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选修3“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6: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是教材中的专题三《胚胎工程》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的前半部分介绍了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学生在必修二的“减数分裂”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但当时仅侧重于对染色体变化的学习。
本节将继续学习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侧重从发生的时间、场所、具体过程等角度来学习。
对于“减数分裂”还认识不清的学生来讲,本节课有些难度,比如卵子发生过程中的MⅡ进行的时间。
教材针对之前学的知识进行了延伸,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精卵形成后,如何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参的要求,本节知识分两个课时、三个层次进行讲授。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个层次,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对发生的时间、场所要注意强调;第二课时学习后两个层次,即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受精的时间、场所和过程。
(2)能够按顺序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归纳使知识条理化;通过使用大量图片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力求理解从而加强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等概念。
难点: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囊胚、原肠胚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入新课: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一言概括胚胎发育历程的同时也道尽了母亲的伟大和艰辛。
我们一定要感谢母亲,珍爱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十月奇迹”。
播放从受精卵到婴儿出生的图片,初步认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相关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受精卵的形成,包括其形成的时间、场所和过程。
(一)受精卵子被排出到输卵管中之后,将在这里与精子有一次美丽的“约会”。
高中生物 专题3.1 第1课时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1课时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学习目标] 1.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
2.掌握精子的发生过程。
3.掌握卵子的发生过程。
4.比较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差别。
知识点一 胚胎工程概念及精子的发生知识梳理1.胚胎工程的概念(1)操作对象:动物□01早期胚胎或□02配子。
(2)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03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
(3)特点: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04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4)实质: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05自然受精和□06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5)理论基础:哺乳动物□07受精和□08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
2.精子的发生 (1)场所:□01睾丸。
(2)时间:从□02初情期开始,到□03生殖机能衰退。
(3)精子的形成过程(4)变形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精子细胞⎩⎪⎨⎪⎧⎭⎪⎬⎪⎫细胞核→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中心体→精子的尾线粒体→精子尾基部的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精子 (5)精子的形状:外形似□10蝌蚪,分□11头、□12颈、□13尾三大部分。
[问题探究] 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提示:细胞核是精子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参与精、卵结合和后代遗传特性与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而线粒体则是精子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营养物质产生运动能量的场所。
典题分析题型一 精细胞变形分析[例1] 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些细胞结构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精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原生质滴中存在中心体D.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解题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些结构发生变化,其中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除细胞核、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外的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因此原生质滴中不含中心体,C错误。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5: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是教材中专题三《胚胎工程》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的前半部分介绍了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学生在必修二的“减数分裂”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但当时仅侧重于对染色体变化的学习。
本节将继续学习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侧重从发生的时间、场所、具体过程等角度来学习。
对不少“减数分裂”认识不清的学生来讲,本节课的内容有些难度,比如卵子发生过程中的MⅡ进行的时间。
教材针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延伸,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精卵形成后,如何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参的要求,本节知识分两个课时、三个层次进行讲授。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个层次,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对发生的时间、场所要注意强调;第二课时学习后两个层次,即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胚胎工程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时间、场所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由于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和本节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在讲授时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
(2)通过精子细胞变形过程的学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
难点:理解和掌握卵子发生的时间、场所。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入新课:我们知道,一般一头母牛一年只能孕育一个胚胎,生下一头小牛。
如果让一头高产奶牛大量繁殖是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办法一,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克隆牛;办法二,借腹怀胎,让高产奶牛的若干卵子和优秀公牛的精子体外受精并发育成若干胚胎,然后再把胚胎移植到若干母牛子宫内,以实现一年时间生育大量优质后代的目的。
[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胚胎工程的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胚胎工程,了解精子和卵子是怎样产生的。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材分析专题3胚胎工程包括《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三节。
此内容是首次编入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而且专业性比较强,而课程标准对本专题的知识要求都是了解水平。
面对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高中生,如何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这部分内容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本专题的钥匙。
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
我准备把它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1课时,受精和胚胎发育1课时。
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必修2的“减数分裂”一节中已经学习过,但它主要强调的是“减数分裂”过程,选修3的这部分内容则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整个发生过程,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因此,应把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发生过程的知识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建立知识结构模型,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说出精子的变形;3.举例说出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能力目标1.在“卵子的发生”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建立家畜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2.在小组交流“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培养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精子的发生”过程比较简单,且在必修2中已有所了解;“卵子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不连续,涉及到后面对“受精”的了解,所以把“家畜卵子的发生和成熟”确定为教学难点和重点。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简述胚胎工程的概念。
2、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教学重点】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教学难点】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巩固练习】1.一个卵泡中能形成成熟的卵子的个数是( A )A.1B.2 C.4D.82.初级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完成于( A )A.排卵前后,在卵巢内 B. 受精前,在卵巢内C. 排卵前后,在输卵管 D. 受精时,在输卵管内3.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于(D )A.排卵前,在卵巢内 B. 受精前,在输卵管内C. 排卵后,在腹腔内D. 受精时,在输卵管内4.卵子的成熟部位和受精部位正确的是(C)A.卵巢卵巢B.卵巢输卵管C.输卵管输卵管D.输卵管子宫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雄性动物从初情期开始产生精子B.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C.对多数家畜来说,精子在睾丸内形成时间为两个月左右D.动物体型大的产生的精子多且大6.关于精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A.由精子细胞变态形成B.精子一旦形成,便具有了受精能力C.精子头侧面观呈梨形D.精子是处于最后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7.一个杂合体的雌豚鼠,基因型为FfEe,其排出的一粒卵细胞基因为Fe,则可推知其随之产生的极体基因为( C )A.a、b、b B.a、b、c C.c、d、d D.a、b、d8.排卵是指( A )A.卵子从卵泡中排出B.卵泡从卵巢中排出C.排出的卵子是成熟的卵细胞D.排出的卵子马上可以与精子结合9.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穿越的两道屏障是(B)①顶体反应②透明带反应③卵黄膜封闭作用④精子穿越放射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在受精过程中(B)精子必须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顶体酶可使精子穿过放射冠、透明带、卵细胞膜卵细胞恢复并很快完成了第一次成熟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⑤透明带反应防止了多精入卵和多精受精的发生A.①②⑤B.①⑤④C.②③④D.②④⑤。
体内受精过程教学设计及案例

体内受精过程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三《胚胎工程》的第一节内容。
《胚胎工程》是本版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知识,对学生来讲相比照较陌生。
而《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一节在这里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中前半局部介绍了动物体内精子和卵子的发生,本节知识基于此已知知识,再向下延伸:精卵形成后,如何形成受精卵的?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又是如何发育成一个多细胞完整个体的?这一知识正是下一节中将要介绍的《体外受精》的生物体内的生理根底。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精子与卵子的发生,对发生时间与场所做出强调,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体内受精,第三课时早期胚胎发育及习题。
本节课知识设计得好,学生会很感兴趣,上一节课学的精子变形和卵子的发育学生还不是太理解,所以本节课以问题串形式推进理解,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减轻障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精子构造及从卵泡排除卵子的组成。
(2)受精前精子获能和卵子发育成熟。
(3)简述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及意义。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和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受精过程,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受精过程,上亿精子“长途奔跑”最终只有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使学生了解生命之不易,到达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1.精子与卵子独特构造能及时且一精一卵结合。
2.受精过程。
(防止多精子入卵两屏障,受精标志和受精完成的标志)四、教学难点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响、透明带反响、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卵子经历及完成时期、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子卵子。
五、教学方法由于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零散,所以重难点的教学困难较大。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中生物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高中生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学习目标】1、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
2、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3、【重点难点】重点: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难点: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过程的比较【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有性生殖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请先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认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课文分析精子和卵子发生的过程,为受精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1.试从操作对象、技术手段及操作目的分析胚胎工程的概念。
2.请简述精子发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3.分析图3-4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和卵子的关系,简述卵泡的组成、分析排卵的实质并用图示表示出排出的卵子的结构组成。
【合作探究】1.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为什么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2.一个卵泡中能形成几个成熟的卵子?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受精的标志是什么?3.请从场所、过程、结果及时间比较卵子和精子发生过程的异同。
【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精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精子的发生从初情期开始B.它与卵细胞的受精发生在子宫内C.精细胞变形为精子时保留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D.精细胞变形为精子时细胞内的一些物质最后脱落2.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D.线粒体退化消失3. 下列有关卵子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是在初情期B 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即为排卵C 卵子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D 卵子产生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完成的4.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1)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2)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卵母细胞阶段。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1: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每个哺乳动物卵巢中含有大量的卵泡,能发育成熟排卵的卵泡数量较少,参与受精的卵子数更少。
受精的标志是第二极体的形成,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
雌雄原核是在原来细胞核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核,原核膜已破裂。
将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用于体外受精时,应在体外人工模拟的输卵管环境中进行培养,才能使其成熟,即达到受精前的成熟阶段。
1、哺乳动物成熟的精子分为哪几部分?与动物体型大小有没有关系?外形似蝌蚪,分为头、颈和尾三大部分。
2、P62“讨论”:
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过程中,细胞核和线粒体都保留,如何理解此现象?为何精子中的线粒体集中在尾的基部?
二、卵子的发生
阅读P62-63,观察图3-5,讨论有关问题:
1、哺乳动物卵子的发生场所。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课题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主备人
上课时间
编号
教师
教学重点
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教学难点
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简述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能力
目标
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主要特点
情感
目标
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来自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个人札记
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二、胚胎发育
复习回顾
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选修3“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材分析专题3胚胎工程包括《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三节。
此内容是首次编入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而且专业性比较强,而课程标准对本专题的知识要求都是了解水平。
面对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高中生,如何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这部分内容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本专题的钥匙。
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
我准备把它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即精子和卵子的发生1课时,受精和胚胎发育1课时。
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必修2的“减数分裂”一节中已经学习过,但它主要强调的是“减数分裂”过程,选修3的这部分内容则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整个发生过程,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因此,应把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得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发生过程的知识的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建立知识结构模型,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说出精子的变形;3.举例说出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能力目标1.在“卵子的发生”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建立家畜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2.在小组交流“卵子发生和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培养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精子的发生”过程比较简单,且在必修2中已有所了解;“卵子的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不连续,涉及到后面对“受精”的了解,所以把“家畜卵子的发生和成熟”确定为教学难点和重点。
四、教学策略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构建知识结构模型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表现。
本课时内容琐碎、专业性强,且家畜卵子的发生和成熟是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
如何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使学生容易学习且乐于学习,我准备实施以下教学策略:1.通过展示题图、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入本节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播放“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唤起学生对已知知识的记忆,为后面学习卵子的发生作铺垫,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CAI课件展示了不可见的动态、微观生理过程,形象、生动,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
3.精子与卵子的发生过程繁杂又枯燥,设计应用概念图来反映其过程,简洁又明了,是语言描述所不能企及的,以此来突破学习难点,实现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
4.在共同完成“精子的发生”知识结构模型后,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构建“牛卵子的发生与成熟”的知识结构模型,这样学生既可以够到这样的高度,又可提高自学能力、识图能力、知识的再创造能力以及模型构建能力,从中领悟到成功的乐趣,也由此来落实学习重点。
五、教学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六、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导入:(展示题图)1.“通常情况下,一只母羊一胎只生1~2只羔羊。
畜牧业生产上需要快速增加高产肉羊或奶羊的数量。
怎样才能提高羊的繁殖速率呢?”引导学生考虑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胚胎工程的联系。
2.“能不能在体外..获得高产肉羊或奶羊的大量胚胎....,再分别移植..到低产的母羊体内,以获得多个高产羊呢?” 提出胚胎工程这个专题。
提出课题:“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因此了解哺乳动物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要了解哺乳动物的受精首先要了解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一、精子的发生复习必修2“减数分裂”的知识。
活动策划:第一步:播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
思考问题:1.精原细胞增多的方式; 2.减数分裂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 3.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精子时的步骤。
第二步:引导学生完成图1。
参考答案: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可能回答) 1.“克隆”。
2.“能。
”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1.有丝分裂 2.两次分裂 3.变形学生共同回答。
由图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兴趣,引入胚胎工程这个专题。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在必修模块中已经涉及,并且是理解水平,通过CAI 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记忆重现,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归纳精子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在简单的、已知的知识基础上逐步深入归纳,并为后面卵子的发生作铺垫。
学生完成概念图。
强调学生动手做科学,概念只有在运用中被掌握。
(说明:精原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之后,部分细胞停止分裂,吸收营养,胞体增大,变为初级精母细胞。
)第三步:引导学生归纳精子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教材61页。
)第四步:组织学生分析“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精子变形过程,补充图2。
参考答案:问题讨论:精子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但保留了细胞核与线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看图讨论,尝试用文字描述。
避免学生对图示产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直接得到初级精母细胞”的疑惑。
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图文转换能力。
(参考答案:细胞核和线粒体都是精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其中,细胞核是精子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参与精、卵结合和后代遗传特性与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而线粒体则是精子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营养物质产生运动能量的场所。
精子的线粒体在精子形成过程中,集中于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是精子维持生存和运动能量的“动力工厂”或“发动机”。
)二、卵子的发生活动策划:第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自学。
第二步:分组分别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还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2.刚排出的卵子是成熟的卵子吗?3.卵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参考答案:1.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2.刚排出的卵子不是成熟的卵子,是初级卵母或次级卵母细胞;3.卵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三步:模型构建:参照上述精子形成过程,建立牛的卵子发生与成熟的模型。
教师观察、注意小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肯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合理的解释。
(解释: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是不同步的,第一极体分裂迟。
理论上,第一极体会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但实际上,它还没有分裂就退化了。
很多时候,三个极体不是都能看到的,只要能看到两个就表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看书自学。
分组讨论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分小组构建模型。
可能提出的问题:“当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通过讨论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细胞、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也为后面的“受精”作准备。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为后面的模型构建作铺垫,使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以此来分散难点。
在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实质也让学生思考卵子与精子发生的重要不同点,为后面的“尝试说出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模型构建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第四步:小组交流,教师引导、肯定学生,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总结:组织学生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说出哺乳动物精子与卵子发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交流,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通过交流,进行相互学习。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七、教后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采用了上述教学手段来完成这个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1.本课时涉及复杂的胚胎工程,过程繁杂,语言冗长,专业性强,以概念图归纳过程,简洁明了,易懂易记,很好地实现了高等知识初等化,化难、烦为易、简,化解了本课时的难点;另一方面也通过构建牛卵子的发生与成熟的概念图,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本课时的重点。
2.播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运用这个多媒体来展示动态、微观的生理过程,起到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帮助了学生对已接触知识的回顾。
另外,设计图表来进行归纳、总结,补充板书,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
3.本课时的教学处处设置铺垫,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难,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的完成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组织、引导能力,要在学生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能否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E-mail:shm.sz@)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