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资源污染
厦门马銮湾新城生态水系建设及补水方案优化研究

第 46 卷第12 期2020 年给水排水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 46 No. 12 2020厦门马銮湾新城生态水系建设及补水方案优化研究王泽阳1黄黛诗1王连接1丁聪2王开春1杨娟2(1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361000;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1122)摘要马銮湾新城是厦门计划打造的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对水系及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从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角度,根据新城水生态水环境规划目标,提出马銮湾新城水系的建设方 案及补水方案,同时采用M IKE21模型对方案进行优化评估,最终确定新城水系的工程建设内容。
结果表明,本次确定的方案可满足马銮湾水系的生态建设要求,采用模型对规划水系进行水动力评 估和方案优化,并对水动力较弱的区段采用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可指导马鋈湾新城的 水系开发建设,也可为其他城市水系的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方案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水系补水方案马銮湾厦门中图分类号:T U9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71(2020)12—0050—06DOI:10. 13789/ki.w w el964. 2020. 12. 009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system and optimization of water replenishment schemes in Xiamen Maluan Bay Newtown Wang Zeyang1,Huang Daishi1,Wang Lianjie1,Ding Cong1,Wang Kaicun】,Yang Juan2(I.Xiame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Xiamen Sponge City 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Xiamen 361000 ,China ;2. Hydrochina Huaclong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9 Hangzhou 311122 ,China)Abstract:Maluan Bay Newtown is an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bay newtown planned by Xiamen,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water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mainly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water replenishment plan of the Maluan Bay Newtown water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iving water quality pre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goals of the newtown water ecological water environment planning.At the same time,the M IKE21 model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plan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newtown water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 determined this time can meet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aluan Bay water system.The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the hydrodynamics of the planned water system,and a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was adopted for the sections with weak hydrodynamics.The method can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system of Maluan Bay Newtown,and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iving water quality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903)。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厦门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厦门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全面评价厦门市水资源安全状况,本文将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需求、水质状况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厦门市水资源供给状况相对充足。
厦门位于东海沿岸,拥有丰富的海洋水资源,并且有多条主要河流流经该市,如濠江、深沪港和浔江等。
这些河流对于厦门市的水资源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供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厦门市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城市的供水提供了可靠的补充。
其次,厦门市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厦门市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城市的用水需求主要来自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用水需求也因为农田面积的扩大而不断增长;工业生产用水需求也随着城市的工业发展而增加。
因此,厦门市水资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另外,厦门市水质状况较好。
厦门市重视水质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加强了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通过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厦门市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目前,厦门市的主要水体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的水质标准,为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总之,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相对良好。
尽管面临着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但是厦门市的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
另外,厦门市重视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水质状况较好。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厦门市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评价厦门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可以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gt

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gt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建议郑建华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极其重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
而厦门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厦门市,特别是厦门岛内的供水主要依赖40km以外的九龙江引水,约占岛内供水量的80%以上。
因此,如何做好厦门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就成为厦门市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全体市民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就开展厦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工作中需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几点建议。
1、自然环境概况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全市陆域总面积1569.3km2,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及滩涂等类型。
厦门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2mm,集中于春夏两季,年平均蒸发量为1651.3mm,季风环流季节更替明显,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比较明显。
受地形与气候影响,厦门境内河溪众多而短促,汇水范围小,但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
同安的东、西溪是厦门境内最大的河流,其全长规模为33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90万人(含高校在校学生20万人)。
3、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厦门市水资源公报》(2005年)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供水总量61699万m3(不含海水供应量)。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53655万m3,占87.0%,地下水源供水量为7393万m3,占12.0%,其他水源供水量651万m3,占1%;当地水资源供应量为42230万m3,占68.4%,跨流域引水量为19469万m3,占31.6%。
此外,2005年海水主要供应于火电厂冷却和湖泊冲污等,均未经淡化等处理直接利用,供应量为89448万m3,比上年增加27%。
2005年全市用水总量为61699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最大,为27341万m3,占44.3%;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18366万m3,占29.8%;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2137万m3,占19.7%;农村生活用水量为3854万m3,占6.2%。
厦门杏林湾水库截污效果分析及防控对策

厦门杏林湾水库截污效果分析及防控对策龚春明;刘永春;黄小达【摘要】利用杏林湾水库水质监测资料,用超标分类评价法对杏林湾水库截污后水质变化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截污后的杏林湾水库水质指标DO、CODMn、BOD5、NH3-N和TP总磷都处于Ⅲ类以上水平,但TN仍处于劣Ⅴ类,常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调查分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城镇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并提出水库水质改善提高的措施。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前沿》【年(卷),期】2018(008)002【总页数】6页(P106-111)【关键词】杏林湾水库;截污;水质评价;水污染防控【作者】龚春明;刘永春;黄小达【作者单位】[1]厦门市集美新城指挥部,福建厦门;;[2]厦门市集美新城指挥部,福建厦门;;[2]厦门市集美新城指挥部,福建厦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 引言杏林湾水库地处厦门市北部集美区内,该处原为一个开阔海湾,1956年筑堤围海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淡水水库,面积7.2 km2,周边有杏林、后溪、灌口、侨英等多个街镇,汇水面积约209.3 k m2,总库容2465万m3,正常水位库容1201万m3,主要受上游石兜-坂头水库和后溪流域降水的汇流补给,下游经涵闸通入大海,是具防洪排涝、灌溉、养殖、供水及旅游等多功能的水库[1]。
周玉琴通过分析1990~1996年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大多数情况下水质类别为IV~V类,主要污染来源为生活污水、农田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废水[2],王静等对2006~20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表明,杏林湾水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NH3-N和BOD5,其中TN超标最严重,水库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化状态[3],卢亚芳等还对杏林湾水库的水质富营养化、水质理化特性,水体的硝化作用及水系表层沉积物中PAHs进行了评价和研究[4] [5] [6] [7]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杏林湾水库水质日趋劣化。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6.02•【字号】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已于2021年2月26日经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5月27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6月2日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21年2月26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2021年5月27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生态保护第四章污染防治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考核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辖区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环境保护以及相关产业。
第四条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厦门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4.07.30【实施日期】1994.10.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法规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7月30日福建省厦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坚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厦门市各级人民政府地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行政首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关污染防治费用收支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并加强管理。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履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在防治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和环境标志产品。
第二章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和管理。
环保部门负责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各级环保部门依法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或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检查机关和检查人员应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各级环保部门可设义务环境监督员,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监督。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法履行保护环境职责,并协同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各有关海洋管理部门应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市环保部门对厦门海域的环境保护实施监督和管理。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厦门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厦门岛和思明半岛之间,是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城市。
由于处于沿海地区,厦门的水资源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厦门的水资源进行安全评价,主要从水资源供应、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供应厦门市的主要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主城区周边的山区水源地,其中主要的河流有思明区的湖滨河和集美区的乌涂溪。
此外,厦门还通过引水工程从外地调水,如岛外的漳州、福州等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目前的供水能力基本能满足需求,从人均供水量来看,厦门每天的供水量约为226.5升/人,已超过联合国的标准为100升/人/天。
此外,厦门市也在加大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然而,厦门市的水资源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首先,由于厦门市水资源的特殊性,供水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厦门市主要水源地都位于山区,山区的降雨时间和分布较为不均匀,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
其次,厦门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给水资源的供应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水质状况水质是评价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水质可以保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厦门市的水质整体上属于良好水质,饮用水水质已达到黑茶水净化和大型净水厂饮用水的标准。
目前,厦门市已建设了多座大型水厂,通过采用化学沉淀、混凝、过滤等工艺技术,对水源进行净化和处理,有效保障了供水的水质安全。
此外,厦门市也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洗澡、使用化学品等不良行为,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河流的底泥淤积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厦门市还需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厦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厦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一、前言厦门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厦门市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利用的问题。
为了保护厦门市水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以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制定完善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建立健全的水污染监管体系。
2.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水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水平。
3.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管理水平。
三、重点任务1.制定完善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法治化水平。
(1)修订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2)加强水污染源头治理,推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3)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建立水污染防治责任追究机制。
2.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水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水平。
(1)加强河流、湖泊、水库和海域的监测工作,建立水环境质量评估监测网络。
(2)改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加大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力度。
(3)加强水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污染监测、评估和治理的技术水平。
3.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管理水平。
(1)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推行水资源公共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控。
(2)推广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建立水资源保护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四、实施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1)修订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等,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2)制定水污染防治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水资源管理各方共治的局面。
2.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1)加大对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力度,建立全市的水环境监测网络。
(2)修复和保护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生态环境,加大对重点污染区域的整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水资源现状
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境内无大河,市内河流里程短河面窄河床浅水量集中,在汛期开发利用难度大,厦门市最大的河流西溪流域面积494km2第二条大河流后溪流域面积209.3km2。
其余河流面积小于100km2且厦门市河流多为季节性山溪河流,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曰占全市总面积40%的地区降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直接入海,厦门市多年水资源总量12.3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6 m3。
一、厦门水资源现状
根据厦门市2004 年水资源公报, 厦门市2003年全市供水总量为6.08 亿m3 ( 不含海水供应量) ,地表水供水量为5.13 亿m3, 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87 亿m3。
当地水资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67.6%, 跨流域引水量为1.97 亿m3, 占供水总量的32.4%。
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为适中, 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0.4%, 其中,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3%, 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42.6%。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 超出警戒线, 需引起注意。
2004 年全市用水中农业、生活与工业用水总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44.9%、25.6%与29.7%
1.降水量
当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00.7mm,比上年增加6.32%,比多年平均值增加4.65%,折合年降水总量25.18亿m3,属平水年。
其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同安,最小的是厦门岛。
2. 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3.37亿m3,比上年增加6.44%,比多年平均值增加9.32%,折合径流深849.9 mm。
同安地表水资源量为7.58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6.69%,比多年平均值增加8.60%;翔安、集美、海沧和厦门岛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25亿m3、1.85亿m3、1.29亿m3和0.4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增加33.93%、2.21%、13.16%和减少35.48%。
各单元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
3. 地下水资源量
全市地下水资源量2.40亿m3,比上年增加7.14%,其中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厦门岛分别为1.21亿m3、0.47亿m3、0.36亿m3、0.24亿m3和0.12亿m3,各单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5.22%、11.90%、5.88%、20.00%、减少7.69%。
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同安,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50.42%,最少的是厦门岛,仅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5.00%。
4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计算量而得。
厦门岛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呈增长的趋势,而农业用水字1998年以来成减少的趋势。
2005年城镇生活用水1.21亿m3,目前各部门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城镇生活占20% 农村生活占6% 工业用水占30% 农业占44%
5.需水结构及需求变化
(1)工业用水:
随着厦门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对工业用水的增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样必将带动用水效率的显著提高,工业用水将大幅下降。
(2)农业需水:
根据近十年播种面积厦门岛灌溉需水总趋势是逐渐减小生活用水。
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也将逐步增大,厦门岛内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筑业餐饮服务员等需水量也相应的增加。
由此可见,未来城镇需水将大幅增长。
二、水质状况
1.废污水排放情况
厦门废污水排放量22715万m3,比上年增加6.3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25万m3,比上年减少6.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4014万m3,比上年减少6.7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75%。
城市污水处理量18222万m3,比上年增加5.88%,污水处理率为80.22%,比上年略有减少。
2 .水质概况
岛内:岛内高强度开发部分水环境污染严重
岛内大大小小有20多个污水泵站,两个污水处理厂,它们集中分布在环岛路沿线和筼筜湖周边。
但目前收集能力已显不足,部分泵站每天喝得“饱饱的”,也消化不完每天的污水。
厦门岛现状污水系统是依据1995年总规进行建设的,虽有部分调整,但仍满足不了岛内高强度开发需求,存在污水设施不完善、规模不足,以致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状况。
比如,筼筜湖水质一直是劣V类水质,五缘湾、埭辽水库、新丰水库等水体污染严重。
经过梳理,岛内现状收集能力不足的系统主要有四个——金环泵站、浦口泵站、南部环岛路系统和筼筜湖截流系统,其中,金环泵站、浦口泵站每天都撑得半死,也喝不完污水。
岛外:岛外水质恶化速度超出想像
(1)同安西溪: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崎坑大桥断面水质有所下降,为Ⅴ类。
(2)翔安九溪:西林桥断面水质状况同上年相当,为劣Ⅴ类。
(3)同安官浔溪:官浔桥断面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相当,为劣Ⅴ类。
(4)集美后溪:后溪水闸断面水质状况同上年相当,为劣Ⅴ类。
三、水资源严重不足
厦门市水资源匮乏,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46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数的41%,且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开发蓄水工程难度极大。
根据需水预测和水量平衡成果,厦门市2020年、2030年的需水量分别为13.9亿立方米、17.2亿立方米,到2020年厦门市将缺水3.89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水资源的需求呈增长之势,到2030年厦门市水量缺口将达到7.16亿立方米,水资源将严重不足。
目前厦门供水
系统85%的原水依赖于九龙江北溪引水,随着城市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对北溪引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单一水源、单一管线使城市的供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到2030年,厦门水资源将严重不足。
四、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境内水资源量严重不足,但客水资源充沛
2.调蓄能力不足,供水能力未充分发挥
3.水源单一,管线单一,供水保障存在隐患
4.水质环境出现恶化趋向
5.管理体系不顺,效率不高
五、厦门市水资源污染和严重不足的原因
1.工业区的排放物(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仍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2.生活、餐饮污水排入大海
陆源污染仍然是海域污染的源头,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在2010年监测的1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5个(同安污水处理厂、石渭头污水处理厂、集美污水处理厂、筼筜污水处理厂和海沧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达标,其余10个排污口,综合评价未完全达标,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总磷。
其中,位于科技中学、五缘湾顶的排污口和埭辽排污口这3个排污口,综合评价达到B级(危害程度:将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较大)。
3.海水浴场水质下降原因一方面是受降水污水的冲刷,水质的监测与季风降雨这样的外部环境影响很大,其次来自漳州、泉州等上游海域漂浮物的影响;第三则是来白城与鼓浪屿的游客激增,人为带来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
4.入海污染物,锌含量增加
油类和重金属中锌含量有所增加,与上游有色金属开采有关。
六、关于厦门市水资源利用的改进措施
1.开发新水源袁兴建厦门第二水源工程
为了缓解厦门从九龙江北溪引水的单一水源、单一管线的隐患,开发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惠及厦漳两地的重大民生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就被提出,在厦漳两地同时开工。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投资估算为12.38亿元,总工期为4年,预计2016年4月汛期时进行闭闸蓄水投入运行。
届时厦门市民就能喝上长泰枋洋的水了。
而工程建成后年均可向厦门引水25600万立方米,将大大解决市民未来饮水难的问题。
2.实施水资源以“蓄补引冶”“优化配置”发挥供水设施的潜力
3.采取进一步的节水措施,压缩城市需水量
4.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一体化
5.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对产业部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工业取水量的增长速度。
6.污水资源化和海水利用
厦门岛污水专项规划出炉,根据规划,东渡、航空城要建污水处理厂,五通码头南侧、曾厝垵附近将新建分散污水处理站,金环泵站将扩建。
另外,为了缓解本岛北部污水处理压力,还将建航空城污水再生处理厂,提高厦门岛污水处理能力。
厦门市已全面启动十条溪流的景观设计,此次规划选定的溪流是岛外影响范围较大的九条主要溪流和一条景观溪流,分别是海沧区的过芸溪,集美区的瑶山溪、后溪、深青溪,同安区的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龙东溪,翔安区的九溪及翔安新城东坑湾至南部港汊景观水系。
7.强化公众水患意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城市水危机,理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