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课件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小老鼠和泡泡糖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体验小老鼠用泡泡糖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对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泡泡糖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图片和文字。
2. 泡泡糖:实物准备,用于课堂活动。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时记录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泡泡糖,引导学生谈论泡泡糖的特点和玩法。
引出今天的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理解情节发展。
3. 分析角色与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如小老鼠的聪明、勇敢等。
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如小老鼠如何用泡泡糖解决问题。
4. 讨论寓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团结、合作精神的理解。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泡泡糖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以“团结合作”为主题的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发言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学前_《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课件设计

中班艺术领域
小老鼠和泡泡糖
艺术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乐曲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 作。 2.尝试夸张的表现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 音乐表现力,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3.从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CD,故事PPT 2.小老鼠的头饰、花猫头饰。
小老鼠和泡泡糖
它们钻过山洞
爬上了山坡
游过池塘
来到了草地上
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
泡泡糖粘到脚上,一会粘到手上,一会 粘到腿上、身上,粘的身上到处都是。
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挣脱开 了泡泡糖叽里咕噜滚回了家。
山洞 池塘
山坡 草地
山洞 池塘
பைடு நூலகம்
山坡 草地
大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说课稿 大班教案PPT模板下载

五、说教法: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六、说学法: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七、说教学程序:
(一):暖身活动。
(二):欣赏故事 《小老鼠和泡泡糖》
(三):随音乐玩游 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大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 泡泡糖》说课稿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大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说课稿
演示内容长度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252字符
总页数
29个
7老鼠和泡泡糖》是一 首...
03 三、说活动准备:
(四):探索a、b段 动作。
谢谢观看
0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二、说目标:
1、尝试用有 节奏的语言、
动作结合音 乐大胆...
2、在表演中 体会音乐游 戏的快乐, 并从中增...
三、说活动准备:
1、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自 己的演示内 容
四、说重难点:
1、能结合音 乐有节奏地
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 张地表演拉 泡泡糖。
02 二、说目标: 04 四、说重难点:
目录
05 五、说教法:
07 七、说教学程序:
06 六、说学法:
一、设计意图: 《小老鼠和 泡泡糖》是一首...
01
1、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2
2、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1. 目标:- 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培养孩子对友ship和仁慈的价值观2. 教具:- 插画或图片展示小老鼠和泡泡糖的场景和角色3. 教学步骤:a. 引入:- 引导孩子们参与思考,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听过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吗?- 用图片或插图展示小老鼠和泡泡糖的形象,让孩子们先猜测他们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
b. 讲述故事:-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重点是突出友ship和仁慈的主题。
- 小老鼠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家伙,他非常友好并且热爱助人。
泡泡糖是一颗聪明机灵的糖果,它非常粘人而且善良。
- 有一天,小老鼠看到泡泡糖被孩子们扔到了树上,无法摘下来。
小老鼠决定帮助泡泡糖,他爬上树并用尽全力去解救泡泡糖。
- 经过努力,小老鼠终于将泡泡糖从树上解救下来。
两个小家伙一起回到了地面上,它们非常开心。
c. 讨论和反思:- 在讲完故事后,引导孩子们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对好友吗?他们的行为是否表现出了友善和仁慈?- 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对友ship和仁慈的理解,并讨论这些价值观为什么是重要的。
d. 游戏活动:- 安排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模仿小老鼠和泡泡糖的友善和仁慈行为。
例如,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者学习互相帮助并共享资源。
e. 总结:- 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强调友ship和仁慈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些价值观。
4.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绘制小老鼠和泡泡糖的画面并用他们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
- 培养孩子们关心和帮助动物的习惯,可以通过带他们去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方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内容•学习了解气体•学习了解泡泡糖教学目标•能够简单了解气体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简单了解泡泡糖的制作和成分•能够感性认识泡泡糖的特点和变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体的概念、泡泡糖的制作、感性认识泡泡糖的特点和变化•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气体的性质和认识泡泡糖的变化教学准备•永久性黑色水笔、白色粉笔、白板和幼儿园常用教学工具•泡泡糖、气球、喷水瓶和透明玻璃杯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老师向幼儿展示泡泡糖,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感受泡泡糖的外形、颜色和香味等特点。
•老师让幼儿轮流拿起泡泡糖,描述一下手感,同时让幼儿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吃过泡泡糖的情况。
•老师向幼儿提问:“泡泡糖是什么制成的?它的味道和外形有哪些特点?”引导幼儿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讲解•老师通过图文展示和互动讲解,让幼儿初步了解气体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老师借助实物,向幼儿展示气球、喷水瓶等物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等方式,深刻理解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老师告诉幼儿,泡泡糖中含有一种气体,而且可以发生变化。
老师先用透明玻璃杯盛一些水,接着让幼儿轮流将泡泡糖放入杯中。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列出每个幼儿对泡泡糖变化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描述。
然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泡泡糖会发生变化?泡泡糖中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它的变化?第四环节:拓展•老师放映幼儿喜欢看的科普动画片,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幼儿知晓,气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又是怎样得到和利用的。
•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想和描述一下气体的相关内容,如:自己平时看到和用到的气体有哪些?有什么特点?总结•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幼儿应该在实践和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和知识。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总结和评价本次教学活动,发表感想和意见。
参考资料•《浅谈如何进行幼儿园科学活动》•《如何在幼儿园科学促进探究与发展》•《幼儿科学活动教案设计之研究与实践》。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模仿、创编等环节,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感受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老鼠和泡泡糖》2. 泡泡糖道具3.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主题曲4. 舞蹈动作图示5. 宽敞的活动场地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活跃气氛。
1.2 邀请幼儿模仿动物动作,如小老鼠爬行、跳跃等。
2. 故事分享(5分钟)2.1 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3. 韵律活动(5分钟)3.1 教师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主题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韵律动作。
3.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
4. 互动游戏(5分钟)4.1 教师组织“泡泡糖接力赛”,引导幼儿团队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4.2 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与他人合作。
3.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韵律活动,与幼儿一起创作舞蹈动作。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老鼠和泡泡糖”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活动照片。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对《小老鼠和泡泡糖》故事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舞蹈和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热爱,激发创造力。
七、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老鼠和泡泡糖》2. 泡泡糖道具3.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主题曲和舞蹈音乐4. 舞蹈动作图示5. 宽敞的活动场地6. 视频拍摄设备(可选)八、活动过程1. 复习故事(5分钟)1.1 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课件

一、教案概述课时安排:中班音乐活动课,建议时长20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音阶,提升音乐节奏感。
2. 通过游戏,加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活动准备:小老鼠手偶泡泡糖道具音乐播放设备PPT课件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入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情境。
2. 音乐欣赏: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歌曲,引导幼儿跟随节奏用手偶做动作。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中的歌词,教唱重点旋律。
4. 互动游戏:教师分发泡泡糖道具,引导幼儿在音乐节奏中互相粘贴泡泡糖。
5. 总结:通过回顾歌词内容,强调团结友爱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情境法:通过PPT展示,引发幼儿兴趣。
2. 音乐欣赏法:通过歌曲播放,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互动游戏法:通过手偶和泡泡糖道具的使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4. 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
搜集幼儿的创意表现,如自编的动作或歌词,来评价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了解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参与感受。
五、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插图,歌词展示,以及音阶示意图等。
音乐素材:准备《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频文件,确保音质清晰。
手偶和道具:制作或购买小老鼠手偶和泡泡糖道具,用于增强互动性。
六、教学注意事项确保音乐和道具的使用符合幼儿的安全标准。
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
针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
在歌词教学中,耐心引导幼儿正确发音,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七、教学拓展课后可组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自制小老鼠手偶,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音乐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对歌曲的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开展音乐游园会,让幼儿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拓宽视野。
小老鼠和泡泡糖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小老鼠和泡泡糖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小老鼠和泡泡糖2. 故事主要角色:小老鼠、小猫、小狗3. 故事情节:小老鼠捡到一块泡泡糖,小猫和小狗也想吃,大家一起分享泡泡糖,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听懂、讲述故事内容,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故事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故事图片、泡泡糖、小动物卡通形象。
2. 教学道具:泡泡糖模型、小动物玩偶。
3. 教学资源:相关词汇卡片、句型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泡泡糖和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泡泡糖接力”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角色,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编写对话。
2. 教师选取优秀对话,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针对学生错误进行指导。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分享学习成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3. 学生完成相关词汇和句型的练习册作业。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