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练习(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教材分析)[下学期]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教材分析)[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f1693f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青霉素
由青霉、曲霉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从点青霉中获 得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上的重 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青霉素 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无害,经肌肉或皮下注射后 能迅速扩散到血液中去并几乎到达所有组织。 在临床上青霉素用于治疗肺炎、脓肿、细菌性 脑膜炎、梅毒、牙齿及口腔感染、骨髓炎以及 其他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创伤感染。 但青霉素能引起某些受药者过敏反应,严重时 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故应用前必须做皮肤 试验。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 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 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 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 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 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 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 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 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 于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通过自然的方法,如由于机体感染了某
种疾病因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 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 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 (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 等,这也属自然免疫。
6、乙肝疫苗:目前使用的有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 程乙肝苗两种,均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 病毒。
7、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 染的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 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虫 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 》每课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人的健康》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健康“健康第一,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大多学生上健康教育课体现出兴趣不高,对健康课不太重视。
面对这种情况,怎样上好健康教育课,是我应该反思的问题,怎样把健康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了反思:健康教育挺抽象,学生有这样感觉却难于用言语表达。
但教材有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偏离很远,学生感觉不到,使这部分知识显得很空洞。
所以教师不能像语文数学这样讲解,只有通过学生讨论,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健康教育课可以作为活动课来上,通过表演,演讲或互动的形式进行,这是有关生活中习惯行为方面的知识。
比如《怎样佩戴眼镜》,我们可以以表演的形式来设计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情趣,充分交流。
这样比单纯由教师说教效果好多了,增强了学习兴趣。
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本节课围绕“细菌的威胁和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
总体上“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通过相关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形成结论或认同某种观点的目的。
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角度的问题,同一材料中产生的问题往往又是多个的,且在思维层次不断地有所加深,这既完成了相关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通过对材料的引用和问题串的设计展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但是这种设计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在课堂内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表达交流的时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某些知识的巩固。
因此,它比较适合于那些知识要求不高,但学生体验和感受又较深,同时又能够在探究或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方面深入挖掘的内容教学。
第3节身体的防卫本节课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实施来看效果较好,表现在教学设计上的优点有:1.问题与任务设计巧妙,教学切入点新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传染病教学课件共18张PPT

• D. 控制病原体
• 8、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患病人数尚不多,却都有互相接
触的病史。此病的病因和具体传播方式还不是很清楚,患者人数
在不断增多。对此,下列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
)
• ① 注意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②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③迅速将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 ④禁止患者生育,以免生出病
你对传染病及其相关概念还有什么疑问?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在小磁贴上写下 你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资料分别在大磁 贴纸上完成一种传染病模型图的制作。
2.先制作完成的小组,再次阅读资料中 的其他传染病的介绍,为评价其他组流程 图做好准备。
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
消化道病原体传染传播途径病 血液传染病
• A. 控制传染源 此病的病因和具体传播方式还不是很清楚,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
①③
C.
• B. 切断传播途径 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 B.
散,当局将组织医生为重灾区人员免费提供流 小组讨论预防流感的措施并写在磁贴纸上
• C. 保护易感人 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传染病的相关概念: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知道传染病的特点。
• B. 身体瘦弱、体质差的人C. 接触传染病的人群
• D. 正在患病的人群
D. 呆小症
• 3.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 ①传染源②
• A. ④③①②
• B. ②⑤①④
• C. ④⑤③②
• D. ④①③②
• 4.5月中旬,某市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明显增多。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 起的儿童常见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不恰当的是 ()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传染病病毒课件

在1976年,天花还造成了2万人的死亡和全球数百万人的恐慌。同一年,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推行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1977年,天花病例彻底消失。
如今,这种病毒除了实验室外,在自然界已经不见踪影。
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
典型案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有37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27例病例中,7例病情危重,其余病例病情可控,有2例病情好转拟近期出院。
围内有5000万到1亿人死于此疫。这场流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 有一次,小浑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有煮透,结果小浑吃了后,患了甲肝。
发热,咳嗽,有时胸痛,闷气,严重时呼吸困难等。
传染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 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流行性
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 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免疫性
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 度的抵抗力。
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 是否有病原体,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具有流行
预防方法
急性呼吸道疾病 头痛,咽喉充血 空气、 这种疾病一般通过与患者的皮肤或体液直接接触传播,但是封闭环境中也会通过空气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鼻塞流涕,咳嗽 尽管在1796年天花疫苗已经出现,但是天花病毒仍在继续传播。 气急,发热,全
但只需在发病的早期阶段进行一些简单治疗,就能大大减轻病情。
甚至在1976年,天花还造成了2万人的死亡和全球数百万人的恐慌。
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 1
第3章人的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示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所属传染病种类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典型症状
以发热、干咳和乏力等为主要症状,潜伏期为1到14天(个别病例潜伏期更长),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5.抗生素
(1)概述:大多数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2)分类: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3)
主要通过吸血昆虫、打针、输血、伤口的感染传播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和癣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链接生活蚊子可传播某些传染病
蚊子有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的能力,通过蚊子可以传播很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如疟疾、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等。
传染病种类
常见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
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蛔虫病、蛲虫病
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传染病种类
常见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血液传染病
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血液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乙型肝炎、艾滋病
(2)流行性感冒的特征和预防方法
拓展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禽类,某些亚型可感染人。患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随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3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

2、肺结核 ①肺痨的性质: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②典型症状:全身疲软,食欲不振,身体逐渐 消瘦。下午常有低烧,面颊潮红,咳嗽,有时 痰中带有血或咯血,夜里出冷汗等。 ③致病的病因:结核杆菌 侵犯肺部组织引起 的。 ④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尘埃。 ⑤预防的方法: ①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②定时体检,早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③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④……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了?
结论: 1、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 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 自然合成。 2、青霉素作用: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 - 新世纪教育网 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版权所有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拯救过数 百万人的生命。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生素依然使用, 而治疗效果就没以前那么好了。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 阅读68页:青霉素的发现: • 青霉素是由一位名叫弗来明的英国微生物学家发 现的。他在1928年发现,当青霉菌属的真菌与细 菌同时在同一培养皿中生长时,细菌的生长会受 抑制。其后,他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一种真菌产生 的化合物——青霉素所造成的。 • 直至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才能成功地把青霉素 分离和提纯。这种抗生素能有效地对抗多种细菌, 因此,直至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1 细菌性痢疾 ①性质: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②典型症状:早期:腹痛,发热,然后腹 泻; 严重:大便出现粘液,血和脓,高热,昏 厥,神智不清, 四肢抽搐等 ③致病的病因: 痢疾杆菌 ④传播途径: 饮食传播 ⑤预防的方法: 饮食卫生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你知道还有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引 起的?
―――百日咳,白喉、脑膜炎、伤寒、副伤 寒等。
细菌引起疾病的治疗方法:细菌引 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如 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链霉 素治疗。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含答案)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健康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即它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层次的健康.知识点二: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来自细菌的威胁(1)细菌的特点;(2)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3)抗生素。
2.来自病毒的威胁(1)病毒的特点;(2)流行性感冒;(3)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知识点三:传染病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2.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3.传染病的特点(1)传染性;(2)流行性;(3)免疫性.4.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 健康的含义1.概念: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即它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层次的健康.(1)生理健康:指身体状态良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不残缺。
(2)心理健康:表现为良好的个性,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健康:即对周围环境、社会方面都能很好的适应,自己的思考、情感和行为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
例1.美国的硅谷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工作竞争压力非常大,经常有裁员的事情发生.在裁员期间,雇员的猝死率高于其他时期,失业者的血压也升高,在获得新工作后,血压又下降.根据以上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裁员期间,造成有些雇员猝死的重要原因是.雇员失去工作和得到工作时的血压变化表明,心理健康对有影响.(2)如果你是硅谷的一名科研人员,如果被解雇,你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变式训练一:下列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的健康状况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生活方式无关B.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抑制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C.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D.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变式训练二:现在社会上常听到关于“亚健康”的说法,你认为这个词最好的解释是()A.指完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B.指身体稍有一些小病的状态C.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D.指心理、社会关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状态考点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来自细菌的威胁(1)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_0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3.2.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传染病【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核心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关键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探究。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同时对生活中的一些传染病有所耳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感性铺垫。
但学生对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缺乏理性认识,对生活中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不良习惯,缺乏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对传染病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免疫的抗感染功能”和“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理念的认知,学生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基于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对新鲜事物富有探索精神。
本节课以2017年末—2018年初温州流感高发为背景,探讨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以流感为线索引出脚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这两种学生常见传染病,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建构传染病的三个流行环节,渗透建模思想,再以学校流感疫情为导火索,引导学生搭建可行措施,总结梳理传染病预防的三大措施,最后以选择合适口罩预防流感为契机,从实际问题着手,提高学生生存技能,用今天知识指导生活。
体现了本节课的实际指导意义。
概念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事实,资料,素材,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应用到本质认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丰富有趣,贴近生活的信息素材以及模拟体验活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建模、分析、讨论、综合、概括等活动,归纳出传染病的共有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及加深对概念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以及模拟体验传染病的传播,90%学生理解传染病传染性及流行性的特征。
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具体一种传染病的资料,90%学生知道传染病的相关概念: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 通过为学校拟定通知单中的具体措施的活动,90%学生知道传染病的三大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
(见A本85页)
1__细胞____蛋白质__和__核酸__,不能__独立生活__,只能__寄生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__流感__、__甲型肝炎__、__乙型肺炎__、__艾滋病__等。
2.传染病:由__病原体__引起并能在人与__人__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__动物__之间传播的疾病。
__寄生虫__和__微生物__是两大类病原体。
3.传染病的三个特点:__传染性__、__流行性__、__免疫性__。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__传染源__、__传播途径__、__易感人群__。
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__控制__传染源、__切断__传播途径、__保护__易感人群。
切断其中任一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__终止__。
6.传染病的主要类型有__呼吸道__传染病、__消化道__传染病、__血液__传染病、__体表__传染病、__性传播__疾病。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患者人数不断增多。
下列对肝炎病毒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 有细胞结构
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观察
D.不能独立生活
2.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D )
A. 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B.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
D.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3.“病从口入”指的是哪一类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B )
A. 体表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血液传染病
4.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依次是( B )
A. 飞沫、空气,流感患者,大多数人
B.流感患者,飞沫、空气,大多数人
C.大多数人,飞沫、空气,流感患者
D.飞沫、空气,大多数人,流感患者
5.一个人一旦得过麻疹这种传染病,痊愈后一般不会再得这种病。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出现许多人患有同一种传染病的现象,这分别说明传染病具有( B )
A. 流行性、免疫性 B.免疫性、流行性
C.选择性、传染性 D.化学性、复发性
6.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B )
A. 患“非典”的病人
B.携带有肝炎病毒的碗筷
C.得了流感的儿童
D.得了口蹄疫的牛
7.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指( D )
①患者②患者衣物③患者粪便④肝炎发病区⑤病毒携带者
A. ①②③B.④⑤C.②③D.①⑤
8.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传染病,是病原体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
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
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__传染性__和__流行性__等特点。
试举一例说明流行性感冒的可能传播途径:__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了含流感病毒的空气;健康人接触了含流感病毒的痰液__。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打针、吃药等具体治疗属于__控制传染源__;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__保护易感人群__。
(3)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教室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
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一个甲肝病人,病前、病中分别属于( B )
A. 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B.易感人群和传染源
C.易感人群和病原体 D.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0.为控制甲流疫情,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B )
A. 发现甲流患者,及时治疗
B.用醋酸对教室进行消毒
C.建议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D.为自愿接种的学生注射甲流疫苗
11.欧洲一些国家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种细菌)感染疫情,导致部分感染者中毒甚至死亡。
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疾病是一种遗传病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传染源
C.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2.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
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
由此推断( C )
A. 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13.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的概念分别是( B )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A. ①③⑤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1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
2014年初埃博拉病情在西非爆发,共有超过25 000人曾与埃博拉病毒抗争。
下列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 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埃博拉病毒
B.埃博拉病毒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
C.埃博拉病毒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埃博拉病毒寄生在人和灵长类动物的细胞里
15.台州中考面对来势汹汹的禽流感疫情,上海、杭州等地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属于病原体
B.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属于保护易感者
C.对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D.流感疫苗注入人体产生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的消化道传染病。
有一次小王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粪便污染过,结果小王患了甲肝,而小王妹妹未患病。
小王父亲就将小王送进隔离病房治疗,并给小王妹妹服用了甲肝疫苗预防药,并与其哥哥隔离分食,以防传染。
据上所述,用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肝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B )
A. 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不洁毛蚶
(2)小王因食用不洁毛蚶而患病,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__传染性__的特点,若人们食用这种毛蚶,出现大量的病人,则说明甲肝这种病具有__流行性的特点。
(3)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看,小王在患病前是__易感者__,病中又是__传染源__,毛蚶这种带病毒的动物属于__传播途径__。
(4)从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看,小王父亲给小王妹妹吃预防药属于__保护易感者__,让小王住进隔离病房属于__控制传染源__。
C 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7.阅读下列材料,请分析回答:
材料一: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
专家提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同时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材料二: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1)从传染病学的角度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被称为__病原体__。
它与细菌在结构上根本区别是无细胞结构。
(2)隔离 H7N9流感患者,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__控制传染源__。
专家建议“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这属于__切断传播途径__。
(3)感冒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流感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主要是__细菌__。
(4)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这说明细菌发生了__变异__,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选择__并逐代积累的结果。
(5)抗生素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功不可没,但滥用抗生素则成为危害人们的健康,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 C )
A. 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
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