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解析版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限时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限时训练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阅读突破第六章专题三限时精练二201905242182

限时精练(二)(用时: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注]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颜渊》)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注“商”即“卜商”,指子夏。
1.分别指出上面两段文字对待学习的不同主张。
(2分)答:2.结合孔子的教学相长思想,谈谈你对“起予者商也”的看法。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6分)(1)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论语·先进》)(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3)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3.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
在所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4.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思想的体会。
(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6分)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孤儿邓元琼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
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每家轮着去吃饭。
谁敢对我不好,他家就遭报应,不是新衣服突然冒个洞,就是他家的菜莫名其妙地消失。
我能不知不觉地拿走任何一家的东西。
我知道哪家桃最甜,哪家桔最酸,哪家鸭子下绿蛋……十岁那年的春天,队里来了一男一女。
队长说,大家注意,这是当年的小地主陈友文,和他老婆从英国回来,曾在省城做大学教授。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我问了所有的小孩,有的说,男的是牛神,女的是蛇神。
有的说可能白天是人,晚上就是鬼和神。
我也觉得他们有问题,首先皮肤比一般人白,走路的样子也不一般,特别是那女人,只有神仙和妖怪才会那么好看。
晚上,我带上水枪,钻进了他们的床底下,想着等他们变牛或变蛇时,就向他们喷水,看他们还变不变。
他们用野菜拌稀粥后,就在那慢条斯理地咽,我等得不耐烦,就撕扯他们的毯子。
饭后,他们举着昏暗的煤油灯,来到另一个屋里,我轻轻跟上。
他们神神秘秘地下了地窖,我毛发就竖了起来:快变了!突然一阵颤抖,水枪也掉了,先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就静下来。
我悄悄地来到地窖口,我的妈呀,地窖里全是书!他们就坐在煤油灯下看着,那神情很专注。
我突然激动起来,偷!不,是拿!半夜里我抱走了一摞书。
看完后,我就悄悄地还回去。
当然,弄脏了些,没办法,又换另外的看。
过了段时间,我还发现了儿童故事书,有一本《安徒生童话》,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我好喜欢。
早上,看他们静静地去放牛,天黑时,静静地带着野菜回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我想特务真笨。
有一天,那个女特务晕倒在男特务的背上,我听一个妇女在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都快饿死了。
”我就突然一阵心酸,眼泪涌了出来。
那一刻,我很惊奇,自己居然会哭,好像从前从来没有流过泪。
不能让他们饿死。
我才想起,已经好久没偷过东西了。
晚上去了一趟队长家的鸡窝,还真有两个蛋。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课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 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 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 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 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 —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 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
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
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
限时综合训练一
第六章 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孤儿
邓元琼 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 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每家轮着去吃饭。谁敢对我不好,他家就遭报应,不 是新衣服突然冒个洞,就是他家的菜莫名其妙地消失。我能不知不觉地拿走任何一 家的东西。我知道哪家桃最甜,哪家桔最酸,哪家鸭子下绿蛋…… 十岁那年的春天,队里来了一男一女。队长说,大家注意,这是当年的小地主 陈友文,和他老婆从英国回来,曾在省城做大学教授。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我 问了所有的小孩,有的说,男的是牛神,女的是蛇神。有的说可能白天是人,晚上 就是鬼和神。我也觉得他们有问题,首先皮肤比一般人白,走路的样子也不一般, 特别是那女人,只有神仙和妖怪才会那么好看。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六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同步测试卷4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模块一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俄罗斯陆军腰带马晓丽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
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
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
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
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
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
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
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
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
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
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
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
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
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
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
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
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练进行得很顺利。
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
06 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6 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教学目标掌握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析并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教学过程考情考向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高频题点有三个:鉴赏形象塑造手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给儿子》"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
请加以梳理概括。
人物的内心感受①对形象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卷别之间的考查频率区分不大。
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赏形象的特点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鉴赏形象的特点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节选)》《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浙江卷《逛》①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塑造人物形些艺术手法? 象的手法②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人物形象特点2021 新高考全国Ⅰ卷《石门阵》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物象含义②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是传统考法,人物心理分析近两年考查频率较高。
③物象既有对主要物象“门”“麦子”的考查,也有对居于次要地位的“板凳”“钢琴”的考查全国乙卷《秦琼卖马》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人物心理变化浙江卷《麦子》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物象作用2020 新高考全国Ⅱ卷《大师(节选)》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微专题二小说“61”答题法讲义(含解析)

微专题二小说“6+1”答题法[专题微语]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特点。
在小说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小说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摸索出来的“6+1”答题法。
希望考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对你的答题会有所帮助。
一、小说“6+1”答题法简介“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果)、读者,“1”是指主题。
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小说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
运用举例:示例1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2016年山东卷第19题) 答案①突出文章主题,表明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感情上的关怀,需要亲情和爱。
②承接上文,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的表现做铺垫,突出吴秋明对孩子们的爱。
剖析(1)指向情节: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
(2)指向人物:突出吴秋明对孩子们的爱。
(3)指向手法(结构上):承接上文,解释吴秋明穿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的原因,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的表现做铺垫。
(4)指向主题:突出文章主题,表明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感情上的关怀,需要亲情和爱。
(5)指向环境、标题、读者等方面均无。
示例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17年全国卷Ⅰ第5题)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剖析(1)指向情节: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2)指向人物: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
(3)指向主题:使主题更突出。
(4)指向环境、手法、标题、读者等方面均无。
示例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2017年江苏卷第16题)答案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2乡土小说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4. 《瓦猫》里有真实人物和事件,如闻一多先生租房设立“文科研究所”;有虚构人物,如青年学生宁怀远、匠人祖 孙。作品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题材强化
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 ①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等人物,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人格魅力。③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俗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每点2分) 【解题思路】 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人物, 作品通过宁怀远、匠人祖孙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故事,使文章富有想象力,丰富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艰难 复建研究所的内容,能够吸引读者阅读。非虚构的内容则是抗战时期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师生在龙泉镇 复建研究所的情节,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小说再现历史,增加了自身的真实性,并且文中有对闻一多外貌、 语言和动作等的描写,通过寥寥数语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 与人格魅力。这种写作手法,让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与真实的历史交融在一起,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 而且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俗文化、乡土生活融 为一体。
(有删改) 【注】 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一颗印,也称“一口印”, 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 的一种小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
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
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
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
“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
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
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
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
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
上午在丝瓜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
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
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地溜进下乡行列的。
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
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
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
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
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
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
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
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
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
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
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
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
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
“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
“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
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
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
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
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
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
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
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
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
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
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
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
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
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
答案 B解析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也不是早已忘记了“晶晶”。
2.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
“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
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
“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
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
(答对一点得2分;第一点的关键词是“爱”,第二点的关键词是“送”,第三点的关键词是“沉痛”)3.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说采用双线结构。
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被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主人“麻雀”的枪口下。
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的“新战略”。
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被“麻雀”一枪击毙。
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羊肉风波毕飞宇动静突如其来。
沙宗琪推拿中心偏偏就不稳定了。
开午饭了,一人一个饭盒。
金大姐一边发,一边喊:“开饭了,开饭了!今天吃羊肉!”张宗琪知道是羊肉。
金大姐一进门张宗琪就闻到了一股羊肉的香,吃一次羊肉其实也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员工的住宿和伙食都是老板全包的。
老板想多挣,员工的那张嘴就必须多担待。
老板和员工是一起吃饭的,控制了员工,其实也控制了老板。
他们吃一回羊肉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没有任何预兆,高唯站起来了。
她把饭盒放在了桌面上,“啪”的一声。
这一声重了。
高唯说:“等一等。
大家都不要吃。
我有话要说。
”她的口吻来者不善了。
张宗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夹着羊肉,歪过了脑袋,在那里等。
高唯说:“我饭盒里的羊肉是三块。
杜莉,你数一数,你是几块?”这件事来得过于突然,杜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她的饭盒已经被高唯一把抢过去了。
她把杜莉的饭盒打开了,放在了桌面上。
“杜莉,大夫们都看不见,你能看见。
你数,你数给大伙儿听。
”杜莉的确能看得见,她看到了两个饭盒,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高唯的。
她饭盒里的羊肉多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
杜莉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高唯说:“你不数,是吧?我数。
”杜莉却突然开口了,说:“饭又不是我装的,关我什么事?我还没动呢。
我数什么?”高唯说:“也是。
不关你的事。
那这件事就和你没关系了。
你一边待去。
”高唯把杜莉的饭盒一直送到金大姐的面前,说:“金大姐,杜莉说了,和她没关系。
饭菜都是你装的吧?你来数数。
”金大姐的额头上突然就出汗了。
高唯说:“你不数,好。
你不数还是我来数。
”高唯真的就数了。
她数得很慢,她要让每一个数字清清楚楚地落实在每一个盲人的每一只耳朵里。
休息区里死一样寂静。
当高唯数到第十二的时候,人群里有了动静。
那是不平的动静。
那是不齿的动静。
那也许还是愤怒的动静。
但是,没完,高唯还在数。
数到第十五的时候,高唯显示出了她掌控事态的能力。
她没有说“一共有十五块”。
高唯说:“就不用再数了吧?”她的适可而止给每一个当事人都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金大姐,买羊肉的钱不是你的,是推拿中心的吧?”高唯再一次把饭盒送到杜莉的面前,说:“人做事,天在看。
杜莉,请你来验证一下,看看我有没有撒谎。
”杜莉早已经是恼羞成怒。
杜莉伸出胳膊,一把就把饭盒打翻了。
休息区下起了雨。
是米饭做的雨。
是羊肉做的雨。
杜莉叫嚣说:“关我什么事!”沙复明拨弄着羊肉,作为一个老板,沙复明碗里的统计数据极不体面。
现在,他关心的是张宗琪的饭盒。
他认准了那是一个铺张的、宏大的数据。
沙复明承认,高唯是个小人,她这样做龌龊了。
但是,沙复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了。
这算什么?搞什么搞?几块羊肉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在这么做?为什么有人就一直容许这样做?腐败呀,腐败,推拿中心腐败了。
张宗琪年幼时每天都在继母的虐待中度过。
继母还曾恐吓他说要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对于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他来说,这话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内心的秘密是永恒的秘密。
做了老板之后,张宗琪在一件小事情上死心眼了:厨师,必须由他寻找,由他考核,由他决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其实呢,当初合股的时候,两个老板早就商量好了,在推拿中心,绝不录用自己的亲属。
可是,弄过来弄过去,张宗琪还是把金大姐弄过来了。
好在沙复明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和张宗琪纠缠,就一个厨师,也不是什么敏感的位置,又能怎么样?那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