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及化疗副反应资料

合集下载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肿瘤化疗是目前常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药物靶点存在非绝对特异性,肿瘤细胞被杀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无法逃脱化疗药物的“误伤”,患者出现化疗副反应。

常见的化疗药物副作用主要有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毒性、心脏毒性、脱发。

一、胃肠毒性胃肠毒性的表现大多数化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胃肠出血及腹痛。

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可预见和可预防的胃肠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根据催吐潜能可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不予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

不同的化疗药物催吐效应不同,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提前了解药物的催吐潜能,根据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有效且能耐受的化疗方案。

恶心呕吐的药物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案除了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diairhea,CID)也是一种常见胃肠毒副反应。

C1D会导致水电紊乱、脱水、感染,严重可致休克、死亡。

氟尿喀咤、伊立替康,羟基喜树碱、卡培他滨等是常见导致C1D的药物。

国际抗癌协会将C1D 分为0-5级,相应的治疗方案见下表:如果使用伊立替康,可在使用前检测UGTIA1基因致预测腹泻的发生率,纯合子突变型UGT1AI7/7、杂合子UGTIAI6/7、野生型UGTIA16/6导致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7.6%、18.5%、6.9%o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表现分级骨髓抑制在早期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严重时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多数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抵抗力下降、出血等表现。

根据临床血液学检查,骨髓抑制由轻到重分为4级,如下表: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不同药物或化疗方案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患者因素如高龄且接受全量化疗、骨髓受侵、肝肾功能异常、免疫抑制状态、近期进行手术、既往放化疗等都是出现骨髓移植的高危因素。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有哪些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杀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以达到治疗效果,和手术、放疗一样,都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治疗的区域上来看,手术和放疗是局部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病发区,如果肿瘤发生了转移,就很难起到作用;化疗是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化学治疗药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经过全身器官,即便肿瘤发生转移,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但化疗并非全是优点,也会带来一定副作用。

1.肿瘤化疗的副作用1)白细胞减少: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会让患者感受到很大痛苦,其中最首要的就是白细胞数量会急剧减少,患者提抗力、免疫力急速下降,很容易在化疗之后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各个部位都有感染的几率,失去了天然免疫屏障;2)有出血现象:很多患者在化疗结束之后,牙龈、口腔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果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了损伤,还会血流不止,这主要是因为化学治疗药物会对患者血小板造成影响,破坏其凝血能力,体内血小板含量低,止血缓慢;3)营养不良:化学药物治疗的方法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引起贫血,这也是患者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头晕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会对肠胃功能造成损害,患者会有食欲不振的症状,胃肠道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对食物吸收不够充分,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营养不良;4)消化障碍:化学治疗药物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刺激,例如胃肠黏膜,患者很容易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这也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5)肝损伤:肝脏是人体代谢毒素的重要器官,在服用各种药物之后,都会被肝脏分解然后被人体吸收。

化疗药物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在长期作用下,肝脏会受到较大影响,其正常功能会受到损害。

在化疗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药物,应该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减少对肝脏的损伤;6)免疫功能下降:化学药物会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常见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等,在接受化疗之后,这些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7)身体衰弱:大部分患者在化疗结束之后,都会全身无力、精神萎靡,少部分患者会全身冒虚汗、嗜睡;8)炎热反应:患者会有头晕、头疼、口干、发热等症状;9)心脏毒性:部分化学治疗药物会有强烈副作用,产生心脏毒性,对患者心肌细胞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气短等,严重的还会有心力衰竭;10)肾脏毒性:在化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否则会对患者肾脏功能造成损坏,出现腰痛、肾区不适;11)神经系统毒性:化疗能够对人体周围末梢神经产生影响,在长期化疗过程中,患者四肢会变得麻木,肢体反应迟钝,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化学药物都能股引起不同程度上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12)静脉炎:静脉滴注是主要的化疗方式,在长期静脉注射的影响下,就会发生静脉炎,患者血管颜色会发生变化,从正常转变为暗红色或暗黄色,且注射的局部会有强烈疼痛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会导致栓性静脉炎,组织血液的正常流通和循环;13)膀胱炎:在使用异环磷酰胺等药物之后,患者小腹会有明显胀痛和不适的感觉,甚至引发血尿,或者其他类型的膀胱炎症状;14)肺纤维化: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都是引起肺纤维化的化学药物,在胸部扫描的图像中可以清楚看到肺部纹理增粗,如果患者肺功能本身就受到影响,在化疗后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1、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

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

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2、身体衰弱:患者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3、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4、消化障碍: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

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

5、炎症反应: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

6、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改变或S-T段改变等。

7、肾脏毒性: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

8、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

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诺威本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副反应。

9、静脉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

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

10、膀胱炎:异环磷酰胺,斑蝥素,喜树碱等可使病人出现小腹不适或胀痛,血尿等一系列药物性膀胱炎症状。

11、肝脏毒性: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

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12、肺纤维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拍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

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

根治性化疗对化疗敏感,可治愈或完全控制的肿瘤,用根治性化疗:绒毛腺癌、儿童白血病、HD、NHL、睾丸癌、儿童肾母细胞瘤,疗效与剂量强度密切相关。

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多久恢复?

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多久恢复?

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多久恢复?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然而,化疗药物也会对正常的细胞造成损害,导致多种副反应。

这些副反应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多久恢复呢?一般来说,不同的副反应恢复的时间也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疗副反应及其恢复时间:恶心和呕吐: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和呕吐,这些反应通常在化疗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

轻度的恶心和呕吐通常在化疗后一天内消失,而重度的恶心和呕吐可能持续数天。

对于一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这些反应。

疲劳:化疗可能会引起身体的疲劳和虚弱,导致患者感到疲惫不堪。

这种疲劳通常在化疗后一周左右达到高峰,并在数周内逐渐恢复。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可能会损害骨髓中的造血细胞,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下降。

这种情况通常在化疗后一周左右出现,并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全恢复。

这些反应通常在化疗后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神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神经毒性,导致手脚麻木、刺痛等不适。

这种反应通常在化疗后数周至数月内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恢复得较慢。

同时,患者的营养状况、感染情况和其他合并疾病也会影响副反应的恢复时间。

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不良反应,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参考资料(Dr.lps官方商城)总之,化疗产生的副反应多久恢复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PPT课件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PPT课件

临床表现
骨髓抑制
贫血、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等。
心脏毒性
心肌缺血、心律失 常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口腔溃疡等。
肝肾功能损害
肝功能异常、肾功 能不全等。
神经系统毒性
周围神经病变、中 枢神经系统毒性等 。
02
常见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恶心和呕吐
化疗药物可能导致恶心 和呕吐,影响患者的生
《肿瘤化疗不良反 应》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是指在肿瘤化 疗过程中或化疗结束后,患者出 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 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身 体的损害。
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控 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和化疗
通过放疗和化疗等手段,杀死 癌细胞,缓解病情。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肿瘤,手术切除是有 效的治疗方法。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和抑郁情绪。
详细描述
患者在进行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输注血小板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骨髓功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配 合,最终成功完成化疗,肿瘤得到控制。
案例二:心脏毒性的病例
总结词
心脏毒性是某些化疗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_2023年学习资料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_2023年学习资料

通用毒性标准1.0版到4.0版。-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Terminology Criter a Adverse Events-CTCAE的发展过程:-1984年,美国NCI制定了最初的CTC-v1. ,共包含49项不良反应条目,对治疗-肿瘤时涉及的13种器官共18种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但仅限于化疗药物所 的急性-不良反应。
1级不良反应是指较轻微的不良反应-通常无症状,且不需要对机体进行干预治-疗,也不需要进行介入或药物治疗-2 不良反应是指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通常有临床症状,且需要在当地进行药物-或其他方面的干预治疗,这类反应可能影 响机体的功能,但是不损害日常生活与活-动:
3级不良反应是指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通常症状复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或住院治疗等积极的干 治-疗;-4级不良反应是指可能对生命构成潜在威-助的不良反应,这类反应往往可致残,甚-至导致器官损害或器官 能的丧失;-5级不良Vol..32,Februar ,2012
与CTCAE V3.0相t比较,CTCAE V4.0-无较大变动,仍采用5级评分系统对不良反-应的严重度进 评价,并对每一种不良反-应的严重度从1~5级进行了特定的临床描-述。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Adverse Events CTCAEersion 4.0-Published:May 28,2009 v4.03:June 14,2010-U 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ational In 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988年,NCI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其他众多小-组成立了NCI-CTC修订委 会,对CTC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制订了CTCV2.0。

化疗副作用及护理ppt课件

化疗副作用及护理ppt课件


3、肾和膀胱毒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体外,所以肾脏容易损害。临床上表现为无 症状性血清肌酐升高或轻度蛋白尿,甚至无 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容易引起肾脏毒性的 药物有丝裂霉素、大剂量的氨甲喋呤、异环 磷酰胺、亚硝脲等。临床上引起膀胱炎的药 物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其代谢产物丙 烯醛,可损伤泌尿道上皮,尤其是膀胱粘膜 上皮,引起泌尿道毒性。



骨髓抑制护理:用药注意定期检查血象,严 密观察出血倾向,防止出血,预防感冒, 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明显时化疗 前30分钟用止吐药 。若反应严重,呕吐 频繁,应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必 要时记出入量。 口腔护理:指导病人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 食辛辣刺激过硬食物并多饮水,注意观察 口腔黏膜变化情况,加强口腔护理,预防 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其 他1、口腔粘膜炎 口腔粘膜炎是化疗患者的突出问题。多于 化疗一周后出现。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一般在5%左右,临床上发生过敏 反应频繁的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和紫杉醇, 一般过敏发生率在10%-20%左右,表现为I型 过敏反应,包括哮鸣、皮疹、血管水肿,焦 虑不安和低血压。 3、脱发、尿酸升高
化疗副作用及护 理
骨髓抑制

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对骨髓抑制作 用与细胞的半衰期有关。红细胞120天,血小板5-7 天,粒细胞6-8小时,所以化疗后通常出现白细胞减 少,然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且通常前者比后者严 重,化疗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贫血。 1、粒细胞减少: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的危险性增 加。 2、血小板减少: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导致血小板 降低。当血小板低于5000-10000mm时,容易发生 危及生命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和呼吸道大出 血。 3、贫血:由于红细胞半衰期长,所以化疗引起的 严重贫血并不多见,主要是抗代谢的化疗药物如抗 叶酸素、抗嘧啶类和一些烷化剂影响。

肿瘤化疗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肿瘤化疗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肿瘤化疗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生物统称为肿瘤,肿瘤可以入侵人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引发肿瘤的原因医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答案,肿瘤在早期阶段并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只能通过CT或影像手段发现肿瘤,直到肿瘤中晚期身体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感。

化疗是肿瘤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杀灭体内的癌细胞。

但由于化疗药物是一种细胞毒药物,因此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点: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而言,化疗后消化系统会第一时间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溃疡、食欲不振等症状。

由于化疗药物本身自带的毒性较强,药物被输送到肿瘤患者体内后,药性开始在体内四处扼杀癌细胞,同时也会误杀体内自身正常的细胞,从而造成身体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早期的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对胃肠道有直接性的刺激,一般会在化疗后的24小时或者化疗后的7天内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现象,导致患者无法进食,甚至会出现脱水现象。

在化疗期间消化道的粘膜会出现损伤,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患者会因疼痛而无法张嘴进食,严重时口腔内会出现血泡现象。

腹泻和便秘同样也是化疗期间的常见反应,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也有所不同,这就会出现部分患者在连续的化疗药物刺激下出现腹泻现象,后期可能会有便血的症状;而部分患者在化疗药物的刺激下胃肠道功能蠕动缓慢,会出现麻痹性肠梗阻,从而导致便秘。

这些症状都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也严重摧残了患者的精神。

(图1)化疗后导致食欲不振1.肝肾功能不良反应肝脏和肾脏是化疗药物主要的排液场所,化疗药物对肝脏和肾脏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出现肝毒性和肾毒性,其中肝毒性的主要症状为转氨酶过高、肝细胞坏死、轻度黄疸等现象,甚至会出现轻度肝炎的症状,由于肝功能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患者会出现发烧、痞证、畏寒,肝腹部在按压时伴有疼痛,严重时会有出血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氏评分(Karnofsky,
KPS)
100 一切正常,无不适或病征 90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病征 80 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 70 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活动或工作 60 偶尔需要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 50 常需人帮助或医疗护理 40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护理和帮助 30 生活严重不能自理,须住院,但无死亡危险 20 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 10 病危,临近死亡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对临床表现为局限性肿瘤,可用局部治疗手段(手术或 放疗)者,在之前先行化疗。
目的:使局限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 缩小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切除率; 消灭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 了解化疗对肿瘤的敏感性。
肛管癌、膀胱癌、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NSCLC
肿瘤化疗及化疗副反应
肿瘤内科学发展史
( 20世纪 )
4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第一个里程碑 氮芥治疗淋巴瘤 近代肿瘤化疗的开端 第二个里程碑 合成CTX及5-Fu 有效抗肿瘤药物的合成 第三个里程碑 DDP和ADM进入临床 肿瘤内科学形成;化疗方案日趋成熟
肿瘤内科学发展史
( 20世纪 )
80年代 90年代
姑息性化疗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病人的基本治疗,除 此之外无其他替代手段。
目的: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应注意避免过度治疗使生活质量下降 全身化疗、腔内化疗、介入化疗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癌
研究性化疗
(investigational chemotherapy)
4 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完全不能自理,强迫卧床或坐椅
5 死亡
适应征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者(白血病和淋 巴瘤) 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如绒癌和恶性葡萄胎等 实体瘤根治术或放疗后的辅助化疗 实体瘤的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实体瘤的姑息性化疗 腔内化疗(癌性胸、腹和心包积液) 某些癌症所致的上腔静脉压迫症、呼吸道梗阻、颅内压增 高等,可先期化疗后放疗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静滴、静注、微泵持续 腔内注射:胸腔、心包、腹腔、鞘内、膀胱 动脉插管:肝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 肌肉注射 口服 其他:瘤内、瘤周、外用
!腔内化疗药物选择
选用可重复使用,局部刺激小,抗 瘤活性好的药物。考虑腔内给药后AUC明 显比血浆AUC高的药物。
动脉插管化疗
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颈动脉、锁骨下 动脉等置管治疗所辖区域肿瘤。局部动 脉给药条件: (1)肿瘤局部侵犯为主,少远处转移; (2)给药动脉主要供应肿瘤组织; (3)所用药物局部摄取快全身灭活快。
仍需综合治疗
辅助性化疗
(adjuvant chemotherapy)
原发肿瘤经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清除肿瘤病灶后给予 的全身化疗
目的: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消灭术前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
生长加速,生长比率增高,对药物敏感性增加;肿瘤 体积小,更易杀灭 头颈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
根治性化疗可治愈的肿瘤
绒毛膜上皮癌 恶性葡萄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 进展型和高度进展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Wilm瘤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睾丸癌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wing肉瘤 小细胞肺癌 神经母细胞瘤 卵巢癌
根治性化疗有价值的肿瘤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辅助性化疗有价值的肿瘤
肛管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膀胱癌 非小细胞肺癌
喉癌 骨肉瘤 软组织肉瘤 基底细胞癌
辅助性化疗可能有价值的肿瘤
食管癌 鼻咽癌 其他头颈部癌 胃瘤 宫颈癌 前列腺癌(激素)
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1)术后放化疗 乳癌 睾丸癌 大肠癌 软组织肿瘤
(2)先化疗后手术 骨肉瘤 乳癌(Ⅲ期) 肺癌(ⅢA期)
(3)不能手术的先化疗后手术 小细胞肺癌 睾丸癌 卵巢癌
(4)放化疗同时进行 尤文氏瘤 肺癌
(5)化疗加靶向治疗 乳腺癌 NHL 大肠癌 肺癌
卵巢癌
禁忌症&适应症
禁忌征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孕、终止妊娠或哺乳) 造血功能低下者,WBC<3500,ANC<1800,PLT< 8万 PS<40,严重恶液质,估计生存期<3月 合并严重全身疾病,或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 功能严重衰竭 感染,体温大于38℃ 严重电解质紊乱 未获得病理学依据
0 死亡
Zubrod-ECOG-WHO评分 (ECOG ,ZPS)
0 活动自如,能无约束地进行发病前全部活动
1 体力活动受影响,但不用卧床,并能进行较轻或坐 着做的工作,如轻的家务,办公室工作
2 不用卧床,生活亦能自理,但不能进行任何工作活 动,白天过半时间仍可行走坐立
3 生活能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要卧床或坐椅
2000年
生物反应修饰剂 第四个里程碑 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新抗癌药进入临床;多药耐药基因发现 生物治疗;基因治疗 第五个里程碑 分子靶向治疗
我国肿瘤学发展
1933年
1952年
1959年
1974年 1985年 1988年
北平协和医院肿瘤科成立 (成员有金显宅、司徒展、Spies JW) 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成立 (天津人民医院,现名天津肿瘤医院) 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成立 (日坛医院) 参加国际抗癌联盟(UICC) 第一届全国肿瘤化疗学习班(北京) UICC肿瘤内科高辅助化疗 姑息性化疗 研究性化疗
根治性化疗
(curative chemotherapy)
对可能治愈的部分肿瘤,进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近期目标:完全缓解 远期目标:无复发生存率
根据“一级动力学”原理要求: 联合化疗方案 ——机制不同、毒性不同、单药有效 足量足疗程 缩短间歇 尽量完全杀灭肿瘤细胞
目的:探索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疗 效 强调临床药物试验的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原则 循证医学
两个概念:诱导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诱 导 化 疗: 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化疗
只能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新辅助化疗:对于仍有手术机会的中晚期患者,
通过化疗达到降期、缩小手术范围 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