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屈光不正

什么是屈光不正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refraction of eye :又称眼的折射、眼折射、眼的屈折、眼的屈光作用。眼球能使从外界远近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的屈折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物像,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眼的屈光。

·眼的屈光系统: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折射有聚焦的机能系统,称屈光系统。以适应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

·眼三屈光中间质:又称眼屈光间质、眼介质(ocular medla)。指角膜(与前房水成一凸镜片)、晶状体、玻璃体透明质。具有屈光作用,使外界光线经该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上,完成视觉器官的作用。其前间质是空气,后间质是玻璃体。

·眼的屈光指数:空气光学密度与眼的屈光间质密度的比值。如角膜屈光指数为l.3771,房水屈光指数 1.3374,晶状体屈光指数 1.4371,玻璃体屈光指数l.3360,空气屈光指数1.0000。

·不胜数眼的三屈光面:又称眼屈光表面。即具有屈折作用的屈光间质弯曲面,角膜前面、晶状体前面和晶状体后面为三屈光面。因角膜后面和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相近,可以把两者认为是一个屈光面。

·屈光面弯曲度:又称屈光面曲率半径。自屈光面上任意一点至该屈光面圆心的距离,称屈光面弯度。曲率半径的倒数称为曲率。曲率愈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愈大。眼球不同部位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按Gullstrand氏测量的结果为:角膜前面7.7,角膜后面6.8,晶状体前面10.0,晶状体后面6.0。其测量方法可根据purkinje氏现象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在Purkinje氏现象中,第一像是直立的像,比较亮,是由角膜前面所形成的;第二像是直立像,较第一像大,是由晶状体前面所形成的;第三像是小的倒像,是由晶状体后面所形成的。由于这三个像,可以看出角膜前面和晶状体前面在性质上如同凸面镜,晶状体后面如同凹面镜;借各面成像的大小,可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

·眼的屈光组:即参与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屈光质,又称眼的屈光单元。屈光系统分为三个屈光单元,即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动态屈光dynamic refraction:又称动态折射、活动折射、眼活动状态。即与调节力同时存在的屈光状态。

·静态屈光static refraction :又称静态折射、固有屈光状态、正常屈光状态、眼安静状态。平行光线入眼后,在不用任何调节的情况下,能准确地集合在视网膜上成像,此种屈光状态,称静态屈光。

什么是屈光不正?什么是弱视?

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孩子生长发育的监测,特别是对儿童弱视、屈光不正的筛查和防治纳入了最新版的《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因此,眼睛的检查已经列为学前儿童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

孩子在体检后,常常收到“屈光不正”请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复查的通知单。家长面对孩子被诊断为“屈光不正”总是迷惑不解。其实,知道了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见东西的、“正视眼”是什么,就能明白什么是“屈光不正”。眼睛不需要使用调节就可以看清5米以外的物体,说明物体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这就是“正视眼”,就是平日所说的“好眼睛”。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现象统称为“屈光不正”。

儿童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

近视眼:5米以外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看不清远处物体,但能看清近处物体,所以初期常常表现为看电视老爱往前凑。

远视眼:5米以外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看不清物体。轻度远视眼可以运用调节功能来加强眼的屈光力,使进入眼球的光线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并形成清晰的物像。但是因为调节用得太多,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症状,甚至出现调节性内斜视。超过调节能力的远视眼则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散光眼: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像篮球一样,每个方向的弯曲度是一样的,因此屈光能力也是一样的,而散光眼就像橄榄球,有些

方向弯曲度大,屈光能力就大,有些方向弯曲度小,屈光能力就小,因此不能聚成一个焦点,同样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无论看远、看近视力都会受影响。散光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与近视、远视伴存。轻度的散光也可以借助眼睛的调节功能来维持正常视力,因此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症状。

屈光参查:两眼的屈光度、屈光性质不一样,统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来说,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在眼睛发育过程中,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发展。如果两眼在远视的消减程度或近视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引起屈光参差。由于两眼的活动是同时进行的,能够把两眼看的东西变成一个,这叫“融合功能”,超过一定程度的参差通常会引起融像困难,视觉中枢就会抑制度数较高眼而导致弱视。

儿童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容易促成后天性近视的发生。

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正视眼”是很少的,在眼睛的调节功能范围内可以弥补轻度的屈光不正,而维持正常视力。远视眼和散光眼通常都是天生的,假如度数比较高,而幼小时候没有配镜,那么,从小到大,由于没有好与不好的比较,因此比近视眼难发现。特别是屈光参差,由于有一个好眼或者较好眼,更不容易早期发现。而人出生的

时候视力是比较差的,要得到正常的发育,需要依靠眼睛的屈光系统把清晰的像投射到视网膜上,才能刺激视觉中枢的发育。远视、散光的人看远、看近都模糊,视觉中枢没有得到充分的刺激,会发育不全,戴眼镜也不能提高视力,这就是“弱视”。假如在视觉发育的时期没有发现,弱视治疗效果会受很大影响。

孩子们是不会告诉爸爸妈妈们自己视力不好的,很多情况下需要医生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所以定期的眼睛检查非常重要,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尽早矫治。因为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5岁,治疗方法也不复杂,就是在视觉发育期内尽早矫正屈光不正,外加一些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疗效是非常好的,但是超过12岁治疗基本没有效果。

屈光不正是咋回事

全网发布:2011-06-23 22:07 发表者:乔彤(访问人次:794)

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的眼科看视力,医生有时候会诊断为:屈光不正,很多家长就不理解了,屈光不正是咋回事呢?

与屈光不正相对,就存在正视眼的概念。正视眼就是5米以外来的光线可以清晰地在视网膜黄斑上形成倒立的图像,而我们的大脑可以将其整合成正立的图像。

屈光不正包括三种常见的分类:近视、远视和散光。老百姓通常认为的看近时看不清就是近视;看远看不清是远视;散光就是看光发散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其实,近视是5米远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面,看近比看远清楚;远视是5米以外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有时候会出现看远比看近清楚或者看近看远都不清楚;散光是指各个方向来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不一致,不形成焦点而是焦平面,所以看近看远有很费劲,而且很容易疲劳。

如果屈光不正超出了孩子年龄的正常范围,就会出现视力下降、歪头视物、甚至斜视、弱视等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及时矫正。

屈光不正的分类

屈光不正是平行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的眼表现为视力不好。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力残疾,或致盲。屈光不正多双眼发病,且度数接近。屈光不正有一定遗传倾向,尤其是近视,多与遗传有关。

屈光不正的分类

正视眼是形容没有屈光不正的术语。没有屈光不正的眼称为正视眼。

非正视眼可指任何一种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分类如下:

近视眼。

近视眼近视力正常而远视力减退。在近视眼,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前。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和角膜屈光力过强,眼轴过长。如果儿童时期发生近视,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加重,直至成年。当生长发育停止时,眼轴已经变长。近视程度也减缓或停止。近视在成年早期白内障时也会有所发展,晶状体增厚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D的近视终生都可能会发展。高度近视易发生视网膜脱离。近视用凹镜片或负镜片矫正。

远视眼。

远视眼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减退。在远视眼,晶状体屈光力弱,眼轴过短。多数儿童都有远视(“生理性远视”,因为远视在儿童期是正常的),生长到青春期时远视程度逐渐地减轻。随年龄增长,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远视引起“眼疲劳”征象,视物不舒服,视力下降。远视患者经常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远视用凸镜片或正镜片矫正。

老视。

老视是年龄所致的正常生理过程。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功能减弱,看近时不能将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患者多因阅读吃力发现老视。正视眼的老视一般出现在40岁左右,临床表现为阅读时视力下降,视物不适感。远视眼者老视出现较早,40岁以前即开始;近视眼者出现较晚,40岁以后才出现。老视用凸镜片矫正改善近视力。

散光。

正常角膜中央是球面的。角膜表面非球面(散光)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两条焦线。散光用非球面柱镜矫正。

无晶状体眼。

正常眼内晶状体在位称为有晶状体眼。如果晶状体被取出(白内障摘出术)则称为无晶状体眼。白内障摘出术后应补充屈光力的不足,尽量恢复手术眼的视力。发展中国家白内障术后最常使用白内障眼镜(高度球面凸镜片)矫正视力。接触镜和人工晶体植入也可以矫正无晶状体眼。未矫正的无晶状体眼视力通常在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盲”的范围以内。

全面认识屈光不正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4 发表者:李建波(访问人次:888)

1.什么叫眼屈光不正?

人眼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将外界光线折射聚焦在眼底视网膜上,从而使人眼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这种将光线折射作用被称为屈光,当人眼屈光能力不完善时就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2.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近视的形成原因主要分遗传和环境。遗传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距离用眼过多是主要的环境因素。不同类型的近视,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占比重不同。对单纯性近视而言,遗传和环境因素约各起一半作用,遗传因素略大于环境因素;病理性近视遗传因素较大。

3.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近视发展或治愈近视?

由于近视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无法建立针对发病机制的有效防治措施,目前尚没有很好方法可以防止近视发展,也没有方法治愈近视。现有的方法仅是补偿和矫正眼屈光不正如戴矫正眼镜和激光手术治疗等。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积极的近视防治工作,从与近视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入手,注意用眼卫生,积极改善用眼环境以及眼睛的营养,减缓视疲劳,其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和保持端正的姿势,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25-30厘米,不要在运动的车上看书,每连续阅读半小时左右应休息5分钟(最好能闭目休息一会);

②减轻学习负担,避免长时间看书、写作、上网、打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熬夜等,保持充足的睡眠,用电脑时应多眨眼睛或每隔半小时闭目休息几分钟;

③改善视觉环境,如合适的照明(不可太暗也不可太亮),提高眼睛的对比度,增加被视物体的尺寸,减少被视物体的细节和频闪变化等;

④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

⑤注意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

⑥定期做视力检查,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4.为什么儿童配镜需要散瞳验光?

所谓“散瞳验光”,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儿童眼的调节力很强,不散瞳验光容易出现误差,散瞳验光通过睫状肌麻痹剂消除眼调节,从而得出眼的真实的屈光度数,以便验配出合适的眼镜。

5. 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危害么?

散瞳验光对眼睛没有危害。散瞳剂的作用使眼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散大,可出现畏光和视近模糊现象。快速散瞳剂6到8个小时药效作用消失,瞳孔恢复如初。慢速散瞳剂即阿托品散瞳可能需2到3周药效作用消失。少数人使用阿托品散瞳可能会出现面红口干﹑头晕﹑心慌等症状。对于青光眼或眼压升高倾向者禁用散瞳剂。

6.哪些儿童需要阿托品散瞳验光?

用1%阿托品散瞳,能最大限度地去除眼调节力。对于有远视或散光造成的弱视、或有眼位不正、或近视快速散瞳矫正视力不好的儿童一般要用阿托品散瞳验光。

7. 戴近视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吗?

近视的发展是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发展,当发育停止后(18岁以后)眼球一般也停止发育,近视也停止继续发展,个别高度近视18岁后有可能仍发展。所以近视的形成和发展是眼球一种过度发育及近距离用眼过多的表现,对学龄儿童近视不管是否戴近视矫正眼镜,近视都有可能发展。因此从表面看是戴了近视眼镜后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其实是眼球发育的结果。

8.眼镜配好后是常戴好还是用时戴不用时不戴好?

近视度数在300度以内没有弱视可以在视远看不清楚的状态下配戴,如上课、看电视等,在近距离阅读写字和运动时可以不戴眼镜;如果在300度以上就要经常戴。两只眼相差较大时也要经常配戴。若是远视镜、散光镜不管是轻、中、高度都要经常戴,这样可以减少调节带来的不适症状。

9.常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吗?

戴眼镜能使眼睛变形,这只是一种对比错觉,只是通过近视镜片看,眼睛显得小了,看惯了戴眼镜时的眼睛形状,一摘掉眼镜时,就会感觉到眼睛的样子变了,通常所见到的高度近视者眼球突出,是病理性近视眼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其发生和加重,与是否经常戴镜无关,验配精确的眼镜不会损伤眼睛,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10.配镜后还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呢?

眼睛的屈光状态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有所改变,少年儿童一般要每隔6个月复查一次,学龄前孩子有条件最好每三个月就复查一次,成人每年定期复查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视力的控制情况,尽早发现是否有屈光度迅速发展的可能,及时跟进治疗或更换更为合适的眼镜。

11.为什么不能戴着角膜接触镜过夜呢?

戴角膜接触镜过夜可导致角膜的缺氧,同时眼结膜囊内的有形物质很容易沉积在隐形眼镜上影响角膜接触镜的使用;造成角膜周边产生新生血管、角膜水肿、上皮细胞受损等,同时易引起炎症。因此不能戴着角膜接触镜过夜。

12.什么是弱视?

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异常为主引起的远视力≤0.9,且不能矫正者均为弱视。

13.引起弱视的原因有哪些?

有先天性弱视和发育性弱视,发育性弱视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14.弱视为什么要早期发现?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是密切相关的,年龄愈小治疗效果越好,在8--9岁之前效果最佳;相反,如果错过治疗时机,治疗难以奏效。超过12岁,治疗效果很差。所以弱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15.弱视对儿童视功能有什么影响?

弱视患儿不仅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弱视患儿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因立体视的缺乏,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方位,位置和远近。弱视眼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将来择业也会遇到问题,无法从事飞行员、驾驶员、医生等工作。

16. 弱视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弱视的治疗首先是要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遮盖、视觉刺激及精细家庭作业等弱视治疗,弱视治疗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17.激光治疗眼屈光不正原理是什么?

利用准分子激光(193nm波长激光)将角膜前表面切削非常少的部分,改变角膜形状,从而改变其屈光力,达到治疗眼屈光不正的目的。

18.激光治疗眼屈光不正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

激光治疗眼屈光不正已被证实为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一般来讲,只要手术适应症掌握好,很少有副作用,但由于是一种手术,理论上存在手术并发症如手术不能完成或术后少数高度数病人出现夜视力差、眩光、屈光回退(即所谓“反弹”)等情况。

19.激光治疗眼屈光不正手术效果持久吗?

该手术要求年满18岁,且屈光度数稳定才予手术,只要术后合理用眼,治疗效果是持久的。

20.手术后视力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术后裸眼视力一般可达术前戴眼镜最好矫正视力,但对高度近视患者,可能部分达不到术前最好矫正视力。

21.哪些人适合手术?

①患者本人有不戴眼镜并想提高视力的需求;

②年龄18周岁以上;

③屈光度数稳定1~2年以上;

④没有手术禁止症。

22.哪些人不适合手术?

①眼部患有急性炎症病变如结膜炎、角膜炎和泪囊炎等;

②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患者;

③患有严重干眼症、青光眼、糖尿病、胶原性疾病者和瘢痕体质者;

④圆锥角膜患者;

⑤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

⑥戴镜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⑦突眼症、眼睑闭合不全;

⑧对视力要求极高、对手术思想顾虑较大者。

23.激光手术有那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①PRK:早期手术方式,简单、安全;但适应低中度数近视,术后视力恢复慢、术后反应重如眼疼痛、流泪等,现临床应用较少;

②LASIK: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适应范围广、术后视力恢复快、反应轻,但技术要求高;

③LASEK:结合PRK和LASIK的优点,适应范围广、安全、术后视力恢复慢、术后反应介于LASIK与PRK之间;

④Epi-LASIK:是LASIK的一种改进方法,更适用于一些簿角膜、高度近视患者。

24.什么是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是指使用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引导来进行的手术切削方式,与标准化的手术相比较,这种手术切削更精确、术后视觉质量更好。25.手术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①术前三周内勿戴硬质隐形眼镜,术前1~2周内勿戴软质隐形眼镜;

②术前1~3天请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③术前一日请洗头洗澡做好个人卫生,手术当天请勿使用任何化妆品和香水,以免影响手术;

④女性患者手术最好避免月经期。

26.激光手术后应注意什么?

①LASIK 患者术后一般无明显不适,少数患者术后会有轻微的异物感、疼痛、流泪等症状,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一般都能耐受,不需处理。术后第一天复查,并遵医嘱点眼药水及复诊,术后需点眼药水约4周;

②LASEK 及PRK患者术后有眼睛刺痛、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均属术后正常反应,可服用术前医生开的药物缓解症状。术后三天,每日换药,术后需点眼药水4个月;

③术后当天绝对禁止揉眼,不要洗头不要淋浴,避免外伤;

④术后必须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随访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效果。

眼的屈光状态分两类:一类称正视眼;一类称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

正视眼:一个离眼5m以外的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平行光线,经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系统,光线被屈折后成一焦点准确地落于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

非正视眼:平行光线进入不用调节的眼后,不能成焦点在视网膜上,这类眼称非正视眼

或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通常又分为三个类型:焦点成于视网膜的后方者为远视;焦点成于视网膜前面者为近视;如果在各径线上屈光力的大小不同,不能形成一个焦点时即为散光。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 第一主点; 第二主点; 第一结点; 第二结点;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 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 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 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调节与屈光状态无关:无论正视、远、近视及散光人其绝对调节力基本相同,但是调节近点、远点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详见各论)。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新生儿眼轴长度12—16mm,和发育成熟的眼球相比,需要增长8—11mm。从数据看,外界光线要聚焦在视网膜之后,造成20D左右的远视,实际并非如此。 新生儿眼轴短,角膜屈率小,晶体呈球形,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力强,使外界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人眼球重约,前后径 24mm, 新生儿只有 2g 及 16mm, 婴幼儿多为远视,随着生长眼球前后轴越来越长,远视便逐渐减退。 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由于受眼轴的影响,存在轻度远视可以视为生理现象,远视度数不应超过3—4D。随眼球发育,眼轴延长,年龄到青春期时,可以逐渐变为正视。远视便逐渐减退;近视逐渐增加。 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正视眼。(屈光正)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一、近视眼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长多见 屈光性:球形晶体、圆锥角膜 按近视程度轻度 < 中度— 重度 > 按屈光成份分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但眼前后径(轴)过长。眼轴每长1mm,近视增加3D。某些青少年发展到成年期,眼轴逐渐增长,发展过快,视力不能矫正,度数较高,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 角膜、晶体,曲率过大,弯曲度过高。

屈光不正的分类有哪些

一、近视眼 近视是指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状态。统计发现高中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可达75%。 近视发生的病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常见于一些病理性近视,而环境因素是引起学生近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与长时间近距离学习有关。 近视的诊断:近视眼的主要表现是看远的东西不清楚,看近的东西清楚。 瞳心圆近视弱视防控中心提示:如果有以下的现象,则说明有近视的可能,看东西经常眯眼睛;看东西喜欢凑近看;经常揉眼睛;经常歪着头看物体;经常皱眉等。 近视的矫正:包括普通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分硬性和软性两种)、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等。 眼镜:这是平常使用最普遍、最方便的一种矫正方法。比较适合一些度数不高,度数比较稳定又不喜欢戴隐形眼镜的人。但是有些人戴眼镜可能不合适,比如说两只眼睛度数相差大于250度的人,高度近视的人,平常喜欢运动的人,还有一些因为职业或者美观的原因。一些眼镜很多还具有防紫外线功能,比如说一些太阳镜,变色片等都有一定的防紫外线的作用。我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紫外线较强,户外活动建议多戴这类眼镜。 隐形眼镜:那些不适合戴眼镜的人都可以尝试使用隐形眼镜来矫正近视。戴隐形眼镜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因为它是直接与眼睛接触的,所以不干净的隐形眼镜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第二,眼睛发炎的时候不能戴,因为它会加重眼睛的炎症;第三,长年累月戴隐形眼镜的人建议戴硬性的隐形眼镜,即RGP,因为它比软性隐形眼镜更健康,更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但是如果你是偶尔戴一次隐形眼镜,建议戴短时间使用的软性隐形眼镜,如日戴型的,戴一天后就要丢掉。 人机一体带电理疗:带电手法理疗通过对眼部及身体相关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充盈,使萎缩视神经细胞恢复活力。 激光手术:对于一些不喜欢戴眼镜的成年近视患者,激光手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激光手术比较适合度数已经稳定2年以上的成年人,因为儿童的近视度数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儿童一般不做激光手术。 提示 家长要每隔半年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眼部检查,如有近视,要按照医师的建议配戴眼镜。戴度数不足的眼镜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使孩子的度数加深更快。 二、远视眼

光学基础、屈光不正试题和答案

1、眼屈光间质不包括( D ) A.角膜 B.房水 C.玻璃体 D.视网膜 2、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 C ) A 1/2 B 1/3 C 2/3 D 2/5 3. 由于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相互垂直的两条轴上形成焦线,称为散光眼。例如两条焦线所成焦点都在视网膜后。即+2.50D/+2.00DC( C )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C复性远视散光D复性近视散光 4.一正视眼,注视40厘米处的物体,所需的调节需多少(C ) A 1.00D B 2.00D C 2.50 D D 3.00D E 5.50D 5.远视眼可使平行光在视网膜何处形成焦点(B ) A视网膜前B视网膜后C黄斑处D视网膜上 6. 12.下列最为准确的验光是(C ) A电脑验光B物视法C散瞳检影验光D插入法 7.下面对棱镜地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能使光线发生偏向 B 所成的像是虚像 C处方表示既要有大小又要有底向标示 D 作用大小用屈光力表示,其单位为度

8.老视是由于(C) A睫状肌痉挛B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厚 C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D随年龄增长晶体混浊加重 9. 下列不属于屈光不正的是( E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屈光参差 10.中度近视指屈光力数值() A -3D~-6D B 3D -6D C -1D-3 D D -2D - -5D 11.矫正散光用( B ) A、角膜接触镜 B、环曲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2.一患者为+1.5D使其看清1米视标其调节度为(B ) A 2.0D B 2.5D C 3.0 D D 4D 13.远点为眼前1米,其屈光度为(A ) A-1.00DS B-1.50DS C-2.00DS D-2.50DS 14.睫状肌松弛时,晶状体的变化是( B ) A变凸B变平C不变D以上都不是 15.眼外肌力量最大的是(C ) A上直肌B下直肌C内直肌D外直肌 16、柱面透镜的轴向表示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标准标记法,又称TABO标记法 B、由水平方向起,从被检者的左向右逆时针旋转为0 ~180度。在这样的规定下,垂直子午线称为90度子午线,水平子午线习惯称为180度子午线,度数符号“°”可以省略,这样可以避免使10度误

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范文常用版2篇

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范文常用版2篇A survey report on juvenile myopia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范文常用版2篇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2、篇章2: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文档 篇章1: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范文 一、问题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

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样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习惯所造成的吗? 二、调查分析: 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造成近视的。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 则是现代青少年近视眼大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的近视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影响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最典型的近视原因是: 三、结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我们班和隔壁两个班的近视人数差 不多,说明现中小学生的近视人数也挺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 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近视眼概况

中医药治疗近视眼概况 常远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要】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引发的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了全球防盲计划。祖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国在防治近视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 【关键词】近视眼中医药疗法 【前言】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眼病,青少年近视占其中相当大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目前,近视眼治疗在国内、国外有很多方法,而国外主要以光学矫正,手术治疗为主,但因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的屈光系统尚未稳定,手术治疗非其首选。而中医治疗近视眼有其独特之处,并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数十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对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深人研究.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中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近视眼,中医称“能近怯远症”,认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中医用药多以此为根据。如文日新将本病分为四型:1.肝肾不足,心气虚弱型,治以补肝通窍。药用枸杞子、女贞子、肉苁蓉、锁阳、桑桩子、红参、菊花、菟丝子、熟地黄、茯神等;2.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补肾。药用红参、茯神、白术、淮山药、远志、五味子、车前子、泽泻等。3.阴虚火旺型,治

以补心安神。药用红参,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生地黄、丹参、木贼、苍术等。4.肝气郁结型,治以理脾清肝。药用牡丹皮、山栀子、当归、白术、柴胡、香附、石决明、夏枯草、茯神、女贞子、桑椹子,青皮、甘草等【1】。李纪源将本病分为四型:1.肝胆湿热型,方用升麻龙胆饮子;2.肝虚风湿型,方用地黄丸;3.心脾亏损型,方用定志丸加减;4.肝肾亏虚型,方用补肾磁石丸加减【2】。喻干瀛认为近视眼的病变以“目络瘀滞”为主,故在治疗上设立三方,首方用活血化瘀,佐以清肝养肝,药用:红花、茜草、丹参、升麻、石菖蒲、蔓荆子、枸杞子、决明子、鸡血藤、蝉蜕。次方注重舒筋解痉,祛风定志,佐以升阳敛阴,药用红花、茜草、丹参、升麻,木瓜、五味子、茺蔚子、枸杞子、蝉蜕,石菖蒲,僵蚕、钩藤。第三方攻补兼施,活血祛瘀与温通心阳、补肝肾同用,寓通于补。药用:红花、丹参、升麻、五味子、白芍、枸杞子、远志、覆盆子、鸡血藤、石菖蒲。每方服十天,三方依次服完为一疗程【3】。 (二)基本方加减治疗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有人根据本病的特征和病因而采用以基本方 为主加减治疗亦取得较好疗效。如黄氏用经验方补气活血汤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石菖蒲、远志、生地黄、龙骨、牡蛎、海螺蛸,石决孵、钩藤,谷精草等治疗近视105例,除l8例视力无进步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杨氏用安神复明片(石菖蒲、远志、菟丝子、五味子,桑椹子、鹅不食草、丹参、草决明、何首乌,升麻、党参、柴胡,冰片)治疗152例273只眼,有效率达87% ,与空白对照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refraction of eye :又称眼的折射、眼折射、眼的屈折、眼的屈光作用。眼球能使从外界远近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屈光系统的屈折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物像,眼的这种生理功能,称眼的屈光。 ·眼的屈光系统: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折射有聚焦的机能系统,称屈光系统。以适应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 ·眼三屈光中间质:又称眼屈光间质、眼介质(ocular medla)。指角膜(与前房水成一凸镜片)、晶状体、玻璃体透明质。具有屈光作用,使外界光线经该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上,完成视觉器官的作用。其前间质是空气,后间质是玻璃体。 ·眼的屈光指数:空气光学密度与眼的屈光间质密度的比值。如角膜屈光指数为l.3771,房水屈光指数 1.3374,晶状体屈光指数 1.4371,玻璃体屈光指数l.3360,空气屈光指数1.0000。 ·不胜数眼的三屈光面:又称眼屈光表面。即具有屈折作用的屈光间质弯曲面,角膜前面、晶状体前面和晶状体后面为三屈光面。因角膜后面和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相近,可以把两者认为是一个屈光面。 ·屈光面弯曲度:又称屈光面曲率半径。自屈光面上任意一点至该屈光面圆心的距离,称屈光面弯度。曲率半径的倒数称为曲率。曲率愈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愈大。眼球不同部位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按Gullstrand氏测量的结果为:角膜前面7.7,角膜后面6.8,晶状体前面10.0,晶状体后面6.0。其测量方法可根据purkinje氏现象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在Purkinje氏现象中,第一像是直立的像,比较亮,是由角膜前面所形成的;第二像是直立像,较第一像大,是由晶状体前面所形成的;第三像是小的倒像,是由晶状体后面所形成的。由于这三个像,可以看出角膜前面和晶状体前面在性质上如同凸面镜,晶状体后面如同凹面镜;借各面成像的大小,可间接测量角膜和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 ·眼的屈光组:即参与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屈光质,又称眼的屈光单元。屈光系统分为三个屈光单元,即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动态屈光dynamic refraction:又称动态折射、活动折射、眼活动状态。即与调节力同时存在的屈光状态。 ·静态屈光static refraction :又称静态折射、固有屈光状态、正常屈光状态、眼安静状态。平行光线入眼后,在不用任何调节的情况下,能准确地集合在视网膜上成像,此种屈光状态,称静态屈光。

近视眼常见问题

家长必备视力常见问题 (第一版) 目录 上册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近视 什么是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 预防近视,家长必做的六件事 六岁以下孩子参考视力的计算公式 如何监控孩子的视力 下册 孩子近视的征兆五种表现 如何配正确的配眼镜 如何正确的挑选眼镜 配镜最常见的五个问题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近视 中国是近视眼大国。 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而到了高中,这个数字更是直线上升至83.3%,而大学生近视比例则是高得惊人,达到了87.7%,而在美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仅为10%。当然,全世界的人视力都在下降,只不过我们中国降得速度特别快。 有些家长以为,反正可以配眼镜,近视看不清的问题,不用解决,大不了配个眼镜,孩子长大嫌戴眼镜不好看,可以再配隐形眼镜。其实,近视的问题没那么简单,视力不好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近视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尤其青少年格外敏感,担心高度近视眼球突出,觉得戴眼镜不好看,在学校里,又会被不懂事的同学取笑、起外号,这些心理波动,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虽然视力下降是个全球大趋势,但是作为一个聪明的、负责任的家长,你仍然有必要尽量延迟孩子近视时间,帮孩子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也尽量减少视力不好对他未来职业选择的限制。说直白一点,你帮他前期做好预防,他在心理更成熟、更强大的时候,才面对近视问题,总是好的。 其次,戴眼镜不方便,会直接影响孩子运动。因为戴眼镜不方便,孩子就容易减少运动量,有些项目的选择也会受限制。而运动少,本身又进一步加剧孩子近视,就成了恶性循环。如果是高度近视,孩子眼睛的视网膜会特别薄,运动中眼睛受伤的几率更大,所以我也要特别提醒你,如果孩子有高度近视,跳水、蹦极、篮球、拳击、过山车这种比较极端的运动项目,一定要格外慎重。像打篮球这种有伤害动作、跳跃性大的运动,也要做好防护。 最后,才是眼科医生管的,会有少数人因为病理性高度近视,引发一系列像是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继发性的白内障,青光眼等等疾病,既危害健康,也不好治疗。 所以,不管是从孩子的形象、心理、运动、健康,还是未来职业发展的种种方面考虑,作为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的视力管理。 0~7岁是孩子眼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很多包括近视在内,多种眼部疾病的治疗黄金期,作为家长,用对方法,持续关注,才能帮孩子尽量去避免、延缓近视的发生。如果不得已,最终近视了,也要尽量能维持低度近视,别发展成高度近视。 什么是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 除了个别先天性疾病,绝大部分人生下来,视力都是正常的,就算近视会遗传,那也是说如果父母近视,孩子近视的风险会高,会更容易近视,但也不是百分百会近视。所以,在阻止或者延缓近视这件事上,父母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近视来的迟一点,轻一点。对于孩子还没近视的家长来说,马上行动,就会有用。哪怕孩子已经近视了,这些方法也能帮助孩子减缓近视发展,尽量不让孩子的视力发展到高度近视。 一、什么是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 想要预防近视,总得先找出罪魁祸首吧,在源头上给它断掉。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个罪魁祸首,并没有找对。 首先,现在的孩子被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包围,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认为,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近视眼相关知识简介

父母必知预防近视方法 1、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的主要成份。所以近视眼患者必补无疑。 2、蛋白质:就巩膜来说,它能成为眼球的坚韧外壳,就是由于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构成很坚固的纤维组织。巩膜虽有一定的坚韧性,但在眼轴前后径部位仍比较弱。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 3、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在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近视眼也很有好处。用食疗方法治疗近视时,应适当多补充些维生素A、B1、B2、C、及E。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蛋、奶、肉、鱼、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4、钙对近视眼有好处: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眼睛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钙的含量较高对增强巩膜的坚韧性起主要作用。食物中牛骨、猪骨、羊骨等动物骨骼含钙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他如乳类、豆类产品、虾皮、虾米、鸡蛋、油菜、小白菜、花生米、大枣等含钙量也较多。 5、近视眼患者还需要补充锌:近视眼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奶粉、茶叶、肉类、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片。近视眼给人们生活会带来一些不便,所以从青少年时期,近视患者就要注意眼睛的卫生保健。在饮食当中多吃一些对近视眼有益的营养物质,同时注意用眼不要太疲劳,多做做眼保健操,都是眼保健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改善学习环境与防近视眼有何关联 中国世界上近视眼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并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国民视光学的健康状况。预防近视眼,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 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减少看近物和防止过度调节入手。 防治近视眼首先改善学习的环境条件,使学生在适宜的照明条件下学习;其次减少看近物或防止过度调节。学习活动不近看办不到的,如何防止过度调节呢?简单的办法保持远距离阅读,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青少年并不多。 预防近视首先要改善学习环境就介绍到这里,您应该有所了解了,如果您还有眼

近视手术最全介绍

近视手术科普大全 一、主流的近视手术及其特点 (一)近视手术的矫正原理 激光手术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去除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激光矫正手术是采用冷激光,只作用于角膜的第三层上,冷激光不会灼伤角膜,激光的波长也很短,不会穿透角膜伤害眼球内部其他组织结构。角膜组织分为五层:①上皮细胞层、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占角膜90%以上)④后弹力层、⑤内皮细胞层。 ▲激光手术位置图 晶体植入是植入一块很薄很薄的晶体(相当于一副隐形眼镜),从而改变屈光系统,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二)主流的近视手术 1、SMILE全飞秒激光 SMILE全飞秒激光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只用一台蔡司VisuMax激光设备。无需制作角膜瓣,直接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制作微透镜,再通过极小的飞秒激光切口将微透镜取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手术示意图 度数范围:100-1000度近视 特点:不用制作角膜瓣,术后没有角膜瓣移位的可能,2mm超微小激光切口,90%角膜表层神经完好,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更佳,安全性更高

2、SMART全准分子激光 SMART全激光手术,准分子激光直接先从上皮开始扫描度数,然后再切削角膜上皮组织厚度,手术的两个步骤全部用一台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一步完成。SMART全激光手术也是不用制作角膜瓣的。这类比较手术比较适合军人、警察、运动员等运动量大的人群。 ▲手术示意图 度数范围:近视800度以内,散光400度以内 特点:不用制作角膜瓣,个性化程度高。 ------------------ 很多人问SMART与阿玛仕1050Rs,这里提一下吧。其实SMART也就那么回事: SMART全激光手术是一种创新的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是阿玛仕TransPRK全激光手术与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结合,简单来说SMART = TransPRK + SPT 阿玛仕1050Rs做出来的才是SMART,其他的都是TPRK(TransPRK)。如果哪个人敢这么说,你让他找手术医生、德国阿玛仕总部的人出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敢打包票说阿玛仕1050Rs 做出来的才是SMART?所以,这点大家要清楚,要有点分辨力,不要被绕晕了。阿玛仕550、750激光设备+ SPT,同样可以做出SMART,而且最终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也没必要非1050Rs不做。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与屈光手术 应用解剖 1、眼的屈光系统Flash1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一组复合透镜组成。 眼的屈光是指外界物体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黄斑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的像。眼屈光状态 = 屈光力大小+ 眼轴长度;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简化眼(reduced eye)眼的复杂光学系统简化成一简单的光学系统,即由一个结点(N)、一个主点和两个焦点所构成。 简化眼结点可以作为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屈折。外界物体经过结点,在视网膜形成倒像,再经过视神经传达到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使人主觉上又成为直立的正像。图Flash 1 2、眼调节的重要解剖功能: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图1 调节机制: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加,眼的屈光力增强。 定义 1、正视眼(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图2

2、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改变眼的屈光力将来自近处散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眼球的调节。 3、眼的集合(convergence) 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调节呈松弛状态,当注视近处目标时眼需要动用调节,为保持双眼单视,两只眼的视轴需要内转即集合。 正视眼的集合与调节是相互协调的,而非正视眼的这种集合与调节是不协调的如视力疲劳、斜视。4、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Error of refraction)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非正视。图3 5、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Flash2 各论 一、近视眼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程。 近视眼定义:当眼在调节静止状态,平行光线进入眼的屈光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调节松弛状态下,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图4

各种视力表的介绍

各种视力表的介绍

————————————————————————————————作者: ————————————————————————————————日期:

各种视力表的介绍 视力表是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兰氏(Landolt)环视力表。从功能上分有近视力表、远视力表。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定的。所谓视角,就是外界物体的二点射入眼内相交时所引成盟角度,正常眼能看清最小物体的视角为1分视角,又称最小视角,小于此视角者,外界物体二点就无法辨认。 (1)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和我国徐氏设计的近视力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地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为视标,其笔划宽度与间隔均为1分视视角,视标E的边宽为5分视角,缺口宽度为3分视角,视标排列共12行,视标的递增率为调合集数,视力为等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 (2)兰氏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力表是采用7.5毫米正方形中有1.5毫米宽度的环,环上有1.5毫米宽的缺口,呈C字形。标准视力以小数记录为1.0。如视力为N,表示在5米处能看见兰氏环缺口是毫米方形中有毫米宽的缺口。兰氏环视标按等差级数计算,增率为0.1、0.2……2.0,记录采用小数法。 (3)对数视力表对数远、近视力表是我国缪天荣在1958年提出设计的,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将视力分成5个等级,视标为E字或C字、共14行。对数远视力表,是以5米距离测试,能辨第11行,为标准视力,记以5.0。视标按几何级数增加,视标每增加倍,视力的对数就减小0.1。即视力记录按算术级增减。

近视力表是用以检查调节状态下视力及测量近点距离的图表。可了解调节力的程度,协助诊断屈光不正或眼病,近视力表除上面介绍的标准近视力表、兰氏环近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外,还有耶格(Jager)表、转盘式自带光源近视力表。转盘或自带光源近视力表是上海市海港医院眼科在徐氏近视力表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设计的。有光照稳定,显示清晰,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4)视力检查方法检查远视力时,检查距离为5米,视力表放置高度应以1.0(或对数视力表 5.0)行视标与受检者眼平行,照明度应当合适。检查视力一般是先右后左,两眼分别进行。检查一眼时,另一眼可用遮眼匙遮盖。被检查者眼睛必须睁大,不能眯眼、斜视或歪头。 检查时由上而下指视标,如回答正确再指点下一行视标。辨认速度平均每字3~5秒钟。记录回答准确的最后一行视标旁的视力数值。如果在5米处不能看清0.1视标,则应向视力表逐渐走近,将最初能看清0.1视标的距离记下,按(D为0.1视标正常眼应看到的距离,d为被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计算被检查的视力。距视力表1米仍看不清0.1视标,可改用辨认眼前手指的方法来测定视力,由远而近按照最初能看到手指数的距离,记录视力、如靠近至5厘米仍不能看清手指数,则改为整手在眼前摆动,以30厘米到5厘米,记录能看清手摆动的距离。如不能辨别手动,则可在暗室用光投射于眼睛上,检查有无光感和能否判断光投射方向。如光感丧失为全盲。近视力的检查距离为30厘米,检查要求及条件同远视力检查法,如不能辨认时,可以将视力表移近或移远,记录视力数值时必须记录距离。

屈光不正教案

屈光不正教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22.78mm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2020年版)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基本要求、筛查方法、转诊建议及筛查后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26343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ISO 10342 眼科仪器验光仪(Ophthalmic instruments—Eye refractometer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屈光不正 refractive error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人眼内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注:屈光不正包括:远视(hypermetropia)、近视(myopia)和散光(astigmatism)。 3.2 屈光不正筛查 screening of refractive error 应用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屈光检测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人群中可能有屈光不正的人同没有屈光不正的人区分开来。 3.3 球镜度数 diopter of spherical power 为使近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一个点的镜片度数。 3.4 柱镜度数 diopter of cylinder power 为使近轴的平行光束会聚于两条分离的、相互正交的交线上,含有两个主顶焦度的镜片度数。

3.5 等效球镜度数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球镜度数加上1/2柱镜度数。 4 基本要求 4.1 筛查机构 筛查机构包括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具备符合4.2要求的筛查人员。 4.2 筛查人员 筛查人员应为持有眼科相关的国家执业医师、技师、护士资格证书的人员。经相关规范化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协助开展工作。 4.3 筛查场所 4.3.1 筛查场所应干净、整洁,并保持安静。 4.3.2 筛查场所面积大小及光照强度应满足GB/T 11533中关于视力表使用的检查距离及照明要求。 4.3.3 筛查场所温度、湿度应符合验光仪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4.4 筛查仪器设备 4.4.1 屈光检测宜采用符合ISO 10342要求的验光仪,无验光仪的地区可采用串镜。 4.4.2 视力检查表应符合GB/T 11533的规定。 4.4.3 筛查使用的仪器设备应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和检测,并定期接受计量检定和校准。 4.5 筛查时间和频率 每年对同一学校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筛查,筛查频率不少于每学年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筛查频率。 5 筛查方法和转诊建议 5.1 筛查方法 5.1.1 裸眼远视力检查 5.1.1.1 裸眼远视力采用实测值,检查方法按照GB/T 11533和GB/T 26343的规定。 5.1.1.2 检查前,询问受检者是否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包括硬镜和软镜)。如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在《屈光不正筛查结果记录表》上用文字注明后,摘去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检查裸眼视力。《屈光不正筛查结果记录表》见附录A。 5.1.1.3 检查时,筛查人员提示受检者不得眯眼、偷看、揉眼、斜视、身体前倾,或接受他人提示。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

检影验光技术(附图) 选自:英吉利视光论坛作者:不详 一、检影验光简介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一.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 1.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 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 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 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 4.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 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我们知道在

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 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二.检影验光分类 (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动态检影是指,检影时,被检者的调节与集合随着检影的工作距离改变而改变,调节、集合与工作距离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的一种检影方式。 (三)检影距离的不同可分为0.5m、0.67m、1m距离检影。 检影验光时的距离可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及习惯而定。检影距离不同所使用的加光量也不同,0.5m的加光量为2.00D,0.67m的加光量为1.50D,1m的加光量为1.00D。从检影眼光的精度来看,随着检影验光的距离加大,精度

孙女的近视眼治好了--------介绍过程和方法 - 我的日记 - 山药社区 - 中里巴人官方论坛 - 求医不如求己中医

孙女的近视眼治好了--------介绍过程和方法- 我的日记- 山药社区- 中里巴人官方论坛- 求医不如求己中医经络养 生- Powered by Discuz!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0146738.html,/viewthread.php?tid=48940&extra= page%3D1&page=1 气功治疗近视眼 治疗方法:就是拉气治病法。 气功治疗近视眼 1、姿势:站坐都可以,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两眼轻轻闭合。 2、方法:两手置于胸前,掌心相对,相距5-10厘米左右,距离大一点也可以,拉气,开,一开开到虚空中,即很远很远的地方,合,意念回收,收到两手之间,开,合,----------有气感了,意想就像抱着一个气球,把气球分成两半,一手有半个气球,转过来两手手心一起对着眼睛,对眼睛发气,意想把气推进眼睛里,一直到头的后面,这时加上良性意念“眼睛视力正常”,然后,再从头的后面拉回了,意想回来时气也要通过眼睛,也加“眼睛视力正常 ”,就这样一推推进去,一拉拉出来,----------。眼睛视力就正常了。

小孩也一样,拉气,有气感了,意想就像抱着一个气球,把气球分成两半,一手有半个对着眼睛发气,两手手心一起对着眼睛,一推推进去,一拉拉出来,也加上良性意念“眼睛视力正常”。 给小孩治病时,最好大人小孩一起,大人两手距离小孩眼睛可以稍远一点,小孩两手距离眼睛可以近一点,两人或多人一起,一推推进去,一拉拉出来时,两人或多人要同步,大人可以发出口令:“一推推进去,一拉拉出来,一推推进去,一拉拉出来,---------”,当然推进去拉出来时,也要加上良性意念“眼睛视力正常”,这样作用更好。 3、收功:两手拢气相合,男左手在下(里),女右手在下(里),扶于肚脐,养气2、3分钟,两手分开,慢慢活动活动。 4、说明: 1、治疗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以10-30分钟; 2、该方法也适用于大人近视、花眼、散光等; 3、两手开合的距离可大可小,一般10-30CM即可,熟练后,动作可以很小; 4、同样,两手一起推拉的距离可大可小,一般10-20CM 即可,距离治疗对象的距离可大可小; 5、拉气开合要慢慢的,这样气感强;发气推拉也要慢慢的,这样治病效果好;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2019年版 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近视、远视、散光等)

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基本要求、筛查方法、转诊建议及筛查后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26343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ISO 10342 眼科仪器验光仪(Ophthalmic instruments — Eye refractometer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人眼内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屈光不正分为:远视(hypermetropia)、近视(myopia)和散光(astigmatism)。 3.2 屈光不正筛查 screening of refractive error 应用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屈光检测等快速、简便的方法,将人群中可能患有屈光不正的人同那些没有屈光不正的人区分开来。 3.3 球镜度数 diopter of spherical power 为使近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一个点的镜片度数。 3.4 柱镜度数diopter of cylinder power 为使近轴的平行光束会聚于两条分离的、相互正交的交线上,含有两个主顶焦度的镜片度数。 3.5 等效球镜度数 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 SE 球镜度数加上1/2柱镜度数。

视光知识(图文版)

视光知识 视觉常见问题包括 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 2、屈光参差 3、视疲劳 4、老花 一、屈光不正 眼睛可以被看作是一台高级的照相机,我们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从“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称为眼轴,即眼睛的长度。 角膜相当于镜头最外层的玻璃,必须保持透明。当看近时,图像会落在“胶卷”后,此时晶状体就像伸缩镜头,通过调整自身的厚度,将“胶卷”后的图像前拉到胶卷上,这个过程称为调节。调节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光线进入眼睛后,前进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屈光。当我们看东西时,只有当图像正好落在“胶卷”上我们才能看清,落得太前(近视)、太后(远视)或是“胶卷”附件不只一个图像(散光)时,我们都会觉得模糊,这种情况称为屈光不正。 图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图像落在视网膜前(正视眼)(近视眼) 图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网膜附近有多个图像(远视眼)(散光眼)

(一)近视Myopia 看远时图像落在视网膜前,看近时图像落在视网膜上,导致看远模糊,看近清楚。 发生原因:眼睛太长/眼睛屈光力太强(角膜过于突出、眼内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太高、晶状体调节能力太强) 常见的有: 眼睛太长——轴性近视(占90%) 角膜弯曲过度——曲率性近视 晶状体调节不能放松——假性近视 表现:1、喜欢凑近视物; 2、喜欢眯眼、揉眼睛; 3、高度近视经常感觉眼前有飞蚊,眼睛突出明显。

(二)远视Hyperopia 不论远近,图像都落在视网膜后,需要调节才能看清,看近需要更多的调节。 儿童青少年的调节力强,一般不会察觉到远视的存在,当调节力随着年龄逐渐减弱,远视人群会觉得看近越来越吃力。 发生原因:眼球太短/眼睛屈光力太弱(角膜过平、晶状体调节能力太弱) 表现:1、视近比较困难; 2、视疲劳,严重时会引起眼胀痛、头痛、流泪、恶心。(三)散光Astigmatism 看一个物体时,多个图像同时落在视网膜附近,看物体感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