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原理
微波感应原理

微波感应原理
微波感应原理,是指利用微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感应和测量。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感应原理的关键在于利用微波的传输和反射特性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当微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会产生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被物体反射回来。
通过检测反射的微波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一些特性,比如位置、形状、材料等。
常用的微波感应原理有雷达和微波传感器。
雷达是一种利用微波反射原理实现目标探测和测距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一束微波信号,并接收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计算信号的时间差和相位差,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微波传感器则是一种利用微波感应原理实现物体检测和测距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器接收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
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存在和距离。
微波感应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比如安全监控、交通控制、无人驾驶等。
通过利用微波的传输和反射特性,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准确感应和测量,为各种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利用微波的电磁波进行加热。
微波是一种高频的电磁波,其频率一般在2.45 GHz左右。
微波炉通过产生
这种频率的微波,并将其聚焦在食物上,从而使食物中的分子发生振动,摩擦产生热量。
微波炉内部的磁控管产生高频的微波,并通过波导将微波引导到微波室内。
微波室内的金属反射器反射和扩散微波,使其在整个室内均匀分布。
当食物放置在微波室内时,微波穿透食物表面并进入其中。
因为食物中的水分是一个极性分子,微波会导致水分子快速振动。
这种振动会产生分子间的摩擦,使分子间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由于水分子在大多数食物中是主要的成分,因此微波能够均匀地加热整个食物。
与传统的烹饪方法相比,微波加热速度更快,可以节省时间和能量。
此外,微波加热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微波只能渗透约2.5厘
米左右的食物表面,因此较厚的食物可能在内部加热不均匀。
此外,一些特定的食物,如硬质的食物或者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可能不适合使用微波加热。
总的来说,微波加热利用微波的电磁波通过分子振动产生的摩擦热来加热食物,实现了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
微波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应用

微波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应用1.微波的基本原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通常在300 MHz至300 GHz之间。
微波的基本原理涉及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产生:微波通常由微波发生器产生,其中包括一个高频振荡器和一个谐振腔。
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信号,通过谐振腔的共振放大,进而产生微波。
•电磁波的传播:微波的传播特性与其频率和波长有关。
微波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且能够在导波管、光纤和空间中传输。
传播时,微波的电场和磁场垂直于传播方向。
•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反射、穿透和吸收。
不同物质对微波的反应不同,这使得微波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2.微波的应用微波的特性使其在许多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波应用:2.1 通信应用微波的高频特性使其成为通信领域中无线传输的首选技术之一。
•卫星通信:微波通过卫星传输信号,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号覆盖。
微波信号在卫星之间的传输速度较快,可以提供高容量的数据传输。
•无线通信:微波在无线通信中广泛用于移动通信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例如手机网络。
2.2 热处理和加热应用微波的加热特性使其在热处理和加热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加热:微波能够在物质中产生分子振动,从而增加物质的温度。
微波加热应用于食品加热、医疗物理治疗、材料热处理等领域。
•微波烧结:微波烧结是一种用于陶瓷和金属粉末制备的方法,它可以以较低的温度实现材料的烧结。
2.3 雷达与无线电测量微波的频率范围使其在雷达和无线电测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雷达:微波通过发送和接收信号,能够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
雷达在航空、导航、气象预报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无线电测量:微波在无线电测量设备中被用于测量和分析无线电信号的特性,例如频率、幅度和相位等。
2.4 星载微波遥感微波遥感技术利用微波信号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地球表面的观测和监测。
•土地覆盖和变化监测:微波遥感可以通过测量反射、散射和辐射信号,实现对土地覆盖和变化的监测。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微波加热是一种利用微波作为能量源来加热物体的技术。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波长在1mm至1m之间。
微波加热原理是利用微波在物体中产生的分子运动和摩擦来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微波加热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介电加热,二是极化分子摩擦加热。
介电加热是指当物体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微波会使物体内部的极性分子不断转向,产生摩擦热,从而使物体温度升高。
而极化分子摩擦加热则是指微波对物体内部的极性分子施加作用力,使分子不断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物体温度升高。
这两种加热方式共同作用,使得微波加热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物体。
微波加热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微波加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物体达到所需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微波加热能够实现内部加热,使得物体内外温度均匀,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中出现的外部温度高、内部温度低的问题。
再次,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只对吸收微波的物质进行加热,不会对容器等非吸波材料产生加热作用,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此外,微波加热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微波加热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领域,微波加热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食品,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在材料加工领域,微波加热能够实现对材料的快速加热和干燥,提高生产效率。
在医疗领域,微波加热还可以用于物体的消毒和杀菌。
可以说,微波加热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加热方式。
总的来说,微波加热原理简单,加热速度快,加热效果好,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微波加热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微波的作用原理及应用领域

微波的作用原理及应用领域1. 微波的作用原理微波是指波长在1mm至1m之间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射频波和红外线之间。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具有短波长和高频率的特点。
微波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基于电磁波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热效应。
一般情况下,微波具有以下作用原理:•电磁场的辐射作用:微波通过产生电磁场的辐射,与物质中的电荷相互作用,并产生相应的热效应。
这种作用原理常用于微波炉中,通过微波的辐射作用对食物进行加热。
•电磁场的激励作用:微波可以激励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原子共振,使其产生相应的运动和振动,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这种作用原理常用于微波通信中,通过微波的激励作用进行信号传输。
•电磁场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微波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散射会产生电磁波的相位变化,从而引起能量耗散和传递。
这种作用原理常用于无线电天线和雷达系统中,通过微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进行信号接收和目标探测。
2. 微波的应用领域微波作为一种高频电磁波,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微波的主要应用领域:2.1 通信领域微波在通信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指通过微波的辐射和激励作用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
由于微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长的传输距离,因此在卫星通信、雷达通信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微波天线:微波天线是指接收和发射微波信号的天线设备。
微波天线主要用于卫星通信、雷达系统和军事通信等领域,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信号接收和目标探测。
2.2 加热领域微波的辐射作用可以产生热效应,因此在加热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微波炉:微波炉是一种使用微波辐射来加热食物的家用电器。
微波炉通过产生的微波辐射对食物中的水分子进行运动和振动,从而产生热效应,使食物快速加热。
•工业加热处理:微波的加热效果快速且均匀,因此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干燥、烘焙和加热处理等过程。
2.3 医疗领域微波在医疗领域中有着多种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治疗:微波被广泛用于物理治疗中,如微波热疗和微波电疗等。
微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微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范围1. 微波技术的原理微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能量进行通信、遥测、雷达和加热等应用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1 微波的定义微波是指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无线电波。
相比于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微波具有更短的波长和更高的频率。
微波能量可以在空气和某些物质中传播,由此带来了微波技术的应用。
1.2 微波的传播特性微波在空气和物质中的传播特性与传统的无线电波有很大的不同。
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损耗较低,几乎不受天气的影响。
在物质中的传播特性受到物质的介电常数和导电性质的影响。
这些特性使得微波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远距离的传输并且能够穿透一些物质。
1.3 微波的发射和接收微波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天线。
发射设备通过电源提供能量,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量并发射出去。
接收设备通过天线接收传输中的微波信号,并将其转化回电能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通信、雷达、遥测以及加热等领域。
以下是微波技术的一些典型应用:2.1 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微波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可以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需要远距离传输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场景。
微波通信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以及移动通信等领域。
2.2 微波雷达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跟踪的技术,而微波雷达则是利用微波进行探测和跟踪。
微波雷达具有高分辨率、远距离、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2.3 微波遥测微波遥测是通过微波技术对远程目标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利用微波遥测可以实现对距离较远的目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并且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测量。
微波遥测在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4 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是利用微波能量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技术。
微波加热可以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加热到较高温度。
微波工作原理

微波工作原理微波(Microwave)是一种电磁波,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拥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微波炉、无线通讯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波的工作原理,包括微波的产生、传播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微波的产生微波的产生通常通过特殊的微波发生器实现,常见的微波发生器包括磁控管、半导体器件和谐振腔等。
下面以磁控管为例介绍微波的产生过程。
磁控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真空电子器件,主要由阴极、阳极和磁聚束系统组成。
当向磁控管中加入直流电压时,阴极发射的电子被阳极吸引,形成电子流。
同时,磁控系统内的磁场会对电子进行聚束,使电子流成为一束细流。
在磁控管的阳极上有一个螺旋形的天线,该天线可以通过射频电压的作用产生高频磁场。
当电子流经过天线时,电子与高频磁场相互作用,电子将受到一定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能量。
这些具有能量的电子在天线附近形成一种电磁场,即微波。
微波会沿着天线传播出去,形成微波辐射。
二、微波的传播微波的传播主要通过自由空间传播和波导传播两种方式实现。
1. 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传播是指微波在无任何导向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传输。
在自由空间中,微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为常数,约为3×10^8米/秒。
自由空间传播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传输损耗小,但受到大气影响较大。
例如,当微波与雨滴、云雾等水分子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现象,导致微波的传输距离减小。
2. 波导传播波导传播是指微波在一定的导向结构内传输,常见的波导包括矩形波导和圆柱波导等。
波导内壁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影响微波的传播特性。
波导传播的特点是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可调节,但波导的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
波导内壁中常涂有特殊材料,例如金属,以减少微波的反射和损耗。
三、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微波应用的重要基础,主要通过电磁场与物质的电子、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
微波电磁场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会导致电子的振动增加,从而提高物质的温度。
微波传播原理

微波传播原理微波传播是指通过微波信号在空间中传输信息的过程。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通常在300MHz到300GHz之间。
微波传播原理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天线的辐射和接收、信号的传输和衰减等方面。
微波传播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们以光速传播,并且垂直于彼此和传播方向。
微波信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然后在空间中传播,最后被接收天线接收到。
微波传播的特性与频率有关。
在微波频段,电磁波的传播受到大气、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
微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散射和多径效应等现象。
衰减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现象,主要由于大气吸收和散射引起。
散射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或介质不均匀性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多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点,导致信号叠加产生干扰。
为了克服微波传播中的衰减和干扰问题,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首先是天线技术,通过设计合适的天线来提高信号的辐射和接收效果。
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对于微波传播至关重要。
其次是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调制、编码和解码等方法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继站和转发器等设备来延长信号传输距离和增强信号强度。
微波传播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微波传播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通信,如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在雷达领域,微波传播可以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在卫星通信领域,微波传播可以实现地球上不同地区之间的通信。
微波传播原理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微波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克服衰减和干扰问题。
微波传播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通信和探测提供了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干燥/烘干原理及特点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磁波。
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迅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
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微波加热特点:1、加热速度快。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方式完全不同。
它是使被加热物料本身成为发热体,不需要热传导的过程。
因此,尽管是热传导性较差的物料,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加热温度。
2、节能高效。
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容易吸收微波而发热,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它损耗,故热效率高、节能。
3、加热均匀。
无论物体各部位形状如何,微波加热均可使物体表里同时均匀渗透电磁波而产生热能。
所以加热均匀性好,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现象。
4、防霉、杀菌、保鲜。
微波加热具有热力和生物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灭菌和防霉。
由于加热速度快、时间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物料的活性和食品中的维生素、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份。
5、工艺先进、易控制。
微波加热只需有水、电的基本条件,只要控制微波功率即可实现立即加热或终止,应用微波机可进行加热过程和加热工艺规范的自动化控制。
6、占地面积少,安全无害。
由于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漏极少,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
从经济效益来分析,微波干燥也常较传统方法为优,如与远红外干燥相比,通常节能1/3以上。
在实际工作中,微波干燥主要用在低水分物料的干燥(含水率30%以下)中。
此时,传统的干燥方法(热风、电烘炉)干燥速率低、耗能大,而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从进料到出料中需3-5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干燥。
传统方法配套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用人多,常有污染,消防等问题。
【工作原理】(1)炉腔。
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
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
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
目前,则是在微波炉的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绕电机轴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
国内独创的自动升降型转盘,使得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理想。
(2) 炉门: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
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
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
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为了防止微波的泄漏,微波炉的开关系统由多重安全联锁微动开关装置组成。
炉门没有关好,就不能使微波炉工作,微波炉不工作,也就谈不上有微波泄漏的问题了。
为了防止在微波炉炉门关上后微波从炉门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中泄漏出来,在微波炉的炉门四周安有抗流槽结构,或装有能吸收微波的材料,如由硅橡胶做的门封条,能将可能泄漏的少量微波吸收掉。
抗流槽是在门内设置的一条异型槽结构,它具有引导微波反转相位的作用。
在抗流槽入口处,微波会被它逆向的反射波抵销,这样微波就不会泄漏了。
由于门封条容易破损或老化而造成防泄作用降低,因此现在大多数微波炉均采用抗流槽结构来防止微波泄漏,很少采用硅橡胶门封条。
抗流槽结构是从微波辐射的原理上得到的防止微波泄漏的稳定可靠的方法。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格兰仕微波炉所采用的就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抗流槽结构和生产工艺,加上其开发研制的多重防微波泄漏技术,使微波泄漏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电气电路:电气电路分高压电路、控制电路和低压电路三部分。
(a) 高压电路: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之后的电路为高压电路,主要包括磁控管、高压电容器、高压变压器、高压二极管。
(b) 磁控管:磁控管是微波炉的心脏,微波能就是由它产生并发射出来的。
磁控管工作时需要很高的脉动直流阳极电压和约3~4V的阴极电压。
由高压变压器及高压电容器、高压二极管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为磁控管提供了满足上述要求的工作电压。
(c) 低压电路:高压变压器初级绕组之前至微波炉电源入口之间的电路为低压电路,也包括了控制电路。
主要包括保险管、热断路器保护开关、联锁微动开关、照明灯、定时器及功率分配器开关、转盘电机、风扇电机等。
(4) 定时器。
微波炉一般有两种定时方式,即机械式定时和计算机定时。
基本功能是选择设定工作时间,设定时间过后,定时器自动切断微波炉主电路。
(5) 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用来调节磁控管的平均工作时间(即磁控管断续工作时,工作、停止时间的比例),从而达到调节微波炉平均输出功率的目的。
机械控制式一般有3~6个刻度文件位,而计算机控制式微波炉可有10个调整档位。
(6) 联锁微动开关。
联锁微动开关是微波炉的一组重要安全装置。
它有多重联锁作用,均通过炉门的开门按键或炉门把手上的开门按键加以控制。
当炉门未关闭好或炉门打开时,断开电路,使微波炉停止工作。
(7) 热断路器。
热断路器是用来监控磁控管或炉腔工作温度的组件。
当工作温度超过某一限值时,热断路器会立即切断电源,使微波炉停止工作。
【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加热的原理简单说来是:当微波辐射到食品上时,食品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是由极性分子(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即使在外电场不存在时也是不重合的)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将随微波场而变动。
由于食品中水的极性分子的这种运动。
以及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的现象,使水温升高,因此,食品的温度也就上升了。
用微波加热的食品,因其内部也同时被加热,使整个物体受热均匀,升温速度也快。
发明与发现使用微波来烹饪食物的方法是首先由Percy Spencer想到的,Percy Spencer过去为Raytheon公司建造雷达设备的磁电管。
一天他在一个启动的雷达设备上工作时,突然发觉自己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
经Percy Spencer的思索和研究,发现他的巧克力是被微波所溶化。
【使用微波炉的禁忌】1.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2.忌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
3.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
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4.忌超时加热: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
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6.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过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是可以繁殖的,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
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7.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发生飞溅导致火灾。
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8.忌将微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不要用物品覆盖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
9.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清洗微波炉的方法】微波炉用过后若不随即擦拭,很容易在内部结成油垢,所以只好用特别的招数除垢:将一个装有热水的容器放入微波炉内热两三分钟,让微波炉内充满蒸气,这样可使顽垢因饱含水分而变得松软,容易去除。
清洁时,用中性清洁剂的稀释水先擦一遍,再分别用清水洗过的抹布和干抹布作最后的清洁,如果仍不能将顽垢除掉,可以利用塑料卡片之类来刮除,千万不能用金属片刮,以免伤及内部。
最后,别忘了将微波炉门打开,让内部彻底风干。
【使用与维护】[一]微波炉要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附近不要有磁性物质,以免干扰炉腔内磁场的均匀状态,使工作效率下降。
还要和电视机、收音机离开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视、听效果。
[二]炉内未放烹饪食品时,不要通电工作。
不可使微波炉空载运行,否则会损坏磁控管,为防止一时疏忽而造成空载运行,可在炉腔内置一盛水的玻璃杯。
[三]凡金属的餐具,竹器、塑料、漆器等不耐热的容器,有凹凸状的玻璃制品,均不宜在微波炉中使用。
瓷制碗碟不能镶有金、银花边。
盛装食品的容器一定要放在微波炉专用的盘子中,不能直接放在炉腔内。
[四]微波炉的加热时间要视材料及用量而定,还和食物新鲜程度、含水量有关。
由于各种食物加热时间不一,故在不能肯定食物所需加热时间时,应以较短时间为宜,加热后可视食物的生熟程度再追加加热时间。
否则,如时间太长,会使食物变得发硬,失去香、色、味。
按照食物的种类和烹饪要求,调节定时及功率(温度)旋钮,可以仔细阅读说明书,加以了解。
[五]带壳的鸡蛋、带密封包装的食品不能直接烹调。
以免爆炸。
[六]一定要关好炉门,确保连锁开关和安全开关的闭合。
微波炉关掉后,不宜立即取出食物,因此时炉内尚有余热,食物还可继续烹调,应过1分钟后再取出为好。
七]炉内应经常保持清洁。
在断开电源后,使用湿布与中性洗涤剂擦拭,不要冲洗,勿让水流入炉内电器中。
[八]定期检查炉门四周和门锁,如有损坏、闭合不良,应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
不宜把脸贴近微波炉观察窗,防止眼睛因微波辐射而受损伤。
也不宜长时间受到微波照射,以防引起头晕、目眩、乏力、消瘦、脱发等症状,使人体受损。
【微波炉的利与弊】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
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
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
微波炉虽然快捷,但它的危害性却很少有人知道。
早在1961年,美国科学家戈登就发现,微波炉的微波在人身体上沿神经纤维造成乙酰胆碱(一种激素物质)的积累,即使微波炉的微波发射极其微弱,也会引起许多疾病。
这个发现在不久之后,又得到了法国居里基金会研究人员达尔达隆的证实。
微波炉的电磁外溢(由于采取了安全措施,这种外溢量很小)能造成永远不能愈合的烧伤,微波炉能把半径3—5米的磁场结构破坏,在微波炉附近,由于人体细胞振荡所产生的磁场会被扰乱。
据美国研究人员试验,长时间呆在微波炉旁会引起心跳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