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摘要:纤维支气管镜本身镜体比较柔软,在临床医学应用的过程中,可视的范围更加广阔,同时拥有更高的阳性率,实际应用在当前儿科重症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环节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特点,将其作为临床诊治过程中可以参考的重要基础依据。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重症肺炎;小儿当前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相关的禁忌症问题也得到了逐渐的减少,实际应用在重症肺炎患儿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1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婴幼儿的呼吸系统中,存在呼吸系统不完善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导致患儿演变为重症肺炎的几率大幅度提高,这种疾病导致婴幼儿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般认为在小儿患者中出现重症肺炎疾病,也会伴随有呼吸衰竭以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合并症问题。

当前临床方面对于该疾病的认知已经越来越深入,当幼儿仅仅出现明显的通换气障碍和脓毒症的情况时,即可将其诊断为重症肺炎[1]。

1.1诊断方法现如今,针对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过程中采取的标准和国外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小儿重症肺炎疾病的产生是基于肺炎的基础上,小儿出现了嗜睡、厌食以及下胸壁凹陷的症状表现。

英国胸科协会认为,小儿重症肺炎的发生,主要是体现为发热和呼吸障碍的同时合并存在心衰或者是白血症,还有一些部分器官功能障碍问题的表现。

而我国中医学会认为小儿重症肺炎是导致患儿呼吸加速、厌食以及发热等症状的重要因素[2]。

1.2治疗方法现如今,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表现来采取有差异性的治疗方式,其中抗生素口服以及静脉用药的方式都能够体现出明显的效果。

针对年龄不足六个月的婴幼儿来说,他们的呼吸明显加快,静脉用药的效果要比口服用药的效果更加理想。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应用马国瑞【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小儿; 细菌性肺炎; 病原学检查【作者】马国瑞【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 R446.5; R725.6细菌性肺炎是一种发病于儿童群体的常见临床疾病,主要由病原菌感染所致,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将会对患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3]。

为进行有效的治疗,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病原学检查,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测,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4,5]。

本文将重点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男39例,女 35 例,年龄为 4~11 岁,平均年龄为(7.5±4.9)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细菌性感染疾病。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的心、肝、肾等并发症;②患有严重的神经性疾病。

将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向患儿及其家属讲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

1.2 方法①传统痰液收集培养:对患儿进行反复漱口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对患儿进行拍背后使其用力咳嗽,采用无菌痰液收集器对咳出的痰液进行收集,之后立即密封送检。

②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收集样本前,患儿需要禁食4~6h,对其肌注阿托品,并使患儿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则需要对其进行吸氧,顺口腔插入纤维支气管镜,以此观察患儿的气管、段支气管、各叶情况等,之后将纤维支气管镜的前端插入病变部位并嵌到管腔中,采用集痰器收集样本,之后进行密封并立即送检。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e t i v e s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i f b e r o p t i c b r o n c h o s c o p y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m 1 3年 5月 第 l 8卷 第 5期
纤 维支 气 管镜诊 断小儿 支原 体 肺炎 的价值
孙 军锋 高文杰 王伟 王亚坤 李清涛
【 摘要 】 目的 探讨纤维 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 。方法
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对我院收治的 1 7 0 例d , J L 支原 体肺 炎患儿的
l y z e d.Re s u l t s A s i n g l e s e r n m s p e c i f i c MP— I g M a n t i b o d y t i t e r o f 1 3 8 c h i l d r e n( 8 1 .1 8 % )wi t h my c o p 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wa s mo r e t h a n 1
p n e u mo n i a S U N J u n n g , G A O W e n - i f e ,W A N G W e i ,W A N G Y a ・ k u n , L I Q i n g — t a o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e s p i r a t o —
儿通气不 畅, 2 4例( 1 4 . 1 2 %) 患儿管腔 内可见黄脓性 痰栓 , 1 8例 ( 1 0 . 5 9 %) 患儿 支气 管开 口出现 炎性狭窄 , 1 4例 ( 8 . 2 4 %) 患儿

纤维支气管镜在PICU(儿科监护病房)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在PICU(儿科监护病房)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在PICU(儿科监护病房)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儿科临床医师的欢迎,在PICU诊断与治疗中的普遍应用,已成为PICU中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对已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纤支镜在PICU 肺病病原、病因的诊断效果和机械通气与小儿肺不张的治疗效果。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PICU 重症患儿;肺不张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国儿科临床,因其具有的镜体较柔软细小,可前后弯曲,能插入患儿气管、段、部分亚段支气管,可视范围大,检查阳性率高,适应证较广,患儿痛苦减小,并发症较少等诸多优点,对小儿呼吸道疑难疾病诊治具有独特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儿科临床医师的欢迎。

1 纤支镜在PICU肺病诊断中的应用1.1纤支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病原诊断方面的应用小儿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如难治性肺炎等,由于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迁延,住院时间长,换用多种抗生素,造成了条件致病菌,耐药菌群,真菌感染,混合感染增多的局面,此时确定病原、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就成为临床上诊治成功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病原菌检查是痰培养和血培养。

血培养对败血症或菌血症才有意义,而且大多数患儿在入院前已用过抗生素,也会影响血培养的结果。

传统的咽拭子或痰培养方法虽然标本容易取得,但其对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诊断并不可靠,因下呼吸道咳出的分泌物可被口腔寄生菌污染,所以即使痰培养见到某一优势菌也不能代表下呼吸道真正病原,因此要取得下呼吸道真正病原学资料,就必须解决污染问题。

而对儿童的解剖学和微生物学特点来讲,纤维支气管镜都有其优势,下呼吸道病原检测有很高的阳性率[1]。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不仅可明显降低污染率,且采样范围大,可达远端肺实质,收集大范围的肺实质(约100万个肺泡)的肺泡表面衬液标本进行培养,其较痰培养更能反映肺部病原学,目前被认为是肺炎病原诊断的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1.2纤支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住院和死亡最常见原因之一。

纤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纤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纤支镜检查过程
通过纤支镜检查,医生发现患者的支气管黏膜粗糙、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可见新生物。经 采样进行病理活检,确诊为支气管肺癌。
治疗效果
虽然纤支镜检查未能直接治疗患者的肺癌,但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根据纤 支镜检查结果,医生为患者制定了放疗和化疗方案。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纤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 的应用评估
目录
• 纤支镜技术简介 • 支气管肺炎概述 • 纤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应用 • 案例分析:纤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
中作用
目录
•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01
纤支镜技术简介
纤支镜定义及工作原理
定义
纤支镜,即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由几万根透光度很高的玻璃或丙烯树脂拉成很细的纤维所组成的导光束,用来 诊断支气管疾病的一种仪器。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综合诊断效能
结合确诊率、敏感度和特 异度等指标,全面评价纤 支镜在支气管肺炎诊断中 的效能。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纤支镜检查过程及 结果的满意程度,反映纤 支镜检查的接受度和实用 性。
成本效益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对纤支镜检 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 据。
06
结果分析与讨论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医生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同时,术中操作应轻柔、细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并发症,医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对于出血患者,可给予 止血药物或电凝止血;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可给予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缓解症 状。同时,医生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儿童大叶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Fiber Bronchoscopy Lavage,FBL)是一种近年来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患儿的支气管内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对炎症部位进行灌洗,清除病原体及炎症介质,从而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

儿童大叶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特点是肺实质广泛受累,常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和氧疗等,并不能针对病灶进行治疗。

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的应用,则可以直接清除病因,同时观察病灶情况,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首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可以对大叶性肺炎的病因进行诊断。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可以收集到肺部炎症灶的病原体标本,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病毒或真菌等。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和预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可以直接清除炎症介质。

大叶性肺炎的炎症介质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组织损伤。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可以通过灌洗支气管腔和肺组织,在肺部清除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部组织的修复。

这对于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还可以观察病灶的情况。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显微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炎症灶的位置、范围和性质等。

这对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

首先,该技术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生和设备,目前尚不能在所有医院普遍应用。

其次,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是一种有创的操作,可能导致出血、感染、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权衡收益和风险,选择适当的患儿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能够准确诊断病因、清除炎症介质、观察病灶情况,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纤支镜在细菌性肺感染的诊断和肺炎的治疗中的应用

纤支镜在细菌性肺感染的诊断和肺炎的治疗中的应用
采样优势
纤支镜可直接进入肺部病变部位,获取高质 量的样本,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等,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
直视观察
通过纤支镜直视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如支气管黏膜 充血、水肿、溃疡等,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辅助诊断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细胞学、组织学检查 等,对肺部病变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症状改善认可度
多数患者表示在接受纤支镜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 改善,对治疗效果表示认可。
愿意推荐给他人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表示愿意将纤支镜治疗推荐给 其他患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纤支镜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适应症拓展
1
病例一
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就诊,经纤支镜 检查确诊为细菌性肺感染,通过针对性 治疗后成功康复。该病例展示了纤支镜 在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2
病例二
一例复杂性肺炎病例,通过纤支镜获取 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最终确定了感染 病原体,为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该病 例体现了纤支镜在复杂病例诊断中的价 值。
3
讨论
针对纤支镜在细菌性肺感染诊断中的应 用进行讨论,包括其优势、局限性以及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等,为临床医生 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2 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发热、 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3 喉头水肿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有喉头水肿可给予糖皮 质激素治疗。
4 其他并发症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 施。
05
临床效果评价及展望
治愈率与改善情况统计

纤支镜在肺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纤支镜在肺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04
纤支镜在病原微生物检测 中应用
样本采集与处理技术
01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采样部位,如支气管肺泡 灌洗液(BALF)、保护性毛刷
(PSB)等。
02
采样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污染 和交叉感染,确保样本质量。
不同方法优缺点比较
01
传统检测方法
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缺点包括准确性和敏感性有限、易受
污染影响等。
02
分子生物学技术
优点包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等;缺点包括操作相对复杂、需要
专业设备和人员、成本较高等。
03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优点包括检测范围广、分辨率高、无需培养等;缺点包括数据解读复杂
肺炎
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 肺炎等。
肺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肺脓肿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 炎症。
其他
如真菌性肺炎、寄生虫性肺炎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病毒感染
如流感病毒、腺病 毒等。
寄生虫感染
如肺吸虫、肺包虫 等。
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中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扩增 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来诊断感染。PCR技术具有快速、 准确、特异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测领域 。
宏基因组测序(mNGS)
mNGS技术是一种无需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方法,能够直接对 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型。mNGS技术具有检测 范围广、分辨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难以培养的病原体检 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与传统痰液收集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42例,细菌培养阳性率75.00%;传统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21例,细菌培养阳性率37.50%。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进行痰液培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痰液收集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12,P<0.05)。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标本56份,共计培养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71.0%,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8.99%。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检出相关致病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临床最常见的肺炎,其主要病原体为细菌或者病毒,其中细菌性肺炎的病例占大多数,依旧是我国小儿肺炎类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1]。

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病原学检查在治疗中会出现不规范、不合理抗生素应用。

所以在治疗中选取正确的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本文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与传统痰液收集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其中男32例(57.14%),女24例(42.86%);年龄2~11岁,平均(6.42±0.12)岁。

入选标准:经X射线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有所升高。

排除标准:存在纤维支气管镜的禁忌证,家属不同意进行纤维支气管痰液收集检查的病例。

1.2 方法
1.2.1 传统痰液收集培养在采样前让患儿进行反复的漱口,指导患儿深呼吸,协助患儿拍背,再用力咳痰,不可直接将唾液吐出,痰液用无菌痰液收集器进行收集,最好盖好盖子马上送检[2]。

1.2.2 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进行痰液培养。

进行痰液收集前禁食4~6 h,给予阿托品肌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同时进行心电监护,部分患儿配合使用供氧设备,将纤维支气管镜经口腔进入,观察患
儿的气管、段支气管、各叶情况,将纤维镜的先端插进到患儿病变部位的支气管内,并嵌到管腔中,使用集痰器进行痰液标本的收集,收集好痰液标本后马上送至病原学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3]。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阳性率
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42例,细菌培养阳性率75.00%;传统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21例,细菌培养阳性率37.50%。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进行痰液培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痰液收集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12,P<0.05)。

2.2 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标本56份,共计培养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71.01%),革兰阳性球菌20株(28.99%)。

3 讨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主要是由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导致[4]。

临床儿科医生由于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缺乏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意识,大多仅凭借临床经验进行抗生素治疗,这样盲目用药,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抗生素使用混乱的情况,导致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日益严重,研究已经达到共识,合理针对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治疗药物对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近些年临床越来越重视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菌的判断,以给予准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42例,细菌培养阳性率75.00%;传统痰液收集培养,细菌培养阳性21例,细菌培养阳性率37.50%。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进行痰液培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痰液收集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4.12,P<0.05)。

纤维支气管镜为一项临床内窥镜检查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深部的疾病,可以在不造成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对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较传统痰液收集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显著提高痰培养的质量。

在小儿患者痰液收集上,由于小儿年龄比较小,所以在进行常规痰液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容易出现痰液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所以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收集可以更准确的收集到合格痰液,这对
准确判断痰液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液标本56份,共培养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71.01%),革兰阳性球菌20株(28.99%)。

根据临床相关报道,临床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最常见的细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其次是萄萄球菌,比较不常见的细菌为链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5]。

本研究显示本组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居多,分析原因这和区域化发病有直接性关系,进行病原学检查可以更好的了解致病菌种类,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可以根据细菌学的指导更准确的选择敏感型抗生素药物治疗,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进行痰液收集前进行细致的口腔清洁十分重要,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指导其进行充分的漱口、洗痰、匀化痰液,可以更好的降低口咽部寄居菌污染,对于提高检测阳性率上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检出相关致病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超熊,刘东,李恩华,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90-1691.
[2]刘玺诚.努力发展和推广儿科支气管镜术[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7-11.
[3]周艳珍.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8):924-925.
[4]薛幸.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治疗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7):61-62.
[5]沈钰,卢美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诊断及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9(19):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