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前言甘肃地处中国西北,是中国内陆省份。

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

甘肃省的优劣势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甘肃位于“一带一路”主要经济区内,是西北经济中心和西部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决定了甘肃可连接中国内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无限潜力。

2.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兰州和敦煌,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许多重要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如莫高窟、鸣沙山、五泉山石窟和马蹄寺等。

3.资源禀赋优越甘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铅、钼等金属矿产,还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燃料矿产。

甘肃拥有非常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中国水电开发的重要区域。

劣势1.经济基础薄弱甘肃的经济总量位于全国中下游,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如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处于较低水平。

2.土地资源有限甘肃的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等也都较低。

3.交通发展滞后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不发达,交通网格结构不够完善,降低了通信、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速度。

开发建议发展旅游业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可以开发多种旅游线路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也可以开发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送旅游产品和服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甘肃可进一步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甘肃可积极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前来落户和投资。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产业是提高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甘肃可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推动省内外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快速、高效、全面发展。

结论甘肃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拥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

但是,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经济基础薄弱、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发展滞后等。

兰州市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

兰州市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

兰州市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摘要: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对外贸易一直是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兰州市对于对外贸易的重视、政策研究、优化的贸易结构、航空海运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现状。

通过对兰州市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对外贸易发展方案,为兰州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州市,对外贸易,现状,发展Abstract:Lanzhou is the capital city of Gansu province, and as an important city in northwest China, foreign trad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Lanzhou, and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zhou in terms of its emphasis on foreign trade, policy research, optimization of trade struc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ir and sea logistics systems.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anzhou's foreign trade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orward-looking development plan for foreign trad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Lanzhou.Keywords: Lanzhou, foreign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第一章 研究背景1.1 兰州市简介兰州市,简称兰,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甘肃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选择

甘肃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选择

甘肃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选择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对甘肃省对外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产业角度对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分析,有利于甘肃省明确“走出去”的产业,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甘肃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甘肃省的通道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产业分析为前提,定位甘肃可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产业,为甘肃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明晰思路,推动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一)宏观经济增长的需要甘肃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人均产出较低,三次产业结构结构逐渐优化,产业更加合理化,但整体竞争力较弱。

2000—2021年甘肃GDP逐年上升,一产、二产和三产增加值的构成比例逐渐优化。

2000年甘肃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4.10亿元、421.65亿元、437.1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44∶40.05∶41.52;2021年甘肃第一产业增加值136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6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1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2∶33.84∶52.8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046元,比上年增长7.3%。

(二)扩大开放“走出去”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内陆省份再次成为中国开放的前沿,甘肃逐步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特别是通过建设国际空港、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区,运营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等,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正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立足资源、能源和产业优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合作日益活跃,取得一系列实质成果。

三、基于经济贡献度的产业选择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甘肃省经济贡献度大的产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种植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文化旅游业、装备制造业、畜牧业,对甘肃省的经济贡献度分别为16.35%、14.98%、10.19%、7%、5.06%、4.54%。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甘肃省作为西部省份的中心省份,在出口贸易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甘肃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交通相对较为便利,而且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这为甘肃省的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省的出口贸易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甘肃省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甘肃省的外贸企业数量较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甘肃省的出口贸易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甘肃省的外贸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包括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出口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产品结构单一甘肃省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是制约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甘肃省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农产品、轻工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相对较低。

这种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不仅影响了甘肃省的出口贸易规模和效益,还使甘肃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甘肃省的外贸企业数量不多,绝大部分为小微型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使得甘肃省的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占据有利地位,更难以与国际市场上的大型外贸企业进行竞争。

3.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甘肃省的出口贸易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甘肃省的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信息获取和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对市场变化反应相对迟钝;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甘肃省的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

4.外贸环境的不完善甘肃省的外贸环境相对不够完善,包括政策支持不够、金融服务不足、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岳 沅(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摘 要: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联合月氏订盟夹击匈奴,遂派张骞出使西域进行外交结盟,张骞经数十年得以还汉,开拓出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影响中国与西方几千年之久。

数千年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部分的必经之路,地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与西域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东西文化在此交汇,也赋予甘肃众多旅游资源。

关键词:丝绸之路; 沿线各省; 旅游经济周人兴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甘肃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之称,河西走廊是中原与外界沟通的黄金地段,文化资源丰富,融贯东西。

目前,省内国家一级文物大约有43万件,三级及以上的文物大约11万件,文物保护单位73处(国家级重点)。

甘肃是丝绸之路上关键的要隘,有史料记载,佛教在甘肃的传播早于中原地区300余年,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枢纽,在中国的佛教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甘肃旅游地理资源概况甘肃全境国家级的自然景观251个,分布有草原、山地、高原、河谷等地貌,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河西走廊是比较平坦的狭长地形,因汉代博望侯的通商之路而举世闻名,是当时通商之路的要隘,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河西走廊发挥地缘优势,在旅游领域的资源丰富程度排在全国前列。

且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山比较多的省份,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很多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源头。

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发资金不足甘肃的旅游经费投入相比其他省份还是太低,许多服务于旅游项目的团体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缺乏项目基金和科研资金。

相关部门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调拨一批合适的与旅游产品相关的转向资金,用于支持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一些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者:郭蓉来源:《商情》2016年第51期【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指的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可以促进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合作交流的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可以促进国家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以及就如何更好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贸易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个新战略,大力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仅是现在我国对外贸易的需要,也是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传承,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行可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交流,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一)通过安全和能源合作带动贸易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通过加强同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来有效的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充分的运用到我国西部的地区优势,是我国不再那么的依赖马六甲海峡,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的机制建立可以加强中亚地区的交流,促进能源合作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1]。

另外,也正是因为现阶段中亚地区所处的政治形势比较动态,外界还受到恐怖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而中国的安全又同中亚地区的稳定息息相关,因此通过加强中亚同中国的合作还可以为维护中亚的安全作出一定的贡献,促进中国同中亚地区的友好往来。

(二)通过交通设施的建设促进进出口贸易交通设施对促进各个国家之间贸易合作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就使亚欧之间的运输路程得到了巨大的缩减,促进亚欧之间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运输。

同时,中国同中亚地区的交通设施的建立也在不断的合作,各种铁路,港口和公路的建设极大的缩减了亚欧到中国的运输距离,中国的政府除了在积极的投入贷款资金为了能够改善中东欧国家的一些交通状况,也在积极的扩宽海外市场,主动包揽一些中亚地区的公路的建设。

甘肃省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困境与对策

甘肃省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困境与对策

商展经济甘肃省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困境与对策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 金环摘 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通过对外贸易来实现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极大地促进了甘肃省企业的发展,人均收入有所增长。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其自身发展年限较短,经济实力和企业资源不足以支撑它们长期稳定的实行对外贸易。

本文以我国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甘肃省的企业在当下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帮助它们进行改善。

关键词:甘肃省企业;对外贸易;经济问题;解决措施;可持续增长本文索引:金环.甘肃省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困境与对策[J].商展经济,2021(14):042-044.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14甘肃省企业2019年的进出口总值为200亿元,进出口增速为40.1%,2020年上半年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70.2亿元,同比下降约9.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2亿元,下降14.6%,占全省外贸总值的44.8%,比去年同期减少2.6个百分点,甘肃省的对外贸易总值呈现下降趋势,对外经济贸易给甘肃省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甘肃省企业在对外贸易上还存在一些经济困境需要尽快突破。

1 企业实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在“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现战略调整,将发展方向逐渐向国际市场靠拢,对外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是一种任何国家或任何公司与另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任何公司进行的进出口活动,即不同国家或公司之间的服务或货物交换。

企业进行出口活动可以降低自身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随着某一类产品的生产量逐渐增加,单件的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将其进行对外贸易出口可以获取更大的销售市场,从而获取利润。

此外,在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会产生双向的信息交流,企业可以获取更多来自于外部的市场信息,并且可以学习新型的技术和销售方法。

“一带一路”对甘肃经济发展的挑战和策略应对

“一带一路”对甘肃经济发展的挑战和策略应对

“一带一路”对甘肃经济发展的挑战和策略应对甘肃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甘肃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甘肃经济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甘肃必须努力拓展经济空间,构建新的经济格局。

标签:一带一路;甘肃经济;策略一、引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广大的西部地区在整体经济中处于较弱地位。

要获得发展,除了加强自身的经济建设之外,也同样需要借助政策外力,以便能够乘势而起。

在这种对扶助政策的强烈渴求状态下,“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给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创设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省份的甘肃,必须积极面对伴随这一机遇而来的挑战,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并坚定实施。

甘肃要依托自身的资源条件,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根据“短板效应理论”,一个由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里能装下多少水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这就是木桶理论。

如果把木桶理论应用在经济领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总是被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拖慢、拖后,要想使经济能够获得良好的运行状态,就一定要先找出拖慢、拖后经济发展的那块短板。

要想找出甘肃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哪里,首先让我们用一些数据来说明短板所在。

甘肃省2010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二者相差5920.45元,到2015年,这一差距已扩大至7428元,扩大了25.5%。

2010年,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人均纯收入相比,二者相差2494.3元,到2015年时,这一差距已经扩大至4486元,差距扩大了79.9%。

2015年时,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3:1,而同一指标在甘肃省则高达3.4:1,比全国高出了24.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居于全国第一位。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5年分别只占全国的平均水平的76.1%和60.7%,位列全国之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处于经济爬坡期的甘肃省将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运行的体系。

本文从甘肃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甘肃省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5)017-000-01
为了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增速放缓的情况,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位于这条经济长廊咽喉要道的甘肃省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

一、甘肃省对外贸易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增长迅速,从绝对量上看,进出口数额连年攀升,外贸规模连年扩大。

2010年进出口总额仅为73.24亿美元,201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
突破百亿,达到102.8亿美元,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的增速。

2014年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转变了以往的逆差态势。

甘肃省2010―2014年,外贸依存度维持在10%左右,在西北地区位于第二,但远低于沿海地区水平。

从外贸结构上来看,较为合理的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大体相当略有结余,但在2013年以前,甘肃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就需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环境影响分析
1.甘肃省地理环境分析
现代丝绸之路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区位优势的省份,也是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必经通道,甘肃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钻石节点”。

2.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甘肃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拥有一批重点企业,已形成了多个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合理,具备了很好的起步腾飞的条件,完全可以按照“基地”、“平台”、“黄金段”来进行策划和设计。

3.甘肃省交通环境分析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
必经通道。

省会兰州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几何中心,4大铁路干线、7条国道、4条省道、5条高速及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是西部与中部的交通枢纽,辐射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地。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目前为西北地区主干机场之一,位于兰州都市1小时经济圈内,地处兰州、白银、西宁区域经济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

4.甘肃省人文环境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目前,甘肃全省信奉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撒拉、保安、东乡和哈萨克等6个民族,共180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肃省作为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地区,在宗教、语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

5.甘肃省对外贸易外部环境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甘肃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中,兰州新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兰州新区作为西进战略的起点,在建设过程主要工作放在打造中国西北区域重要的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开拓经贸物流通道,培养西北经济的全新体系中。

三、甘肃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1.发挥区位优势,构建板块经济
以构建板块经济为突破口,建设向西发展的经济平台。

甘肃的钢铁、石油、有色冶金等方面的技术比较先进,市场影响大。

中亚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出口资源产品是这些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这就为甘肃省借助区位优势在资源和能源工业向中亚地区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中亚的大部分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慢,这就为我省的现代农业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中亚地区最为迫切的农业产业和产品技术,有重点的地启动农业技术西进战略,鼓励技术优势企业到中亚建立“中国甘肃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项目的合作开发。

2.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出口加工基地
甘肃省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借助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开发本地的优质资源,增加本省商品的竞争力。

同时利用我国东部对口援建的机会,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项目落户甘肃省,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基地,为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扩大商贸通道
目前,甘肃省已与18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全省有一大批具有外贸经营资格的企业,因此,建设商贸物流平台是必须的选择。

加快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加大交通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运输基本条件,进一步强化区
位优势,为我省向西开放提供良好的通关环境。

物流成本将有所降低,产业转移将加速推进,经贸合作将日益紧密。

4.充分发挥人文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充分利用人文环境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经济圈。

结合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悠久的历史底蕴为突破口,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一个完善的旅游经济圈。

5.借助政策倾斜,发展新区优势
兰州新区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起到了向西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兰州无疑是国家在西部选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地区。

在兰州新区设立兰州自由贸易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公路、铁路、航空的优势加强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济往来。

参考文献:
[1]霍建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西开放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
[2]王明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及其战略意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6).
[3]胡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大原则[J].中国经济周刊,2013(37).
[4]王文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河西走廊产业集群形成
的探索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