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拣儿童多处行
2023最新-《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3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课时篇一(一)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预案篇二《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所作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文章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生命力的诗;犹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恰似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
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浸染于这浓郁的爱意?几年来,我三次带班教学这篇课文,一次又一次地研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更改思路,让这段追寻爱的旅程格外艰辛。
通过实践与借鉴反思,我不断调整教法,循着品读析读活读的路线,寻找到一条从爱心到童心的幽径,将目标从学课文,悟爱心转变到读课文,悟表达,将教学转变到读写结合的新思路。
本文试通过课文第一段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来回溯教学行为,以求教于方家。
初教:回首向来萧瑟处第一次教学,我从课文内容入手,试图以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品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谈感受来领会冰心表达的无限爱意。
第一次教学: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课文的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生:我从这句话知道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读)从香山归来,小天使。
师:大家想想,从这段话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儿童多?生:我从这些词语可以知道儿童很多:成千盈百,说明儿童很多;闹嚷嚷,只有人多才会闹嚷的。
生:从挤也可以看出儿童很多。
生:飞涌、一群接一群也是写儿童多的。
师:大家的眼睛真亮!在这里,冰心把儿童比作了一个个小天使,在你的想象中,天使是什么样的?生:天使是纯洁的,冰心奶奶把儿童比作天使,说明她很爱孩子们。
师:说得真好!齐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冰心奶奶对你们的爱。
(生读课文第一段)教学结束后,我在备课笔记上写下了这样的反思:面对这样充满慈爱的文字,学生为什么一点都没有激动的感觉?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固然知到了冰心奶奶对儿童充满爱意,可这样的爱意于当下的孩子又有何干涉?他们的朗读虽然能做好技术的处理,读得入腔入调,但文字还是文字,孩子的心与课文的情隔着一层,到底为什么?是不是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敲打还不够?再教:他人金针终难度问题是留下了,但自己也说不清个中缘由。
《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青州市弥河镇刘家小学王永娟一、课文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第一单元“春光无限”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春光美,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6、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百度MP3】《春天在哪里》:/song/1130187?fr=ald 2、诗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
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百度文库】冰心介绍/view/1718.htm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设计意图:播放音乐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背诵有关春的诗歌既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又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上。
课内阅读五下(含答案)

(一)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
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它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写的。
2.第2自然段中“这情景”指的是成千盈百的孩子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
为了体现这个有趣的情景,作者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把孩子比作小天使,体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3.用“_____”划出写孩子多的词。
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4.你是怎样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两句诗的?因为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就像春天一般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所以只要找到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二)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
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从这句话中我理解到:①鲁迅很能干,帮家里做事情②鲁迅热爱学习2.“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鲁迅本来可以说自己是为了给父亲拿药才吃迟到的。
但是又想到了既然迟到了,就是自己的错,所以没有说什么。
3.画“”的句子,表现了鲁迅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精神。
(三)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
五年级《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五年级《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五年级《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光无限”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针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来看,不难理解。
但有写语言不仅非常优美,也有着深层次的含义,这对于学生来讲,不可能一下子理解透彻。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老师的巧妙引导和讲解。
学生们升入高年级,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再是简单的字词和词语,而是需要慢慢地接触到一些名家的作品。
譬如本课就是冰心老人所写的一篇散文。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因此,学生们渐渐地接触到关于散文的写法,在讲解的时候,就应该把散文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渗透到教学中。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思考到以下几点:1.多多利用书上的作家卡片。
书上向我们出示了关于冰心的作家卡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诗,从她“爱的哲学”中诛求生活的真善美,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真挚。
在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冰心老人为我们留下了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翻译作品700余万字。
因此她作品的三大主题就是儿童、母爱、自然。
她在她的第一首诗中写道:“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和他们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
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就是在她赴美留学期间,也不忘为国内的孩子写作。
让学生们了解了冰心写作的主题,把握对儿童的态度,学生们的关注点也会切实地落实到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课文叙议结合。
在叙述和儿童相见时的高兴、兴奋,表达出花儿和儿童一样,需要给他们适时地浇水施肥,这样儿童就会成为灿烂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3.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
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之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阅读来提高自学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3《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共38张PPT)

3只拣儿童多处行
(第二课时)
水泄不通 络绎不绝 熙熙攘攘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济济一堂
除了颐和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人 多?找出相关的词句。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 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 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 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 的香气息。
词语积累
倚着 栏杆 忸怩 烂漫
欢畅 纽扣
四肢 旺盛
rāng 闹嚷嚷
răng 嚷道
颐和园
玉澜堂
闹嚷嚷
聚精会神 密密层层 座无隙地
xiè 浑身解数
成千盈百 魔术匣子 浑身解数
jiĕ 理解
jiè 押解
欢畅:高兴,痛快。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的样子。
成千盈百:盈,满。形容人很多。
座无隙地:隙地:空着的地方。没有一 点儿地方可以坐了,形容人很多。
水泄不通 络绎不绝 熙熙攘攘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济济一堂
学习词语要学会给词语分类识记,这样记忆的速度会快一些,效果也会好 一些。
儿童不解春何在 (jiě)
解:明白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
使出浑身解数(xiè )
解数:手段,本事 使出全身的本领
二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 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儿童不解春何在, 只拣游人多处行。 ——汪周次《田间》
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一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 地方多读几遍。 2、尝试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 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去了哪些地方?
书中的词语读得很不错了,预习时自己也尝试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词语, 谁想来交流一下?
只捡儿童多处行

五年级下《只捡儿童多处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正确分段,概括段意。
教具准备:配套光盘、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supply/picdetail_500007/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面湖边儿童多处总是春玉澜堂花儿--儿童。
五年级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借花
喻人
在 冰 心 奶 奶 眼 里
儿 童
就是 就是 就是 就是
天使 , 太阳 , 花朵 , 春天 。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 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 群接着一群的的小天使。
2、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 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 呱呱的,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 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3、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 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 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4、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 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 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 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 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jù) 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 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 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 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niǔ) 怩(ní )地笑着说:“好看。” 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 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niǔ)扣 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男孩子 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 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 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撞个满怀 密拣儿童 多处行” ? (小组合作讨论)
儿童多处春光烂漫 儿童多处充满活力 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天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 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 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 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 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益都师范附属小学 李 珊
自 主 学 习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四下语文第一单元《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内容详解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
“成百盈千”“挤”“一群接着一群”写出了孩子的多。
“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写出了孩子的兴奋劲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
把儿童比作“小天使”,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
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觉得“实在有趣”,想到了两句古诗,并反其意,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就告诉人们,哪里有春天,哪里就有儿童;哪里有儿童,哪里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于是,“我们”一行“只拣儿童多处行”,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
知春亭畔“座无隙地”,孩子特别多。
从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可爱!兴奋地说着、笑着的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玩累了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有的孩子坐小船在湖面游玩,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随处所见,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我”去玉澜堂的路上,“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从“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可以看出孩子活泼可爱。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我”看到了灿烂的海棠花。
“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了花多,开得很旺盛。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形象地说明了海棠花开得灿烂。
在赏花时,“我”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与“灿烂”,并尽情赞美。
孩子们也认为海棠花“好看”“开得旺”,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可爱。
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儿童多处行
第一单元
预习提示:
第一课时
1、认真朗读两遍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新词,短语。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搜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5、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生字开花(四字组词)
(2)抄写两遍词语。
(3)解释重要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浏览课文,用“﹏﹏”画出优美句子或段落,并在旁边批注体会或感受。
(不少于两处)
二、尝试回答课后习题。
三、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印象最深最有启发的句子和段落。
(不少于两处)
四、领悟本课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四、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
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二)、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四)、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三)、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坐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一)、写字指导。
(二)、学生描红,临写。
(三)、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一)、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二)、指名回答
(三)、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四)、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A、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B、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C 、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D、指名读然后齐读。
E、完成课后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F、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A、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B、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一)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二)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坐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一)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二)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A、抄写词语。
B、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四段
A、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B、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C、完成课文后的提问: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
样?
D、学生交流。
E、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提问有感情地朗读。
F、指名尝试背诵。
G、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分角色读。
H、教师范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I、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J、齐读第四段。
(一)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二)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K、完成课后练习: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L、学生讨论交流。
M、练习背诵第七——九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第七——九自然段。
(二)、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儿童多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检测题:
一、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
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二、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样?)
三、“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五、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撰稿人:灵宝市第一小学张凤英
审验人:灵宝市第一小学李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