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合集下载

七年级海陆分布知识点

七年级海陆分布知识点

七年级海陆分布知识点海洋和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两个主要领域。

他们在物质和能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多差异。

了解海陆分布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认识到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七年级海陆分布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的水和陆地球表面约70%是水,30%是陆地。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总面积约148,647,000平方公里。

海洋涵盖了71%的地球表面积,共有5个主要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极洲之间的南极洋,和北冰洋。

二、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降低了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了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交通渠道。

陆地则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地和生产资源,但也受到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

三、海陆面积的变化地球表面的水和陆地不是静止不变的。

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在地球的演化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海平面升降,陆地运动和自然灾害。

在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四、生命在海和陆上的分布海洋和陆地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

海底生命比陆地上的生命更为神秘,而陆地上的生命更容易被观察和研究。

海洋上的生命面临着温度,压力和盐度等因素的挑战,而陆地上的生命则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损失。

五、跨越海洋和陆地的运输和交通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对人类的开发和交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船只和飞机是跨越海陆的主要交通工具,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跨越两个领域的便利通道。

也有很多经济和文化活动跨越海洋和陆地的间隔,这些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作用。

这就是关于七年级海陆分布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发,有益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美丽和多样性。

中国最大的海

中国最大的海

中国最大的海中国最大的海壮丽的东海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长海岸线的国家,东海位于中国的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海。

东海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海洋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海洋生物。

本文将介绍东海的地理特点、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1.地理特点:东海位于中国沿海的东部,北起渤海,南至台湾海峡,东至钓鱼岛,西界长江口和舟山群岛。

东海的总面积约为46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之一。

东海地处亚洲的边缘海,海域广阔,水深适中。

它与西太平洋相连,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通道。

东海的特点还包括无明显的季风变化,温度和盐度适中,是海洋生物繁殖和迁徙的理想场所。

2.经济重要性:东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和航运区。

在东海沿岸地区,渔业是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渔民们依靠捕鱼为生。

东海养殖的海产品包括贝类、鱼类和虾类,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国人民的食物需求,也出口到国际市场。

此外,东海还是中国重要的航运通道。

许多大型港口和船坞建立在东海沿岸,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

重要的东海港口包括上海、宁波、福州和厦门等。

3.生态保护问题:由于东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之一,生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东海生态系统受到了威胁。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东海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东海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限制渔业捕捞的规模和方式,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严格监管海洋工业和船舶废物的排放,防止海洋污染。

此外,推动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保护东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4.东海的文化意义:东海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和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东海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提到了东海的浩渺壮丽,如《东海》、《鲁提辖海战图》等。

东海还与中国的历史、传说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诸如海神、海龙王和水仙等东海神灵在人们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东海的浩渺景色也经常被用作诗歌和绘画的题材。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点)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

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

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

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

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

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

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

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

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

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

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指导:海底地形特点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指导:海底地形特点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指导:海底地形特点海底地势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势的差不多特点,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

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宽敞过渡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势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势单元。

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要紧部分,地势宽敞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能够延伸到6000米左右。

在宽敞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专门低,因此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专门稀少,其洋底沉积物要紧是由繁育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觉了分布广泛、储量专门大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专门重要的地势特点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

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庞大山脉,延伸四大洋。

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

那个地点有火山、地震活动。

七年级海底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海底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海底地图知识点海底地图是揭示海洋地球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海洋底部的构造、地质、海底地貌、海水成分、海底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了解海洋生态、开展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以及海底光缆材料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七年级海底地图的知识点。

1.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底地表的形态和地势高低等属性,它的研究甚至比陆地地形还要复杂。

海底地形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海峡和水山,二是有海沟和海洋高原。

三是有海岸线和海底平原,四是有由活动构造发展而形成的断层与火山等。

2. 海底地质结构海底地质结构主要包括大洋底石墨层、深海盆地、板块推挤、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海底岩浆等。

它们与海底地形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海底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潜在价值。

3. 海水成分海水是指海底中所有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所含有的水分之和。

虽然海水含量大大受到溶解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溶解的矿物质与生物化学物质却是研究海底地图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海洋生物、温度、盐度、PH值、气体含量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

4. 海底资源海底资源包括仪器、石油、气体、矿物、水、天然气等,其储量和分布恰比陆地还要广泛。

其中,矿物这一块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研究其分布区域,以及分布密度,有助于国家进行更为精确的海洋资源修显。

同时,对于产业和科学开发,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5. 海底光缆材料海底光缆材料是指用于连接不同节点的海底通信光缆形成的或光隙成分。

通常,海底光缆的结构与材料高度科技化,除了将光缆和终端设备相互连通,还兼具非常厉害的耐压和耐水能力。

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海底地图知识点时,首先要了解海底地形、海水成分、海底地质结构、海底资源、海底光缆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关系,这是研究海洋地球学的重要一环。

此外,还要跟着老师学习海洋功效开发、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发挥出海底地图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阶梯名称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 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 500 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山东丘陵3、主要山脉:⑴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 、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 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 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 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东海位于中国朝鲜韩国三国之间

东海位于中国朝鲜韩国三国之间

东海位于中国朝鲜韩国三国之间概述:东海是位于中国朝鲜韩国三国之间的一个重要海域。

它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边海区,也是朝鲜半岛和韩国的一个重要边海。

东海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国黄海的一部分,被认为是亚洲最重要的海洋之一。

本文将介绍东海的地理特点、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特点:东海位于中国黄海沿岸,北临中国山东半岛,东部和东南部与朝鲜半岛建水道和韩国的济州岛相邻。

东海的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2000米。

它被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济州岛围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海洋环境。

资源:东海是中国黄海渔业最重要的水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里有多种鱼类和贝类,包括鲑鱼、黄鳝、鳙鱼、虾和螃蟹等。

此外,东海还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勘探,发现了潜在的油气储藏。

环境问题:然而,东海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近年来捕捞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渔业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并导致了许多鱼类种群的减少。

此外,东海还面临着水污染的问题,包括海上石油泄漏和工业废水排放。

这些问题对周边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地缘政治问题:东海也是一个具有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地区。

中国、朝鲜和韩国之间一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海上边界问题。

中国对东海拥有主张,与周边国家一直在争议不断。

这些争议导致了区域紧张局势的升级,甚至引发了一些冲突事件。

解决东海的地缘政治问题是维护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任务。

保护与合作:面对东海的环境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国际社会呼吁加强合作和保护这一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

中国、朝鲜和韩国应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东海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持久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东海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

结论:作为中国朝鲜韩国三国之间的重要海域,东海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然而,它也面临着环境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 1、海底地形浅海陆架、外缘、大陆坡;洋盆海沟岭,洋底不可测。

2.地形变化地形变化,内外力加。

沧桑,巨大的内力;板块运动,拉伸挤压,断层褶皱和高洼地;火山地震,板块缘发。

不应低估外部力量;风浪水冰,侵蚀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挖高填低。

3、天气和气候天气:短期阴晴雨雪冷热风气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4.温度分布规律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陆地和海洋是不同的。

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回复:地理记忆打油诗非常完整~~谢谢司马先生5、地球变暖危害空气污染、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迫切需要采取措施。

6、风的形成高温气体在低压下上升并形成;气自高压来,流动形成风。

7.土压力区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在南北五度之间,高温气体出现了,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北纬和南纬30度,被气流偏转,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极性气压低且接近两极;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

8.地球风区气压带相隔,风带共有六:信风拥抱赤道,东风从两极升起,南北西风带,四十、六十度9.降水形成条件空汽饱,气温降;凝固、碰撞;体重加,雨雪降。

10.降水分布规律赤道热,降水多:两极寒冷,降水困难。

回归线,分西边;西海岸,副热带高压带,信风吹,降水亏;东海岸,季风,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内部;距海远,气候干。

1、地球表面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最大周长约4万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地球仪3.在地球上,人们使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如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和湖泊、国家和城市。

4、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5.纬度是一个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

赤道是最大的纬度圈。

纬度分为南北。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带“n”,赤道以南称为南纬,带“s”6、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东海海底地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

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

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

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

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

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

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
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

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

地形陡峻,坡度3~10°。

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

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00~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

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

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

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

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
一部分,为东海与太平洋的天然界线。

总结: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宜于巨轮停泊。

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编辑推荐: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