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静脉血预防与护理

合集下载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输血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病人的体制等原因,仍有3%~10%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

主要表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二)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期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1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置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

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着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杜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5.对症处理: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记录。

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5-10-21T15:34:26.84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作者:刘娟[导读]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 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

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6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患病率达30%~50%,我国患病率为26%。

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

因此,术后卧床患者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我科近年来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49岁。

长期卧床者6例,外伤3例,手术后7例,感染原因2例,住院天数10~15天。

本组患者均于发病后1~2周内入院,入院时患肢较健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经10天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

2 预防措施2.1防止血流缓慢骨折患者手术后卧床、活动明显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在术后除做好一般护理外还要帮助患者翻身、排痰。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指导患者定期做下肢床上主、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2.2保护静脉血管保护下肢静脉血管,避免因内膜下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附着释放出组织活酶而发生静脉血栓。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七).药物预防
4.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时,应对患者做好下列指导: -----告知常用口服抗凝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勿自行调节药量或服用处方外药物 -----未按时服药时,应咨询医师后按要求补服。
(七).药物预防
皮下注射抗凝药
应注意:
----注射部位宜首选腹壁,注射点避开脐周2cm以内。还可以选择双侧大腿前外侧1/3、双
无处不在
VTE在我们临床 工作中无处不在
预防为主
实施预防策略 基础预防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积极处理
一旦发生,积极进行 治疗和护理
谢谢!
(六).机械预防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1)操作程序
(六).机械预防-----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六).机械预防
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注意事项
2)使用过程中做好以下观察及处理: ------应注意腿套上充气管保持在腿套外表面 -----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肢体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皮温凉、
,以及气促、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报 告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3)应对患者做好下列健康教育: ------不可自行移除腿套会随意调节装置 ------不宜过度翻身和活动,翻身时注意保护连接管,避免扭曲、折叠或受压 ------若出现腿部疼痛、麻木、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
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解读
目录
01 中华护理学会 02 静脉血栓栓塞症 03 VTE的基本预防 04 VTE的物理预防 05 VTE药物预防
一、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Chinese Nursing Association,CN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护 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其 宗旨是团结广大护理工作者,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为保护 人民健康服务。

2016-ACCP-指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血栓治疗_46

2016-ACCP-指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血栓治疗_46
备注:对孤立性远端 DVT 治疗持续时间的推荐是针对决定接受抗凝治疗
的患者;然而,可以预料的是,并不是所有被诊断为孤立性远端 DVT 的 患者都处方了抗凝药物。
8. 对于无诱因的腿部DVT(孤立性远端或近端 DVT) 或PE患者,推荐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优于治疗时间 短于 3 个月(1B 级);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优于 更长的确定期限(如6、12或 24个月)(1B级)。
(iii)注重预防 PTS、(iv)不在意溶栓治疗初始复杂性、成本以及出血 风险的患者很可能会选择溶栓治疗而不是单纯抗凝治疗。
28.对于接受溶栓的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建议其抗凝 强度和抗凝治疗持续时间与未接受溶栓治疗者相同 (1B级)。
十四.抗凝治疗期间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
29. 对于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达到治疗范围)或达 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沙班(患者依 从性好)治疗期间 VTE 复发的患者,建议至少暂时 换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C 级)。
1.对于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栓塞(PE) 患者,推荐长期(3 个月)抗凝治疗(1B级)。
2.腿部DVT或PE且无癌症的患者,长期(3个月)抗凝 治疗,推荐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 沙班,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VKA)(均为2B级)。 腿部DVT或PE且无癌症的患者,未接受达比加群、利 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依度沙班治疗者,建议维生素K 拮抗剂,优于低分子肝素(LMWH)(2C 级)
备注:无低血压的PE患者,如症状严重或存在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应
密切监测病情是否加重。
发生低血压,表明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于初始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 者,如心肺功能恶化(如症状、生命体征、组织灌注、气体交换、心脏 标志物),但尚未发生低血压,风险获益评估时倾向于溶栓治疗。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

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何预防与护理对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进行预防是外科患者手术室管理的主要环节,手术过程中各种方法的有效实施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前提条件,是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的关键。

一、手术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滞与静脉内皮损伤。

除了手术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创伤、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手术体位的特殊性等,都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上升。

手术危险因素如下:(一)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患者相比,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更低。

(二)手术类型恶性肿瘤切除、严重创伤神经、外科手术、盆腔内手术与危急重症等手术都具有较高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

(三)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会使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手术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越高。

手术时间每增加30分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6倍。

(四)手术体位术中采取截石位患者,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改变,比其他体位高,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更高。

(五)麻醉因素麻醉时间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关联性,麻醉时间超过3.5小时,术后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明显上升,全身麻醉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要比硬膜外麻醉或椎管麻醉的患者更高。

(六)气腹压力腹内压力增加二氧化碳吸收会使血液的黏稠度上升,且腹压上升会导致心排出量减少,造成血液的瘀滞;当腹内压超出下肢静脉血压时,充气压力与下腔静脉的阻力成正比,很容易使下肢形成静脉血栓。

(七)术中止血带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会导致静脉壁受压损伤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在止血带释放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会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剧,造成促凝与抗凝系统的失衡;在术中不当使用止血带,比如,长时间的充气,也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八)术中低体温低体温非常容易引发血管壁通透性,使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变慢,术中低体温已经明确,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收藏!2016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要点

收藏!2016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要点

收藏!2016年《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要点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静脉输液治疗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特别是儿童、老人、意识不清、烦躁等患者。

因此,不管是基于我国当前的医疗现状和习惯,还是基于进行患者教育的目的,对输液治疗的相关研究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是由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制定编写。

美国 INS 是全球输液治疗权威,专门为相关医护人员制定输液标准。

以便于规范外周静脉治疗操作,保证静脉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适与满意度。

现介绍 2016 版的几个要点,以供临床静脉治疗护理工作者借鉴。

一、危险废弃物和锐器物的安全所有医疗机构都应按照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血源性病原体预防标准制定暴露控制方案。

二、血管通路装置选择1、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来满足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导管内腔数量最少,对患者创伤最小,外径最小的导管。

2、大多数输液治疗应考虑使用20-24G的导管,对于新生儿、儿童患者及老人考虑使用22-24G导管,以使穿刺伤害降至最低。

3、对于儿童患者选用最可能在规定的全程治疗中能保留的静脉位置。

三、血管通路装置计划1、考虑输注液体的特性,可用的穿刺部位,对外周静脉血管的保护(1)头皮钢针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不可留置。

(2)外周静脉短导管:少于6天,持续发疱剂输注,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900 mOsm/L 的液体不应应用。

(3)中长度导管:1-4周,避免连续发疱剂输注,胃肠外营养,渗透浓度> 900 mOsm/L 的液体不宜应用。

(4)中心静脉导管:1周以上,病情不稳定、间歇化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外周穿刺失败,对药物的性质没有限制。

2、建立一个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应用指征的循证列表(1)识别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风险。

(2)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前应进行风险告知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四、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1)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是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和执行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在更换输液瓶、输液管等操作时,必须做到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
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肱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避免选择手部静脉或浅表静脉,以免造成静脉炎或其他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减少患者的疼痛
和不适感。

在穿刺后,需要及时固定静脉针头,避免针头脱落或移位,造成漏液或渗血,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发生输液过快或过慢的情况,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最后,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和协调,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总之,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准确评估患者情况,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有效沟通和协调,全面提高静脉治疗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静脉采血前后健康教育

静脉采血前后健康教育

静脉采血前后健康教育
《静脉采血前后健康教育》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过程,它通常用于诊断疾病、监测健康状况以及输液等用途。

然而,由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穿刺静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因此有一些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了解采血的目的以及整个过程。

他们需要知道采血是为了帮助医生确诊疾病或者监测身体健康状况,而且整个过程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如何准备好自己,比如需要快速禁食、戒烟和限制饮水等,这些都会对采血的效果产生影响。

其次,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采血者也需要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

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穿刺患者的静脉,以避免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他们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收集和储存采集的血液样本,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静脉采血后也需要一些健康教育。

患者需要知道在采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比如疼痛、出血、淤血或者肿胀等情况。

他们需要知道这些不适通常是正常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处理穿刺部位,比如如何清洁和包扎伤口。

总的来说,静脉采血前后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和采血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患者放心和配合整个采血过程,减少不
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它也可以帮助采血者更加专业地进行采血工作,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静脉采血前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个采血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股白肿、青白肿)
03
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用于范围较小血栓。肝素、华法林
(监测凝血功能,使其为正常值2倍)
05
祛聚治疗:辅助治疗,低右、丹参、潘生丁及阿司匹林等。
但80%患者可以无症状
症状与体征
➢PE症状 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 困难者、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 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 ➢PE体征 大的动脉栓塞可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 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颈静脉怒张、 肝大。肺部湿啰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VTE的危害
2010年1月24日下午,年仅25 岁的王凡在训练中突然昏迷, 经抢救无效,于2月15日去世。
VTE的危害
2006年北京大学医学教授熊卓为 2009年11月比利时亚历山大亲王
2009年8月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
流行病学显示:VTE高死亡率
➢ 死亡人数多
美国 1 370,012 患者死亡/年 欧洲*2 296,370 患者死亡/年
目录
31 VTE的概念 2 VTE的危害 3 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4 VTE的预防管理及预防措施 35 VTE的护理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 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 塞。
• VTE包括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肺栓塞(PE)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PE是同一种疾病的两个阶段
因VTE相关疾病死亡
* 欧洲统计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英国6个国家
1. Russell D.Hull . ThrombHaemost 2008;99:502–510. 2. AlexanderT.Cohen, et al. ThrombHaemost 2007;98:756–764.
我国VTE流行病学情况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有限,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 国家“肺栓塞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专题,对脑卒中、心力 衰竭、肿瘤、骨伤病共430例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进行了临床 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分别为6.67%、5%、2.83%和1.92%
✓ 阜外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栓塞占心血管疾 病的11%
血栓
1. Pesavento R, et al. Minerva Cardioangiol 1997;45:369–375 2. Girard P, et al. Chest 1999;116:903–908
目录
31 VTE的概念 2 VTE的危害 3 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4 VTE的预防管理及预防措施 35 VTE的护理进展
行走加剧,Homans征阳性
混合型
股青肿、股白肿
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髂静脉、股静脉、膝下静脉 ✓肺通气灌注扫描 ✓静脉造影(金标准)血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D-二聚体测定(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心电图(特异性低) ✓胸部增强CT
处理原则
01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周左右下床,使用弹力袜
DVT临床分型
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
•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 多发生于髂—股静脉, 左侧多于右侧
• 全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临 床 表 现
中央型:髂-股V血栓形成 起病急,全下肢肿胀,皮温及体温升高,浅V 曲张, 髂窝或股三角压痛。
周围型:血栓位于股静脉:大腿肿痛,程度轻 血栓位于小腿深V小腿疼痛,肿胀,深压痛,
沉默的杀手
VTE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 约50-80% DVT病例无临床表现
致死性PTE
1.Goldhaber SZ, et al. AmerDicaVnTJo很ur可nal能of 没Me有dic症ine状19而82;首73:发822表-8现26.就是致命的肺栓塞
2. Lethen H,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7;80:1066-1069.3. Sandler DA, et al. J. Royal Soc. Med. 1989; 82:203-205.
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 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DVT。
症状与体征
➢ DVT症状 ✓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 ✓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 ✓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DVT体征 ✓患肢肿胀-股青肿、股白肿 ✓压痛-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 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全身非特异性反应:发热、心悸、血象增高 ✓浅静脉曲张
目录
31 VTE的概念 2 VTE的危害 3 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4 VTE的预防管理及预防措施
35 VTE的护理进展
病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缓慢
肢体制动 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手术
静脉壁损伤 创伤
感染
妊娠
血液高凝状态 产后
外科大手术后
高危人群
高龄 肥胖 糖尿病 高血脂 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曲张
小腿水肿 心血管疾病 输血 吸烟
深静脉血栓(DVT)
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 脉内凝结阻塞静脉管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 疾病
DVT常发生于双下肢, 且左下肢高于右下肢
肺血栓栓塞症(PT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 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 疾病。
约50%近端DVT并发PTE1
脱落移动
栓子
80-90%的PTE存在DVT2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1996年以前每年诊断PE 3~5例, 2002年以后每年诊断PE均>200例
中华医学杂志 2002年 12月25日第82卷 第24期
中国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高
THR:全髋关节置换术 TKR:全膝关节置换术
吕厚山等,中华骨科杂志 1999;19:155-156. 余楠生等,中国骨科 2005; 1: 44-48 邱贵兴等,中华骨科杂志 2006;26;819-822. 陆 芸等,中华骨科杂志 2007;27:693-6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