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中国油气发展形势初步分析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展望

( ) 期 油 气资 源展 望 一 短
从总体上来看 , 世界油气资源丰富, 在将来几十 年内仍然能维持人类 对油气 资源的需 求 , 但是油气
资 源分 布 明显呈 不 均 状 态 , 应该 充 分 认 识 到 这个 现 实 。人 们对 世界 油 气 资 源 数 量 的评 的 油气 资 源 将 成 为 2 l世 纪 世 界 石 油
工 业发展 的 最大 制约
虽然 我们 现在 不 能确 定 地球 上 到底 有 多少 油气
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有高
潮也有 低 谷 , 留给 我们 更多 的是 迷 茫 , 因为我 们 到现
还在以比较快 的速度增加着 , 以这种趋势持 续发展
下 去 , 类将 会 在 2 人 l世 纪 用完 地 下 的 油气 资 源 , 石
剩余石油探 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 的。
地球 上 的油气 资 源 比人 们 想象 的丰 富 。世界 石 油 大会是 评 价 和发 布全 球 油气 资 源评 价结 果 的权威 机构 。19 97年 在 北 京 召开 的 第 十 五 届 世 界 石 油 大
Au 2 06 g. 0
第2 2巷 第 4期
Vo . 2 N . 12 o 4
2 世 纪世 界 石 油 工 业 展 望 1
郑华 生 , 冯连 勇 , 王敏 牛 燕 孙 ,
(. 1 中油集 团东方地球 物理公 司 国际部 ,河北 涿 州 0 2 5 ; . 7 7 1 2 中国石油大 学 工商管理 学院, 北京 昌平 124 ) 0 2 9
维普资讯
会上, 俄罗斯学者 N A Ky v . . r o 等在“ l l 2 世纪的勘探 概念 ” 文 中分 析 认 为 , 然 过 去 人 们 对 世 界 原 始 一 虽 石油资源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 , 但这些评价结果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摘要:在油气运输体系当中,油气储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管道运输的输送能力是比较强的,同时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自身的能耗比较少,运行的成本也比较低,在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性比较突出,能够进行自动化的控制。
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管道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发展引言在开采利用石油天然气的过程中,油气储运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由于油气储运具有较长发展时间,在早期就有部分国家建立了油气输运管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迅猛发展,目前油气输运管道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但是其中却仍然存有部分问题与不足,因此,为了能够保障油气储运的安全性以及储运质量,就需要对油气储运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从而研发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1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历程油气储运技术最早出现的年代是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汉时代,1878年打出的第一口油井,开创了我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往后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开始陆陆续续打出了许多的油井,并且进行了石油运输管道的铺设。
我国的油气储运工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开始得到了发展,目前已经在世界占有了自身的一席之地。
可以说,中国的油气储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自力更生、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的不同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国百废待兴,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中国在自力更生的过程当中,开始发展了石油工业,并且对管道建设开展规模化的操作,大庆油田的开发就是第一个典型的例子。
到1980年,我国的累计天然气管道长度达到了2792km。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且对我国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到2000年的时候,我国累计的原油管道建设长度已经达到了7697km。
在进入21世纪之后,自主创新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我国的管道事业发展也获得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第1章 绪论-全

石油产品自给率,%
10
29
39
41
19
浙江海洋学院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概况
(2)1960-1978年全面大发展时期
自 1960 年开始的大庆石油会战到 1978 年,我国原油产量 突破1亿吨,这19年是中国原油生产实现历史性转变和持 续大幅度增长的时期,也是中国石油加工工业全面大发 展时期
第一阶段:1960-1965年
12
浙江海洋学院
1、世界炼油技术的发展过程
进入1980s’ ,从世界范围来看,炼油工业的规模和 基本技术构成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对具体的各项技 术,如工艺设备、催化剂、系统优化、过程模拟和 先进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进步和 发展 纵观炼油技术发展的历史,促进炼油技术发展的最 基本动力:
建设了大庆、南京等大型炼油厂
改扩建了上海炼油厂、大连石化七厂
将过去主要生产加工人造石油的抚顺石油一厂、二厂、 五厂、茂名石油公司改为加工天然石油的炼油厂
浙江海洋学院
20
21
浙江海洋学院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阶段:1966-1978年
我国新建的几条长距离输油管线投入使用 在技术方面,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即流化催化裂 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催化剂、添加 剂五方面工艺技术开发成功 国内各个老厂都进行了技术改造扩建,并且发挥中央和 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全国建设了一批大中型炼油厂和地 方、油田小炼油厂
充分利用 技术进步
合理加工利用
节约
32
浙江海洋学院
意培养兴趣
5
浙江海洋学院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第3版),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2000 寿德清,山红红 .《石油加工概论》,东营:石油 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 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摘要:页岩气是以自生自储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资源中的新型矿种。
由于页岩气储层低孔低渗,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必须克服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
本文分析中国页岩气基本特征、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面临的难题等,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源岩油气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非常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含气面积广、资源量大、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寿命长、稳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严峻的能源紧张形势使页岩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三个阶段。
油气藏分布方式分别有单体型、集群型、连续型三种类型。
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是第一次理论技术创新,以寻找油气圈闭为核心;从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转变是第二次理论技术创新或革命,以寻找有利油气储集体为核心,致密化“减孔成藏”机理新论点突破了常规储集层物性下限与传统圈闭找油的理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占有80%左右资源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 在油气储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传统观点仅认识到页岩可生油、生气,未认识到页岩亦可储油、储气,更未认识到还能聚集工业性页岩油、页岩气。
近年来,典型页岩气的发展尤为迅速,地质认识不断进步,优选核心区方法、实验分析技术、测井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技术、页岩储集层水平井钻完井、同步多级并重复压裂等先进技术获得应用, 形成“人造气”是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页岩气突破的意义在于:突破资源禁区,增加资源类型与资源量。
2、挑战储集层极限,实现油气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水平井多级压裂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其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更加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徐立研;王胡振;张立韧;吕冲;徐秋仿【摘要】Based on the related database,research papers on tight oil in China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ght oil in China was introduced,the current status of tight oil research was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ight oi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ntity of papers referred to tight oil in China is limited,the theory of nanometer oil and gas should be the main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ight oi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Further,the policy fostering,fund support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are the power for tight oil research in China.%通过相关数据库对中国致密油的论文进行检索与统计,与之前进行对比,归纳了我国致密油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综述了中国致密油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表明:中国致密油论文总数少,纳米油气理论应该成为今后致密油的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发展的主要理论支撑;国家和企业应该多对科研机构进行相关政策促进和基金资助,促进人才培养,这样我国的致密油研究将会迅速发展.【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7(046)001【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中国;致密油;研究现状;理论支撑;人才培养【作者】徐立研;王胡振;张立韧;吕冲;徐秋仿【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第十一中队,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目前,世界范围内容易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区域已经被找的差不多了,其他剩余的大部分都位于难以开采的南北极地,大部分石油公司都转向对煤层气等一系列非常规油气进行勘探开发,非常规资源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石化市场产业链分析

三、中国石化市场产业链分析(一)上游行业分析上游是指石油炼制及进一步裂解生成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
这一领域被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集团所垄断,目前无切入机会。
1.寡头垄断是上游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尤其是经数次重组后,三寡头实力又有提升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拥有全部陆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权,拥有90%的石油炼制能力,以及52%的加油站,是两家规模较大的上下游一体化公司。
中石油独享海上石油资源专营权,缺乏中下游业务。
2005年在石油需求迅速提升而短期内炼油能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全球炼油厂开工负荷继续高位,炼油毛利继续攀升。
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全面开放,考虑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及市场化进程加快,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政府的调控下也提高了市场价格,微小幅度的提价为各大公司业绩带来巨大提升。
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可以充分体现。
2006年5月份的国内成品油提价,由于市场之前对成品油提价早有预期,无法完全弥补原油价格上涨对炼油毛利的挤压,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中石化5月份的炼油毛利为-5美元/桶,低于4月份的2美元/桶,而六月份为-1美元/桶。
2006年原油及油品供需预测见表1。
表1 2006年原油及油品供需预测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在国际炼油毛利高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炼油能力偏紧和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等5大因素影响下,中国炼油业必将走过低谷,预期2006年末至2007年初国内的炼油行业能回到一个正常的盈利水平。
2.乙烯产业分析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与核心,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2005年世界乙烯产能为11290万吨,产量为10700万吨,开工率达94.8%,产地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中东地区,产能分别占世界比重的31.1%、26.7%和9.9%,乙烯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中开工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2005年,世界乙烯消费量约为10800万吨,主要消费地区是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
中石油.ppt

85%
否
路径1: 竞争性 供应商选择
业务合同 询价流程
谈 判
业务承诺 合作流程改善
• 我们是否确定我们拥有 趋势供应商与我们合作的 能力?
是
15%
战略联盟
注:对上述主要问题回答概率仅作假设
询价和谈判实施路径
上一页中所提的两种路径都会包含与供应商的谈判来作出最终决定
竞争性供 应商选择 优选战略
电子采购的组成要素
• 中国石油完整意义上的电子采购是由战略采购、采购流程和 电子采购技术环境三部分组成。
目前中国石油尚未着手实施战略 采购,因此现在还无法最大限度 地发挥电子采购的效益
战略采购
+ + =
采购流程 技术环境
安达信已经为中国石油 设计了完整的采购流程 ,并将付诸实施
IBM已经为中国石油建立了 初步的电子采购技术环境, 并将进一步优化
购竞争优势 新典范
确认顾客需求,及时供应 及时请购但取得数量折扣 交期、品质及成本乃竞争武器
与策略供应商发展长期双赢伙
伴关系 供应商家数集中以利建立伙伴 关系并取得最大优势
考虑品质、弹性、能力及成本
存货时负债及资源流出 整合并求的供应链最佳化
商品行动小组的培训
应对商品行动小组成员有如下方面的培训,只有 当商品行动小组拥有这样能力时,才能真正发挥 商品行动小组的价值
成功的关键因素
执行管理层的支持
实际用户与采购组织的合作和参与 培训和知识转移 交叉功能小组的合作 供应商不断的参与(战略联盟供应商)
LOGO
谢谢观赏
海上油井
大型加油站
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特征
1、成品油是一种重复性消费的商品, 而且消费周期短,长期循环重复消 费的特征非常明显。 2、成品油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 赖性很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规模越大,成品油消费的量就会明 显增加。近年来我国成品油消费市 场稳中有升就是一个例证。
现代煤化工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

现代煤化工技术现状及趋势分析摘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传统煤化工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合理应用现代煤化工技术,并不断优化升级这一技术,在满足人们对煤化工产品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能耗、产品生产成本和污染。
关键词:现代煤化工技术;煤炼焦技术;液化技术1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1.1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攻关,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得到了有效发展。
目前,煤炭资源向油气资源和基础化工产品的转化已初步完成,为中国相对较大的煤炭资源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有效降低了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撑。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随着各种对环境有益、对环境友好的煤化工示范项目的稳定运行,走煤化工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业界共识。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2煤化工原料的发展考虑到煤化工产品的成本控制,我国煤化工产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与此同时,虽然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景良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煤炭开采的不断推进,露天和浅层煤矿的规模在不断缩小。
更多的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井下作业难度大。
此外,由于煤炭采运过程中设备质量和人员管理的不规范,各种事故灾难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浪费。
为了给煤化工技术的顺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必须加强对煤矿行业的控制,为煤化工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
1.3煤化工技术应用的风险在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属于政府部门支持的高新技术。
但由于我国煤化工技术处于发展初期,煤炭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现代煤化工发展与传统煤化工存在一定矛盾。
因此,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会阻碍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具体来说,首先,虽然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现代煤化工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但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这必然导致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走了一些弯路;其次,煤炭是一种污染相对较高但利用率较低的能源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 第3期 2019年3月29
研究与探讨Research and Approach
世界及中国油气发展形势 初步分析
张 姗(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摘要:本文分析了世界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石油生产成本和市场变化趋势,特别是美国页
岩油成本的不断降低,美国页岩气和LNG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石油价格以及对全球LNG供需形势的影响;概括介绍了国外地下储备库建设情况以及对能源安全内涵认识的不断变化。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和对外依存度的快速增长出发,分析了中国石油及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指出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稳定石油产量、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极其重要并且是具备资源基础的;分析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特点,指出天然气价格与替代燃料相比要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国际LNG供应商扩大中国市场的条件。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发展形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9)03-0029-04Doi: 10.3969/j.issn.1003-2355.2019.03.0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n global oil price and LNG supply & demand, which includes the factors of global oil & gas reserve change, production cost and market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continuously descending cost of U.S. shale oil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U.S. shale oil and LNG industry. It also trie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versea underground storage facility construction, and introduce the ever changing cog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energy safety.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hich the Chinese oil & gas industry are now fac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pid climbing domestic oil & gas demand and external dependence,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investment on domestic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rie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resource condition is mature for stabilizing oil produc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dustry. Meanwhile,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atural gas market,and points out that natural gas price shall be competitive when compared with alternative fuels, and competitive pric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the expansion in Chinese market for global LNG suppliers. Key words: Oil; Ga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收稿日期: 2019-02-
26
作者简介:张姗(1986-),硕士,主要从事国内外的石油政策、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油气项目经济评价等工作。
1589亿t,当年的产量是34.6亿t;2017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达到2315亿t,当年的产量接近44亿t。由此看来,世界石油资源是丰富的。特别是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石油地质学认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是推动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从过去的陆上常规油气资源
1 世界油气发展形势1.1 世界石油资源概况随着石油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石油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全球石油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世界石油产量不断增长,但是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BP能源统计》,1997年底全球探明剩余石油可采储量约为ENERGY OF CHINA30
研究与探讨Research and Approach
勘探开发到近海区域,从近海区到深海区,再从深海区到陆上的非常规资源。目前,非常规石油资源成为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1.2 世界石油市场变化趋势从供应侧来看,美国页岩油革命使美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同时,美国页岩油革命对OPEC和俄罗斯等传统石油生产国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总体分析,石油供应西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消费侧来看,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石油消费的主导力量。2012年,非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OECD国家,石油需求中心向东转移。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买方特点比较突出。1.3 全球石油生产成本分析随着2014年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总体来看,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整个石油勘探开发成本还是在降低。由于油价的回升,全球新开发石油项目的全周期盈亏平衡成本2018年微升不到5%,即从2017年的全球平均成本42美元/桶升至2018年的44美元/桶,比201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57美元/桶低20%左右。大多数大型油气区块的新项目盈亏平衡成本在60美元/桶之下,而2014年这一成本则高至90美元/桶。1.4 国际石油价格分析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国际石油价格很难准确预测。从长远来看,国际油价受供需基本面影响;但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受一些不确定因素震荡影响,包括供求关系、地缘政治、美元货币价格、大国博弈、技术进步等,难以准确预测。受中东局势和美国对伊朗制裁等因素影响,油价曾冲高至80美元/桶。随着特朗普政府对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给予豁免,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度下跌。由于美国石油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美国有众多的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低油价促使这些企业加速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使得页岩油成本不断降低,而且企业的生命力很强。二叠纪盆地好的页岩油甜点区,甚至国际油价降至每桶20美元都有经济性,所以油价高了,页岩油钻机很快就增长了;油价低了,钻机就减少。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长期高于70~80美元/桶的可能性不大。1.5 能源安全保障问题10年前讲能源安全,很可能大部人认为能源安全即石油安全,或是说石油的安全供应。今天讲能源安全,很多人会认为不只是石油安全,也应该包括天然气安全供应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对能源安全的内涵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安全不仅是供应的稳定性,也包括价格的可承受性、环境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增长、用气人口不断增多,天然气供应涉及到千家万户,特别是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快速增长,因此目前天然气的供应安全比石油更显得重要。尤其是2017年冬天和2018年春天发生的大范围供气紧张,引起了各层面对天然气供应的高度重视。1.6 世界天然气资源概况技术的进步、认识的突破,使美国页岩气得以快速发展。世界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BP能源统计》,1997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28.1万亿m3,当年世界天然气产量2.19万亿m3;
2007年底剩余可采储量163.5万亿m3,当年世界
天然气产量2.94万亿m3;2017年底剩余可采储量上升到193.5万亿m3,当年世界天然气产量达到了3.68万亿m3,储采比约为53。1.7 美国页岩气和LNG产业发展趋势全球天然气产量的增长,美国是最大的贡献者。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增长快得益于美国页岩气革命。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有232亿m3;2005年时仅为317亿m3,5年增长不到100亿m3;水平分段压裂技术突破之后,页岩气产量快速增加,2010年达到1530亿m3,5年增长超过1200亿m3;
2015年产量达到4250亿m3,5年增加了2700多
亿m3;2016年产量为4447亿m3,2017年达到了4740亿m3,2040年有望达到8000亿m3。页岩
气革命使得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增长,美国LNG液化能力也快速增加。2016年开始出口LNG,当年出口379万t,2017年出口量1457万t,2020年美国天然气液化能力将达到6800万t,仅次于卡塔尔和澳大利亚。资料显示,到2025年左右,美国LNG液化能力有可能达到1.8亿t,成为全球最大
的LNG液化能力的国家;2024年卡塔尔LNG液化能力将从目前的7700万t增加到1.1亿t。因此,从长远看,全球LNG供需形势应该是比较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