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地基上基础监理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天然地基上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的监督和管理。

2.编制依据:

2.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2.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02);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4 国家与地方相关法规及标准。

3.特点及质量目标:

4.施工工艺及监理工作流程:

为了使建设监理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理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承建单位之间的业务关

系,使监理工作有次序、高效率的进行,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提出以下主要监理工作流程框图:

5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工程

5.1 准备阶段的监控要点:

5.1.1 熟悉图纸及技术资料。

5.1.2 清理场地杂物和草皮,对于较复杂的施工环境,要求施工单位填报《施工组织方案报审表》

报监理审批方可进行施工。

5.1.3 检查施工单位的各种施工材料及砼配合比设计,若需分包应选定合格的分包商,分别填报《建筑材料报审表》、《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上报监理审核确认。

5.2 施工阶段的监控要点:

5.2.1 工艺流程

(1)根据基础平面图及大样图,按建(构)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计算开挖放坡坡度,定出开挖边线位置。

(2)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标高标记。

(3)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坑底开挖宽度应通线校核,坑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

线和标高引移到基坑,在基坑中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有垫层的应在垫层上放出(弹墨线)

墙或基础平面尺寸。经自检符合要求后填报《工程报验单》上报监理检查复核。

(4)组织地基验槽:施工单位经自检符合要求后,将《地基验槽记录表》及相关资料上报监理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后,监理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基槽验收。

(4)模板支护应牢固可靠。基础模板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在模板

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示(或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墙、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应延长线引至基础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

(5)砼施工时,严格控制砼的质量,按有关规定做砼试块,并做好砼养护工作。

(6)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至基础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的墙和柱等截面尺寸线,有地梁、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应按施工图纸在相应的位置上放出有关的标示(包括标高和截面等几何尺寸)。

5.3 验收:

5.3.1 天然地基基础基槽检验要点:

(1)基槽开挖后,应检验下列内容:

1)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

3)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性状。

(2)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

(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4

(5)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

(6)基槽检验时应填写验槽记录或检验报告。

5.3.2 分项工程

(1)土方工程执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模板工程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钢筋工程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混凝土工程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质量通病的防治:

6.1轴线偏位

(1)现象

拆模后,发现基础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2)原因分析

1)轴线放线错误;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3)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6)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3)预防措施

1)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6.2变形

(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基础出现凸肚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4)竖向承重支撑地基土未夯实,不垫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下沉。5)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3)预防措施: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

6.3接缝不严

(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2)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3)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4)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3)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6.4钢筋表面锈蚀

(1)现象:钢筋表面出现锈斑,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发生表皮剥落的现象。

(2)原因分析:1)露天堆放,受雨雪侵蚀。2)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6.5钢筋冷弯性能差

(1)现象:冷弯试验不合格。

(2)原因分析:1)钢筋含碳量高。2)钢筋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

6.6冷拉钢筋伸长率偏小

(1)现象:钢筋冷拉试验伸长率不合格,偏小。

(2)原因分析:1)钢筋含碳量过高。2)控制冷拉率或控制应力过大。

6.7绑扎节点松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