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

合集下载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临床表现 视力不佳 旁中心注视 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分类: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性弱视 3、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斜视儿童的大脑会抑制一眼获得 的比较模糊图像,干扰大脑的视 觉发育,造成该眼视力下降,即 发生弱视。
调节性斜视和非调节性斜视
屈光性弱视
双眼屈光参差(一般≥2.50D)时, 视皮层中枢会抑制来自屈光不正屈 光度数高的眼的模糊物像,造成该 眼弱视。
并发症 :
(1)玻璃体异常 (2)视网膜脱离
(3)青光眼
(4)白内障
矫治:调节麻痹剂常规使用、鉴别假性近视、 尤其合并内斜视。
原则上全矫,包括散光。对高度近视, 如不能耐受可适当欠可控制一部分斜视。
目前开展较为广泛的手术
角膜手术 LASIK EK EPI-LASIK
病因 1.先天性: 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 产伤、眼外 肌缺如等 2.后天性:急性发病伴复视 1)外伤:颅底骨折 2)炎症:脑膜炎、脑炎 3)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4)肿瘤:鼻咽癌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6)肌源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甲亢、 眼肌炎 7)其它:嵌顿、术后
临床表现 1.复视和眩晕 2.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3.不同方向注视时斜视角不等 4.代偿头位 5. 运动受限
共同性内斜视
1、非调节性内斜视: (1)先天性 (2)获得性
2、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先天性内斜视
六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较大,>40△ 与屈光的关系不大
获得性内斜视
2岁以后的儿童期发生,与调节无关; 斜视角比先天性的小; 可随年纪的增大而增加。

基础眼屈光学屈光不正课件

基础眼屈光学屈光不正课件

治疗方案
01
框架眼镜:适用于轻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2
隐形眼镜:适用于中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3
激光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 散光患者,特别是角膜厚度不足的患者
屈光不正的常见 问题与解答
屈光不正的常见问题
01
什么是屈光不 正?
02
屈光不正有哪 些类型?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 患者的视力情况
屈光度检查:通过屈光度仪 测量患者的屈光度
眼轴长度测量:通过眼轴长 度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眼轴长

角膜地形图检查:通过角膜 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地 形图,了解角膜的曲率情况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 患者的眼底情况,了解眼底
病变情况
眼压检查:通过眼压仪测量 患者的眼压,了解眼压情况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
01
框架眼镜:通过镜 片矫正视力,适用 于大多数屈光不正
患者
02
隐形眼镜:直接戴 在角膜上,适用于 框架眼镜无法矫正
的患者
03
激光手术:通过激 光改变角膜形状,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将 人工晶体植入眼内,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屈光不正的预防措施
4
远视是由于眼轴过短或 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5
散光是由于角膜曲率不 均匀,导致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不同位置
屈光不正的分类
近视:远视力 下降,近视力
正常 1
老花眼:随着 4
年龄增长,视 力逐渐下降
远视:远视力
2
正常,近视力 下降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红点)与预测轴重合时清晰,加柱镜 ﹣0.25D;如正轴(白点)与预测轴重合时 清晰减柱镜﹣0.25D,直至翻转前后两面一 样清晰时的度数即为试片散光度数。 柱镜每增加﹣0.50D时,球镜相应减少 ﹣0.25D;柱镜每减少﹣0.50D,球镜相应增 加﹣0.25D。 10、再次红绿实验。(右眼检查结束)。

继发性近视:由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如圆 锥角膜引发的近视。
(四)依调节因素分类
● 假性近视:因长时间视近引起调节紧张所致,多
见于青少年。 ● 真性近视:即通常近视眼,与调节无明显关系。
■ 临床表现
1、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高度近视夜间 视力差。
2、视疲劳:因为近视眼在视近时少用或不用调节, 但仍需集合以维持双眼单视,调节和集合不协调, 引起肌性视疲劳。 3、外隐斜或外斜视:中、高度近视视近时不用或少 用调节,集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 外斜视。 4、眼底改变:近视度数较高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 眼底改变,如豹纹状眼底,视盘较大、色淡,边 缘有新月形近视弧形斑,视网膜上可见形状不规 则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黄 斑部出血或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视网膜
左眼重复6~10步骤,方法同上。 11、双眼平衡检测 双眼同时等量雾视至视力为0.7~0.8. 右眼前置P135偏振滤镜,左眼前置P45偏振 滤镜。

被检查者右眼所见为上排和中排视标,左 眼所见为中排和下排视标,对上排和下排 视标进行比较。

如上排视标比下排视标清晰,将右眼球镜 试片减﹣0.25D;如下排视标比上排视标清 晰,将左眼球镜试片减﹣0.25D。
近视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入射光线经眼的屈
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近 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视光学百科全书 屈光不正

视光学百科全书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一、近视(myopia)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

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

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原因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

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类别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

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

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

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6D者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者称为高度近视。

A近视眼B近视眼的远点C近视眼用凹镜片矫正图近视眼的屈光状态及矫正原理临床表现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

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

眼底检查常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色素减少,脉络膜萎缩,其小血管网消失,大血管可以透见,使眼底显现出红褐色相间的粗大条纹状,称豹纹状眼底。

在视盘颞侧可见一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

屈光不正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屈光不正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专业诊断
眼科医生会通过视力测试、角膜曲率测量等方法 进行专业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眼镜
配戴矫正眼镜是最常见且简单的屈光不正治 疗方法。
眼镜通过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来帮助眼睛聚 焦。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也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方式,适合不 喜欢佩戴眼镜的人。
成因
屈光不正通常是由于眼球的长度、角膜的弯曲度 或晶状体的形状异常所引起的。
遗传、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可能会影响屈光不正 的发生。
什么是屈光不正?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睛疲劳、头痛和阅读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甚至不会 察觉到问题。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例如,女性在某些年龄段可能更容易发展为 近视。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屈光 不正问题。
儿童尤其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视力发展。
何时应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视力模糊、阅读困难或眼部不适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尽早干预有助于改善视力并防止进一步恶化。
何时应就医?
未来展望与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 于预防屈光不正的发生。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未来展望与预防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屈光不正的认识,提高早期筛查和干 预意识。
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人们关注视力健康。
谢谢观看
隐形眼镜需要定期更换和正确清洁,以避免 感染。
如何治疗屈光不正?
手术

屈光与屈光不正PPT课件

屈光与屈光不正PPT课件

临床表现:
1.视物模糊:其程度与散光的性质,程度 及散光轴的方向有关系。
2.视力疲劳:是散光眼常见的症状。 3.代偿头位:高度不对称散光或斜轴散光
患者常有头位偏斜,消除散光的模糊感觉, 求得较清晰视力。
4.眯眼视物:以达到针孔或缝隙,提高视 力的效果。
5.散光性儿童弱视:多见复性远视散光及 混合性散光。
• 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 静止状态下为58.64D, 最大调节时为70.57D
• 角膜屈光力为43.05D, 晶状体为19.11D
第二节 正视眼和屈光不正
正 视 眼 ( emmetropia ):
一个距离眼5米以外的物体发出的或反 射的平行光线,经过不用调节作用的 屈光系统,光线产生折射,恰好聚焦 在视网膜上,这类眼称为正视眼。
与屈光状态的关系:远视眼者较早发生老视 (早花),近视眼者较晚发生。
正视眼的老视一般规律:45岁约+1.50D;50 岁约+2.00D;60岁约+3.00D
老视矫正方法: • 配戴凸透镜:单光眼镜;双光眼镜;
渐进多交点眼镜
谢 谢!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规则散光:
先天性曲率性散光多见,在角膜的一个 主经线的曲率半径最小即屈光力最强, 而与该经线垂直的另一经线的曲率半径 则最大即屈光力最小。平行光线通过先 后形成两条互相垂直的焦线。
规则散光根据两主条子午线聚焦与视 网膜位置的关系分以下五种:
1. 单纯近视散光: 2. 单纯远视散光: 3. 复性近视散光: 4. 复性远视散光: 5. 混合散光:
临床表现:
视 力:
(1) 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 视力均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2) 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 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3)屈光系统成分位置偏斜原因。
2.散光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 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 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
规则散光眼的屈光状态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1
3.散光眼的分类
(1)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1)强主子午线方向分类 ①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180°±30°, 远视散光轴位在90°±30°。 ②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90°土30°, 远视散光轴位在180°±30°。 ③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 在30°〜60°或120°〜150°。
17
(1)双眼视功能障碍: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 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就会发生双 眼融像困难,故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 (2)呈现交替视力:很少用调节,极少形觉影像刺激,发育
障碍导致弱视。
16



是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互有差异。 生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 ≤ 1.50D或柱镜度 ≤ 1.00D; 病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1.50D或柱镜度>1.00D。
1.屈光参差的成因: 先天性异常、发育不良、后天原因。
6
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视疲劳。 (3)内斜视。 (4)眼底变化。
5.远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手术。
7
1.近视眼的患病率: 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 中学40%〜50%、大学60%〜70%。 2.近视眼的成因: (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 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

眼屈光不正(DOC)

眼屈光不正(DOC)

第一节眼的屈光与调节一、眼的屈光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

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

再由此发出冲动,经过视路传达到大脑视中枢而产生视觉。

眼球构造象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

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角膜(屈光指数1.376)与房水(1.336)的屈光指数相近,二者可以看成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的屈光体(角膜屈光系统)。

晶体位于屈光指数相同的房水与玻璃体(1.336)之间,为另一具有厚凸透镜折射作用的屈光体(晶体屈光系统)。

因此可把眼的屈光系统看成包含两个屈光体,两者屈光力的组合就是整个眼的屈光力。

根据以上眼的光学常数,可以设计出和眼睛屈光力相似的模型眼(schematic eye),但是在临床上仍不适用。

因此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一简单的屈光系统,称为简化眼(reduced eye)图16-1 简化眼上:FF′:前后主焦点,EE′两主点,NN′两节点下:简化眼的基点,包括两个主焦点FF′,一个节点N及代表EE′的平均数的角膜的屈光面图16-2 视网膜像的形成AB:目标ab:视网膜上的像N:节点cd:简化眼的屈光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是互相匹配的。

眼在静止(不调节)状态下,远距离(5米以外)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这种眼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亦即屈光正常。

否则,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或视网膜之后,统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或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二、眼的调节一个正视眼,看远距离物体清楚。

但如果屈光力不改变,自近距离(5米以内)物体发出的散开光线经眼屈折后,其焦点势必落在视网膜之后,此时视网膜上的影像即变模糊。

因此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3.近视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 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4.近视眼的分类 (1)按度数分类 ,低度:0.00〜-3.00DS, 中度:-3.25〜-6.00DS, 高度:>-6.00DS (2)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眼、曲率性近视眼、屈光 指数性近视眼。 (3)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单纯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 (4)按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调节性近视眼(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眼、混合性近视眼(中间性近视眼)。
R′
远 视 眼 的 远 点 球 面
20
(2)传统的眼镜矫正机理一一改变入眼光线聚散度

眼镜之所以矫正人眼屈光不正,是改变了到达眼的光线的 聚散度。
(3)“远点球面说”

矫正透镜的后焦点与眼的远点重合,使远点球面与视网膜 黄斑部共轭,使眼能够看清楚物体。
21
(1)常见说法,柱面透镜矫正规则散光的机理,是前后两 条焦线合并在视网膜上重合成一焦点,从而使所视远处物 体清晰成像。 (2)“远点球面说”,柱面透镜(或球柱面透镜)矫正规 则散光的机理,是两个后焦点与散光眼的两个远点相重合。
6
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视疲劳。 (3)内斜视。 (4)眼底变化。
5.远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手术。
7
1.近视眼的患病率: 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 中学40%〜50%、大学60%〜70%。 2.近视眼的成因: (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 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
17
(1)双眼视功能障碍: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 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就会发生双 眼融像困难,故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 (2)呈现交替视力:很少用调节,极少出现视疲劳症状。
(3)单眼视力: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废用性斜视及左右颜面不对称等症状。
14

不规则散光是指散光眼屈光面(主要为角膜)各子午线屈 光力不同,均无一定规则,即使同一子午线因其扭曲不正, 折射率又不一,其屈光力也不同。


多由角膜病变瘢痕遗留,致表面凹凸不平而引起。
故该类散光不能用圆柱透镜矫正(釆用隐形眼镜可获视力
矫正),可试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15
(1)视力下降:只有轻度生理性散光,不影响视力。其对 视力的影响与散光类型相关,如逆规散光较顺规散光明显。 (2)视疲劳:极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头部重压感、眼胀、 流泪等。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散光程度成正比。 (3)弱视: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的患者,因其看远
看近都不清楚,黄斑不能得到清晰的形觉影像刺激,发育
障碍导致弱视。
16



是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互有差异。 生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 ≤ 1.50D或柱镜度 ≤ 1.00D; 病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1.50D或柱镜度>1.00D。
1.屈光参差的成因: 先天性异常、发育不良、后天原因。
2
(1)正视化现象:新生儿眼球前后径约为17.3mm,几 乎都为远视。随着年龄增长,人眼屈光状态渐呈现正 视。该过程大约在青春期完成。 (2)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轴长度和眼屈光系统中屈 光介质的屈光力,彼此是否能协调、平衡、匹配。 (3)引起屈光不正的主要原因:眼球前后径、曲率半径、 屈光指数、屈光介质短缺等。
3)屈光指数性远视:角膜或晶状体屈光指数低所致。
(2)依远视度数分类
低度远视:0.00〜+3.00DS
中度远视:+3.25〜+5.00DS
高度远视:>+5.00DS
5
隐性远视
全远视 显性远视 能动性远视
绝对性远视
1)隐性远视:为调节所掩盖,常规验光中难以发现。 2)显性远视:未被睫状肌生理张力所代偿。在常规验光时矫正到最佳视 力的最高正镜度。其又包括能动性远视和绝对性远视。 3)能动性远视:动用调节可矫正的远视。 4)绝对性远视。动用调节不能矫正的远视,是在常规验光时矫正到最佳 视力的最低正镜度。 5)全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
一、概述 二、远视眼 三、近视眼
四、散光眼 五、屈光参差 六、眼镜的矫正机理
1
1.正视பைடு நூலகம்正视眼临床标准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
过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标准:-0.25D~+0.50D为人眼正视眼的临床标准。
2.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当眼调节静止时,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屈 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3)屈光系统成分位置偏斜原因。
2.散光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 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 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
规则散光眼的屈光状态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1
3.散光眼的分类
(1)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1)强主子午线方向分类 ①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180°±30°, 远视散光轴位在90°±30°。 ②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90°土30°, 远视散光轴位在180°±30°。 ③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 在30°〜60°或120°〜150°。
正度较高的眼予以低度矫正。若仍不适,可再酌减以期适应,
同时左右眼的矫正近点须相等。
19
六、眼镜的矫正机理
1.眼的远点与远点球面 (1)眼的远点球面 眼的远点:是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轭的视轴上的物点。 以眼的旋转中心为球心,其远点移动轨迹构成一球面,即为远点球面。
近 视 眼 的 远 点 球 面
3
1.远视眼的成因:轴性、曲率性、指数性。 2.远视眼的屈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 焦于视网膜后。 模糊的视网膜像。 虚性的焦点。

平行光线
光学像
模糊视网膜像
远点
远 视 眼 的 屈 光
4
(1)依屈光成分分类(或依成因分类)
1)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每缩短1mm,约有+3.00D。 2)曲率性远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
9
5.单纯性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降低。(2)视疲劳。 (3)眼位。 (4)眼底。
6.近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角膜塑性术。(4)屈光性手术
7.近视眼的预防 (1)优婚优育。 (2)良好环境。 (3)预防近视眼并发症。(4)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10
1.散光眼的成因 (1)曲率原因。(2)屈光指数原因。
22
12
2)依屈光状态分类 A B C D E
A -复性远视散光; B -单纯远视性散光;
C -混合性散光;
E -复性近视散光
D -单纯近视性散光;
13
3)依两眼散光轴位分类
①对称性散光。两眼散光轴位同在90°或180°,或两眼散
光轴位角度之和为180°。
②非对称性散光。两眼散光轴位角度之和大于或小于180°。 ③同轴性散光。两眼散光轴位相同,如同为60°。 ④异轴性散光。一眼散光轴位为顺规散光,另一眼轴位为逆 规散光。如复性近视散光,一眼散光轴位为180°,另一 眼为90°。
(4)斜视: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数是由于屈 光参差性弱视而导致废用性斜视。
18
(1)对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者:应尽早发现,尽早全部矫正。 尤其注意矫正远视性屈光参差,是防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关键。 (2)对成年人屈光参差者:倘无自觉症状,视物又无困难,仍保 持双眼视者可不必配镜矫治。 如有视力模糊、视疲劳现象等则需配镜矫正,两眼屈光度 相差3.0D以下全部矫正,通常可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立体视 觉,应长期戴用。 老年人,宜对屈光不正度较轻的眼进行矫正,而对屈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