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_22.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MK_22.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MK_22.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

——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①为例

侯建丽,何立羽,王萌,赵城

摘要: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湖泊湿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类型之一,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6%,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承担着维系生态平衡、水源涵养、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提供人居生产生活空间等功能。通过水的汇聚,湖泊成为大量污染物的最后归宿。由于湖泊流域面积较大,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基于管理和实施的考虑,以整个湖区或截选一部分湖面及关联区域作为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并尽量避免将村庄、农田等不可控区域划入范围内。这种边界划分方式缺乏对湖泊流域的生态安全、人居生产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等的管控和统筹。本文通过对现有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分依据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在现行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基础上,提出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的划分方式,与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共同作用,通过双重边界分层级构筑统筹城乡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并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公园边界的构建及生态管控边界的管控内容。

关键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红线范围湖域一体生态管控边界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1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由于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被称之为“地球之肾”。从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到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逐步法制化,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截至201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湿地公园试点569个(含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以湖泊型为主的国家湿地公园占23%,是除河流型湿地公园外占比最大的湿地公园类型。湖泊流域是汇入湖泊的来水区域,包含了水流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植被、森林、水域、村庄、城镇和各种生物等。由于水的流动,湖泊成为大量污染物的最后归宿。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出于管理和实施考虑,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独特性等原则以整个湖区或截选一部分湖面及关联区域作为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进行功能分区,提出具体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这种边界划分方式缺乏对湖泊流域生态安全、人居生产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等的管控与统筹,不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如何探讨一种既能兼顾目前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要求又能满足湖泊流域统筹的方式,是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编制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分依据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在现行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基础上,提出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划分方式,与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共同作用,通过双重边界分层级构筑统筹城乡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并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公园边界的构建及生态管控边界的管控内容。

2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依据及存在问题

2.1边界划定依据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中明确提出湿地公园范围划定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湿地类型的独特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等”。[1]《导则》给出了确定湿地公园边界的原则性意见。由于湖泊流域面积较大,出于管理和实施的考虑,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通常以整个湖区或截取一部分湖面及外延关联区域作为红线范围,包括周边的湿地、林地、农田及城镇用地等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这种边界划分方式以湖泊水位线、道路、行政边界、村庄、明显标志物等为界,对湿地公园进行资源调查、总体布局、保护与恢复规划、合理利用规划等。如云南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划分主要以环湖人工堤坝为界,包括整个湖面和湖周围的滩地。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38.81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36.86平方公里。杞麓湖流域面积354平方公里,显然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划定并未对流域进行统筹。

2.2边界划定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湖域生态系统的完整管控

湖泊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对湖泊的蓄水量、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湖泊水位线的变化及水质优劣有重要影响。由于湖泊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生态位的差异,往往成为一个区域的生命水源,加之其相对于河流水交换能力差,交换频率低,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的特殊性,一旦污染将难以恢复和治理,而湖泊又是流域系统中绝大多数污染物质的最后承载体。因此针对流域范围的管控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更多就湖泊论湖泊,缺乏对流域生态安全的统筹与管控。如安达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8.50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32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北、西、东侧均为基本农田、林地、牧草地,南侧是由大庆龙

凤石化总厂排出的乙烯污水池。湿地公园的规划并没有对流域农田、污水排放池等进行生态系统管控,未来其健康发展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2.2.2缺少对湖域城乡空间的统筹

逐水而居的传统聚落聚居方式及湖泊特有的动植物群落决定了湖泊流域是人类文化、经济等一切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区域。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出于对搬迁安置赔偿等一系列问题的考虑,在有条件情况下,尽可能避免将村庄、城镇用地划入边界,当不可避免时则只针对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内的城乡空间制定管控措施,缺乏对流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的统筹,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污染源头控制与管理、城镇规模控制等。如新疆博斯腾湖流域辖4县115.09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8%(2010年数据),流域的西部和北部是城乡发展区域,并有一定工业企业,东部是农业发展区域,其中西部为人为活动较密集的区域。[2]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剧增,产生的污染随之增加,博斯腾湖的生态稳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仅围绕湖泊及其周边区域做文章,对流域内影响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城乡空间缺少统筹,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保护。

2.2.3缺少对湖域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综合管理

目前国家湿地公园只限定于对湿地公园内部的保护与管理,而湖泊流域对湿地公园的影响则往往被忽视,加上湖泊流域面积较大,常常处于不同行政管辖范围之内,跨行政管理的现实阻挠了湖域生态环境综合监督与管理的实施。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及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后,必须对湖泊全流域进行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综合管理,构建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强化和补充湖泊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各项保护治理工程的总体性和协同性效益。

3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在现行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基础上,提出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的划分方式,与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共同作用,通过双重边界分层级构筑统筹城乡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

3.1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划定策略

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的划定可直接按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中确定的原则加以界定,依据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湿地类型多样性等原则,构建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湿地公园红线范围主要进行保护、恢复、宣教展示、管理服务等规划,并制定具体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3.2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管控边界划定策略

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则以湖泊为基础、以湖泊的汇水区域为界来划分,通过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统筹以及生态敏感度下的分层级管控等策略划定生态管控边界,对湖域内的生态安全、城乡空间等进行管控与统筹。与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共同作用,引导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3.2.1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管控边界恰好可以借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内涵,以流域生态环境完整性为导向进行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扰排除的基础上,能够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的区域性空间格局,强调区域层面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作用机制(如干扰的来源、社会经济的驱动、文化的影响等)及尺度性和层次性[3]。

湖域一体是以整个湖泊及其流域范围或部分湖泊及其外围影响区域为界,通过对流域尺度生态多样性的保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保护区划的合理配置及规划管理等,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最终达到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目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以最节约的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资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发展空间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3.2.2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城乡空间统筹

湖泊是城镇生产生活空间的重要载体,滋润着当地人民的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在享受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恩惠时,又不可避免对其造成破坏,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物质随着雨水、河流等的冲刷最终汇入湖泊。单纯在现有湿地公园边界内对城乡空间进行管控,并不能保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以湖泊为基础、以其所覆盖的城乡空间为边界划定生态管控线,实施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城乡空间统筹,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制定污染减排措施及污染源系统治理措施、加强管理能力的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机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3.2.3生态敏感度下的分层级管控

湖泊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保护方式、力度与措施视其生态环境敏感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湖泊的生态环境敏感度从湖体向外逐渐减弱(图1),湖区是敏感度最高的区域,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对其危害和影响最大,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角度来说应该划分为保育区,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湖区周边即湖滨带是保护湖泊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动物栖息地进行恢复,为保护湖体、清理污

染物质做出贡献,并向游客展示恢复措施和技术及保护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功能上划分为恢复重建区和宣教展示区,再外围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划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这五个分区共同构成了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湖泊最外围一圈即流域边界,也是进行生态管控的边界。其生态敏感度最低,却是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污染物质的源头。因此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必须从源头入手,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与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进行双重管控与治理,如城乡空间统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控制与管理能力建设、湖滨生态恢复、湖泊水体保育等,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图1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敏感度示意,来源:自绘

4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研究

4.1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概况

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60公里处,居滇中盆地中心,隶属玉溪市,地跨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抚仙湖是一个大约形成于430万年前的断层溶蚀湖泊,处于滇中湖群中心,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贫营养淡水湖泊,其所孕育的自然文化在地方、全国乃至同纬度地区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作为Ⅰ类水质的淡水湖泊,其在生态服务方面的功能尤其值得保护。但随着抚仙湖流域经济发展加速和人口增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湖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局部区域水体已接近II类水质边缘,抚仙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保护抚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进行边界划定成为重中之重。

4.2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

抚仙湖是贫营养类湖泊,其污染主要来源于流域村庄生产生活的点源与面源污染,单纯以湖泊及湖滨带为核心划定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进行保护规划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抚仙湖的生态系统。因此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综合考虑抚仙湖及周边生态系统、用地情况等,提出两个层次的范围构建:即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及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一方面从流域层面加强污染源头的管控与治理及管理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以湿地公园红线范围为基础进行功能分区规划,明确湖泊保育、恢复、科普宣教、合理利用的具体内容,双管齐下,保障抚仙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2.1抚仙湖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

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以抚仙湖最高蓄水位线1723.35米、110米湖滨带(最高蓄水位线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的区域)、道路边界、建设用地边界,综合确定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面积为22971.65公顷。其中抚仙湖水面面积21655.74公顷,陆地面积1315.91公顷。规划范围北至环湖公路,东、南、西基本以抚仙湖最高水位线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控制线划分。对抚仙湖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进行五大功能分区,提出水系水质、水岸、动植物栖息地生境等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图2)。

110m控制线

道路边界

建设项目和最高水位线

图2 抚仙湖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来源:自绘

4.2.2抚仙湖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

4.2.2.1生态管控边界划定

抚仙湖湖域一体生态管控边界以抚仙湖流域山脊线为界,也是汇入抚仙湖的来水区域,总面积674.69公顷。抚仙湖大小入湖河流103条,主要入湖河流21条。海口河是抚仙湖历史上唯一的明河出水口,湖水经海口河汇入南盘江;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的建设,使隔河成为抚仙湖的另一出水河流,湖水经隔河入星云湖,再经九溪湿地流至东风水库,供玉溪市生产生活使用(图3-A、图3-B)。

抚仙湖生态管控边界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土地利用性质以成片林地和耕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为主,林地分布于湖周边山体,耕地围绕抚仙湖周边平坝区分布(图3-C)。

抚仙湖生态管控范围涉及8镇(澄江县城、龙街镇、右所镇、海口镇及路居镇镇政府驻地位于生态管控范围内)、238个村,15.59万人(不含外来人口),人口密度275.7人/平方公里,多分布于抚仙湖周边500米范围内,城镇化水平约为13%(图3-D)。

A 抚仙湖区域水系关系图

B 水文水系基本情况

C 用地性质基本情况

D 村庄及城镇基本情况

图3 抚仙湖湖域一体生态管控边界基本情况,来源:自绘

4.2.2.2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

抚仙湖是雨水补给型湖泊,承担着区域15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所需,是三县交融的纽带又是滋润三县生态文明发展的源泉。以生态管控边界为基础构建湖域一体的水生态安全格局是保护抚仙湖湿地生态系统、高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结合抚仙湖周边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以及入湖河流分布,构建“一源、一环、多节点”的水生态安全格局:“一源”围绕抚仙湖构建的生态源,作为保护抚仙湖水生态安全、动植物栖息地的核心,进行严格保护;

“一环”指环湖构建的生态恢复环,沿最高水位线1723.35米向外水平延伸110米的控制线范围进行水体水岸、动植物栖息地恢复,构建抚仙湖生态安全恢复环;

“多节点”包括“7个生态斑块、12条生态廊道、23个生态敏感节点”(图4)。7个生态斑块是涵养水源、连接湖泊与河流水系、庇护水生动物的重要区域;12条生态廊道具有保护沿岸生物多样性、过滤农田农业污染、防止周边水土流失、加强水质处理的功能;23个敏感节点则是主要出入湖河流入湖、出湖的最敏感区域,也是抚仙湖水系的最后一道保障。

图4 抚仙湖水生态安全格局,来源:自绘

4.2.2.3构建多层级保护策略

依据抚仙湖的生态敏感度和特殊的生态系统特征,以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为界划定多层级的保护体系,并提出不同策略。抚仙湖湖体即最高蓄水位1723.35米所包含的水域,总面积为21511.64公顷,将其划为湖泊水体保育区,并严格加以保护,禁止人为干扰活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抚仙湖最高蓄水位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及部分农田或至湿地公园红线范围为湖泊恢复重建区域,进行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退田(房)还林、河道修复、入湖河口湿地修复及栖息地生境恢复等,建设好湖泊水体保育的最后一道屏障;110米范围至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则为科普宣教、合理利用、管理服务内容,结合现有资源及旅游景点加以设置,进行科研监测、管理服务、宣传教育、湿地农业、生态农业等的建设,充分体现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与恢复基础上的科研、宣传教育以及生态旅游方面的价值;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至生态管控边界则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根本措施)、污染源系统治理(根本措施)、小区域清水系统修复与治理(重点措施)及环境综合管理建设体系建设(辅助措施)的重点区域,是保障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和珠江源第一大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表1)。

表1 抚仙湖多层级保护策略,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2.2.4抚仙湖流域综合监督与管理能力建设

在水生态安全格局及多层级保护策略基础上,在外源污染得以控制的同时构建全流域综合监督与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全流域污染的环境监控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湖泊水面观测系统,发挥、强化和补充抚仙湖各项保护治理工程的总体性和协同性效益。从污染源、入湖河流等监控体系出发,通过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境行政等管理手段对抚仙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与管理(图5)。

图5 抚仙湖全流域监控体系能力建设与综合管理示意,图片来源:项目组绘制

系 流域环境监控体系

流域环境管理体系 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

入湖河流在线监控体系建设 监控与预警体系建设 法律法规管理 经济政策管理 环境行政管理 保护条例管理 国家法律法规管理 征收水资源使用税 生态补偿及奖惩机制 流域与行政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任务分解及责任追究管理措施 污水处理厂和企业 污染物浓度、流量 水环境 湖泊水面观测系统

5结语

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是短时期内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使其尽快恢复优良生态本底的最有效湿地生态保护边界。若想长时期保证湖泊湿地的健康发展,为子孙后代保留一块良好的生态资本,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则是必然之行。双重边界的划分方式既能兼顾目前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要求又能满足对湖泊流域的统筹与管理,达到全面维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目的。

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范围的划分方式同样适用于按照湿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其他类湿地公园,如河流型湿地公园、滨海型湿地公园、沼泽型湿地公园等。通过两个层级范围的构建,从保护层面对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内的区域提出保护与恢复措施,并进行合理利用,从管控层面以湿地公园汇水区为界提出管理与控制要求,双管齐下,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天泽(北

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

参考文献

[1]《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国家林业局).

[2]张玉钧,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4.

[3]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2004,24(4): 761-767

[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2014.

作者简介

侯建丽,城市规划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乡规划院;

何立羽,城市规划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乡规划院;

王萌,城市规划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乡规划院;

赵城,景观规划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城乡规划院。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一、执法依据

二、执法种类及职权职责 行政许可(共4项) 第一项:抚仙湖渔业捕捞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七项:“对抚仙湖水域统一进行渔业规划,增殖渔业资源;组织发放捕捞许可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费。”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在抚仙湖从事渔业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捕捞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缴纳渔资源增殖保护费。” (3)“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审核发放《捕捞许可证》,收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年度检审;”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二项:抚仙湖取水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四项:“制定抚仙湖水

量年度调度计划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海口节制闸;”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直接从抚仙湖取水的,必须申请取水许可证,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少量取水,家庭生活、畜禽饮水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除外。 (3)《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政府确定的标准,组织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居民生活用水,畜禽饮水和其它少量取水除外。” (4)“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抚仙湖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保护水域设施、水位标志;”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三项:机动船入湖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九项:“批准船只入湖航运,负责港航监督,收取船舶安全管理监督费。” (2)《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抚仙湖管理局依法对抚仙湖机动运输船舶实行宏观调控,下达年度投放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抚仙湖主要景点 抚仙湖水质优良,沿岸景色优美,1988年抚仙湖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沿岸主要景点包括: 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抚仙湖北岸,澂江县东部,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主要组成部分。 界鱼石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门票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 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 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市南部客运站乘开往澄江县的中巴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17元,澄江县每 天都有发往禄充村的往返公交,票价3元。门票。抚仙湖景区内禄充村门票10元。提示:景区泳场开放时间为8:00-19:00。[2] 孤山岛 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 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 孤山做庙会。 明星景区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 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山上有碧云寺,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 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碧云山下往北1.5公里,有一个明星鱼洞,每年3-9月, 是捕捞抗浪鱼的主要季节,可品尝到铜锅煮鲜鱼的风味小吃。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行车2.5小时,到江城下车,在转乘 开往澄江的客车,到明星下车,票价3元。 禄充村

禄充村位于抚仙湖西岸,距澄江县城20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抚仙湖西岸,辖区面 积9.5平方公里,景区内渔村风情浓郁,盛产名贵鱼种抗浪鱼,景区背山面海,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称。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湖,形 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和浓荫蔽日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车水捕鱼等景 观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景区景点资源主要由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气 候类构成。景区里旅游设施星罗棋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 胜地。[3]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车2.5小时,再从江门票城乘开往明星、澄江的客车,约19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界鱼石 简介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 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2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 车2小时左右,再从江城乘开往隔河的公交车车,约8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项目项目规划报告书

前言 “抚仙湖··樱花谷最好不想见” ——项目主推广语最好不想见,源自于抚仙湖的独特魅力与特质! “我们曾经走过无数次红地毯,今天又踏回了青石板!” ——项目情感诉求 抚仙湖的独特文化特征直指回归情感,清风明月,一湾碧波,无数思念!

开发总则 国际形象——抚仙湖的整体形象提升健康养生——抚仙湖畔健康养生胜地生态保持——生态手法融入养生文化智能环保——智能化无障碍养老社区休闲度假——养生功能细分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多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区 遵循生态、环保、健康养生原则 利用现代建筑手法 从细节出发 打造全球健康养生度假目的地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简介 (1) 第二部分项目概况 (4) 一、项目名称 (5) 二、项目位置 (5) 三、项目定位 (5) 四、项目规划指标 (5) 五、项目开发目标 (5) 六、项目各项行政审批情况 (6) 七、项目总投入情况 (7) 第三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 (8) 一、项目地理环境分析 (9) 二、区域规划政策分析 (19) 三、区域文化特征分析 (22) 25 第四部分项目目标市场需求与客户特性分析....................................................... 一、我国老龄化问题促进养生住宅的兴起与发展 (26) 二、休闲养生生活的兴起促进老年养生住宅的兴起与发展 (28) 三、目标客户的定位 (36) 37 第五部份开发策略....................................................................................................... 一、总体开发策略定位 (38) 二、项目功能定位 (42) 三、项目形象定位 (44) 四、项目建筑风格定位 (46) 五、项目园林景观定位 (48) 六、项目物业管理服务定位 (49)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摘要:对抚仙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工业源和城市生活源负荷进行评价,得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污区域及主要排污行业,并对抚仙湖污染源控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抚仙湖,污染源,污染控制 一、自然情况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抚仙湖流域人口16.03万人。其中,澄江县12.13万人(农业人口10.29万人),江川县3.04万人(农业人口2.91万人),华宁县0.85万人(农业人口0.85万人)。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包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等。工业以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水产品为主,其中磷化工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流域内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总产值的25.55%。 三、水资源现状 抚仙湖蓄水量206.2亿m3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9572万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55m3 ,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值,湖泊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见表2-1 表2-1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表(单位:万m3 ) 四、主要污染源现状调查 (1)收集资料 污染物类型: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域内农田产生的面源污染、流域内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包括磷矿企业和磷化工企业)等。

抚仙湖基础资料

抚 仙 湖 基 础 资 料 姓名:熊坪俊 学号:2011021158 班级:11化学班

抚仙湖基础资料 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 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 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 45.5%,最大水深158.9米, 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 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 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 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 量的9.16%。蓄水量达185 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 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 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 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 质和地貌资料 1.抚仙湖地貌资料 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 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 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 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 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 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 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云南省 【发布时间】2016-09-29【生效时间】2016-09-29【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 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 (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浅谈《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内容摘要: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9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市保护抚仙湖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必将推进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步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施行以来,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似比较完备,但在立法上存在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弱,在执法方面保护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实现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和增强湖区环境执法的力度,实现依法治湖,从而维护抚仙湖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思考 一、抚仙湖及管理基本情况 (一)抚仙湖基本情况 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云南中部,地处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2°49'-57',北纬24°17'-37'。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涉及三县8个镇238个自然村,2009年末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非农人口2.1万人。流域总产值(澄江、江川和华宁青龙镇)435278万元,每年到抚仙湖旅游的人数超过250万人次。湖面高程1722.5米(黄海高程),湖泊面积212.6平方公里,其中澄江县124.5平方公里,江川县68.5平方公里,华宁县19.6平方公里。抚仙湖形似葫芦状,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4.5公里,平均宽6.73公里,湖岸线长100.8公里。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总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是太湖的4.5倍,滇池的15倍,占全国淡水湖泊水资源的9.16%、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72.8%;同时抚仙湖还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米,水体透明度5-6米,总体水质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陈爱林 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宋朝大理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最高点是位于境内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云南省范围内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云南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云南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龙川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云南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大地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云南虫、海口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昆明海口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楚雄—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玉溪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曲靖-罗平-丘北-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张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文山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篇1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如醉如痴,在美丽的西华公园让我感受到爬山的艰辛与快乐;在怪石磷峋的石林,让我见识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生机勃勃的昆明动物园,让我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面。它们是在我记忆笔记本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游玩仙湖。 今年国庆节,放假7天。爸爸突然说:“这7天,我们约着肖姨妈她们一家子去澄江的抚仙湖玩一玩吧!”我们连声叫好,去到澄江,我又约了我的好朋友和弟弟一起去玩。 虽然天气很阴,很冷,但是我们个个都心情愉快。我们来到抚仙湖,尽情地享受着这美丽的风景。爸爸说:“走!我

们去爬山!”我和小伙伴第一个跑到山脚,连蹦带跳地往山上爬,妈妈说:“唉!你们几个慢一点!不然待会儿爬不动!”我们几个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当成一回事。爬了一会,我们一点点力气也没有了,就坐下来欣赏风景,哇!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这湖水随着风在湖里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波纹,就像一段浅蓝色的绸,奇妙极了!我忍不住拿起手机,“咔嚓”一声,把这美丽的景色纪念下来,过一会儿,风停了,湖面又平静得像一片镜子。 我们下了山,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这就是我游抚仙湖的经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我感受到了爬山的乐趣。 描写云南抚仙湖的作文篇2许多时候,就有将时间交付给旅途奔波在路上的想法;但有着传统思想的我,并没有实现这种愿望,特别是在春节时间;许多时候,更愿意放任眼睛游走在山水间。这个春节,在儿子、儿媳和亲家的鼓动并支持下,终于选择了行走在路上...... 初一一大早我与亲家电话联系,我在雅安上高速后路上边走边等(因我第一次自驾远游)。早上八点我与老伴就在雅安上雅西高速,亲家和他的朋友们五个车16人九点从成都出发。一上高速路,就见车流滚滚,川A的车子占了一半以上。开始车速在80左右,刚过麂几岗车子就排起了长队,车速在5—10左右,原来有的车速过快发生追尾,好在高速

抚仙湖简介

抚仙湖 (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是中国有名的淡水湖,抚仙湖的湖面非常辽阔,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湖岸线长达93千米,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最深处达155米。 平均深87米,透明度达7-8米。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其中尤以抗浪鱼最具盛名,它也是抚仙湖的名贵特产。 唐樊绰所写的《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宋大理国在澄江设罗伽部,故称湖为“罗伽湖”,明时始称“抚仙湖”,又称“澄江海”。抚仙湖得名由来,据旧说有二种:一说据澄江《府志》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石、肖二仙慕“湖山清胜”,忘了回返天廷,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站立在湖的东南方。在湖上驾舟遥望,还隐约可见。有此仙人遗迹,故名抚仙湖。 另一说是因湖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而“玉笋晴岚”,也成为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应急预案)玉溪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玉溪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工作原则 1.4适用范围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2.2组织体系 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2预防预警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2应急响应级别 4.3特别重大级应急响应 4.4重大级应急响应 4.5较大级应急响应 4.6一般级应急响应 4.7应急响应措施 4.8指挥和调度 4.9组织分工 4.10抢险救灾 4.11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2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3信息发布 4.14新闻报道 4.15应急结束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3技术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6善后工作 6.1救灾善后工作 6.2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6.3水毁工程修复 6.4灾后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3制订和解释部门 7.4预案生效时间 8附件 附件一:名词术语解释 附件二:工程险情级别判定表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水旱灾害防范和处置,以保障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及时,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水旱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云南省防洪条例》、《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玉溪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等法律、法规、制度,参照《云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常备不懈,减少危害的原则。 1.3.2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属地为主的原则。 1.3.3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1.3.4抗旱用水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的原则。 1.3.5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1.4适用范围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戴 丽,王志芸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从湖泊地质结构、湖泊水文、湖泊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湖水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玉溪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湖泊保护;抚仙湖;玉溪市 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7)06-0054-04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中盆地中心,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3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半封闭湖泊,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加重,保护抚仙湖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1 1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 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 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1 2 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 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 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 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 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 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1 3 抚仙湖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54-57 C N53-1205/X I SSN1673-9655 收稿日期:2007-07-30

美丽的抚仙湖作文300字

美丽的抚仙湖作文300字 1美丽的抚仙湖 在美丽的彩云之南,在美丽的红土地上,在我美丽的家乡,千百年来荡漾着一个清澈的湖,淳朴的人们叫它“抚仙湖”。 我们的抚仙湖以清澈、美丽而闻名于世。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米,湖面积平方公里,湖容积为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米,最深处有米,湖容量达亿立方

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 2美丽的抚仙湖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抚仙湖旅游。抚仙湖在云南省的玉溪市,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 经过一天半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里。我看见了一望无际,清澈透明的湖水。我们在湖里划船,坐在船边把脚伸进水里欢快的打起水花。船划到湖中央,船上的一位叔叔扑通一声跳进湖里游起泳来。接着我的几个小伙伴也都纷纷跳进了水里。轮到我了,我有点害怕,因为第一次在这么深的水里游泳,经过妈妈和大家的鼓励,我终于鼓起勇气跳进了水里。水里的感觉真好,我仿佛就像一条小鱼在水里畅游。 我真为自己的勇气感到骄傲。做任

何事情,只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就能成功。 3美丽的抚仙湖 只要看见一条河,我就会想起抚仙湖之行,在那里,我看到了宽广的湖,我吃到了那进而的鱼虾,我知道了抚仙湖湖水的凉爽,在抚仙湖,令我最开心的是抚仙湖的湖。 记得那是一次旅游的时候去的,去的时候,我听别人说,抚仙湖非常好玩。我今天终于可以去玩了。 来到抚仙湖,我看到的是那宽广的湖,湖面只能看一些小小的波纹,湖上行使着一些小船,小船慢慢的在湖面上游动,我实在受不了了,想马上叫一张小船,于是我就叫妈妈去船,妈妈回家了,我们上了船欢快的玩了起来……。时间过得真快,晚霞照在湖上,湖面美极了,我们了在美丽中回了家。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_导游词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抚仙湖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蓄水量相当15个滇池和6个洱海,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8%。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玉溪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湖面海拔1720米,最深处达155 1 / 17

米,平均深87米,是云南最深的湖泊。湖面212平方公里。抚仙湖含磷高,无污染,湖面呈碧蓝色,透明度达7-8米,湖水水温年平均17.7oC湖畔沙滩洁净细软。湖中有一特产,称抗浪鱼。抚仙湖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 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个性,鱼儿便群集而上,钻入沟道里的竹笼。这种独特的捕鱼法世代沿袭。现在抚仙湖及湖中孤山修建了许多旅游设施,是夏天度假旅游的绝佳之地。 志舟楼在澄江县城西凤山。建于1943年。三重檐攒尖顶亭阁,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木柱支撑顶部,各层四角均饰瓶形莲状斗拱,顶镶琉璃瓦宝瓶,铺琉璃瓦。此楼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号"志舟"取名,楼四周配有4亭,亭柱上悬有林则徐、阚兆祯、赵藩、尹壮图等名人手迹,登楼远望,抚仙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为澄江著名风景区。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2 / 17

玉溪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试行)

玉溪市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设公正、透明、高效“阳光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玉溪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抚仙湖管理局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依职权组织听证,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听证,是指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在作出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重大决策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听取、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的活动。 第四条 重大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 听证事项 第五条 重大决策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依照本实施方案组织听证,但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拟调整抚仙湖水资源费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

(二)拟调整抚仙湖渔业资源保护费征收标准; (三)制定涉及沿湖沿岸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四)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 (五)人民群众提出申请应当举行听证的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听证的其他行政行为。 第三章听证组织 第六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法制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听证。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听证事项,必须主动启动听证程序。 第四章听证程序 第七条拟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举行听证前,应当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法律审查,涉及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还应当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面向社会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具体规定的听证,从其规定。 第九条听证会举行10个工作日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第十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拟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 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

态安全空间格局。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开展抚仙湖径流区餐饮住宿专项整治,共关停153户,整改达标户全部安装油、气、水等处理设备。抚仙湖径流区内退出规模畜禽养殖1090户、水产养殖149户;全面禁止机动船艇,取缔机动船艇2000余艘。同时,实施抚仙湖环湖生态移民搬迁3万余人,采取“进城、进镇、进项目”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并按照规划要求,将腾退空间用于还湖、还水、还湿。 三是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修山扩林工程,加大磷矿山废弃地修复和矿山磷流失控制力度,减少流域磷污染负荷。实施调田节水工程,推广清洁农业、水肥一

到抚仙湖旅游攻略

到抚仙湖旅游攻略 抚仙湖旅游景点攻略 抚仙湖水质优良,沿岸景色优美,1988年抚仙湖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沿岸主要景点包括: 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抚仙湖北岸,澂江县东部,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主要组成部分。 界鱼石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门票)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市南部客运站乘开往澄江县的中巴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17元,澄江县每天都有发往禄充村的往返公交,票价3元。门票。抚仙湖景区内禄充村门票10元。提示:景区泳场开放时间为8:00-19:00。[2] 孤山岛 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孤山做庙会。

明星景区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山上有碧云寺,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碧云山下往北1.5公里,有一个明星鱼洞,每年3-9月,是捕捞抗浪鱼的主要季节,可品尝到铜锅煮鲜鱼的风味小吃。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行车2.5小时,到江城下车,在转乘开往澄江的客车,到明星下车,票价3元。 禄充村 禄充村位于抚仙湖西岸,距澄江县城20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抚仙湖西岸,辖区面积9.5平方公里,景区内渔村风情浓郁,盛产名贵鱼种抗浪鱼,景区背山面海,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称。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湖,形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和浓荫蔽日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车水捕鱼等景观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景区景点资源主要由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气候类构成。景区里旅游设施星罗棋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3]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车2.5小时,再从江(门票)城乘开往明星、澄江的客车,约19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MK_22.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湖域一体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策略 ——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①为例 侯建丽,何立羽,王萌,赵城 摘要: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湖泊湿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类型之一,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6%,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承担着维系生态平衡、水源涵养、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提供人居生产生活空间等功能。通过水的汇聚,湖泊成为大量污染物的最后归宿。由于湖泊流域面积较大,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定基于管理和实施的考虑,以整个湖区或截选一部分湖面及关联区域作为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并尽量避免将村庄、农田等不可控区域划入范围内。这种边界划分方式缺乏对湖泊流域的生态安全、人居生产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等的管控和统筹。本文通过对现有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划分依据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在现行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基础上,提出构建湖域一体的生态管控边界的划分方式,与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共同作用,通过双重边界分层级构筑统筹城乡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并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公园边界的构建及生态管控边界的管控内容。 关键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红线范围湖域一体生态管控边界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1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由于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被称之为“地球之肾”。从1992年我国政府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到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逐步法制化,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和关注。 截至201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湿地公园试点569个(含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以湖泊型为主的国家湿地公园占23%,是除河流型湿地公园外占比最大的湿地公园类型。湖泊流域是汇入湖泊的来水区域,包含了水流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植被、森林、水域、村庄、城镇和各种生物等。由于水的流动,湖泊成为大量污染物的最后归宿。目前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出于管理和实施考虑,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独特性等原则以整个湖区或截选一部分湖面及关联区域作为湿地公园的红线范围,进行功能分区,提出具体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