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典籍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本文将以《论语》、《诗经》、《史记》和《道德经》四部典籍为例,对其内容进行提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其中包括了对于人伦关系、政治道德、教育原则、礼仪规范等方面的论述。

《论语》以言简意赅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和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念。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诗歌典籍之一。

《诗经》包含了诗歌、赋、颂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到了政治、军事、民俗、爱情等各个方面。

《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民俗,而《周颂》则表达了人民对于贤明君主的赞美。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一文,对于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道德经》由老子创作,以短小精悍的篇章,表达了道家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其中强调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重要原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对于道家思想的发展和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论语》、《诗经》、《史记》和《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内容中国的典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典籍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社会、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涉及。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典籍中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

它被认为是哲学、占卜和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易经》涉及到哲学、占卜等多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八卦、六十四卦、易经术语和易经文化等。

《易经》传达着关于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宝库。

二、《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史书、礼记、政策、文化等方面的汇总,统称为“律历”。

《尚书》主要内容包括尧舜禹的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制和国家文化等。

它是中国文化、文明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政治文化。

三、《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它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主要内容包括中庸之道、修身养性、安民利国等哲学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

《论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信仰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化精神和理想人格的表达。

《大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不断求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社会礼仪规范、精神道德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为主要形式,涉及到爱情、人生哲学、王权、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来源,对中国古代文学、诗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书,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典籍包含了众多经典著作,其中有些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提要。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包括对人伦关系、道德行为、政治观念等方面的论述,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主要阐述了道家的思想观念。

该书强调了“道”的重要性,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个人修身、治国理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古代诸子民间的歌谣、赋诗等。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作者孙武,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军事战略、兵器使用、军队组织等内容,对于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光,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该书以客观的态度和精确的史料,深入分析了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一部描述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梁山泊的英雄们为主线,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一部分,每一部著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这些典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学习思考、修身养性的重要指南。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典籍的研读和传承,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1.《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2.《孟子》《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4.《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之文化典籍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之文化典籍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之文化典籍
文化典籍是指与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有关的著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文化典籍:
1.《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从周朝早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和思想,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2.《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一部关于哲学、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典籍,其主旨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运用阴阳五行之理,解释天人之道。

3.《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

4.《道德经》《道德经》是古代中国道家经典之一,它以“道”为核心,讲述了宇宙、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完整哲学体系。

其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强调阴阳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5.《中庸》《中庸》是孔子的一本书,也是儒家学派中的重要经典。

它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做到“中正平和”、“性命俱来”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信仰之一。

以上典籍只是文化典籍的一部分,但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新时代,更要认真学习这些典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古代古籍名著介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我们对于学习一定不能马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古代古籍名著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4、《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就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得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们以下开列得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得基本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得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得伟大成就。

通过对这些书得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得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得基础。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就是中国得"圣经"。

“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得总称。

这就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得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得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就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得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得著作汗牛充栋。

老子就是中国第一个纯粹得哲学家,老子得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得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得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得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得思考。

《老子》文字不就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得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得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得经典。

庄子对生死得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得典型画像。

《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得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中运用了大量得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就是著名得一篇。

4、《韩非子》《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韩非子思想就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得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得思想。

法家思想就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得“霸道”得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得以德服人得“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得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典籍的影响。

这些经典典籍既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带您领略其中的博大精深。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孝顺”、“忠诚”等。

《论语》对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

通过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倡导了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人性的善恶、爱情的曲折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真实记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文献之一。

该书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内容涉及宫廷生活、民间风俗、自然景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歌以其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抗争史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的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们以下开列的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基本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

“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

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栋。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

《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
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

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

《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韩非子思想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是最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泉。

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

《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的光辉成就。

它对于病理学与治疗学的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帝内经》
是先秦时期整理成书的,文字较为古奥,不熟悉中医术语的读者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7、《史记》
西汉司马迁宫刑之余发愤创作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撰的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的典范。

《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的历史,其中“书”的部分较难懂,但却是司马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

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在历史人物身土倾注了自己的情感。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著作。

8、《世说新语》
忽视《世说新语》,就忽视了传统中国人精神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魏晋风流成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跟他们追求美、追求自由而深情狂放是分不开的。

本书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炼上口,思想或清新挥洒,或沉郁勃发,读起来往往有会心之处。

9、《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被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理想的清明政治的代表,本书就是记录李世民君臣谈话、活动的作品。

李世民雄才大略,又得遇几位旷世英才,君明臣杰,造就了一代伟业。

他们的治国思想与处事模式成了典范,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批判地吸收。

10、《金刚经》
《金刚经》不是中国人写的书,它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多
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了为人们念诵最多的一部经。

它宣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主题之一。

它篇幅的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的难处。

11、《坛经》
《坛经》是禅宗的六祖惠能的弟子所作,又称《六祖坛经》,是表述中国佛教思想的开山之作。

它更把中国传统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创立了纯粹的中国禅宗。

以心传心而顿悟的传道得道方式深受欢迎。

唐宋以降,不但影响知识分子,还及于劳动人民。

《坛经》思想深邃而文字浅白,读懂字面意思并不太难。

12、《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著。

中国古代是家族宗法社会,这种社会的理想生活是耕读传家。

《颜氏家训》就是维护这种理想,实施这种理想的蓝图。

它对家族家庭中几乎一切事务都提出了合乎那种理想的标准与要求。

因此,一经产生便被历代奉为金科玉律。

其中虽有教条烦琐之处,却也不乏于今仍有价值的地方。

13、《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的代表,北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为统治者作借鉴之用。

本书记事条理清楚,画人风神毕肖,说理明晰透彻,是《史记》之后,文学成就最高的史学巨著。

后来的《续资治通鉴》、《清通鉴》与之形成一完整的古代编年史系统。

14、《菜根谭》
《莱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的一部书,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

由于它讲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仍有颇多启发价值。

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无论是商界的还是政界的,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

15、《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所谓中兴名臣,又是当时的理学领袖,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表现了他对于家事,用封建理学观念指导之下的家人成长的看法,在当时及以后,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他在封建社会末期,试图重振封建道德,但其中一些基本的修身齐家处世的观念,也很有意义。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16、《鲁迅选集》
鲁迅是中国传统最深刻的批判家,他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反戈一击。

他因早年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所以能看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他后来又接受了新思想,所以批判起来鞭辟入里,犀利无比。

只有理解了鲁迅的批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看清究竟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

时代向前的每一步发展,都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到鲁迅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