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首选养身保健法

合集下载

八段锦——精选推荐

八段锦——精选推荐

⼋段锦⼋段锦第⼀式 两⼿托天理三焦第⼆式 左右弯⼸似射雕第⼋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段锦练法“四意” 习练健⾝⽓功?⼋段锦⾸先要掌握松静⾃然、准确灵活、练养相间、循序渐进等基本要领,旨在使周⾝关节放松,疏通经络,强化下肢功⼒。

待功法习练要领掌握后,再进⼊“以意⾏⽓、以⽓运形”的⽤意阶段。

否则,急于⽤意,往往欲速则不达,顾此失彼。

下⾯谈谈健⾝⽓功?⼋段锦的四种⽤意⽅法。

⼀、点、线之意。

⾸先要领会健⾝⽓功?⼋段锦功法的基本之意。

健⾝⽓功?⼋段锦功法多是以“点”、“线”内外旋转的互化线,即旋转弧线,由弧线合为圆,再由圆转化为点—线—旋转弧线—圆,如此周⽽复始循环往复。

就⼈体内部结构⽽⾔,可理解为点、线、圆结构。

肩两端的肩髃与⼤椎⽳三点连成⼀条⽔平线;百会、⼈中、中丹⽥、会阴⽳构成前中⼼竖直线;尾闾、命门、⼤椎、⽟枕再⾄百会构成后中⼼竖直线,前后两条竖直线(即任、督⼆脉)连接起来构成弧线圈;⽔平线与竖直线相交构成了⼈体内的⾃交叉平衡线;就弧线圈⽽⾔,可理解为“三平⼀竖”四⼤圈。

三平⼀竖四⼤圈的分⼯,肩圈可主⼈体平衡,腰圈可主⼈体旋转,胯圈可主⼈体进退,丹⽥之⽴体圈可主⼈体发⼒。

⽆论⽅位如何变化,体内交叉线务必保持中正平衡。

⼆、旋转之意。

⾏功中指、掌、臂、胯、腰、颈等各部关节,始终处于旋转缠绕绞拉之中。

旋转⽅式多为内旋、外旋,⾄于其他形式⽆不由此变通。

其⼀是指、掌、臂的旋转,⼋段锦每式⼏乎都运⽤此动作,它是通过旋转性动作实现健⾝作⽤的。

如健⾝⽓功?⼋段锦的第七式“攒拳怒⽬增⽓⼒”中的左臂内旋左拳变掌(旋之⼀),左臂外旋(旋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旋掌缠绕(旋之三),变掌⼼向上后握固。

此式就有三个旋转缠绕的动作。

⼜如健⾝⽓功?⼋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旋之⼀)上穿经⾯前,随之臂内旋(旋之⼆)上举⾄左上⽅,肘关节微屈,⼒达掌根,掌⼼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旋之三)下按⾄右髋旁,肘关节微屈,⼒达掌根,掌⼼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视前⽅。

八段锦初级阶段教学

八段锦初级阶段教学

八段锦初级阶段教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以下是八段锦
初级阶段的教学步骤:
一、预备动作: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前方,呼吸均匀。

二、第一式:双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慢慢抬过头,同时带着双脚
跟抬起,双脚平行着地。

吸气,双肩放松,保持10秒钟,然后慢慢放下,呼气。

三、第二式:双手舒展于体侧,掌心向外,一手向上,一手向下,同
时两腿分开,成马步,吸气,吸到不能再吸时停止,保持10秒钟,呼气。

四、第三式:抬起双手撑腰,两眼平视前方,吸气时上提,呼气时放下,
共做10次。

五、第四式: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尖着地,两手抱球,把球向右移,同
理移到右边,共做10次。

六、第五式:左右手同时划弧,左手向上,右手向下,身体随之右转,再
换成左转,共做10次。

七、第六式:双手抓住脚踝,体侧向前弯曲,保持10秒钟。

八、第七式:握拳,慢慢抬起手臂,上举至头顶,同时带着双脚跟抬起,吸气,保持10秒钟,慢慢放下,呼气。

九、第八式:闭目静坐,打坐调息,注意呼吸,保持10分钟左右。

以上就是八段锦初级阶段的教学步骤,需要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注意控制好呼吸和姿势。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预备式动作解说: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

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

功法作用: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

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解说: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与胸前,左撑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臂前,左掌成八字撑,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脚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八段锦

八段锦

八段锦八段锦一般是由八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称为一“段”。

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

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

1.双手擎天理三焦∙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

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

∙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

∙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

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2.左右开弓似射雕∙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

“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

∙站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

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

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

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3.调理脾胃单手举∙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

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

八段锦知识

八段锦知识

●八段锦知识●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养生气功之一。

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操,因其歌诀易记、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而新编八段锦则是继承传统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的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有针对性、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要领:两脚开立,微宽于肩,膝关节与脚尖向前,马步微蹲,双手从小腹开始,慢慢往上抬,到颈部时于面前翻掌,手心朝天举起,两肘与耳平行,眼睛从手指间看天,眼睛深邃有神。

●功效:改变颈部运动模式,增强颈部肌群力量,预防肩部功能退化,对肩周炎有缓解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要领:扎马步,约两肩宽,身体挺直,不要弯腰,右手在体侧伸直,掌心向外,伸手食指朝天,呈持弓状,左手放在体前,掌心向内,呈拉弓形状,屏住呼吸,左手用力往后拉,全身肌肉紧绷,左右开弓。

●功效:很多疾病与脂肪过量有关,运动能调节身体肌脂比例,使人变得有力。

●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动作要领:双脚开立,稍宽于肩,马步微蹲,身体直立,双手如同拽拉一根铁丝,在体前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用力拽拉。

功效:减少内脏挤压,保持脏腑健康。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与胯同宽,双手慢慢抬起,转头,当头转不动时,转脊柱,最后手也跟上,一直向后,停留后再做相反方向动作。

每个动作之间间隔2~4秒钟。

●功效:加强腰部锻炼,减轻运动模式单一而导致的腰痛问题。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要领:双脚开立。

稍宽于肩,马步微蹲,双手手心朝下,大拇指朝外,扣抓大腿,挺胸哈腰,眼睛向前看。

用头引领躯干体会转圈的感觉,使整个躯干呈蛇形左右摆动,在摇头摆尾的过程中使整个脏腑摆动起来,有祛除心火的作用。

●功效:中医认为,心火是温暖全身的热量内源,如果失去控制,火性附炎于上,会表现出病症。

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教学

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教学

李义老师通元八段锦教学通元八段锦源自拥有800年历史的气功八段锦,是三元通合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留了原功法精髓外,增加了采气、养气、练气、通气的环节,使得该疗法更加简单、易学,功效上让元气更能通于全身经络血脉、滋养五脏六腑、在全身内外形成保护气体,练出破之而开、撞之而不散、发之穿透骨、功之无不催、缠绕周身的一种强大力量。

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让元气周流全身,冲洗三焦、去浊留清,此套功法内练脏腑气息、增补元气,使周身气血通畅,促进周身循环,动静结合,畅通气机,调理五脏机能,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元气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通元八段锦修炼口诀:站桩采气理三焦汇聚元气三丹调旋臂练气强心肺揉球顺气健脾胃三丹开合养元气搂气归丹固肾腰攒拳怒目增精气颠足气合百病消第一式:站桩采气理三焦动作要领: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挺胸抬头、双眼微闭、轻呼吸;双手掌心相对抱于胸前、摒除杂念、意守百汇。

脚:站桩时,十个脚趾微微抓地,把脚心轻轻弓起,脚心虚含,双腿微屈。

腿:腿微微弯曲,弯曲的程度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为准。

抱:两手抱起来时,高不过眉,低不过膝。

呼吸:呼吸有四字原则,即“细、慢、匀、长。

意思是呼气和吸气要细、要慢、要均匀、能够一口气到底为长。

时间:此式需要操练5分钟。

站桩,采集天地之精气,为我所用,让自然界的精气进入人体、生根。

是修炼元气的前凑采气阶段。

在修炼站桩时,我们要用心体会内在元气采集、气血在体内流动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在齐胸的温泉之中,想象自己站在了水里面,两只手浮在水上面,水的波浪向前冲荡着我们的身体,体会那种悠悠荡荡、无拘无束的感觉。

这种感觉属于心动身不动,不动中有大动。

“庄子讲: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意思是只要我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一个地方,就出现神奇的效果。

站桩的修炼,不仅在于身,更在于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切忌粗暴、浮躁、气愤、忧虑,多思、要摒除杂念、凝神意定。

全民健身《八段锦》 普及教学

全民健身《八段锦》 普及教学

全民健身《八段锦》普及教学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也是我国非常有益于健康的一种运动方式。

它起源于古代,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八段锦以它练习简便、效果显著而广受欢迎,逐渐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代表,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八段锦的基本动作和注意事项。

首先,八段锦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重复8-12次,整个练习过程大约需要15-20分钟。

以下是每个动作的详细介绍: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可以帮助舒展腰背肌肉,增强腰腹力量。

起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动作过程:双臂慢慢抬起,手掌向上,伸直胳膊,将手臂往上抬至头顶正上方,然后慢慢下降,双手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保持平行,重复8-12次。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改善肩膀和胸部的血液循环,增强上肢力量。

起始姿势:两脚站立,两臂自然放置;动作过程:双臂随着身体的转动,向左右两侧转动,手部随之做推抓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复8-12次。

第三段:左右搬河拿鳖龟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改善腰部的灵活性,增强下肢力量。

起始姿势: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动作过程:双臂随着身体的转动,向左右两侧转动,手臂随之做向上举的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复8-12次。

第四段:两手攀枕势欲飞翔这个动作可以帮助舒展颈部和背部肌肉,改善颈椎的活动性。

起始姿势:脚并拢,两臂伸直向上;动作过程:双臂随着头部的转动,向后举起,手臂稍微向后倾斜,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复8-12次。

第五段:左右扣脚提肩膀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肩膀的力量。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动作过程:双臂向上举起,同时将同侧膝盖向胸部抬起,使腿和手臂呈90度角,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复8-12次。

第六段:左右摇摆势腰两旁这个动作可以帮助舒展大腿肌肉,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起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动作过程:身体向左右两侧转动,同时用手触碰到对侧的脚踝,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复8-12次。

太极八段锦创始人李鸿义告诉你如何调身调气调神

太极八段锦创始人李鸿义告诉你如何调身调气调神

太极八段锦创始人李鸿义告诉你如何调身调气调神李鸿义教授一生研习运动养生拳术健身,多年运用中医传统方法治病救人,这次在北海同仁堂广收门徒,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国粹,让更多的人修身养性、增强体质、调节身心、形神一体、去除疾患、延年益寿,达到天人合一、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之境,以求年老不衰、颐养天年之意。

以下为大家总结太极中调形的一些原则:精准性原则一是师承。

调形能否达到精准,师傅尤其重要。

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

如果最初学拳养成了身型不正,耸肩悬肘、撅臀猫腰等错误动作,改拳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二是对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

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调形时,必须符合本门拳术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才能达到精确。

意领息随原则练习太极拳时,调形、调息、调心是合为一体,辩证统_的,即“三调合一”。

调心是炼意,即以意领气、以意行功。

调息是炼气,是指自觉地调整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

调形要求达到意领息随,即以意念引导之,呼吸配合之。

即“心为令,气为旗,形为势”。

练拳者的意念、意识,是决定练拳者的调形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若是“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证明意念必须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迈腿,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意念相合的拳法运动。

刚柔相济原则刚柔相济是习练太极拳的重要特点。

在调形时,要注意按照这个要求去调整每个动作,尤其是在各个招式和各个动作承接之时。

松柔只是修炼太极拳的手段,是运用中正安舒,轻松柔和的动作促使内气无微不至地运行。

进而达到运用意念主导吞化和发放的技击目的,太极拳调形要努力做到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

正如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动静相合原则太极拳在调形中提倡动静相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即所谓“松静为本”“动静相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