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8031_抽样技术与应用_48

合集下载

抽样技术金勇进PPT

抽样技术金勇进PPT

样本量小时,回归估计偏差大于比率估计
三种估计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简单估计、差值估计是无偏的,比率估计、回归估计是渐近无偏的。小样本条件下回归估计偏差大于比率估计和简单估计。比估计在相关系数大于CX/2CY时优于简单估计。当样本量较小时,不能忽略比率估计及回归估计的偏倚。当辅助变量为调查指标的最近的普查值,可以考虑使用差值估计,尽管差值估计的方差可能比回归估计要大,但由于它是无偏估计,因此,总的均方误差可能比回归估计的小。
该县船舶在调查月完成货运量的比率估计为 用简单估计对货运量进行估计
实际中对于样本量较小的情形,使用比率估计量时不能忽视其偏倚。
四、分层随机抽样下的比率估计
如果各层的样本量不小的话,则可以采用各层分别进行比率估计,将各层加权汇总得到总体指标的估计,这种方式称为分别比率估计量。separate ratio estimator
二、比率估计的性质
偏倚量会小,如果: 样本量n 很大抽样比n/N很大 很大 S x很小 相关系数R接近于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率估计的近似方差
三、比率估计的效率
1.与简单估计的比较简单估计量无偏,而比率估计量渐近无偏。因此这里只比较当n比较大的情形。比率估计量优于简单估计量的条件是:
正高度相关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415331
=1604

1-5一次抽样正常检验方案的检索和总结

1-5一次抽样正常检验方案的检索和总结

125,3,4
正常检验方案
125,0,2
加严检验方案
125,1,2
放宽检验方案 二次抽样检验方案的格式:N
50,0, 2 50,1, 2 n1, Ac1, Re1 n2, Ac2, Re2
Re2=Ac2+1
5、 孤立批抽样检验方案的质量保证:
孤立批抽样方案不能将某一通过批的不合格 品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数值之下,孤立批地抽样 检验只能起到概率把关的作用。
接收 2
继续正常 若该批被接收+2分
接收 4
继续正常 +2
拒收 0
继续正常 拒收 . 降为0
接收 2
继续正常 +2
拒收 0
转加严 (连续3批中2批拒收)
接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拒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接收 -
继续加严
14 125
0
15
(是一个策划错误的案例)
1.目的:对外购件进行进货检验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外购“钢球”的进
货检验 3.职责:
3.1 供应科负责对钢球的采购,每批钢 球进货后,按到货通知单的内容,通知检 验科进货检验组抽样。
3.2 检验科进货检验组负责抽样,并按检验 规程进行检验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
3.3 检验科技术组负责对不合格进行分析, 并作出处理决定。 4. 检验项目及检验水平
所谓孤立批是指“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系 列,不属于当前检验批“。即孤立批时已经排除 了制造过程影响的批。如:当前虽然连续生产20 批产品,但分别被20个不同的买主买走时,对一 个买主而言都是得到一个孤立批。

g8031协议学习报告

g8031协议学习报告

G.8031协议学习报告严国涛2009.8.201.简介G.8031是ITU-T对基于VLAN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线性保护倒换标准。

在保护切换机制中,对工作资源都分配相应的保护资源,如路径和带宽等。

相对于IEEE定义的生成树保护技术,G.8031定义的保护技术简单快速,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实现网络资源切换,更易于运营商有效地规划网络及明了网络的活动状态,实现电信级的运营。

协议定义了线性1+1保护和线性1:1保护2种保护倒换方式。

1+1保护支持单向和双向倒换,1:1保护只支持双向倒换。

线性1+1保护倒换:每个工作传输实体分配一个保护传输实体。

在保护域内,源端在工作和保护资源实体都传输流量,而在宿端选择其中一个实体接收流量。

双向需要APS协议协商选择器,以便2个方向使用相同的实体。

而单向不需要协商。

线性1:1保护倒换:每个工作传输实体分配一个保护传输实体。

与1+1保护不同的是,流量只在工作实体和保护实体中的一个实体进行传输,需要APS协议协商,以便源端和宿端选择同一个实体。

2. 故障检测当检测到传输实体(工作和保护)发生故障时,将会进行保护倒换。

传输实体的有OK,SF(signal fail),SD(signal degrade)。

平台实现时,基于MEP和端口检测故障:1)基于MEP来检测故障,通过CCM报文实现;2)基于端口Link状态来检测故障,能够快速获知链路故障达到快速倒换的目的。

3.保护组命令3.1 端到端命令和状态Lockout of protection:禁止保护组,禁止工作信息从保护实体接收;Force switch normal traffic signal-to-protection:强制从保护实体接收数据,对故障响应;Manual switch normal traffic signal-to-protection:在工作和保护实体正常情况下,强制从保护实体接收,对故障不响应;Wait-to-restore normal traffic signal:延迟恢复信号,工作于revertive 模式下;Exercise signal:测试APS协议运行是否正常;Do-not-revert normal traffic signal:维持来自于保护实体的通信,工作于non-revertive模式下;No request:不存在本地保护倒换请求的状态;Clear:清除近端节点的以上所有命令。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81的应用课件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81的应用课件
18
5.2.6抽样方案
(一) 检验水平 检验水平标志着检验量。对于一般的
使用,在GB2828.1-2003的表1中给出了Ⅰ
、Ⅱ和Ⅲ共3个检验水平(判断能力:Ⅲ >Ⅱ>Ⅰ)。除非有规定,应使用Ⅱ。
当要求鉴别力较低时使用I水平,当要 求鉴别力较高时使用Ⅲ水平。
GB/T 2828.1中,检验水平Ⅰ、Ⅱ和Ⅲ 的样本量比例为0.4:1.0:1.6。
5
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
7、【不合格品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
的产品。
注:不合格品通常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分类,例如: ——A类 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 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 ——B类 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
含C类等不合格,但不包含A类不合格的产品。
举例:一次抽样方案的检索
检索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使用表。
检索方法:由第(1)步得到的样本量字码水平向右,在样 本量栏内读出样本量n,再以样本量字码所在行和规定的接受 质量限所在列相交处,读出接收数Ac和拒收数Re。若在相交 处是箭头,则沿着箭头方向读出箭头所指的第一个接收数Ac 和拒收数Re,然后由此接收数Ac和拒收数Re所在行向左,在
8、【过程平均】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平均
的过程水平。
注:在GB/T2828.1-2003标准中,过程平均是过程处于
统计控制状态期间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
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6
5.1.2 基本术语和符号
9、【接收质量限(AQL)】当一个连续 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 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10、【检验水平 (IL)】提交检验批的批 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等级对应关系。 11、【抽样方案 】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 批接收准则的组合。

AQL抽样标准及抽样计划

AQL抽样标准及抽样计划
样本
-3-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2 .2 抽样检验的优劣点
优点
劣点
费用低
利于对产品认真 仔细的全面检查
可以刺激供应商 加强品质控制
存在一定的风险 (生产方&使用方)
有误判的机会
-4-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1、抽样检验的分类
-5-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1.3 GB/2828.1检验水平、抽检方案、抽样方案的严格度(状态)
1.2 CR=Critical Defects(A类:电器性能) 致命缺陷,是指产品缺陷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会导致使用者呈现危机。
1.3 MA=Major Defects(B类:机械性能) 主要缺陷,是指缺陷可导致产品失效或降低(限制)产品的使用性能。
1.4 MJ=Minor Defects(C类:外观) 轻微缺陷,是指缺陷不会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
-6-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2、一次抽样方案的应用 简记为(n, Ac,Re)
从批中抽取n 个单位产品
对样品逐个进行检验, 发现d个不合格品
若d ≤Ac,接收该批 若d ≤Re,拒绝该批
Re=Ac+1
-7-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2.1 根据AQL计划表,找出(n,Ac)的步骤:
-8-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 12 -
常用的抽样方法
随机
系统 抽样 配额
分层
- 13 -
谢谢关注!
- 14 -
目录
1 抽样检验起源与历程 2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3 抽样检验的分类与应用 4 抽样检验的转移规则 5 常用的抽样方法
-0-
抽样检验起源与历程
抽样检验方法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

2020年抽样GB2828基础标准的应用(DOC14)

2020年抽样GB2828基础标准的应用(DOC14)

抽样GB2828基础标准的应用第二部分基础标准的应用一.抽样检验方法标准的应用(一)基本概念1.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指从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单位产品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逐个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2.单位产品:构成产品总体的基本单位。

3.样本大小: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量,一般用n表示。

4.单位产品的质量表示方法:计数、计量5.不合格和不合格品(1)不合格: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偏离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即不符合规定的。

按单位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可分为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

(2)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按不合格的重轻程度可划分为A类不合格品、B类不合格品、C类不合格品。

6.检查批及批量(1)检查批:为实施抽样检查回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简称批。

(2)批量: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即提交检查的一批产品中所包含单位产品的总数,以N表示。

(二) 常用的计数抽样标准GB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1.GB2828-87的应用(1)使用原则a.在生产稳定的条件下b.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不适用于孤立批(2)基本思想a. 由抽样次数为一次,二次,五次,检查严格度为正常,加严,放宽及特宽组成共12张抽样方案表(G B2828表3—表14)b.合格质量水平AQL: 认为可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值.c.检查水平ILd.(N, n , c)N--批量n-- 样本c--合格判定数(3)检索方法a.由N及规定的IL确定出样本大小字码CLb.由规定的抽样方案类型,检查严格度确定所要采用的抽样方案表c.由N,IL,CL,AQL检索出相应的抽样方案d.同行原则(4)判定原则其中Re=Ac+1 Ac: 合格判定数 Re:不合格判定数(5)示例例1 N=1000 IL=I AQL=0.40查出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由表2 查出CL=G,由G和AQL=0.40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为n=32, Ac=0, Re=1抽样方案为:32[0,1]例2 N=500 IL=Ⅱ AQL值: A类不合格=0.65 B类不合格=2.5, 查出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由表2查CL=H www.3cnshu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由H和AQL=0.65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n=80,Ac=1,Re=2由H和AQL=2.5 在表3中查出抽样方案n=50,Ac=3,Re=4则抽样方案为:A类 80[1, 2] B类 50[3, 4]用A类不合格n=80划一处理,样本大小为J则A类80[1, 2] B类80[5,6](6)当AQL小于或等于10的合格质量水平数值时,可以是每百单位不合格品数,也可以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当AQL大于10时仅表示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应用抽样技术(第二版)李金昌科学出版社答案全集

应用抽样技术(第二版)李金昌科学出版社答案全集
1 2 3 4
总体单位规模比值
zi
i
0.098
6
0.102
7
0.057
8
0.251
9
整理ppt
zi
0.067 0.048 0.154 0.223
6.1产解生:n令=3个M0随机10数00,设,则为可1以08得,到59下7表,,75从4,1-则1第00二0、中 第六和第七个单位入样。
i
Mi
累计Mi
代码
故估计量
y
lr
虽然与
y
一样都是
lr
Y
的无偏估计,
但方差不小于
y
的方差,
lr
当 0时 V(ylr)V(ylr),

y
lr
不优于
y lr 。
整理ppt
第六章 不等概率抽样
6.1假设对某个总体,事先给定每个单位的与
规模成比例的比值 Zi ,如下表,试用代码 法抽出一个n=3的 PPS 样本。
表1
i
15
58
16
63
17
95
18
120
19
19
20
57
整理ppt
样本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支出额 (元)
49 45 95 36 25 45 128 45 29 84
3.3解:(1)依据题意和表1的数据,有:
y i 1 6 8 2 ,y 1 6 3 8 0 2 5 6 . 0 7 ( 元 ) , s y 2 ( 1 1 8 2 6 6 1 6 8 2 2 / 3 0 ) / 3 0 7 9 8 . 7 3
P2= 0.05, Q2 = 1– P2 = 0.95;

出厂抽样方案案例

出厂抽样方案案例

出厂抽样方案案例1. 概述出厂抽样是指在产品出厂前,从已生产的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测,以确定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出厂抽样方案是制定出厂抽样的具体规则和流程,以确保样品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以某电子产品出厂抽样方案为例,介绍出厂抽样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抽样方案2.1 抽样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抽样计划是出厂抽样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案例中,采用的是ISO 2859-1标准的一般抽样计划。

抽样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接受质量水平(AQL):定义了可以接受的缺陷水平。

•严重缺陷等级、主要缺陷等级和次要缺陷等级的划分和限制。

•抽样方案的选择,包括抽样数量和抽样依据。

•抽样时机和频率。

2.2 抽样方法在本案例中,使用的是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数生成器,从产品库存中抽取特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测。

抽样方法的确定需要考虑抽样单位的统计特性,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体产品的特性。

2.3 抽样尺度在本案例中,抽样尺度是指抽取的样品数量。

根据ISO 2859-1标准的抽样计划,采用的是双抽样方案。

首先进行小样本抽样,如果样品不合格,则再进一步进行大样本抽样。

小样本抽样的目的是迅速检测出明显不合格的产品,大样本抽样的目的是更准确地估计产品的质量水平。

2.4 抽样标准和检验抽样标准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的,包括对严重缺陷、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的定义和限制。

检验的目的是对抽取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案例中,对样品的检验采用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功能性测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电气性能测试等。

根据检验结果,对样品进行质量判定并记录。

3. 抽样流程3.1 抽样前准备抽样前需要制定出厂抽样方案,并准备好必要的抽样工具和设备。

确保抽样工具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抽样过程1.根据抽样计划,确定抽样数量和抽样时机。

2.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抽样序列。

3.准备抽样工具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济统计学总学时数:48学分:3编制日期:2016.1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抽样技术与应用》是经统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经统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主要内容有抽样基本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抽样误差等。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系统的抽样调查理念,系统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抽样调查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中的抽样实践问题,为未来的毕业实习实践等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并具体实施常用的抽样方法,并能根据抽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抽样技术与应用》是经统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1.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2.基本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3.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抽样技术概述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抽样调查概述、含义、程序与作用,以及抽样调查的产生与发展,人口方面的调查,经济方面的调查,社会方面的调查和其他调查。

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科学涵义、基本分类和特点;(2)对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3)对抽样调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有一般的了解;(4)对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有大致的认识。

2.教学内容(1)什么是抽样技术——抽样技术的含义、基本程序和作用。

(2)抽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抽样技术的历史概况、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抽样技术的应用——人口调查、经济调查社会调查和其他调查。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样技术的基本程序、抽样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抽样技术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总体与样本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估计量与抽样分布,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抽样分布定理,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样本设计的内容,样本设计原则,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等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

要求如下:(1)掌握总体、单位、抽样框、样本等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知常用的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2)系统了解估计量、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估计精度、置信区间等概念的内涵和作用,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的抽样估计;(3)基本掌握和理解样本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效果衡量指标。

2.教学内容(1)总体与样本(2)估计量与抽样分布(3)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4)样本设计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估计量与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教学难点:估计量与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与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简单随机样本的抽选方法(抽签法、随机数法),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选学),确定样本量主要考虑的因素, 估计总体均值(总值)的样本量确定, 估计总体比例的样本量确定, 逆抽样法, 子总体的估计*(选学)。

要求如下:(1)熟练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式和样本抽选方法;(2)熟知总体均值、总体总值和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3)了解样本量的确定;(4)了解子总体的估计。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4)样本量的确定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难点: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第四章分层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对分层抽样的方式、估计量及其性质、样本量的确定及分配、设计效果等进行系统介绍。

主要内容有:分层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与作用、层的划分原则、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总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样本量的分配、样本量的确定、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

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层与分层抽样的涵义、特点及作用;(2)掌握分层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3)掌握分层抽样样本量的确定方法;(4)了解分层抽样的设计效果;(5)了解分层抽样其他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层权偏差、最优分配偏差、事后分层等。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

(2)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4)样本量的确定(5)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6)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教学难点: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第五章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抽样设计、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和抽样推断。

要求如下:(1)掌握总体比率、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概念;(2)了解比率估计量、回归估计量的偏差、方差及方差的估计量;(3)掌握应用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条件。

2.教学内容(1)问题的提出(2)比率估计(3)回归估计(4)分层比率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率估计量、偏差与均方误差、多元比率估计。

教学难点:比率估计量、偏差与均方误差。

第六章不等概率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应用意义;了解放回与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各种估计量构造及其方差估计;能够在实际抽样中运用不等概率方法,尤其是PPS等常用的方法。

2.教学内容(1)问题的提出(2)放回不等概率抽样(3)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多项抽样与PPS抽样、实施方法和汉森-赫维茨估计量。

教学难点:多项抽样与PPS抽样。

第七章整群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群大小相等情形对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简单估计量的无偏性、方差及方差的无偏估计;了解群内方差、群间方差概念及其对整群抽样精度的影响,掌握群的划分原则;掌握群大小不等情形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匹配的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及与PPS抽样相匹配的汉森-赫维茨估计量及其性质;掌握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及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群大小相等的整群抽样(3)群大小不等的整群抽样(4)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整群抽样效果分析、群内相关系数及设计效果、采用简单估计量和采用比率估计量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

教学难点:整群抽样效果分析、群内相关系数及设计效果。

第八章系统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掌握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熟知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方式;对系统抽样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3)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4)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

教学难点: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

第九章多阶段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阶段抽样的科学涵义,对多阶段抽样的性质及优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初级单位大小相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和初级单位大小不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了解有关多阶段抽样的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3)初级单元大小不等的二阶段抽样(4)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总体比例及其估计量方差。

教学难点: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总体比例。

第十章其他抽样方法技术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讲授的其他抽样方法技术,对样本轮换的实施及原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随机化装置设计的要点和施行中的注意事项;了解交叉子样本及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样本轮换(2)双重抽样(3)随机化装置(4)交叉子样本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样本轮换、随机化装置。

教学难点:随机化装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讲授不同类型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各种误差的分类和避免方法;了解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非抽样误差构成(2)抽样框误差分析(3)无回答误差分析(4)计量误差分析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计量误差。

教学难点:非抽样误差、计量误差。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号码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随机号码产生的操作过程。

(2)感受随机号码产生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2.实验内容(1)观察样本容量n=10,编写总体容量N=1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2)观察样本容量n=50,编写总体容量N=10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3)观察样本容量n=200,编写总体容量N=100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3.实验重点与难点随机号码产生的过程。

实验二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的估计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总体估计的过程。

(2)感受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了解对统计总体进行估计的过程。

2.实验内容(1)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案,录入样本数据。

(2)求出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均值、总和的估计与比例估计值。

s2。

(3)求出样本方差h(4)求出x和p的方差估计。

(5)求出X与p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3.实验重点与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估计。

实验三多阶段抽样对总体的估计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

(2)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进行总体均值和总和估计的过程。

(3)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估计量的方差及其估计、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百分数的估计。

2.实验内容(1)根据多阶段抽样方案,录入样本数据。

(2)求出多阶段抽样中总体均值、总和的估计与比例估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