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最传统的养生术(双色版)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山振赵/子弟意得彪傅�示演业专功气术武 彪傅/练教总兼长校总校学术武林少京北、OEC 夫功球全�导指家专功气术武
锦段八功气身健
�解图�锦段八功气身健
。�2 图�方前视目�宽同肩与约 �前朝尖脚�步开侧左向脚左�腿右至移心重体身�髋沉腰松着随�二作动
1图
。�1 图�方前视目�正中体身�侧体于垂然自臂两�立站步并脚两�一作动
7图
.�7 图�方前视目�停 略作动�收内颌下�时同�直伸节关肘�托上续继臂两。停不动上�三作动
用作与理功 。根掌在 力�撑上掌两合配收内再�力助上向先颏下�力用慢缓体展胸舒�托上掌两 法方正纠 。劲断懈松时举上续继�够不头抬�时托上掌两 误错犯易
。正中体上�指舒腕松�肘坠肩沉�髋沉腰松�落下掌两 。直伸持保�顿停有略�开展胸舒要托上掌两 .2 .1
。用作的好良有具等病椎颈 防预、患疾部肩治防对�织组软节关及韧柔、肉肌的围周节关各肢上与干躯长拉过通 .2 。和调血气、畅通”焦三“使可�拉伸持保�力用缓缓�托上叉交手两过通 .1
。�11 图�掌右视目�后向斜心掌�掌成开伸指手左�前向斜心掌�上朝尖指�高同 肩与�弧划右向、上向�掌成开伸指五手右�时同�移右心重体身�三作动
误错犯易
。次 9�6 息调�田丹沉气�缓徐吸呼 �2 。正中体上�臂敛髋收�沉 松部腹�舒宽部胸�掩虚下腋�肘坠肩沉�闭轻唇双�上低舌�收微颌下�顶上向头 �1
点要作动
4图
。�略 6 图�掌两视目�头抬�上向心掌�起托上向旋内 臂两之随�前胸至托上掌两�时同�直伸膝挺缓徐腿两。停不动上�二作动
5图
点要作动 。方前视目�上向心 掌�对相尖指�前腹于捧掌两�时同�屈微节关膝腿两�时动一后最遍三第 。遍三做共�遍一为右一左一式本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图解)

八段锦健身操兩手托天理三焦,調理脾胃單臂舉,左右開弓似射鵰。
五勞七傷往後瞧。
背後七顛百病消。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
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
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左右开弓似射雕(见图②)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双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
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
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图二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见图③)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图一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五劳七伤向后瞧(见图④)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
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图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图四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见图⑤)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
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
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
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
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功法1 、 简介: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表示了人体呼吸的口型动作。
如“嘘”字诀的口呼动作,即为嘴角紧缩后引,槽牙 ( 即磨牙 )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缓缓呼出体外。
再如“呼”字诀的口呼动作,即舌体中部下沉,舌的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正对着咽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呼出体外,等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也表示了不同口形动作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这可以在古书中找到解释。
如《声类》曰:“出气急曰吹,缓曰嘘”。
“吹”,即快速有力地吐出气流;“嘘”则为慢慢地呼气。
在《庄子》里早有“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
在此,“呼”其义为吐气,与“吸”相对。
可见,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既表示人体对六个字的呼吸动作和六种具体的呼气口型,也表示六种不同的口型动作所发出的六种不同的音。
2 、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补”与“泻”?六字诀现存最早的文献《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该文献中的六字与脏器虽然与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六字诀的吸气方法只有一种,用口吐气却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而这六种吐气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
这说明六字诀的吸气与六种吐气,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它是一个祛邪泻实又扶正的吐纳调气法。
那么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具有的扶正之补与祛邪之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扶正、补气主要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
【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

【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中医导引是凝聚着古人智慧的运动方式。
导引可以改善气血、提升阳气,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以达到健体防病的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四种中医导引功法,快和家人朋友一起练起来吧!【知识】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健身功法练起来!(附视频)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两脚掌心约与肩同宽,平行站立。
两手从体侧捧气向前,掌心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
手掌体前捧气上托,当两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在胸前翻手掌向外再向上,双臂伸直,上托于头顶,两脚踩地,停顿数秒。
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拢气,慢慢落于体侧,左脚收回。
接着重心左移,右脚向右迈开一步,重复以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大致两肩宽,双腿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手自体侧拢气上升,抬至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呈剑指,右手在内握固。
接着向左做拉弓状,剑指指尖向上,转头凝视远方,拉至极致,停顿片刻。
两腿直起,两手臂伸展向下划弧拢气,还原体侧。
再换右侧,重复如上动作,左右交替6~9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重心右移,向左迈开一步,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两手捧气上升,指尖相对,置于中脘穴。
右手转掌心向下,左手上托,至胸前指尖向右,至面部指尖向前,至头侧指尖向左,至头上方指尖向后,至臂伸直指尖向右,与此同时右手下按,逐渐转指尖向前,置于右大腿侧,停顿片刻。
左手自左上方缓缓划弧拢气下落,右手顺势划弧转掌心向内,随后收回左足,两手向下划弧拢气,自然下垂,置于体侧,还原到预备式。
再出右脚,重复如上动作,如此左右交替6~9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脚并拢,两手从体侧拢气回收,两手重叠,敷于肚脐(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
逐渐从上向下转动脊椎,向左侧背后望去,保持肩和胸不动,感受颈椎和胸椎形成二争力,随后胸椎从上向下缓缓向左转,保持腰椎和胯不动,感受胸椎和腰椎形成二争力,再将腰椎和胯缓缓向左转,保持脚踝不动,感受周身与脚踝形成二争力,停顿片刻。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健身气功八段锦武术气功专家指导:全球功夫CEO、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傅彪武术气功专业演示:傅彪得意弟子/赵振山【八段锦简介】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效果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
本套操共由八节动作组成,所以叫八段锦。
每个动作重复八遍(因人而异),动作缓慢舒展、易学易练。
本套八段锦老少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尤其对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病后正在康复的人,以及有慢性病的患者,练习八段锦都有很好的的医疗保健作用。
【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攥拳怒目增气力背后起颠百病消【练习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练习中首先要抓好基本身型。
如基本身型有错误就会给人感觉处处别扭,因为身型贯穿于形体活动的始终。
正如古语所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可见基本身型的重要。
当学会功法后,应进一步在动作的规格要领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动作准确,要领得法,姿势优美,动作大方。
因为会做并不等于做得对,更不等于做对,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开始由紧变松,由松变沉,由沉变稳,功夫逐渐上升。
此时,应该把形体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突出功法的风格特点上,做到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经过时间的磨合,长久的锻炼,必将达到最好的效果。
预备式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1)。
图1动作二: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动作三: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约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图3)。
图3动作四:上动不停。
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呈圆弧形,与脐同高,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离约10厘米;目视前方(图4)。
图4动作要点1.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低上,双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臂,上体中正。
(完整版)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
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
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
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
如此反复多遍。
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
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
养生保健操图文课件

包括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目眩、身体虚弱、
心悸冷汗、忧郁恐惧、肥胖、血压太高、血压太低、糖尿
病、尿毒症、肝病、胃病、气喘、心肌梗塞、恶梦、反应
迟钝、老人脑力退化健忘、痛经、神经衰弱、脾气暴躁、
皮肤病、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飞蚊症、
散光、目视不清、眼痛、眼涩、干眼症、耳鸣、重听、下 痢、便秘、口臭、口苦、口干、呃逆、梦遗、滑精等慢性
病。
37
第十节六字气诀
要领: 口呼鼻吸,呼气时根据需要默念 嘘、呵、呼、口四、吹、嘻六字。 功效:嘘治肝之实证,如头痛目赤,肋 疼易怒;呵治心之实证,如口舌生疮、 心烦不寐;呼治脾之实证,如脘腹闷胀, 食积不化;口四治肺之实症,如痰多气 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实证,如腹 胀、大小便不通。
38
本章内容结束!
35
第八节转身托天
要领: 1.两左手向上托天,手臂伸直,
右手向下,手臂伸直,身体向右侧转动, 两眼望右手;2.右手向上托天,手臂伸 直,左手向下,手臂伸直,身体向左侧 转动,两眼望左手。左右各做4次。功效: 该动作对于肩背、坐骨神经痛、腰肌劳 损、颈椎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 用。
36
第九节双手旋转击掌运动
5
第一势
■ 第一 图闭目冥心坐,握 固静思神
盘腿而坐 , 紧闭两目 , 冥忘心中杂念。凡坐,要 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 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 手牢固,所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
也。
6
第二势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
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 指相叉,抱住后项,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 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呼,不宜耳闻有声。
健身气功(易筋经)ppt课件

16
第十二势:工尾势
•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
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 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 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 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 上,仰身,腰向后弯, 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 双臂下垂,推掌至地, 昂首瞪目。呼气时,屈 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 吸气时,上身立起,脚 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 收功:直立,两臂左右 侧举,屈伸7次。
•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也
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 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 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 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
貌亦恭。
6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 两手下按,提掌前推,
两手平开,翻掌提踵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足掌踏实,两膝微松; 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 至两侧平举;立掌, 掌心向外;两目前视; 吸气时胸部扩张,臂 向后挺;呼气时,指 尖上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 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 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 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 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5
第十一势:打躬势
•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
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 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 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 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 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 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 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 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 复8-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