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2003-2021年我国粮食作物价.格指数
128.2 117.1
100 疫情在国 内
爆发
谷物 大豆
1.3.4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粮食储备和应急 .
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上构建了“三道防线”,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体 系,可以较好的应对突发或中长期粮食安.全问题。
稻谷, 21186, 32%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公斤/公顷) 单位面积薯类产量(公斤/公顷)
单位面积豆类产量(公斤/公顷)
1.2.1 中国粮食消费现状——人均粮食消费量有所下降
从我国粮食消费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是消费量从148.71千克每人下降到 了2019年的130.11千克每人每年,从具体品类消费结构变化,三大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我国谷物 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豆类粮食作物呈现上升趋势,薯类粮食作物则是呈现小幅波动增 加。
2019年我国大豆消费结构(单位:%)
食用消费,损耗及其他, 种子用量,
12.45%
2.85%
0.63%
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结构(单位:%)
其他, 30%
大豆油, 35%
压榨消费, 84.07%
葵花籽油, 8%
橄榄油, 5% 玉米油, 12%
菜籽油, 10%
1.3.1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贫困人口数量及消费收入 .
0.00
2001-2020年中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单位:公斤/公顷,%)
8.00% 5733.52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0.24%01..0000%% -1.00% -2.00%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粮食获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粮食获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国 1. 百 分 点 ;2 1 28个 0 0年 , 扶 贫 重 点 县 贫 困人 口 19 63
粮食安全是指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 既能买得 到又能
买得起为 了生存和健康所必需 的足够食物 .其本质是 既要 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又要确保任何人都有能力得 到足够的粮 食① 。粮食安 全的两个 核心要 素是粮食 供给 和粮 食获 取 。 粮食供给是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 。但粮食供 给总量 的充 足 只能说 明人们可以得到足够 的粮食 ,但并 不表示 每个人 一 定有 能力得到 。粮食获取能力是在粮食供给充 足的情况 下 实现粮食安全 的充分条件 ,决定 了人们最终能获得 的粮食 的数量 。近年来 ,我国粮食连续增产 .粮食供 应充足 .国 家层面的粮食安全 已处 于发展 中国家较高水平② 。尽管 如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农村贫 困人 V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I
显著大幅下降 ,中国农 村绝对贫 困人 口 ( 收入低于绝对贫
困线 的农村 人 口)由 17 9 8年 的 25亿减 少 到 2 0 . 0 7年 的
17 4 9万 ,年 均减少 92 %,贫 困发 生率 由 3 .%下 降到 . 9 0 7
中 国 贫 困 地 区 农 村 居 民 的 粮 食
获 取 状 况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公 茂刚 王学真
摘要 :粮食获取是保 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 ,中国贫 困地 区农村居 民的粮食获取能力 : 较低 ,发展 变化趋 势也较 为不利 。贫 困地 区农村居 民的粮食生产能力较低 ,原 因在 于贫困地 区耕地 资源稀 少、土地贫瘠 ,农业生 产性资产数量少、质量低 ,农业生产投入 少 ,财政 、信贷 支农 不足 ,科技投入低 ,应 对 自然灾 害的能力弱等 。 贫 困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 设施 差影响 了粮食流通 ,不利 于粮食获取 ,而贫困地 区家庭规模 失以及存在的各种不 公平的社会 关系、性别歧视严 重等也导致 了其粮食 获取 能力偏低。 关键词 :贫困地 区;粮食 获取 ;粮食安全 ;购买力

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基 本 营养水 平及 粮食 安全 提 出对策建 议 。


农村居 民粮食 消费的历史状况
些新 的变化 特征 ; 于粮食 预测 方面 , 关 石令 扬 等 j
采 用 了历史 数 据 外推 的研 究 模 式 推 算 , 永 松 等[ 廖 4 ] 在考 虑 了现实 的特 征 等 诸 多 变 化 因 素后 进 行 预 测 。 二是 粮食供 给方面 。江 欣[等 多位 学者 侧重 从调 整 5 ]
况, 朱晶[ 对贫困缺粮地区的农 民食 品消费及其 影
响因 素进行 研 究 , 茂 刚 等 l 人 们 的 收人 水 平 、 公 1 对
1农村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 .
我 国农 村 居 民直接粮 食 消费量 见表 1 。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 —3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粮食安全 目标下我 国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协调机制研究 ” 7 6 3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 目“ 农 (0 70 7 ; 中I 村居 民消费的不确 定性及相关政策研究 ”0 yc 9 1 7 。 (9 j70 0 ) 作者简介 : 潘  ̄( 9 6)女 , 1 8 一,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农村消费和农 村政策 。Ema p n a—er 13 cm - i a y op a@ 6 . o l:
量及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因此 , 深入分析 相 关学 者 的研 究 大多是 关 于城镇 居 民的粮食 问 我 国农村 粮食 消 费情 况 及 变 化趋 势 , 今后 我 国发 题 , 对 很少 有人 深入 分析农 村粮 食 问题 以及直 接 、 间接
展粮 食生 产 , 障 国家 粮 食 安 全 至 关 重要 。许 多学 粮 食 的变化 趋势 。本 文 主要 从 不 同角度来 分析 我 国 保 者、 专家从 不 同角 度研 究粮食 问题 , 究 的领域 主要 农 村 居 民粮 食消 费情 况 , 图 为解 决 我 国农 村 居 民 研 试 集 中在 3 方面 。一 是粮食 需 求 。在消 费量及 结 构 个 变 化分 析方 面 的研 究 , 高启 杰 、 曾靖 等【 ] 1 多位 学 者 通 过样 本或 年鉴 数据 得 出我 国粮食 消费 目前 呈现 的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我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粮价波动、宏观稳定及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一、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供求与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粮价波动频繁,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粮价波动的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将分析粮价波动的原因,包括国际市场影响、国内政策调整、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粮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包括物价水平、居民消费、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流通结构等,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1. 简述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

粮食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核心。

粮食的稳定供应是确保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粮食的充足供应可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的自给自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粮食的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只有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外部因素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再者,粮食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大的台阶,粮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

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

但自1999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2003年回落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恢复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一旦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础。

因此,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因素从长期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

按照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食物结构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3年,我国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500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长65亿公斤,年均增长1.3%。

我国粮食供给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表现在:(1)耕地锐减。

由1996年的19.51亿亩降至2003年的18.51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428万亩。

在减少的1亿亩耕地中,生态退耕占62%,农业结构调整占18%,建设用地占14%,灾害损毁占6%。

同时,新增耕地质量差,占用的多是好地、熟地,补充的多是边缘地、劣地、生地,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下降,东部减少一亩地的产量,西部新开两亩地也补不回来。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1.4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

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1/3的省区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还会继续增加。

(2)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我国目前缺少像矮化水稻、矮化小麦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那样的带有革命性的增产品种,缺少增产效果显著的成熟配套技术。

农业科研缺乏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大课题攻关的平台,也缺乏有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资源分散、研究重复、形不成合力。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的科技需求。

居民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居民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居民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概述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状况。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查分析,探讨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的影响因素。

引言现代社会的食物供应越来越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这些问题与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因此了解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居民饮食结构调查分析1.主要食物来源通过对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及其制品等。

谷物作为主食,提供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而蔬菜和水果则提供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肉类、豆类及其制品则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

奶类及其制品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质。

2.饮食结构的问题尽管居民饮食结构包含多种食物来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普遍偏重于精细加工食品和肉类,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相对较少。

这种饮食结构的不平衡会导致营养摄入的不足和营养不均衡,并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二、居民饮食结构对营养健康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如肉类和奶类制品。

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可能更多依赖粮食和低价蔬菜,从而使饮食结构更加单一。

因此,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性和健康水平。

2.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居民饮食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和国家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中国的一日三餐,地中海国家的橄榄油和坚果,日本的寿司等。

这些文化因素会直接影响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性和健康特点。

同时,饮食文化也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偏好和消费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饮食结构的形成。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对居民饮食结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居民更容易接受健康饮食知识和营养指导,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多样化、均衡营养的食物。

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增长对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的影响研究

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增长对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的影响研究
高 ,引起 备方面关注 ,一 些专家学者和 实际工作者从 不同的 国。海 关总署 的数 据显 示 ,我国 2 0 1 0 年进 口玉 米 1 5 7 万吨, 0 0 9年的 l 9 倍 ;大豆进 口量 达到 前所未 有的 5 , 4 8 0 万吨; 侧面进行 了研 究 ,但是从城镇 居 民粮食消 费刚性增长对 粮食 为 2 进 口依存度 的根源性影响研 究比较少 ,本 文拟从这个 方面做 稻米进 口量增 至 3 6 6万吨 ,较前一年增量接近 2 9万吨。所 以
还有财政 支持 ,政治决心 较大 ,甚至把 民生项 目列入 了地方 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 ∞4 : l 0 9 , 2 0 9 , 2 6 2 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中 ,因此 ,新农 保提 前实现 了全覆 盖。 【 3 l 陈奕 ,多源流理论视角 下城镇企业养 老保险政 策延 展
( 四)适时抓住源流耦合的 “ 机会之窗 ” 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博 士学位论 文 2 0 1 1 : 2 6 “ 政 策之窗 ”的开启 时 “ 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 【 4 】 梅荣斌, 关于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政 策解读—— 基于 的解决办 法的机会 ,或者 是他们促使其 特殊 问题受 到关注的 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农 业考 古 ,2 0 1 0( 6 ): 2 3 9 — 2 4 1
上 ,把粮食进 口依 存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 内。
关键词 :城镇居 民 收入水平 粮食 消费结构 粮食进 口依存度
近年 来 ,我 国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 、信 息化 、农 业现代 年达 到 l l %的 历史最高 位 ,传统 优势品种 玉米 、小 麦 、水稻
化 四化统 筹 协调 发展 的快 速推 进 ,粮食 进 口依 存度 不断 升 等谷物 主粮进 口量大 幅度 增加 ,成 为主 要粮食品种的净进 口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安康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次禹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因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

1983年4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

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都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人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

20余年以来,这个概念一定处于调整之中,但是最基本的内容仍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起码的营养。

这种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是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包括要作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一)粮食安全含义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乎着社会发展和稳定,甚至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安全。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当然,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很多,例如:耕地面积减少、城镇化发展加快、气候变化和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

本文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分析法、统计法、实证分析法等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我国粮食需求的变化、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上变化对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最后针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这一影响因素提出能够提高粮食安全的政策和建议,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并给出相关定义。

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叙述了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粮食安全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回顾了近年来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并叙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第四部分介绍了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

第五部分用实证分析法验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六部分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粮食安全实证分析法Abstract"People-oriented, the 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Food is a kind of strategic good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od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issue, but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which concern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and even about the country's security. In recent years, global food prices have risen sharply,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food secur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gain. Of cours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food security, for example: reduction of arable land,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and so on. Paper from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angle starting, through data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s metho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on China food production of changes trend, and China food needs of changes, and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anges for analysis, and this based Shang discussion above changes on food security has what effects, last for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is a effects factors proposed can improve food security of policy and recommends, to improve China food security, maintenance social stable,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methods, objectives and the innovation place and relevant definitions are given.Second part is the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describes theories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food security.Part III reviews the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Part IV introduces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food safety mechanism.Part v food is verified by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of impact on food security.Part VI making predictions and mak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ood security analysis method Abstract"People-oriented, the food is what matters to the people. " Food is a kind of strategic good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od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issue, but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 which concern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and even about the country's security. In recent years, global food prices have risen sharply,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food secur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gain. Of cours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food security, for example: reduction of arable land,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and so o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through data analysis, statistic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its impact on food security, and for 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factors to increased food security policies and proposals, to improve food security,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methods, objectives and the innovation place and relevant definitions are given.Second part is the the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describes theories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food security.Part III reviews the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security.Part IV introduces resident'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food safety mechanism.Verified by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of part v effects on food security.Part VI-related policies and proposals put forward.Key words: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ood security analysis method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