 , 耿 李利 晓
( 南省 洛 阳师范学 院 生命科 学 系,河 南 洛 阳 河
4法 研 究 了洛 阳地 区不 同品种 苹 果 果 肉 中果 胶 含 量 , 时 对 其 应 用作 了简 单 的 介 绍 。 结 本 同 果表 明红 富士 苹 果 中果 胶 含 量 最 高 , 以 要 以 商业 生产 为 目的 , 大 量 培植 红 富 士苹 果 , 而得 到 更 大 的 经 济 所 应 从
果胶提取综述

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胶提取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果胶的组成,结构,果胶的提取技术,展望了果胶提取的研究方向,旨在对我国果胶的研究与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果胶,结构,提取,工艺,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ecent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ectin extraction,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pectin,structure of pectin,extraction methods and prospects of pectin extraction research intended to benefit ou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ectin。
Key words:pectin,structure,extraction,technology正文:果胶1970年,Vauquelin曾提出在水果中存在一种强凝胶特性物质。
1825年,Bracolarlor首次从胡萝卜中提取出一种水溶性物质,可形成凝胶,于是他将该物质命名为“Pectin”(pectin源于希腊语,有凝固、凝结之意),并用此果胶制成了“人造胶冻”(孙元琳,2004)。
果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根、茎、果实的细胞壁内,与植物细胞彼此黏合在一起,尤其在果实和叶中的质量分数较多。
不同植物中果胶含量见图1-1.图1-1果胶实际上覆盖了许多不同的聚合物,起着粘结细胞的作用,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特别富含果胶物质。
果胶是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它的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a一1,4糖苷键连接成的长链(如图1-2) 。
这些化合物在相对分子量,化学构型及中性糖的含量等方面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植物所生成的果胶的性质也各不相同。
果胶的生产工艺

果胶的生产工艺果胶的生产工艺是指将果胶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得到可以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的果胶产品。
以下是果胶的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1. 原料选择:果胶的主要原料是某些富含果胶的水果,如苹果、柠檬、橙子等。
选择成熟度适当、品质良好的水果作为果胶的原料。
2. 植物材料的清洗:将选好的水果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植物材料的卫生安全。
3. 植物材料的切碎:将经过清洗的水果进行切碎或研磨,使其更易于提取果胶。
4. 果胶的提取:将切碎的水果放入提取器中,用水或溶剂进行提取。
提取的方法可以是水浸提取、酸浸提取或碱浸提取,不同的提取方法会对果胶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5. 果胶的澄清:将提取得到的果胶液通过澄清工艺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杂质和杂质物。
澄清的方法可以是沉淀法、过滤法或离心法。
6. 果胶的浓缩:将澄清的果胶液进行浓缩,使其含固量达到一定的要求。
浓缩的方法可以是真空浓缩或蒸发浓缩。
7. 果胶的凝胶化:将浓缩后的果胶液进行凝胶化处理,使其形成果胶凝胶。
凝胶化的方法可以是热凝胶法、酸凝胶法或碱凝胶法,取决于不同的果胶产品的需要。
8. 果胶的干燥:将凝胶化后的果胶进行干燥处理,将其含水量降低到合适的范围。
干燥的方法可以是自然干燥、热风干燥或真空干燥。
9. 果胶的粉碎:将干燥后的果胶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均匀,便于包装和使用。
10. 果胶的包装:将粉碎后的果胶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以上是果胶的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不同的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果胶的生产工艺的完整掌握对于保证果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和条件,确保果胶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
果胶的提取

果胶的提取果胶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包括果实、蔬菜、木材、草等。
它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胶凝性、黏着性、润滑性、水溶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纸张、印刷、油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果胶的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纯净的果胶。
目前,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法、酸法、碱法、酶解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 热水法热水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环保的果胶提取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高温水溶解果胶,再通过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果胶。
这种方法适用于果胶含量较高的原料,如柠檬、苹果、橙子等。
2. 酸法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酸性溶液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酸包括盐酸、硫酸、醋酸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果胶含量较低的原料,如葡萄、草莓、桃子等。
3. 碱法碱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的原料,如木材、草等。
4.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新兴的果胶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类将果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酶包括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某些难以用传统方法提取果胶的原料。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提取果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原料的选择:应选择果胶含量高、成熟度适宜的原料。
2. 操作条件的控制:应根据不同的提取方法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如温度、pH值、酶的种类和浓度等。
3. 提取后的果胶质量检测:应对提取后的果胶进行质量检测,如检测其纯度、分子量、颜色、pH值等指标。
4. 应用领域的选择:应根据果胶的性质和质量选择适宜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医药、化妆品等。
总之,果胶的提取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果胶的应用效果。
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果胶提取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果胶品质和数量的需求。
果胶的提取及果冻制作实验指导书

果胶的提取及果冻制作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果胶特性的理解,掌握果胶的一般提取方法和技术,了解果胶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高分子糖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性天然交替物质,广泛地存在于苹果、山楂和柑桔类等的果实及其它植物体内。
果胶在植物体中,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二种形式存在。
原果胶用稀酸处理或与果胶酶作用时可转变为可溶性果胶。
可溶性果胶的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羟基被甲醇脂化为甲氧基。
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基含量,约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包括被脂化的羟基)的7~14%,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
普通果胶中甲氧基含量越多,胶冻能力越大。
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有多价金属离子如Ca2+、Mg2+、Al3+等存在时可生成凝胶,多价离子起到果胶分子交联剂的作用。
果胶为白色淡黄褐色粉末,溶于水成粘稠状液体,对石蕊试纸呈酸性。
果胶与适量的糖和有机酸一起煮,可形成柔软而有弹性的胶冻。
基于此特性,所以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用来制造果酱、果冻、巧克力、糖果等食品,也可用作冷饮食品、冰淇淋、雪糕等的稳定剂。
在医药上果胶可作为肠出血的止血剂,低甲氧基果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因而果胶又是铅、汞、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干桔皮;0.1NHCl;95%C2H5OH;白糖;柠檬酸;500mL烧杯2只;10mL1只;表面皿6cm 1块;干燥器、抽滤瓶1只;布氏漏斗1 只;龙头布袋一只;电炉;滤纸φ=7.0cm;研钵、量筒100mL1只;10mL1只。
四、实验内容(一)果胶提取称取干桔皮15克,用水洗净,稍软,剪碎,置于600mL烧杯中加水150~200mL 煮沸10分钟(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等)弃去水,用冷水反复漂洗残渣,挤干后称重,置500mL 烧杯中,加残渣3倍量0.1NHCl煮沸10分钟,趁热用尼龙细布袋(布袋用水浸湿挤干),挤压布袋使滤渣挤干,弃去滤渣,把布袋洗净后将滤液再滤一次,把滤液浓缩至50mL,冷却,滤液中加95%乙醇至混合液中乙醇浓度达60%止,用玻璃棒搅匀,得到胶体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果胶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果胶的化学结构及分类,综述从苹果皮渣中制备果胶的预处理、
提取、纯化、沉淀等工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苹果果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果胶具有卓越的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是食品工业一种重要的添加剂,而且
果胶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故果胶是一些
保健品及化妆品中重要的辅助原料。干苹果渣中含有15%~18%的果胶。国内
外在利用苹果渣制备果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一些苹果生产国早已把苹果渣用于
提取果胶,我国利用苹果渣提取果胶刚开始规模生产。
1 果胶的分子结构和分类
果胶物质是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中有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
葡萄糖醛酸等,但基本结构是半乳糖醛酸以a-1,4糖苷键聚合形成的聚半乳糖
醛酸。果胶分子式为C14n+14H200+22O12n+13(n=30~300),pKa值为3.5。成
品果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不定型粉末,有特殊水果香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
溶于水,在20倍水中溶解成黏稠体,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中苹果果胶分
子量为20~36万,颜色为淡褐色。
苹果果胶是以(1~4)a-D-半乳糖醛酸基结构为骨架的聚合体,中间插入约
10%的(1-2)a-L-吡喃鼠李糖基。部分鼠李糖基是中性糖侧链的分支点,这些中性
糖包括L-树胶醛醣和D-半乳糖。鼠李糖基形成一簇簇的凸起,它们不同于那些
光滑的聚半乳糖醛酸结构。而聚半乳糖醛酸可能部分发生乙酰化进而取代末端戊
醛糖,部分发生甲酯化,其化学结构如下图1:
根据果胶酯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完全未酯化的
果胶称为果胶酸。高甲氧基果胶(HM-果胶)的酯化度高于50%(相当于甲氧基含
量小于7%~16.3%),其形成凝胶的条件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糖等可溶性固形物,
最低含量大于50%才能形成凝胶;而低甲氧基果胶(LM-果胶)的酯化度低于50%
(相当于甲氧基含量小于7%),它适用范围很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至1%也
可形成凝胶,但需要Ca2+存在,酸度与糖度对此影响不大。由苹果渣所制得的
果胶,酯化度为50%~75%,属高甲氧基果胶。按溶解度的不同,果胶可分为
水溶性果胶与水不溶性果胶两类,而水不溶性果胶可分为六偏磷酸可溶性果胶和
盐酸可溶性果胶。
2 苹果果胶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2.1 苹果果胶制备的工艺流程
2.2 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果渣中的非胶物质,如色素、糖类、施用农药化肥
中有毒性的可溶性物质。以及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带进的泥土杂质。这些物质对
果胶质量都有影响。
一般预处理工艺是将新鲜苹果渣用90~95℃水煮10~30分钟,除去其中的
果胶酶,防止果胶水解,再用30℃的温水反复漂洗,洗去原料中的糖分、色素
等,70~80℃烘干、粉碎到一定数目待用。孔臻等用75℃的0.5%NaHSO3溶液
浸泡果渣后洗至滤液无色以脱糖、脱色,然后再微波辐射5分钟,70~802干燥
备用。才红等加入95%乙醇,加热1.5小时后过滤,以乙醇洗涤多次,再以乙醚
处理,除去全部糖类、脂类及色素,乙醚挥发去除。
2.3 提取
2.3.1 酸提取 酸提取法是一种最古老的工业果胶生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利用果胶在酸性溶液中的可溶性,将果胶从植物组织中萃取出来。通常用热的酸
性溶液,如盐酸、硫酸、磷酸、硝酸、亚硫酸等,也可用有机酸如柠檬酸、酒石
酸、乙酸、乳酸和苹果酸等。才红等和徐文秀的研究都表明,用乙酸、柠檬酸、
硫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等不同酸提取苹果渣中的果胶时,盐酸的效果最
为理想。
苹果果胶酸提取向着混合酸的方向发展,如徐金瑞试验表明,用磷酸和硫酸
混合酸(1:2)作为萃取酸液的效果比单种酸效果要好。
2.3.2 乙醇提取 有研究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水解温度为90℃,用盐
酸调节酸度至pH2.0,水解时间为1.5小时,提取的苹果果胶产品外观较好,提
取效率较高。
Kunzek H等将湿苹果渣浸泡在40%乙醇溶液,添加0.5%柠檬酸,贮藏32~
64天,在95℃的水中提取,可得到具有高分子量、高甲氧基含量的果胶,该产
品具有良好的胶凝性质,可作为食品增稠剂和稳定剂。
2.3.3 酶解法提取 利用多糖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特定
性降解联结链,并释放植物细胞壁组织中的有效成分,提高了生物材料(如纤维
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提取率。酶解法己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邸铮
等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提取苹果皮渣中的果胶,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的果
胶,比酸法所得提取率高数倍,且溶解性好。
但酶提取法受苹果渣的预处理、反应时的固液比、微生物的生长、保温时间
及pH值的影响比较大,且提取果胶反应时间较长、酶制剂用量大等,因而阻碍
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如果将酸法与酶法结合,先用酸法提取少量果胶后。再用酶
法提取剩余的果胶,将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酶的用量。随着酶制剂工业的发
展及酶制剂成本的降低,用酶法提取果胶将大有发展前景。
2.3.4 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用于天然成分的提取,具有快速、选择性强、操
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小、提取率高、成本低和质量好等许多优点,并且能极大限
度保留分离组分的天然活性,是天然产物提取中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
孔臻等研究发现微波辐射5.5分钟提取出高得率、高质量、高酯化度的苹果果胶。
2.3.5 双螺旋挤压法1996年Hwang等采用双螺旋挤压法提取果胶,采用不
同螺旋速度、喂料比例和水分,以水溶性多糖(WSP)为指标来优化挤压条件。当
螺旋速度为250~350rpm/分钟,喂料速率为30~40kg/小时,水分为20%~
30%,可得到较高产率的果胶,并且WSP产率随着机械能(SME)的增加而增加,
但粘度随着SME的增加而降低。
2.4 沉淀
经过纯化后的浓缩液还需进一步沉淀制得成品,沉淀的方法主要有醇沉淀、
盐析法和渗析法。国内多用乙醇沉淀法,国外多用盐析法,或不经沉淀直接喷雾
干燥。
2.4.1 醇沉淀法 醇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不溶于较高浓度的甲醇、
乙醇、异丙醇等醇类溶剂的特点,将大量的醇加入果胶的水溶液中形成醇-水的
混合溶剂将果胶沉淀出来。
生产研究中常用乙醇作沉淀剂,将果胶提取液浓缩后(浓缩比4:1),冷却,
加入1:1~1:1.5的95%的乙醇或无水乙醇,充分搅拌,即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