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史为鉴 勇担重任 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1.古文二则知识超市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闻:听说。

其:指杨震。

辟:征召。

之:代词,指杨震。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指才能优异的人。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当之郡,道经吕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来送给杨震。

)[之:动词,到。

道:动词,取道。

昌邑: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故:过去,从前。

谒:拜见。

至:到了。

以:来。

遗:送给。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无:没有。

知:知道。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子:你,对他人的尊称。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愧:羞愧。

转:调任。

]性公廉,不受私谒。

(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性:本性。

私谒:私底下的贿赂。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故旧:老朋友。

或:有的人。

欲:想要。

令:让。

开:开办。

遗:馈赠。

亦:也。

厚:优厚。

乎:语气词,吗。

](①“四知”指什么? ②对杨震拒为子孙“开产业”一事,你有何感想?)【句段分析】“大将邓骘闻其贤而避辟之。

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重 点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难 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导 学 流 程
一、创境启思
1、资料助读
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1964年被授予“”。主要著作有《》。
2、给加点字注音。
截然()感慨()惭愧()
争执()怦怦()搓捻()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8.10.17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张红梅审核教师:张二红朱静 安利
课 题
再塑生命的人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独特的教育方式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再塑生命”如何理解?
五、回归拓思
1、列举古今中外的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
2、像海伦 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爱心博大
莎莉文老师 教“我”认识事物 教育有方
再塑生命的人共创奇迹
热爱生活
海伦凯勒 敏而好学
七、学案反思
3、根据拼音写汉字。
zèng( )送 芬fāng()奥mì()
zhàn( )开fǔ( )弄jī( )荡
补充修改
二、自探静思
1、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内容。
(提示:某人做某事结果怎样)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三、合作辨思
1、莎莉文是个怎样的老师?你对她的教学方式有何评价和感受?试举一例进行交流。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周瑞霞审核教师:王雪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重点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难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导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尴.尬.()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胡髭.()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甲胄.()粗糙.()(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尴尬:炽热:补充修改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无可置疑:黯然失色: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1·cn·jy·com二、自探静思:(一)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合作辨思1. 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有什么作用?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表,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4.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22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2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富贵不能淫》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反复诵文章,培养文言语感3、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并初步感知“大丈夫”重点反复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难点初步感知理解“大丈夫”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1、在《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谦恭的询问曹操“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两人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那么在战国时期,同样景春也谦恭的询问孟子“什么是大丈夫?”并展开讨论,那么,古往今来,提到“大丈夫”这个词,出现在你脑海里的人物是谁?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观点和想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心中对于“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板书:富贵不能淫)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理解文章的标题《富贵不能淫》确定文章的体裁:富:富裕贵:显贵,禄位高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按古语正解,应译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

另一种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题解:由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孟子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出处(课下注释中,出处以及对于《孟子》的介绍)4、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称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仁、义、礼”并扩展了“智”。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1.快速浏览,自由朗读(整体通读文章,划分停顿,注意字音)2.教师范读,学生自我纠正读音、停顿(强调“冠”和“女”的读音)3.自由朗读一遍,初步感知文章三、合作辨思1.学生分小组研读翻译整篇文章参考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小组内组长和其他组员的帮助。

2.各组之间沟通交流本组不理解的内容3.四个小组分别翻译一小段话,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补充个别知识点以及个别字的翻译)4.为什么公孙衍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他们是纵横家,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14背影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背影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背影》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来源:][来源:学科网]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导入: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作者简介: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xiè) 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典质(zhì) 赋(fù)闲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勾(gōu)留(liú) 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张红梅审核教师:张二红安利朱静课题皇帝的新装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

重点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

难点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1、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2、文体知识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具等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以生命,给它们注入思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速度课文:请根据示例梳理情节,用动词完成下面填空。

(爱)新装——()新装——()新装——()新装——()新装三、合作辨思1、本文大胆的夸张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夸张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2、童话离不开想象,本文最奇特的想象体现在哪里?3、文中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请从人物的语言、对话、心理、动作、细节处进行赏析。

四、回归拓思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五、训练反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了什么?激发想象,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要合情合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1.赏析一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听写在听写本上。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结合文章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并用红笔勾画下列加点字词并解释。

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子之听夫.吾于何逃.声哉课后巩固[基础巩固]1.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创境启思




补充修改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
农民诗人”。在他 38 岁时,他做出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了在一所师范
学校教书的职业,选择成为一名诗人,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自探静思 1. 明其义: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 读其韵:朗读全诗,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语音的准确性。 3. 品其情: (1)诗人在作出选择前有哪些考虑?
(2)作者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自然之路?未选择的路呢? (3)那天清晨作者作出选择时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三、合作辨思 1.为什么大篇幅描写未选择的路?为什么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本诗的“路”包含什么深刻含义?
四、训练反思 结合“路”的象征意义,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把它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 七年级 语文 导学 案
备课时间: 年级:七年级 设计教师:
审核教师:
课题
《未选择的路》
课型
新授课
明其义(理解诗歌中不认识的字词)、读其韵(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习
品其情(品味诗歌的情感)
目标
悟其理(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重 点 品其情(品味诗歌的情感)
难 点 悟其理(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未 选 择 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时练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九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
课题第六单元《文言文》以史为鉴勇担重任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曹刿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赏析海燕形象。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