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统计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一起风疹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论文

一起风疹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论文

一起风疹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91-01【摘要】目的查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早扑灭疫情。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例采集血清进行麻疹及风疹igm抗体的检测。

结果 2011年4月25日出现首例出疹病例,疫情历时35天,共发生病例102例,罹患率为7.09%(102/1438)。

疫情波及全校92.86%的班(26/28),均为学生发病,无出现教师患病。

在10份患病学生的血清标本中有6份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

结论此事件为一起风疹疫情的暴发。

【关键词】风疹;暴发;流行病学2011年4月25日至5月30日,佛冈县高岗中学发生一起群体性以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症状为主,部分伴有咳嗽、低热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的事件,共发生病例102例,经采血样检测确定为风疹暴发疫情,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2011年4月25日以后学校内凡出现全身红疹的师生。

(2)临床诊断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

(3)确诊病例:有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流行病学关联者;又或者是抽血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1.2 流行病学调查: 使用风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搜索到的所有疑似病例的患者逐一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等;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采集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立即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学的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考虑是麻疹和风疹,于是,对10份症状典型病例的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的检测。

检测方法按ws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和ws297-2008风疹诊断标准进行。

流行病学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学号:M13505 姓名:孙中涛专业:预防兽医学一、收集和综述H7N9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资料H7N9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3例,9例死亡。

均为散发病例。

一、病原学特征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任何一对HA和NA均可组合成一个亚型,如HINl、H5N1、H7N9等。

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根据宿主的不同。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avian innuenza,AIV)、猪流感病毒和马流感病毒等。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

而对于H7亚型的感染人类病例报道只有 H7N2、H7N3、H7N5 和 H7N7 亚型,其中 2003年 H7N7 亚型流感病毒在荷兰造成了 89 人感染,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感染 H7 亚型流感病毒的事件。

此次报道的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前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报道过,共发现25株,但是均为LPAI,且无感染人病例。

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HA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A裂解位点只含1-2个碱性氨基酸.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A裂解位点则至少含4个碱性氨基酸。

此次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HA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E-I-P-K-G-R-G,仅含赖氨酸(K)和精氨酸(R)两个碱性氨基酸残基,因此该毒株对禽类而言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禽类致病性不强。

流行病学探究状况论文

流行病学探究状况论文

流行病学探究状况论文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传播规律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学科,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分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疾病在不同地区的传播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本文旨在探究当前流行病学的状况,剖析其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当前流行病学的状况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病因、病理、流行病学调查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随着医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流行病学已经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向。

具体而言,当前流行病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在以往的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主要关注疾病的传染途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而现代流行病学则更加深入了解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遗传学特征、免疫学特性等内容,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流行病学也开始与数学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研究范围更加全面化。

2.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随着社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尽管大数据提供了更多细节信息,然而依据数据进行假设的建立和研究也面临着挑战。

例如,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样本的选择和收集标准、数据分析的方法等都需要可靠和标准化的规划;另外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数据隐私和安全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3.国际协作日益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已成为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议题。

各国之间的流行病学信息共享和协作已成为一种趋势。

国际疾病防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国际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促进疾病的预防控制。

二、当前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流行病学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发展,当前流行病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

1.疾病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的完善当前,各地对于疾病的监测、预测、预警、报告和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也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保健资源的优势,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疾病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论文:食物过敏BN大鼠肠道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论文:食物过敏BN大鼠肠道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论文:食物过敏 BN大鼠肠道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中文摘要】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 FA)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已被视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但到目前为止,FA 的发生机制还没有完全被阐明,尤其是食物过敏过程中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机制还不清楚。

在机械和生化等条件的作用下,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可能遭到破坏,使TJs发生结构重排或缺失,进而导致肠道通透性的异常改变。

研究表明,肠道通透性的异常改变是FA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但对于FA过程中肠道屏障功能变化的分子基础,国内外尚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

因此,研究食物过敏时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并寻找与FA相关的肠道紧密连接分子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食物过敏时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并寻找与食物过敏相关的肠道紧密连接结构基因,为RA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方法构建挪威棕色(Brown Norway, BN)大鼠的食物过敏动物模型:实验组每天给予1mg/mL的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 1mL灌胃;对照组每天给予0.1mmol/L的PBS 1mL灌胃,共6周。

建模期间,每7天1次分别给予每只大鼠一定量的乳果糖(Lactulose, L)和甘露醇(Mannitol...【英文摘要】In resent years, food allergy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common worldwide health problem, and its incidence seems to be increasing. But so far, the mechanism of food allergy is not fully clear especially the injury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process of food allergy isunclea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echanical and biochemical conditions, the integrity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may be disrupted, so that causes TJ structures change, deletion, leading to abnormal changes in intestinal pe...【关键词】食物过敏 BN大鼠肠道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流行病学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流行病学可以揭示疾病的模式、趋势和风险因素。

流行病学论文是在流行病学领域中最常见的研究成果之一,其目的是向研究者和医学界提供有关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详尽信息。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论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流行病学论文。

首先,流行病学论文对于了解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趋势,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医学界确定疾病的成因和传播方式。

例如,SARS疫情爆发时,流行病学家迅速调查和研究病例,最终确定了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这些研究成果为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方向。

其次,流行病学论文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政府和卫生部门可以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并保护公众健康。

举例来说,针对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采取社交隔离和佩戴口罩等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降低病毒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流行病学论文呢?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以便为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指导。

研究方案应该包括参与者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等。

其次,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清洗。

数据的选择和收集应该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排除异常值和缺失值,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论文的核心内容,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来揭示疾病的模式和趋势。

根据分析结果,应该准确地解释研究结论,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最后,撰写论文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和排版的整洁美观。

论文应该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使用准确的科学术语和流程性语言。

段落的组织应该合理,以确保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同时,还需要注重论文的格式和引用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抄袭和剽窃的问题。

一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

一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

一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10月16日--22日,清水县郭川乡中学发生发生流感样病例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甘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清水县郭川乡位于清水县西部,距县城52公里,郭川中学在乡政府所在地。

该校现有教职工55人,学生720人,为寄宿制学校,共三个年级14个班(初一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6个班)。

10月22日,流调人员初步筛查出流感样病例10例,随对10例流感样病例流行调查、采样。

9例经省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甲型h1n1流感。

2流行病学概况2.1时间和地区分布:首发病例为2009年10月16日,21日发病6例,为发病高峰,至22日一周内发病9例,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按照流行病学定义确定为暴发。

9例病例均发生在学校的3个年级6个班。

每个年级有2个班发病,发病1例的3个班,2例的3个班。

2.2年龄、性别分布:9例病例全为学生。

年龄为12-16岁;男性7人,女性2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5:1。

2.3临床特点:9例病例均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畏寒、乏力、咳嗽、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普遍存在,少数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病例均有发热史,发热1-3天,最高体温39.0℃的病例1例,38.0℃-39.0℃之间6例,37.5-38.0℃之间的2例,无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发生。

2.4接触史:9例病例发病前7天内无外出,没有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

首发病例感染来源不明。

病例之间有相互接触,或同班,或同宿舍。

5免疫史:9例病例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

3实验室检验4预防控制措施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防联控。

流行病学论文范文

流行病学论文范文

我们班的流行病作文"你知不知道飞轮海呀,他最近出了一首新歌呀?""当然知道!""病毒"的起源说起这个飞轮海呀,那还要从夏历营说起。

那一天,学校里的台放了飞轮海主演的。

我们班的楼慧呀,严冰珊呀,刘子敏呀这一类的“追星族”更是高兴地不得了了,“哇!《终极一班》呀!”我当时初入泥潭,不知天高地厚,却和他们一起看了起来!“患病”过程后来,我们就一直在讨论这个《终极一班》,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后来才发现,有好多的人都在天天谈论这个飞轮海,就连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谢文霞也不会不和她们同流合污,而且更加过火——她买来一大张飞轮海的粘粘纸和一张海报。

这一下,谢文霞的“小地盘”可火暴了,所有和他关系好的女生都来向她要,不过她才不会给呢!除了几个死党以外,其他的人没有这个福,顶多也就是给你欣赏一下几位“丑男”的“英姿”到了寝室,也不时地有人来说上一句“谢文霞,你的海报借我看一下!”当然了,谢文霞也是不会答应的。

她还是有王牌的:“XX也想看!”她马上就服了。

她们说看的人多了,那肯定好的。

其实这个也是要靠自己的,不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你说呢?。

求流行病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意义论文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

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

流行病开题报告及论文

流行病开题报告及论文

流行病开题报告及论文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一)题目大学生艾滋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二)立项依据1.本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一种称为“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终生传染,它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开始时,别人感到疲倦,身体不适,间歇性发烧,淋巴腺体肿大,体重下降。

随着病毒的恶化发展,导致各种不治之症,如淋巴瘤、鳞状细胞癌等,最终只要死亡。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

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吸毒人群在不断地增加,且静脉吸毒比例逐渐增高。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的的教育做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提出本项目解决的目标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

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

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3.阐述本项目对社会或经济意义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

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和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与统计学文思杰(07011305)(数学系统计学专业 南京 211189)摘 要: 流行病与统计学,可以概括为:以群体生态思维的方式,主要运用统计定量工具,从比较卫生(健康)事件在不同群体中差异入手,探索公共卫生可干预性因素,达到为公共卫生决策服务的目的。

它是集 “思维”、 “工具”、和 “服务” 三位一体的方法学,既是 “科学” 又是 “艺术”。

关键词: 群体;决策;思维;工具;服务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Author(Statistics i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 Nan Jing 211189)Abstract: We can say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mainly uses statistical ways, starting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groups, and search for the intervening factors of public health in order to serve the Public Health ’s order. It ’s a kind of science and art that combines thought, tools and service.key words: Group; decision; thought; tools; service流行病与统计学的定义是:用收集、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资料的方法, 从群体和环境的宏观角度来研究有关健康问题, 为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服务。

其现实意义巨大。

1 流行病与统计学发展选提1662年英国学者John Graunt (1620-1674)发表了著名的文章 “基于死亡资料的观察”(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这是第一次用数据资料来研究生命问题,常被称为生命统计的奠基人,若单从方法学来回顾这段历史,也可以看作是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的共同起文思杰 1993.3.11 女 重庆 数学系统计学专业 219wsj@点。

他在处理大量数据的分析中, 阐明了四个重要的现象。

1. 他记录下了在个体中好像是偶发事件, 而在群体上却呈现有规律变化的生命现象。

2. 他第一个指出人类在孩子出生时男性多于女性。

3. 他描述了人类幼年时期,有着相对较高的死亡率。

4. 他发现当时伦敦城市死亡率高于乡村地区。

此外,他还建立了雏形的寿命表。

他的这段工作体现了,以定量数学为主要工具,从社会环境群体现象的角度,来研究有关健康问题,而这正是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的精要。

著名的John Snow (1813-1858)在1854年对霍乱爆发流行的研究方法,是现代流行病学方法的先驱。

Snow 把发病与周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起,从数量研究群体和环境的宏观角度找到了霍乱的传播途径,解决了那次霍乱爆发流行预防与控制问题。

而霍乱弧菌的发现是在30年后。

也就是说,这名科学家,在大家还不清楚霍乱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就通过群体现象找到了预防与控制霍乱的方法。

这无疑体现了流行病与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意义。

随着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在防控各种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环境和职业卫生问题、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以及公共卫生干预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中广泛地应用,此方法也得到了发展,成熟为一门公共卫生的基础学科,对促进以“证据为基础公共卫生决策”和“循证医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此,我们从流行病与统计学的定义引入对此学科的探讨。

2 流行病与统计学定义流行病与统计学的定义是:用收集、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资料的方法, 从群体和环境的宏观角度来研究有关健康问题, 为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服务。

简短的定义中,几点具体含义不容忽视: ① 从群体和环境的宏观角度来研究,而不是从个人角度。

② 研究的健康问题是从各种疾病与健康的分布的现象入手,探讨分布的规律,研究影响分布的因素。

③ 流行病与统计学最终目的在于控制疾病流行,研究促进群体健康的策略与措施。

是为实际需要服务。

3 流行病与统计学的根本性特点3.1 第一个根本性特点流行病学的一个显著的根本性特点,是以每一个人为基本单位,研究的范围是健康问题在由多个个体(单位)组成的群体以及此群体生存宏观环境中的现象和相互联系,有别于把每一个人做外延的终点向身体内研究其系统器官组织分子的基础医学诸科,也有别于研究微观环境科学中的诸学科(例如,微生物学和环境毒理学)。

意思就是,流行病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个体为起点,向外发展,直至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而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等,也可以理解为以个体为起点,向内发展,研究对象是器官、细胞、生理系统等。

3.2 第二个根本性特点流行病学的另一个根本性特点是它的实用性,为公共卫生的实践决策需要服务: 流行病学工作者常常不可能(像实验室工作者那样), 去 “安排”卫生事件或环境, 而只能充分利用当地现实可行的方法,去发现并解决当地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流行病学又被称为公共卫生中 “运用可行方法的艺术” 。

4 流行病与统计学关系流行病学的发展始终与统计学的进展紧密相伴。

流行病学发展中的需求,不断地给统计学提出了挑战,而统计学的进展又为流行病学提供了定量描绘和分析群体卫生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支持性工具技术。

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紧密结合,运用数学定量方法来处理卫生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和主要的手段,常常合起来称为公共卫生中的“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

5 流行病与统计学基本原理5.1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起于观察与测量卫生事件,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公共卫生决策的基础5.1.1初次赋值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对疾病、死亡、健康问题或卫生事件,在明确定义的基础上,相对于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人群,通过观察测量而赋予数字或数值。

对变量所赋予的数字,只不过是一个数学符号,是研究者对根据需要对此次测量资料赋予的一定意义,同一个数学符号在不同变量中代表的意义,可能完全不一样。

按变量可赋予数字值的性质,变量可分为:①计数: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分别清点。

如血型,按A、B、AB、O四型分型。

②计量: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

如体重,需要秤测量,通常以公斤为单位,测得许多大小不一的体重值。

其它如身长(cm)、血压mmHg)、脉搏(次/分)、红细胞(万/mm3)转氨酶(单位)等,都属于计量资料。

③等级:按某种属性或某个标志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得来的,但所分各组之间具有等级顺序。

如某病住院病人的治疗结果,按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分组,同样各组之间具有顺序与程度之别。

④两分:只可赋值为0或1, 如设阳性为1,阴性为0。

既可以看作是计数变量又可以看作是计量变量。

5.1.2相对数指标初次赋值后,就可得到有关变量的绝对数,两个绝对数通过一次除法运算得到的数,称为相对数。

人群中的疾病、死亡、健康问题或卫生事件,除少数罕见疾病用绝对数之外,多用相对数指标来测量。

相对数指标有三类:①比: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

比如患病的人数比上未患病的人数,比的分子分母的分离的,互不包含。

②比例: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间数量上的比值。

比如患病的人数比上总体人数,这个数据也就是患病率。

分子是包含在分母里的。

③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指标。

5.1.3质量控制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和精确,决定了结果的真实、可靠和精确。

所以,整个资料的收集过程,包括记录、计算机录入、校对、整理、归纳,都必须实行全面质量保障。

最后,还应对测量的结果(赋值)开展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判断。

5.2公共卫生实践在于不断地运用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提出假说,并检验假说5.2.1提出假说假说产生性研究常常要把各种来源的资料整合在一起来描述、比较、分析、评估、判断,从中引出某些推论或假说。

产生的假说可信度依赖于它引用的资料来源和推理方法,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提供了运用现有的资料和可行的途径产生假说的思路方法。

5.2.2检验假说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提供了评估各种来源资料的原理,以及检验公共卫生实践意义上的因果假说推理方法,可以说是一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群体生态思维推理方法学”。

科学的发展总是在合理的猜测与严格的检验交替中前进。

而且始终保持着批判性的怀疑眼光暂时接受某假说,随时准备着按照新发现的事实,修正或推翻己经接受了但是却被事实否证了的假说,转而接受“到目前为止,没有被否证的假说”,或者开始新一轮的假说猜测与检验征途。

5.2.3以“证据”为决策基础的思维范式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对公共卫生和医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引入了这种以“证据”为决策基础的思维范式。

其中流行病和统计学家的主要职责,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收集已有的相关资料,通过描述和分析这些“证据”,做出合理的推论或对某假说设计出可行的检验方案,供下一步公共卫生和医学的决策参考。

5.3复杂群体现象的因果推理和偏倚分析5.3.1因果推理流行病学因果推理即是: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被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的频率就下降。

流行病学因果推理是要探索引起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健康事件的各种原因和可能的因果路径,找到公共卫生可干预性因素及估计若控制了此因素会产生多大的效果。

5.3.2偏倚分析偏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误差。

误差可进行以下分类:①系统误差:由于测量系统失准所导致的误差。

例:测血压a.操作方法不正确或对调查问卷理解有误b.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c.周围环境的改变:室温、作用时间等d.仪器不准或试剂不合格②随机测量误差:偶然机遇所致,无方向性。

无法避免,只要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数据仍可用。

③随机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是个体变异造成,无倾向性。

无法避免,但有规律可循,用统计方法估计或增大样本使其减少。

例:假定已知某年某地所有13岁女大学生身高的总体均数是155.4cm,总体标准差是5.3cm。

在此有限总体中多次重复抽样,每次均抽取100例组成一个样本,可算出每一个样本的平均身高。

得到的样本均数可能是153.6、153.1、154.9,…,158.7等。

误差不可避免,且误差可能会导致结果正确性出现偏移。

所以,对复杂群体现象的因果推理需要进行偏倚分析。

5.4人类独特强大的“霍桑效应”和“安慰剂”作用5.4.1霍桑效应霍桑效应:人们被关注,会影响被关注者的行为,这类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