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典型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模式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船舶配套产业涉及面广、产品种类多,其中船用设备价值量最大,占全船总成本的40%-60%,是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的核心。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重点船用设备研制取得突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本土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主要船用设备基本立足国内,是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船用设备发展滞后问题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造船强国建设的主要瓶颈。
突出表现在,船用设备产业链不完善,研发能力亟待全面加强,本土品牌产品竞争力薄弱,系统集成和打包供货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
实现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提高船用设备研制与服务能力,全面突破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瓶颈。
企业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提高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船用设备系统集成供应商;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大国。
争取到2025年我国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船舶配套能力全面提升,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5%以上,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强国。
世界船舶行业及中国发展现状(编辑版)

世界船舶行业及中国发展现状一、世界船舶发展史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再到1954年开始美国首先采用核动力潜艇,到核动力船舶,世界造船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史。
二、世界船舶发展现状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球船舶制造业仍兴旺生产并向中国转移。
全球造船业仍处于景气期,此轮景气持续时间之长、景气度之高前所未有,经过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全球造船业出现了适度回落,但这并没有使全球造船业从此进入低迷期,经过2009年的触底,迎来了2010年船舶行业的又一年蓬勃发展!近几年,全球造船业正加速向中国的产业转移。
凭借在船舶制造成本、海岸资源上等的比较优势,中国已在常规船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超过韩国。
中国赶超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是时间问题。
但中国在造船技术、生产效率以及基础设备等方面与日韩仍有一定差距,而且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加大,都给未来中国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世界主要造船公司从企业的规模结构看,世界上大部分造船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大型造船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船能力、造船产量、产值和职工人数在舰船工业中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目前世界上的大型造船企业大约有近30家,其中包括:美国的6大船厂,即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电船公司、英格尔斯船厂、巴斯钢铁公司、阿冯达尔船厂和国家钢铁造船公司。
经过近年的兼并和重组,目前这6家船厂已分别隶属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6家船厂的职工总数占美国船厂职工总数的90%,承担了美国海军80%以上的舰艇建造任务。
意大利造船金融集团是西方最大的国营造船企业集团,拥有意大利最重要的l0家船厂、科研机构和主机制造厂,其造船产量一直占全国造船产量的80%~90%。
南通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战略

效 支撑 产 业快 速发 展 的海 洋工 程 、船 舶 与 配套 良性 互 动 、协调发 展 的船用
配套设 备产业供 应体系 。 将 占 全 国 6 0 万 载 重 吨 的 6 % ( 船 工 基地 ,提 高 了产 业集 群 度 。这 三大 60 0 其 2南 通 船 舶 配 套 业 发 展 的 战 略 重 . 用 材 料 和 配 套 设 备 总 产 值 约 1 8 亿 基 地都 按 照现 代化 要求 ,优化 设施 布 点 。 国 内 特 别 是 长 江 口 船 舶 修 造 业 的 90
硬 环 境 。它 包 括 一 流 的 地 理 环 境 、 交 船用 设 备配 套能 力远 远 落后 于造 船 能
通 网 络 、发 展 载 体 和 用 地 制 约 等 四大 力 ,其 主要 原 因是 配套设 备 的性 能 、
质 量 和 服 务 不 能 满 足 要 求 。据 对 南 通
江 有 可 建 万 吨 级 深 水 泊 位 的 沿 江 岸 线 2 0 年 重 点 造 船 企 业 的 调 查 , 南 通 的 09 3 .公 里 , 沿 海 有 可 建 5 吨 级 以 上 深 配 套 价 值 量 均 不 足 1 % ,且 技 术 水 平 96 万 0 水 泊 位 的 海 岸 线 4 多 公 里 。 南 通 近 年 越 高 的 船 舶 价 值 量 越 低 。 船 用 配 套 设 0 来 大 力 发 展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路 网 密 度 备 应具 备 能在全 球 得 到维修 服 务 的条 达 到25 里 / 方 公 里 而 在 全 省 和 长 三 件 , 目前 ,除少 数 企业 外 ,南 通船 配 .公 平 角 地 区 领 先 。 五 大 船 舶 配 套 工 业 园 区 企 业 还 没 加 入 全 球 售 后 服 务 网 络 , 缺 总 规 划 面 积 共 计 10 平 方 公 里 ,达 到 少 全 球 售 后 服 务 能 力 成 为 制 约 南 通 船 多 1 “ 通 一 平 ” 的 熟 地 出 让 标 准 。南 通 舶 配 套 产 品 走 出 去 的 瓶 颈 。 从 总 体 上 七 滩 涂 面 积 约 占全 国 的 17 / ,高 程 在 理 论 看 ,整个 行业 还处 于 缺 乏带 动性 强 的龙 基 准 面 2 以 上 的 海 域 滩 涂 约 2 0 万 头企 业 和 缺 乏 品牌 和双 高产 品 的 时期 , 米 2多
2_三、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产业的发展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丰富内涵三、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产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深水油气田钻井平台风电站油船浮式电站高技术船舶是技术复杂度高、附加值高的船舶LNG船(液化天然气船)半潜式运输船钻井船起重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的调整周期,出现新的需求热点。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一、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的调整周期,出现新的需求热点。
新的需求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二、全球船舶产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竞争将日趋激烈。
高端船舶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三、产业核心竞争要素发生重大变化,关键要素从硬实力转向软实力。
智慧港口智慧船厂深海装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第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将引发制造业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的差距1、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2、船舶配套产业亟待升级。
3、生产效率亟待提高。
4、产业结构亟需升级。
数字化我国船舶工业应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顺应世界造船竞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创新驱动,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品及其配套设备自主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效益。
力争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先国家,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谢 谢 大 家。
战略分析—五力模型—造船产业结构分析

(3)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4)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造船业主要有两类供应者:劳动力的供应者即工人;钢材等原材
料、主机、其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制造商。
劳动力讨价还价能力:随着我国造船能力的提高和新兴造船企业的增 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船舶设计、生产、管理、检验等关 键人才均出现短缺。关键岗位、工种技术工人紧缺,外包劳务队伍不 能长久稳定,已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船厂的生产进度和交货期。同时, 造船企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据测算,全行业近三年年均工资增幅 超过15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较高。 钢厂讨价还价能力:受铁矿石涨价及运输成本上升的影响,从2007 年下半年开始,船用钢材价格重回升势,截至12 月底,6、10、20 毫米船板价格分别由年初的4543 元/ 吨、4 077 元/ 吨、4 300 元/ 吨 上涨到6 100元/ 吨、5 800 元/ 吨和5 600 元/ 吨, 涨幅分别为35 %、 42 %、30 % 。受供求关系、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船用钢材价格波 动使钢厂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我国造船产业链不完善,造船企业与 上游的钢铁企业之间关系松散,没有形成战略联盟。一旦钢材价格攀 升,就会导致造船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关键船用设备商讨价还价能力:与国内高速发展的造船业相比,我国 船舶配套行业发展滞后,船用配套设备供应不足,本土化设备装船率 低。欧洲造船业着力增强船用设备的竞争优势,几乎垄断了世界船用 设备的主要市场。许多造船国家的船用设备主要是以欧洲的专利技术 通过技术转让或许可方式生产的,自主开发的产品较少。近年,我国 造船产量增长较快,船用主机配套需求上升,但我国造船的船舶配套 设备国产化率不到40 %,其余60 %要依赖进口,出现了受制于人的 状况。关键船用设备商因占据了技术垄断地位对船厂有着很强的讨价
世界主要船舶配套业国家主要特点

世界主要船舶配套业国家、地区发展现状分析世界主要船舶配套业国家、地区发展现状分析船用设备是影响船舶成本、性能、效益、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化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约占船价的60%至70%。
各国在大力发展造船业同时,也在逐步加强船舶配套业的发展。
欧洲船舶配套业独揽半壁江山欧洲是现代航运业和造船业的发祥地,经过几百年发展,形成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及船舶配套工业体系。
目前,欧洲船舶配套工业供应商达到1万多家,直接从业26万人,间接从业44万人,年营业额中出口占40%左右(±5%),其中对中国出口占全部出口金额的15%。
在世界船舶设备销售230亿美元中,日本和韩国占到1/2, 其他1/2为欧美地区厂商占据。
近年来,虽然世界造船中心向东方转移,但欧洲仍具有强大的船舶配套工业势力,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仍处于领跑地位。
欧洲船舶配套业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说明历史悠久、品牌享誉全球欧洲船舶配套产品在世界各地的船东和船厂中享有广泛而良好的信誉。
如MAN-B&W 、瑞士Sulzer船用低速柴油机、法国PC、芬兰瓦锡兰、德国MWM、MAK中高速柴油机、英国Decca雷达、德国安修斯罗经、丹麦的收发报机、欧堡锅炉以及其他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
重视科研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始终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稳定性。
良好的服务网络西欧各主要厂家在世界各主要造船国家、航运、港口发达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具有大批高素质的分销商和代理商,非常注重售后服务发挥联合优势组建跨国集团,协力对外竞争。
如克瓦尔纳、多格雷戈、赫格隆、利伯海尔等著名厂商均为跨国集团。
产品性能不断改进对产品性能不断改进、标新立异,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性更加灵活、方便,安全性能好。
资料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析整理日本国产化率世界第一,造船和造机联营日本船舶配套业主要通过引进欧美国家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创新;同时实施保护性措施,如对二次开发获得的技术限制对外转让、国内可以生产的设备限制进口等措施。
中外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现状

中外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刘圣勇(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摘要]纵观造船强国的船舶制造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造船强国普遍重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
欧洲船舶配套产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许可证技术转让、售前售后服务,以及高精度高附加值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同欧美日韩船舶制造强国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主要生产的船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造船的需求,船用设备系统集成总体配套能力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我国的船用设备尚未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制约了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研发的能力。
[关键词]船舶配套;产业;现状;经验[中图分类号]F414.474[文献标识码]AStatus Analys is of Marine Equipment Indus try at Home and AbroadLIU ShengyongAbs 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countries of great shipbuilding power shows that these countries usuall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quipment industry.The marine equipment industry in Europe focuses on developing new products,transferring licensed technology,services before and after selling,and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automatic equipment of high precision and paring with Europe,the United States,Japan,and Korea,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quipment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agging;enterprise's original research capability are weak;marine equipment manufactured is far from enough to meet the shipbuild-ing demand;the system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marine equipment is poor.In addition,after-sale service network of marine equipment in China hasn't been built,relatively curbing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ability.Key words :marine equipment,industry,status quo,experience[收稿日期]2012-11-21[作者简介]刘圣勇(1979-),湖北公安人,江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造船业的产业结构分析

在日本、韩国的先进造船企业中,对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和创
新的效果非常明显,造船模式正在由集成制造模式向敏捷制造模式迅
速演变,形成“空间分道、时间有序”的顺畅工艺流程。
现代造船已使用部分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人操纵各种机械,广泛运
用了数控切割技术,美国、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在船舶建造中都相
继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
此外,自动焊接技术、成组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等都在广泛
应用。
近年来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客船及近洋船舶的定造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均有增加,其中,增加幅度最大为原油轮。
现在世界造船业韩、日两国主宰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中国造船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超过韩国成为造船第一大国。
1想知道造船业现在所处的市场结构吗? 2想知道造船业现阶段的发展如何吗? 3想知道中国在造船业方面的优势有那
造船业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大 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基础奠定阶段( 1949 年- 1978 年) 2 .长足发展阶段( 1979 年 - 1988 年) 3. 高速增长阶段 4. 增长趋势减缓(2008年——到现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航运业持续发展,世界造船市 场呈现兴旺势头;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在造船 领域得到应用,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 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2.降低行业进入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造船行业。
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 )、大连新船重 工建造的VLCC(载重量一般为20至30万吨,相当于200万桶原油的装 运量的超级油轮)等,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产品差异。 这类产品的建造也给企业带来的良好的经济效 益,成为各大造船厂的大力开发建造的主打产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