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范文

《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针茅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而放牧制度作为草原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影响大针茅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篇研究以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位于我国北方的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且放牧活动频繁。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
具体而言,通过实地考察大针茅草原的生态环境,结合文献研究了解当地的放牧制度及其变化历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探讨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
三、放牧制度概述放牧制度是指在草原上进行牲畜放牧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
在大针茅草原地区,常见的放牧制度包括季节性放牧、混合性放牧等。
季节性放牧是指在草原的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放牧策略,如春夏季放牧密集区,秋冬季则进行轮牧或休牧。
混合性放牧则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将不同种类的牲畜混合在一起进行放牧。
四、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1. 对植被的影响适度的放牧活动可以刺激大针茅草原的植被更新,但过度的放牧则会破坏植被结构,导致草群稀疏、植被退化。
季节性放牧可以避免过度放牧的发生,使植被得到充分恢复。
而混合性放牧则有利于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竞争、共同生长,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对土壤的影响放牧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适度的放牧可以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但过度放牧则会导致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牲畜数量和放牧时间,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3. 对动物种群的影响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提高牲畜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有利于维护种群数量。
过度放牧则会导致牲畜营养不足、健康状况恶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
同时,过度的放牧也会降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从而影响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高寒草原草地植物群落基本牲研究

2 研究方 法 21 试 . 套没计
工作。
21 野外试验 :样地选择具有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 .1 .
E
地代表性的西藏那曲地区、唐古拉山地区和青海治多
地 区 ,共 设 5 个 样 地 ,每个 样 地 中分 别作 4个样 方 8
— — — 0 年 1 总 1 期 草业 与畜牧 1 第1 第 9 1 期 2
m
、
自 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高寒草原草场退化严重 ,不仅 群落 物种 组成发 生 巨大变 化 ,而且物 种减 少 ,生态 系 统脆弱 ,不仅威胁着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 展 ,而且对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挑
战。因此 ,加强高寒草原草地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建 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
大值 ,干重使用样地各种植物中数据的总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区紫花针茅草地型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 31 西藏那曲地区紫花针茅草地型植物群落基本特 .1 . 征 ( 见表 2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中 )
共 有 4 种植 物 ,属 于 2 科 3 属 。由表 2 4 0 l 的重 要值 可
21 室内试验 :将野外处理样品放置烘箱 中烘干 .2 . (0C 4 至恒重) 8 o 、2 h ,用电子称称重 ,记录数据。将 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录入到电子表格 , 把每一个样 地的4 个样 方 的植物 种 的盖度 、高 度 、重 量 进行平 均 处理 ,得到每个样地的基本数据 , 然后将所得数据按 不同分布地 区再平均处理 ,最后计算 出不同地区植物 种的重要值指标。 21 西藏那曲地 区紫花针茅草地不 同退化程度梯度 ._ 3 处理 :西藏那曲地 区紫花针茅草地通过观察草地群落
高寒草地紫花针茅拮抗内生细菌263ZY2_的功能测定及其鉴定

高寒草地紫花针茅拮抗内生细菌263ZY2的功能测定及其鉴定敖远,冯疆蓉,杨成德*(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的】为获得优良的紫花针茅内生细菌菌株并探究其生物功能,同时丰富高寒地区生防菌资源。
【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法,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紫花针茅体内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细菌263ZY2,对其抑菌、分泌吲朵乙酸(IAA)、固氮和溶磷能力进行了测定,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对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鉴定。
【结果】菌株263ZY2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和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拮抗能力均在60% 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氏培养基中分泌IAA的量分别为10.07 mg/L 和12.32 mg/L;在PKO培养基中有明显的溶磷效果,其溶磷能力达13.46 mg/L;在NA培养基平板上,菌落大小为2 mm,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干燥,中间隆起,呈奶白色,菌体杆状,大小为1.45×0.38~3.85×0.78 μm,革兰氏阳性。
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KF831365.1。
【结论】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263ZY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且其具有良好的抑菌、固氮、溶磷和分泌IAA能力。
关键词: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内生细菌;抑菌;溶磷;分泌IAA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23)06-0038-06DOI:10.13817/ki.cyycp.2023.06.006植物内生细菌是指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植物各组织器官内部或细胞间隙,但又不引起任何症状的微生物,相关研究主要强调内生细菌与植物的互惠共生关系[1],即寄主植物与内生细菌的协同进化[2-3]。
《2024年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范文

《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针茅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平衡与生态服务功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放牧作为大针茅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对大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然而,放牧制度的合理性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又是复杂多变的,既能够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的衰退和资源退化,又能通过合理的放牧制度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大针茅草原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北方典型的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大针茅草原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样地设置、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等。
三、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一)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保护和恢复大针茅草原的生物多样性。
在适宜的放牧压力下,草地植被能够保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过度的放牧则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二)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放牧制度可以促进草地的生长和更新,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然而,过度的放牧则会破坏草地的生长环境,导致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
此外,放牧制度还会影响草地的营养结构和质量,从而影响草地的生产潜力。
(三)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土壤的影响放牧活动会对大针茅草原的土壤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而,过度的放牧则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侵蚀、肥力下降和水分流失等问题。
此外,放牧活动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大针茅草原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合理的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和土壤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范文

《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大针茅草原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其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放牧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人类活动之一,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显著。
为了研究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具体影响及其生态机制,本文将对大针茅草原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生态状况、结构、植被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背景大针茅草原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过度放牧等行为,大针茅草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对于保护和恢复大针茅草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实验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大针茅草原进行对比研究。
选取不同放牧强度、放牧时间、放牧频率等条件下的大针茅草原样地,对样地内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定。
四、研究结果1. 植被组成与物种多样性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大针茅草原在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过度放牧导致大针茅等优势种群的数量减少,而一些耐践踏的植物种群则逐渐增多。
此外,过度放牧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2. 土壤性质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土壤性质也有显著影响。
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表层结构的破坏,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这些变化都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生态服务功能放牧制度还会影响大针茅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
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的固碳能力、保水能力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大针茅草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退化、物种多样性降低、土壤性质恶化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
因此,为保护和恢复大针茅草原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
具体建议如下:1. 控制放牧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2. 合理规划和管理草场资源,确保草场的可持续利用;3.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草原保护和恢复工作;4. 加强科研力度,深入研究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及其生态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季节放牧对大针茅群落生态用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同季节放牧对大针茅群落生态用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草地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其中放牧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针茅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植物之一,其群落的生态用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季节的放牧活动可能会对大针茅群落的生态用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不同季节放牧对大针茅群落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保护和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选择典型的大针茅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放牧实验。
实验期间,通过收集大针茅群落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等数据,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
同时,通过采集大针茅植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了解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生态用水特征。
三、不同季节放牧对大针茅群落生态用水特征的影响1. 春季放牧: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大针茅群落在春季放牧后,其生态用水特征表现为较高的水分含量和较低的土壤含盐量。
这可能是由于春季放牧能够促进大针茅的生长,增加其叶片面积和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其生态用水特征。
2. 夏季放牧: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大针茅群落的生态用水特征表现为较低的水分含量和较高的土壤含盐量。
在夏季放牧时,由于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大针茅的水分蒸发量增加,导致其生态用水特征降低。
同时,放牧活动也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3. 秋季放牧:秋季是植物生长的后期阶段,大针茅群落的生态用水特征呈现出相对平稳的状态。
秋季放牧对大针茅的生态用水特征影响较小,但其能够有效地调控群落内部的物种结构和组成。
4. 冬季放牧:冬季气温低、降水多,大针茅群落的生态用水特征表现为较高的水分含量和相对稳定的土壤含盐量。
在冬季放牧时,由于降水的补充作用,大针茅的水分供应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有助于其保持较好的生态用水特征。
藏北高寒那曲地区梭罗草等5种野生牧草栽培试验

32018.2·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的实施, 西藏高寒草地退化草地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野生牧草的栽培驯化及其适应性评价工作相继展开,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选育出适宜于高寒草原种植的牧草品种和植被恢复的生态草种, 适宜草种的极度缺乏使得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工作没有显著的进展。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1-3]。
单一的禁牧封育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藏西北退化草地, 其植被的快速恢复必须利用多年生牧草进行人工植被的改建, 通过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途径恢复高寒草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是解决高寒草地畜牧业高效和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4,5,6-8]。
然而,青藏高原高寒牧区适宜栽培的草种极度缺乏[9],外来草种的引进又难以成功[10],因此选育和驯化适应于寒冷干旱气候条件的生态草种, 特别是一些当地的乡土草种, 施以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金钥匙。
梭罗草作为优良的根茎型禾本科牧草, 其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它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治理, 尤其在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方面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1]。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生态园区内藏北草原畜牧综合实验站,距离那曲地区4km,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m,试验地海拔为4487m,处于北纬31°25′77.73″,东经092°01′01.30″之间。
那曲县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0.9℃~-3.0℃左右,最低平均气温-0.9℃至~3.3℃,最高平均气温7.4℃,年极端最低气温-41.2℃;7月平均气温9.0℃,年极端最高气温23.60℃,0°C以上持续天数164.5d,平均降水量348.9~620.8mm,年蒸发量1662.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3%。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紫花苜蓿青贮及青干草调制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紫花苜蓿青贮及青干草调制研究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其高海拔、低气温的特点对牧业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紫花苜蓿作为一种抗寒性强的优质饲草,被广泛用于青贮及青干草的调制研究。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适应性强,对潮湿、寒冷的环境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因此,在高寒牧区青藏高原的牧草资源开发中,紫花苜蓿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粗纤维含量适中,可满足牲畜生长发育的需求。
青贮是指将牧草在新鲜状况下进行酸化处理,形成乳酸发酵,以延长其保存期限的一种饲草保存方法。
青贮紫花苜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紫花苜蓿切碎,撒上一定比例的麦麸,然后将其装入塑料布袋内,捏紧口部密封,并加以压实。
另一种是将紫花苜蓿整枝装入营养盐添加剂溶液中浸泡,然后装入塑料容器中,密封储存。
青贮紫花苜蓿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青贮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挥发性氮的损失,保持牧草中的蛋白质含量;其次,采用紫花苜蓿进行青贮可以提高牧草的风味和可口性,增加牲畜对食物的摄入量;此外,青贮紫花苜蓿还能够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并增强其免疫力。
青贮紫花苜蓿的保存期限通常可以达到一年左右。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湿度,避免霉变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此外,在使用青贮紫花苜蓿时,需要将其提前解冻,以恢复其鲜绿的颜色和原有的营养价值。
除了青贮,青藏高原的高寒牧区还研究了紫花苜蓿的青干草调制方法。
青干草是将饲草在新鲜状况下摊晾至干燥,降低水分含量,增加其保存期限的一种饲草保存方法。
青干草是牲畜在冬季无法采食新鲜牧草时的重要饲料。
紫花苜蓿的青干草调制方法类似于其他牧草的调制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紫花苜蓿的湿度大,易导致霉变,因此在调制过程中需要加大通风和控制湿度。
总结起来,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紫花苜蓿的青贮及青干草调制研究对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为丰富高寒牧区的饲草资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望在青藏高原的农牧民中推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出发 , 对草地 生 产力 与采食 量关 系 的研究 还 较少 。本研究 通 过 5 年 放牧 控制试 验 , 测 定不 同放 牧梯度 下藏 北地
区紫花 针茅 高寒 草原植 物地 上现存 量与藏 系绵 羊采 食量 的变 化 规律 , 探 讨 了藏北 紫 花针 茅高 寒 草 原合 理 载 畜量
摘要 : 通 过 5年 的 放 牧 试 验 研 究 了 藏 北 紫 花 针 茅 高 寒 草 原地 上 现存 量 和草 地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以 及藏 系 绵 羊 采 食 量 和 采食 率 , 以期 能 够 准 确 制 定 藏 北 高 寒 草 原 适 宜 放 牧 率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试 验 初 期 放 牧 强 度 对 藏 北 紫 花 针 茅 高 寒 草 地 现 存 量 的 影 响并 不显 著 ; 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 倍 , 草 地 地 上 现 存 量 随 放 牧 强 度 增 加 而 减 少 。 放 牧 样 地 地 上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在 试 验 初 期 高 于 对 照样 地 , 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 , 到2 0 1 0年 时 对 照 样 地 净 初 级 生 产 力 明 显高于放牧处理( P<0 . 0 5 ) 。 绵羊 采食 量 与放 牧 强 度 间存 在 显 著 负 相 关 ( P< 0 . 0 5 ) ; 绵 羊 采 食 率 大 小顺 序 为 : 重 牧 > 轻 牧 > 中牧 。综 合 分 析 试 验 结 果 , 轻度放牧条件下 , 不 仅 草 地 现 存 量 和净 初 级 生 产 力 最 大 , 并 且 绵 羊 采 食 量 也 为
最大 , 因 此 建议 在 牧草 生长 季 内藏 北 紫花 针 茅 高 寒 草 原 放 牧 率 应 低 于 4只 / 1 . 6 7 h m 为 宜 。 关键词 : 放牧强度; 现存量 ; 采食量 ; 最适放牧率 ; 高寒草原 ; 藏 北 地 区
中 图分 类 号 : ¥ 8 1 2 .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5 7 5 9 ( 2 0 1 3 ) O l 一 0 1 3 0 — 0 8
学
报
第 2 2卷
第 1期
2 O 1 3年 2月
ACTA PR AT ACU LTU R AE SI NI CA
Vo 1 . 2 2 , No . 1
藏 北 紫 花 针 茅 高 寒草 原 适 宜 放 牧 率研 究
干珠 扎 布 , 郭 亚 奇 , 高 清 竹 , 段 敏 杰 ,
植 被类 型及不 同物 种对 于放牧 的 响应也不 尽相 同 ] 。放牧 行 为 除 了对 草 地有 着 重要 的影 响之 外 , 对 家 畜 本 身也
有 着相 当重要 的影 响 。放牧 强度对 家畜 的采食 行 为 、 采食 性 选 择及 其 生产 性 能 有很 大 的作 用[ 9 。 。因此 家 畜采 食 量在 放牧 系统研 究 中成为关 键 。家畜 采食 量是评 价草 地生 产 能力 和 草地 管理 的 重要 手段 之 一 , 其对 草 地植 被 再 生有 重要 的影 响 , 采食 量过 大会 导致植 被再 生缓 慢 , 采 食量 低又会 使草 地利 用率减 少[ 1 ” ] 。家畜采 食量 与草 地 现存量 相结合 可 以计算 出草 地净初 级生 产力 , 并且 可 以反映 出放牧 系统 中植物 补偿 性 生 长和 草地 利 用率u 。因 此合理 放牧 率研 究不仅 要考 虑到 草地 现存量 , 还要 充分 考虑 家畜采 食量 以及采 食率 , 从 而计算 出草地 净初 级生产 力和草 地利 用率 , 进而 为放 牧系统 达 到草畜 平衡 的稳定 状态 提供数 据基 础 。 紫花针 茅 ( S t i p a p u r p u r e a ) 高寒 草 原作为 藏北地 区最具 代 表性 , 最 为重 要 的天 然牧 场 之 一 已经 出 现大 规模 退化口 。其 原 因主要是 由于 该地 区特殊 的地 理环境 和气 候条 件等 自然 因素 以及 超 载过 牧乱 采 滥牧 等人 为 因素 。 草地退 化 不仅影 响 到草原 畜牧业 的 可持续 发展 , 并 且会 造成 生物 多样性 降低 , 土壤 侵蚀 , 水土 流失 等问题 加剧 , 对 当地 生态 安全产 生严 重威 胁_ 1 引。有研 究 表 明过 度放 牧 是造 成 藏 北地 区草 原 大面 积 退 化 的重 要 原 因 ’ 。 因此 合理 的放 牧强 度对放 牧 系统 以及 整个 藏北 地 区草原 生态 系统 稳定 有 着重 要 的意 义 。在藏 北 高寒 草 原 , 研究 放 牧 条件 下 草地群 落特 征和生 产力 的报 道较 为常见 ; 也有 家 畜采食 量 与 消化 率相 关 报道 _ 1 。 。但 从 整个 放 牧 系统 角
万运 帆 , 李 玉娥 , 旦 久 罗布 。
( 1 .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农 业 环 境 与 可 持 续 发 展研 究 所 , 北京 1 0 0 0 8 1 ; 2 . 农 业 部 农 业 环 境 与气 候 变 化 重 点 实 验 室
北京 1 0 0 0 8 1 ; 3 . 西 藏 自治 区 那 曲地 区草 原 站 , 西藏 那 曲 8 5 2 1 0 0 )
放牧 系统 中 , 草/ 畜 界面 , 即草 畜关 系研究是 放 牧生态 学 的核 心 问题[ 1 ] 。过 度 放牧 干 扰会 导 致草 地 生 产力 下 降, 造成 草地退 化 。 ; 但适 当轻度 放牧 反 而会 使 草地 初 级 净 生 产力 增 加 , 有 利 于 放牧 系统 草 畜平 衡 l _ 4 ] 。在放 牧 系 统 中草地群 落 主要受 放牧强 度 和放牧 时 间的影 响 , 家 畜 的采食 和践 踏 是 影 响草 地 的直 接原 因E 5 - 7 ] , 并 且 不 同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