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方法和态度,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方式,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后进入革命斗争时期逐步形成的。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式,第一次被明确提出,还要追溯到中国现代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时期。
当时清政府中的新派政治家康有为提出“推翻旧门派,去污净腐,吸收新知,实事求是”的政治纲领,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被视为中国现代化思想体系碑,并对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排满派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他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标准,基于实际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原则,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实行“地主都富起来”的政策,达到了“废除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并运用一系列新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目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毛泽东时期进一步强大,被神圣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实践论》中关于“实事求是”的阐述,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人心。
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波折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曾经被人们扭曲和误解。
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思想道路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思想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侧重地运用,作为政策决策的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命运理论建设、政治路线的制定、组织建设与领导、群众工作、和维护党的团结等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命运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主要包括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以及实行“以工代赈”等思想和政策等。
实事求是路线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路线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路线形成于中国革命斗争中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事求是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实事求是路线的核心是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中国革命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党内高度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善于从实际出发,找出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中,党的领导者强调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出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政策,推动农民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实事求是路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实事求是路线被认为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被用来处理农民土地承包问题。
在城市经济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被用来制定适合当前发展需求的经济政策。
在文化教育改革中,实事求是路线则被用来引导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
实事求是路线的发展也正体现了党的领导者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探索。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继续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事求是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实践的重视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案例导入: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
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
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
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
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
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 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
3,邓小平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 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它归结为生产力标准, 既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和 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 2,1992年,“三个有利于”,这是判断改革和一 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3,江泽民,十四大,实事求是是党永葆蓬勃生机 的法宝,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 定因素。 4,2004年1月,胡锦涛,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 议,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 之风。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新的更完善的概括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 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梦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 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倘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 体系比作一辆小车的话,那么 实事求是就是让小车前行的 动力。
•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方法论决定了我们如何 改造社会、如何发展社 会,而方法论却是通过 实践得到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案例导入: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
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
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
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
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
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
3.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两个凡是资料

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Chi Wan thought thrice, and then acted.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The superior man wishes to be slow in his speech and earnest in his conduct.
的束缚和对社会主义的教条理解。
1991—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提出“思想 要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拨开了姓“社”姓“资”问题争论的迷雾。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拓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对待 "两个凡是",“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坚持 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 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 ‘凡是'。"(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39页。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5.10,中央党校《理论动态》 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的内容;与时俱进的科学 含义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巧言令色,鲜矣仁: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virtue.花言巧语,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东汉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③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 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 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 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 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 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 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两 大 理 论 成 果
第 一 章
>>
第四节Leabharlann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所谓思想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途径、原则和方法。
②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内容 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1930年写了 《反对本本主义》一 文,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 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 误的。他指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116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目录
前页
后页
①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 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所写的一 封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名词:我们是唯物史 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 到真相, 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 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他还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实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之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
他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唐代颜师古对其中“实事求是”作了这样的注释:“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意思是做学问务必详尽地掌握事实材料,以求得真实的知识和符合实际的结论。
毛泽东汲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成果,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了新的解释和发挥,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从毛泽东的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到,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导言:
在中央党校的门口一块石头上刻着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这是毛泽东当年为党校亲笔题写的,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实事求是也是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那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
㈠相关概念
1、思想路线:认识路线。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认识路线的具体化。
2、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3、实事求是词源: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有个河间王刘德热爱古代文化,立志恢复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年年征战而损失的古代典籍和礼仪,他主张用事实作证据,去伪存真,舍非求是。
所以班固修称赞河间献王刘德“求学好古,实事求是”
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是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
针对的革命战
争年代照搬教条,对马列理论不消化、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不研究的现象而提出的。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当时有一个同志刚到陕北洛川就提出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毛泽东后来问题,一切苛捐杂税你都取消了,究竟哪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毛泽东批评这种作风是闭着眼睛在抓麻雀,瞎子摸鱼。
1937年11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顶着共产国际执委的头衔到处发表演讲,并大段大段背诵马列主义原话。
说起外国的事来头头是道,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在延安开展了端正党的学风,,党风、文风的整风运动。
2、提出
①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提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
”
②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从而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从斗争中”,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
③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中最先使用了“实事
求是”这个概念。
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④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⑤ 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延安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今天在北京党校的门口依然摆放实事求是的石刻,勉励所有共产党人说话办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确立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9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较好的坚持和贯彻执行。
①强调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
②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整风活动。
③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东西。
④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讨论:“实事求是”立碑铭志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