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蛙

合集下载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

莫言蛙的读书笔记《莫言<蛙>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莫言的《蛙》,这本书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呐!《蛙》以乡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计划生育政策在高密东北乡的实施过程。

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从受人敬重的“送子娘娘”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杀人恶魔”,这样的转变让人唏嘘不已。

莫言在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

姑姑这个人物形象极其复杂和立体,她一方面坚守着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比如书中描写姑姑被那些超生的妇女和她们的家属围攻、辱骂甚至殴打时,她的那种坚定和无奈,让我仿佛能看到她脸上的泪水和心中的纠结。

还有那个叫王仁美的女人,为了生二胎,不惜和丈夫一起想各种办法来躲避计划生育。

当她最终被强行拉去引产,导致大出血死亡时,那场景真的是让人心痛。

莫言把王仁美那种对孩子的渴望,对生命的不舍,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能听到她在手术台上最后的呼喊,能感受到她的绝望和不甘。

在书里,莫言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也特别细致。

那泥泞的小路,那破旧的房屋,还有那充满了烟火气的集市,都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小村庄里。

记得有一段描写村里人们聚在一起讨论计划生育的场景,大家七嘴八舌,有抱怨的,有支持的,还有在一旁默默不语的。

莫言把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都写得那么生动,让我好像能看到那些人的脸,听到他们的声音。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关于那个牛蛙养殖场。

莫言把牛蛙的样子、叫声,还有养殖场里的那种潮湿、闷热的氛围,描写得特别逼真。

我读着那些文字,都能闻到那股子腥味,感觉到那些黏糊糊的东西在手上的触感。

书中对于人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思。

在计划生育政策面前,人们的选择、挣扎,以及为了达到目的所展现出的各种手段,都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坚决执行政策,不顾亲情;有人为了要个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种利益和情感之间纠结、选择呢?读完《蛙》,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沉重的旅程。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蛙》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男子与一个年轻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蛙》,我深受感动,对爱情、人生和自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医生,他在一次度假中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产生了感情,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

男主角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记忆,而女主角也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和他在一起。

小说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生活和自我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女主角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通过这个故事,川端康成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复杂,以及爱情的伟大和不易。

在读完《蛙》之后,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男主角在失去记忆后,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了很多的疑惑和困惑。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对于爱情和生活也感到迷茫和无助。

而女主角则是一个坚强和乐观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去证明了爱情的伟大和坚韧。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双方的坚持和努力,更需要对于自己和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小说中对于生活和自我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男主角在失去记忆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价值,对于生活和未来也感到迷茫和不安。

而女主角则是一个乐观和坚强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去证明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和珍惜,更需要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读完《蛙》让我对爱情、人生和自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我相信,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情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

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莫言名著《蛙》读书笔记【一】《蛙》作者莫言。

记得是生日的那一天,丽丽姐和滕雪来学校看我了,在食堂四楼的沙发上聊起了读书。

自动屏蔽一下滕雪~(多看书)丽丽姐聊到了她爱看的书,丽丽姐和我看的书的类型是完全不相同的的,她偏重于看文学类,而我更多的看的是实用型,当天晚上丽丽姐在网上看完王强关于读书的演讲。

丽丽姐说:天池,我看了王强的演讲读书改变了我。

感触是我觉得我读的那些书还是不错的读一流的书,读那些没有被历史淹没的书。

对我现在学的专业也是,精读古人的原书。

文字传递的那些真善美会通过这些倾尽了作者毕生心血的书传递到我们身上。

你也该读点文学作品。

嗯,好吧,一想也是,读书不能只读一类,要是只读一类,想想也可怕,所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要读的同时也要兼顾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书,健全一下自己的气质也好,情怀也罢。

于是买了这本书《蛙》,从一开始就被这本书的故事吸引了,因为文章中一开始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真的是让人可以想象这个人在你的脑海里,长着一双可以平复孕妇心态的手,言语间透漏着干练,自带光环被他人崇拜,一辈子亲手接生几千名婴儿,以及自己可以被后生讲故事一般的传奇一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这样串联起来,一切都在姑姑亲手接生下的这些人中展开,莫言笔下的《蛙》真真实实的反映出来,那个在计划生育年代下影响的社会一角,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真实。

在计划生育这个大背景下反映出来的不同人家的态度,一部分真实的人性的弱点体现的淋漓尽致,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进入这个年代,看到姑姑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老同学的一生,当阅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生命的可贵与宝贵,你不懂得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生孩子的欲望,以及被计划生育克制的不能生育下的痛苦,其中最打动的莫过于偷生时的一句话:快生,只要生下来就是一条生命,不会让他死!生命可贵!《蛙》是莫言先生酝酿了十年的作品,文字真实,有趣,整体也不局限于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视角,感觉是上帝视角,可能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丽丽姐会说有趣,在看《蛙》这个小说后才知道,嗯,确实里面的语言很有趣,真实的有趣。

莫言的《蛙》读书笔记

莫言的《蛙》读书笔记

莫言的《蛙》读书笔记读莫言的《蛙》感到震撼,当然不只是他的写作技巧,用书信的方式,甚至小说的第五部用剧本的方式表现,在艺术上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恐怕主要指的是他揭露问题的直白,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的态度,展现了新中国60年来波澜壮阔的农村生育史,他所讲的故事发人深省啊!莫言的小说,还揭露了当下生育问题上的混乱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亿农民获得了流动和就业的自由,到城里打工,农民们流动着生,偷着生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我们周围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两个以上的孩子,还有的老家有孩子,到打工地又生的。

富人和贪官们也以甘愿被罚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随意地超计划生育,满足他们传宗接代和继承财产的愿望。

……还有社会上出现的代孕机构,莫言的小说里也进行了描写。

小说中,袁腮经营了一家牛蛙公司,暗中经营“代孕公司”。

蝌蚪的第二任妻子小狮子,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且夫妇都已经五十多岁,她非想要一个孩子,就偷偷取了蝌蚪的精液,交给代孕公司,植入代孕者的身体,代孕者陈眉怀孕生了一个孩子。

小说第五部是以话剧的形式出现的。

代孕者陈眉,火灾的幸存者,毁容后带着黒面纱,为了替父亲交医疗费,想用代孕方式挣些钱。

但当她经过十月怀胎,痛苦的生育过程后,就真的爱上了自己怀的这个孩子。

话剧第一幕,陈眉到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来找孩子,“孩子,我的孩子,娘在叫你,你听到了吗?……”保安很慌张,因为保安帮助姑姑、小狮子把孩子弄走了,保安说不认识代孕公司的负责人袁腮,不知道这回事,陈眉说:“你当然不会说认识!你们这些贼,强盗,偷孩子,卖孩子的魔鬼!不是你们把我的孩子抢走之后,还给我服了两片安眠药让我睡觉吗?我醒了之后,你们不是骗我说我的孩子生下来就死了吗?不是你们,弄来一只剥了皮的死猫在我眼前晃了晃,说那就是我孩子的尸体吗?你们这些强盗,抢走了我的孩子,还要赖掉我的劳务费。

你们说好生了男孩给我五万,可你们说我生了死胎,只给我一万,你们抱走我的孩子,还想来抢我的初乳!你们拿着碗和奶瓶来挤我的初乳,说一毫升十元钱!畜生,我的初乳是留给我的孩子的,十元钱?十万元也不卖!”……接下来的剧情,陈眉抢到了孩子,小狮子追,两人追来追去,孩子一会儿到她手里,一会儿又到另一人手里。

蛙读后感简短

蛙读后感简短

蛙读后感简短《蛙》读后感。

《蛙》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在战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深深地触动了我。

小说以一只蛙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战后日本的生活。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一个传统的日本人,母亲则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

他们的儿子则是一个典型的战后日本青年,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期望,他陷入了矛盾和迷茫之中。

小说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日本社会在战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日本社会在战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主人公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期望,陷入了矛盾和迷茫之中。

这种矛盾和迷茫,正是当时许多日本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另外,小说中对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父亲代表了传统的日本价值观,而母亲则代表了现代思想。

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是当时日本社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作者通过这种对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

总的来说,川端康成的《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细腻描写的作品。

通过对一个家庭的故事的描写,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在战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同时,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

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

[精华]蛙读书笔记摘抄范文优选(6篇)蛙读书笔记摘抄【篇1】去年知道莫言荣获诺贝尔奖之后,就有各种道听途说地介绍《蛙》怎么怎么写的好,没有读之前,设想过好多种关于它的版本,最后竟没有一种是与原著的情节相符的,想来挺可笑。

那是在书店貌似还是紧俏货,第一次读还是手机上下载的,读起来真心不方便,直到网购得了一本,才真正开始认真的读。

跟着莫言老师去的地方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我能看到一群以身体器官命名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啃着煤球,跟着“姑姑”走过她年轻时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又被称为“松子娘娘”的光辉岁月,又目睹了她为履行社会主义号召成为了一名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在她的一生中,迎接过新生命的诞生,也打击过新生命的到来,在她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的人。

她的一生,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历史,因为她是社会主义的忠臣。

读到王仁美的死,忍不住心酸流泪。

她的死无疑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那个政策高于一切的年代,若非书中所言,生活在我们这儿幸福年代的人,估计很难体会到,有时候甚至不理解当时的政策如此无情。

可是尽管这样,如果没有当时那些政策实在不敢想象如今的'中国又该是何种模样。

读完这本书,心里划了一道口子,不明白当初人们的无知和愚昧,又悲伤着无辜人们的牺牲,心疼着“姑姑”不平凡的一生换来的仅是内心无尽的痛苦,这都是为了一个“忠”。

如今,时代进步了,政策也改变了,愿人性在新环境中能得到新的熏陶和提升。

世界越来越美好。

蛙读书笔记摘抄【篇2】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蛙》读书笔记800字。

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

蛙读后感600字蛙是一本由著名作家莫言所著的小说,通过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解读,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蛙成为了一部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悲剧和荒诞的中国乡村故事,引人深思。

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以一个乡村医生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大跃进时期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农村生活异常艰辛,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

小说中的主人公,医生田文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物,他在这个时期里所经历的一切,都让人深感心痛。

他为了救治痢疾患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奔波,但最终却无法挽救更多的生命。

他的遭遇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也让人对这段历史充满了痛心和悲愤。

蛙这部小说中所描绘的中国农村生活,也是一个充满了荒诞和悲剧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他们为了填饱肚子,不惜吃下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各种疾病作斗争。

这种生活的荒诞和悲剧,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痛。

莫言以他独特的笔触,将这种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中不禁为这些人们的遭遇感到悲痛。

蛙这部小说中,莫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解读,也是这部作品备受瞩目的原因。

在小说中,莫言以他独特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人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解读,莫言让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中国的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蛙是一部充满了悲剧和荒诞的中国乡村故事,通过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解读,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莫言创作了这部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悲剧和荒诞的中国乡村故事,引人深思。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探讨,莫言让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中国的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

读莫言《蛙》读书笔记二读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蛙》,给我第一感受是,莫言此人胆大心细,坦诚直率,敢于直言国策——计划生育,叙述信马由缰,结构新颖奇特,很值得玩味。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上个世纪六十年间乡土中国波澜起伏的计划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蛙》的书名就令人费解,“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小说中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

可以理解为是莫言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姑姑”解释了“蛙”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而作者也正是这样解释的:它是娃娃的“娃”,“女娲”的“娲”的同间字,“蛙”在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

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蛙”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

《蛙》是一部对中国当代乡村的现实看得很深、思考得很透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后发展现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

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曾经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也面临着国际上从“人权”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而在此国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更是由于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各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计划生育一方面被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步事业”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则成为90 年代以来主旋律乡土文学突出乡村基层政治尴尬现状和困境的点缀性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读书笔记
说起读书,实在有些惭愧,对莫言的作品没有多少了解,得知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才有一种冲动去读读莫言的作品。

读的第一篇便是《蛙》,读着读着我不禁有些难受,因为我的家庭也曾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而受到伤害。

我喜欢作品中姑姑的性格,大大咧咧,开朗,热情,直爽。

可谓女强人,可我更多的是讨厌她。

在“计划生育”政治任务面前,繁衍权,生命权似乎远远没有完成任务更重要,所谓“上吊不解绳,喝药不夺瓶”,无数的家庭在这种极端残酷的高压政策下家破人亡。

姑姑为一个出色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保证完成任务,曾经将孕妇赶到河里淹死,曾经将无数即将分娩的生命扼杀。

看到“姑姑”各种的执着,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难以理解,这么坚持的一个人,坚持是不是少了更多的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是更加不能理解她甚至想要鄙视姑姑的行为,她曾用拖拉机拉到邻居的大树,要拆掉邻家的房屋,从而逼迫王仁美,做引产,各种无情的逼迫,王仁美只好妥协。

你说天真的王仁美,只想要个孩子而已啊,那个孩子已经在肚子里5,6个月了,都成形了呀,却要被硬拿出来,扼杀掉,悲剧的是连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无情的政策和医术下,就这样走了。

这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那时“姑姑”的铁面无私,导致无数未出生或者已经出生的生命丧失,甚至母子俱全,全家受到灭顶之灾,即使这样,姑姑还在坚持着。

作为普通人,传宗接代似乎自古以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似乎这种无情的计划生育让许多母亲不仅受到身体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灵的伤害。

我不禁有些迷惑:人的生命尊严在和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矛盾的时候到底孰轻孰重呢?民生福祉和国家利益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吗?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否该得到尊重呢?
书中人物名字不禁让人发笑,几乎都是用五官四肢内脏命名,如:王脚、王肝、王胆、张拳、李手、陈耳、陈眉等,这样怪异的名字不禁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可能是那个时代对生命一种美好的愿望吧。

莫言曾说过:“女人代表了爱,代表了繁衍”,而蛙腹多产,一夜之间,便能出成群的蝌蚪.<蛙>后半部分的诸多文字,都是表明这事姑姑的忏悔录.有一天夜晚,姑姑听到蛙声一片,仿佛成千上万的婴儿在哭泣和控----姑姑最终嫁给了捏泥人的郝大手,以‘捏泥人之手’来表达对那些没有能来到人间的生命的歉疚,并希望将消失在网中的那些孩子重塑.这是中国民间俗理中的‘轮回说’,但其实也是一个现代人慈悲心的反省意识.
姑姑开始‘忏悔’了,毁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种迷信的方式,疯傻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几近疯狂的举动。

国家是要感谢她的,她是为国家奔波前后的,她受伤,受辱,受骂,她只坚信自己是个共产党,她心里只有国家这一个政策,可晚年,她还是忏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轻时,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归了‘小我’。

姑姑这一生也不容易,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姑姑是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回想起小时候妈妈为了给我生个弟弟,在计划生育的追赶下东躲西藏,现在似乎对计划生育这个词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想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他应该不会想到简单的四个字会使很多家庭支离破散。

或许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面对如此大的人群,很难很好的实施,要实行这一政策,只靠强硬,行吗?如果真的行,王人美就不会死,陈眉也不会有这么凄惨的结局,姑姑更不会后半生生活在蛙的恐惧之中,这个政策从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

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国人的情感中依然根深蒂固。

古老中国传承的几千年的东西,怎么靠强硬解失。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一些超生的方式也‘与时俱进’在高密东北乡,袁锶以牛蛙养殖公司为幌子,组织了一批‘代孕女’为那些想要生男孩的人代孕,年逾五旬的小狮子耍花招似得把我的精液注入一个‘代孕女’体内,并使其怀孕,糊里糊涂
我又做了父亲,我也曾想办法让怀孕数月的陈眉做引流手术,因为年轻时断送了妻子王仁美的命,这事我心中最痛的地方,也是永远难赎的罪过,最后,慢慢的接受了现实,我甚至把陈眉怀的孩子想象王仁美怀的那个在收拾台上夭折婴儿的投胎转世,并以老来得子的喜悦迎来了儿子的诞生。

一切的一切,孰对孰错,一个个无辜生命的逝去,计划生育这一重要的主题,是非因果,没人说得清,这或许就是60 70年代中国命运的缩影,为那些曾经因为计划生育而逝去的灵魂祈祷,愿在下一个世界安康幸福。

仔细想想,很是佩服莫言先生,如此这般淋淋尽致歌颂了生命的尊严,孕育重的生命也有尊严,计划生育是对是错,还在争议中…但无论怎样,期待和谐平安繁荣富强的中国到来,愿在努力的方向上看民生,只有这样,世间才会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