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古今中外典籍内容概括

古今中外典籍内容概括
古今中外的典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等
各个领域。
以下是对典籍内容进行概括的简要介绍:
古代中国典籍:包括《易经》、《道德经》、《论语》等哲学经典,以及《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
这些典籍涵盖了人生
哲学、政治思想和传统文化。
古代印度典籍:主要有《吠陀经》、《奥义书》、《梵文经》等。
这些经典关注着宗教、神话、医学和哲学等领域,对印度文化产生了
深远影响。
古代希腊典籍:包括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史诗,
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哲学作品。
这
些典籍探讨了人类的智慧、道德和政治。
古代罗马典籍:包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塔奇托的《安息
日典礼》等文学作品,以及塞涅卡的《论怒》、马库斯·奥勒留的
《沉思录》等哲学著作,体现出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西方典籍:包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弗洛伊德的《梦的
解析》等哲学和心理学作品,以及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
这些典籍对西方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
影响。
除上述提到的典籍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典著作,如
日本的《源氏物语》、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美国的《老人与海》等。
这些典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意义、道德和社会问题。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化载体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化载体中国古代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古国,而古代的文化书籍更是这种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学习典籍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意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之一。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末期的诗歌和音乐,反映了当时各地的社会、文化和风俗。
《诗经》诗歌的语言简洁、朴素,诗歌句式简练,意境深刻。
《诗经》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典籍,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孟子之书”。
《孟子》中的哲学思想,以“仁爱”、“性善”、“天之道”为基本概念,强调人性的本善和人性的价值,提出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方案,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典籍,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史记》包括纪传体和表传体两部分,全书共130多万字,将中国历史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的历史事实详尽地记述下来。
《史记》的价值在于它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记载和论述,是中国古代四书之一。
《论语》内容涉及人伦、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论语》是古代中国道德文化的代表作,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及现代中国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内容涉及人的本质、自然、空、天命等哲学问题。
《庄子》的哲学思想立足于“道”和“性”,采用语言幽默、讽刺的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周易》、《尚书》、《春秋》、《道德经》、《易经》等众多经典文化典籍,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文明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主要内容中国的典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典籍中的内容丰富多彩,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社会、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涉及。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典籍中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
它被认为是哲学、占卜和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易经》涉及到哲学、占卜等多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八卦、六十四卦、易经术语和易经文化等。
《易经》传达着关于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宝库。
二、《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史书、礼记、政策、文化等方面的汇总,统称为“律历”。
《尚书》主要内容包括尧舜禹的治国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制和国家文化等。
它是中国文化、文明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政治文化。
三、《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它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主要内容包括中庸之道、修身养性、安民利国等哲学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
《论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信仰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化精神和理想人格的表达。
《大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不断求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社会礼仪规范、精神道德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为主要形式,涉及到爱情、人生哲学、王权、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来源,对中国古代文学、诗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书,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1.《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2.《孟子》《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4.《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就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得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们以下开列得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得基本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得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得伟大成就。
通过对这些书得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得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得基础。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就是中国得"圣经"。
“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得总称。
这就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得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得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就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得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得著作汗牛充栋。
老子就是中国第一个纯粹得哲学家,老子得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得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得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得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得思考。
《老子》文字不就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得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得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得经典。
庄子对生死得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得典型画像。
《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得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中运用了大量得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就是著名得一篇。
4、《韩非子》《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韩非子思想就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得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得思想。
法家思想就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得“霸道”得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得以德服人得“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得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典籍的影响。
这些经典典籍既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带您领略其中的博大精深。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孝顺”、“忠诚”等。
《论语》对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
通过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倡导了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人性的善恶、爱情的曲折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真实记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文献之一。
该书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内容涉及宫廷生活、民间风俗、自然景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歌以其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抗争史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主讲: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宝川一、古代典籍的起源1、“古”,《说文》:“从十从口”。
十口相传的时代。
2、典籍:《尚书·多土》:“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说文》:“册,符命也。
……古文册,从竹”。
“典,五帝之书也。
从册在兀上。
……古文典,从竹。
……古文册,从竹。
”3、典籍最早联用始于《孟子·告子下》:“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甲骨文二、古代典籍的载体和形制1、载体:甲骨、金文、石鼓、竹简、帛书、纸本(写本、雕版、活字版)。
2、形制:卷轴(简策、帛卷、纸卷)、旋风(鱼鳞)、梵箧、经折、蝴蝶、包背、线装等。
骨文金文石鼓文简策:流行于战国、秦、汉。
帛书(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乌丝栏”梵箧装唐咸通九年(868年)《金刚经》扉页(敦煌出土)雕版泥活字模蝴蝶装:发端于唐末五代,流行于宋元。
包背装:大约兴于南宋,历经元明。
线装三、历代典籍的积聚与散佚1、传说中的典籍●《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指黄河;图,传说“龙马”身上的图象。
洛,指洛水;书,传说“神龟”背上的纹象。
古代圣人,效法“河图”作八卦,效法“洛书”作九畴。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此为传说中最早的古书,即三皇五帝时代的典籍。
西汉孔安国《尚书·序》曰:《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典籍,言“大道也”;《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典籍,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2、私人著述的产生●孔子整理《书》、《诗》、《易》、《礼》、《乐》、《春秋》是现存最早的典籍。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著述骤增。
●古人早期著书多无题名。
一是根据著者姓名加上男子的尊称,如:《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二是后人从篇首截取二、三字作为篇名,甚至破句,如:《诗经》中的《关睢》、《卷耳》、《桃夭》等,《论语》中的《学而》、《述而》等等。
中华典籍介绍

中华典籍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籍:
《十三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是孙武。
《山海经》:中国第一部山海经图鉴。
记录了中国远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
《世说新语》: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聊斋志异》: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是古代散文的选本。
《周易》:儒家经典之一,是古代汉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以上只是中华典籍的冰山一角,更多精彩内容还需要您去深入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就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得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
我们以下开列得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得基本书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得兴趣进行选读。
中国古典文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文化上取得得伟大成就。
通过对这些书得阅读,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得概貌获得一个大致了解,对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得基础。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就是中国得"圣经"。
“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论语》与《孟子》(四书)及《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得总称。
这就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得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得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就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得一把钥匙。
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烁今,研究它得著作汗牛充栋。
老子就是中国第一个纯粹得哲学家,老子得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得一种思想倾向。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得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得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得思考。
《老子》文字不就是特别艰深,历代注
家又多,选一种较好得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得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得经典。
庄子对生死得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得典型画像。
《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得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中运用了大量得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就是著名得一篇。
4、《韩非子》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韩非子思想就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得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得思想。
法家思想就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得“霸道”得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得以德服人得“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得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就是中国第一部兵书,却就是最好得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得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泉。
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
《孙子兵法》简洁得语句中蕴藏着丰富得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得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相传就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得光辉成就。
它对于病理学与治疗学得辩证思想,成为祖国医学发展得指导思想,为中医得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
《黄帝
内经》就是先秦时期整理成书得,文字较为古奥,不熟悉中医术语得读者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7、《史记》
西汉司马迁宫刑之余发愤创作得《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撰得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得典范。
《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得历史,其中“书”得部分较难懂,但却就是司马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得部分。
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得历史人物形象,她在历史人物身土倾注了自己得情感。
《史记》不仅就是一部历史著作,还就是一部文学著作。
8、《世说新语》
忽视《世说新语》,就忽视了传统中国人精神中得一个极其重要得方面。
魏晋风流成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得理想人格,跟她们追求美、追求自由而深情狂放就是分不开得。
本书故事短小精悍,文字精炼上口,思想或清新挥洒,或沉郁勃发,读起来往往有会心之处。
9、《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被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理想得清明政治得代表,本书就就是记录李世民君臣谈话、活动得作品。
李世民雄才大略,又得遇几位旷世英才,君明臣杰,造就了一代伟业。
她们得治国思想与处事模式成了典范,到今天仍值得我们作批判地吸收。
10、《金刚经》
《金刚经》不就是中国人写得书,它就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
多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得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了为人们念诵最多得一部经。
它宣扬得“色即就是空,空即就是色”得思想成了中国佛教得主题之一。
它篇幅得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得难处。
11、《坛经》
《坛经》就是禅宗得六祖惠能得弟子所作,又称《六祖坛经》,就是表述中国佛教思想得开山之作。
它更把中国传统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创立了纯粹得中国禅宗。
以心传心而顿悟得传道得道方式深受欢迎。
唐宋以降,不但影响知识分子,还及于劳动人民。
《坛经》思想深邃而文字浅白,读懂字面意思并不太难。
12、《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著。
中国古代就是家族宗法社会,这种社会得理想生活就是耕读传家。
《颜氏家训》就就是维护这种理想,实施这种理想得蓝图。
它对家族家庭中几乎一切事务都提出了合乎那种理想得标准与要求。
因此,一经产生便被历代奉为金科玉律。
其中虽有教条烦琐之处,却也不乏于今仍有价值得地方。
13、《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得代表,北宋司马光著。
《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得历史,为统治者作借鉴之用。
本书记事条理清楚,画人风神毕肖,说理明晰透彻,就是《史记》之后,文学成就最高得史学巨著。
后来得《续资治通鉴》、《清通鉴》与之形成一完整得古代编年史系统。
14、《菜根谭》
《莱根谭》就是明朝洪应明编得一部书,就是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得格言集,它揉合了儒家得中庸思想,道家得无为思想与佛家得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在世出世得处世方法体系。
由于它讲得就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得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仍有颇多启发价值。
无论就是成功者还就是失意者,无论就是商界得还就是政界得,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得语句。
15、《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就是所谓中兴名臣,又就是当时得理学领袖,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得书信,表现了她对于家事,用封建理学观念指导之下得家人成长得瞧法,在当时及以后,获得了极高得声誉。
她在封建社会末期,试图重振封建道德,但其中一些基本得修身齐家处世得观念,也很有意义。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16、《鲁迅选集》
鲁迅就是中国传统最深刻得批判家,她从旧营垒中冲杀出来,反戈一击。
她因早年得经历与所受得教育,所以能瞧透中国传统文化得劣根性;她后来又接受了新思想,所以批判起来鞭辟入里,犀利无比。
只有理解了鲁迅得批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瞧清究竟哪些就是糟粕,哪些就是精华。
时代向前得每一步发展,都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到鲁迅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