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文化doc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典籍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本文将以《论语》、《诗经》、《史记》和《道德经》四部典籍为例,对其内容进行提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其中包括了对于人伦关系、政治道德、教育原则、礼仪规范等方面的论述。
《论语》以言简意赅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孔子的人生哲学和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念。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诗歌典籍之一。
《诗经》包含了诗歌、赋、颂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到了政治、军事、民俗、爱情等各个方面。
《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民俗,而《周颂》则表达了人民对于贤明君主的赞美。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一文,对于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道德经》由老子创作,以短小精悍的篇章,表达了道家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其中强调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重要原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对于道家思想的发展和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论语》、《诗经》、《史记》和《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古代典籍与文化常识总结大全

古代典籍与文化常识总结大全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智者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而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古代典籍和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的古代典籍和文化常识,以供参考。
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古代音乐、社会风俗和政治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周礼》《周礼》是关于周朝礼制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丰富,包括官员的任命制度、祭祀仪式、军事制度等。
通过研究《周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礼仪制度和社会组织。
三、《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部典籍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经典之一,对后世的政治、道德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
通过研读《孟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古代史书,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以其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为了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来源。
六、《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后世儒家学者总结的一套经典著作,其中包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以及《易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经。
该系列典籍成为了后世士人必读的文化经典,是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手册。
中国古代的文学典籍与文化精粹

促进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 解和友谊。
推动文化创新: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 化繁荣。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汉唐时期
汉朝:《史记》、 《汉书》等史书, 《诗经》、《楚 辞》等诗歌
唐朝:唐诗、唐 宋八大家、唐传 奇等文学形式
重要人物:司马 迁、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
文化影响:汉唐 时期是中国古代 文学发展的高峰 时期,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
宋元明清时期
宋词: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注重抒情,风格多样 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为代表,注重叙事,语言通俗 明清小说:以《红楼梦》、《水浒传》等为代表,注重人物塑造,情节曲折 明清戏曲:以《牡丹亭》、《西厢记》等为代表,注重唱腔和表演,形式多样
口耳相传:通过口头讲述和 聆听,将文化知识传承下去
艺术形式:通过诗歌、散文、 小说、戏曲等艺术形式,将文
化知识传播开来
社会习俗:通过节日、习俗等 社会活动,将文化知识传承下
去
科技手段: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将文化 知识传播开来
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社会变革:政 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变 革为文学与文 化的创新提供
粹 典 中 单 击 此 籍 国 处 添 加 与 古 副 标 题 文 代 内 容
化 文汇 报 人
精 学:
壹
添加目录标题
贰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历程
目录
CONTENTS
叁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 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化载体

中国古代的典籍和文化载体中国古代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古国,而古代的文化书籍更是这种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学习典籍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意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之一。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末期的诗歌和音乐,反映了当时各地的社会、文化和风俗。
《诗经》诗歌的语言简洁、朴素,诗歌句式简练,意境深刻。
《诗经》是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典籍,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孟子之书”。
《孟子》中的哲学思想,以“仁爱”、“性善”、“天之道”为基本概念,强调人性的本善和人性的价值,提出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方案,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典籍,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史记》包括纪传体和表传体两部分,全书共130多万字,将中国历史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的历史事实详尽地记述下来。
《史记》的价值在于它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记载和论述,是中国古代四书之一。
《论语》内容涉及人伦、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观。
《论语》是古代中国道德文化的代表作,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及现代中国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内容涉及人的本质、自然、空、天命等哲学问题。
《庄子》的哲学思想立足于“道”和“性”,采用语言幽默、讽刺的手法,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周易》、《尚书》、《春秋》、《道德经》、《易经》等众多经典文化典籍,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文明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要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典籍包含了众多经典著作,其中有些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提要。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包括对人伦关系、道德行为、政治观念等方面的论述,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主要阐述了道家的思想观念。
该书强调了“道”的重要性,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个人修身、治国理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古代诸子民间的歌谣、赋诗等。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作者孙武,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军事战略、兵器使用、军队组织等内容,对于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光,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该书以客观的态度和精确的史料,深入分析了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一部描述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梁山泊的英雄们为主线,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一部分,每一部著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这些典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学习思考、修身养性的重要指南。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典籍的研读和传承,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1.《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2.《孟子》《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4.《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传统文化资料大全(值得收藏)

传统文化资料大全(值得收藏)传统文化资料大全(值得收藏)张凤林传统文化资料大全(值得收藏)星星知我心本文在不断更新中,若想了解最新,请点击返回本文弟子规全文易解易经全文翻译群经之首------《易经》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绕口令选集之一绕口令选集二国画屏风!【组图】中国56个民族服饰和图腾《千字文》原文千字文全文解释带拼音的千字文三字经全文引用新三字经音画版《三字经》中国谚语大全——哲理篇之一中国谚语大全——哲理篇之二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从《三字经》看传统文化启蒙孔子遗言出土,内容震惊世人!【中华字经】——教育部最新科研成果中医与八卦天干地支对照表图书城--看你想看的书中国老话大全—健康篇中国民间常用俗语大全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个圣人!四书五经孙子兵法古代年龄称谓文学常识摘要诗体词牌知识汇总词牌名格式大全我国古典文学之最老子与道德经老子语录【禅语铭言】老子的哲学智慧:老子与《道德经》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十首古诗古代文化常识之一——人的称谓古代文化常识之二——古代职官古代文化常识之三——天文历法古代文化常识之四——古代地理古代文化常识之五——科举制度古代文化常识之六——风俗礼仪古代文化常识之七——饮食器用古代文化常识之八——音乐文娱古代文化常识之九——文史典籍古代文化常识之十——目录辞书阴阳五行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家谱总览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关于“十德”的古代名言请欣赏黄梅戏《女驸马》你见过这么精美的玉雕吗样板戏画报收藏民间剪纸剪纸艺术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连环画—猪八戒背媳妇连环画—武松打虎连环画—木兰从军连环画—穆桂英连环画—蔡文姬(上)连环画—蔡文姬(下)连环画—李逵闹东京(上)连环画—李逵闹东京(下)连环画—陈三五娘连环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连环画—西厢记王叔晖连环画—西厢记连环画:【女娲补天】(人美1957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经典图文】连环画《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刘文昌红卫兵油画[油画欣赏]潘鸿海油画作品被毁前的圆明园竟然这么美故宫31件价值连城的极品(图)吟竹的古诗咏梅的诗词历代名人咏梅诗图唐诗配画三百首精选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一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二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三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四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五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六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七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八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九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一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二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三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四集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第十五集中国吟酒古诗词集萃148句唐诗宋词【图文】李煜诗词全集!【精美图文】古代修心养性诗词佳作欣赏传统文化——万恶淫为首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孝道以儒之根《弟子规》对照女子做人的标准十二生肖趣谈【经典图文/祝你好运】《中华十圣图》及咏十圣诗(收藏版)19种经典大智谋中国传统乐器大全(图解)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之一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之二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之三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阿弋:真实的纪晓岚和珅是什么人阿弋:杜甫是被骗后被迫流亡成都的阿弋:李白是否到过夜郎成为历史谜团龙生九子——各司其职值得收藏的书法名贴名匾【组图】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古代年画精品古玩字画欣赏大全清朝官服难得一见慈禧为何称“老佛爷”?极其珍贵的古代牌匾走近故宫-揭密五大谜中国历代首都一览【完全版】你知道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吗?八大奇毒五行与天干地支知识【图文】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中华吉祥图案及寓意中国古代神话神兽大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图解)精断八字七十二物候中国风俗大辞典图文火花百家姓姓氏图腾十二月生肖起名禁忌大全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中国传统图案及寓意一生难见的世界名画阅读必懂的几点文学文化常识(整理)为众生摆渡:老子、孔子与释迦牟尼(图)五花八门常用知识二十四节气知识讲析结婚周年纪念的不同名称揭开上帝终极底牌:癌症自愈源于心脏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惊叹!生长在沙漠上的神奇植物【组图】《儒家资料汇编全集》李清照词全集〔翻页FLASH音画〕极具人文内涵的古典牌匾集粹!【极品珍藏】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欣赏!【典藏精品】干支纪年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婀娜多姿汉服秀(27P)“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人体五行属性表影响你一生的210句励志诗词收集这些知识也许以后就很难找到了。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典籍的影响。
这些经典典籍既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典籍,带您领略其中的博大精深。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诸多方面。
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孝顺”、“忠诚”等。
《论语》对于培养个人品德和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
该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
通过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倡导了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该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人性的善恶、爱情的曲折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真实记录,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文献之一。
该书收录了约300多首诗歌,内容涉及宫廷生活、民间风俗、自然景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诗歌以其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该书以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抗争史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浙江大学课程作业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任课教师:学生姓名:院系:学号:《中国古代典籍文化》期中作业古人名与字的关系1、王泽宏,字涓来。
泽,《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泽,光润也”;再取《康熙字典》中“雨泽”意,理解为润泽。
宏,《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宏,屋响也”,延伸为宏大、恢宏之意。
涓,《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涓,小流也”综上,此名与字为相互解释的关系。
即宏大的润泽,必来自于小流。
可能出自于“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贾逵,字梁道。
逵,《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馗,九达道也。
似龟背。
”而“逵”字是“馗”的变体,意义相同,即向多方通达的道路,好似龟背中间凸起,可以向四下通达。
而贾逵本名“衢”,《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衢,通道也”,亦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梁、道,《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梁,水桥也”,“道,所行道也”,都是道路、通道之意。
综上,此名与字意义相似,都与道路、通道相关。
3.史既济,字若川。
济,《说文解字》:“济,水。
”《说文》中解释为水名,所指即“济水”,今天叫做“济河”。
川,《说文解字》:“川,贯通流水也。
”,《康熙字典》解释为“穿地而流也”。
综上,此名与字同义,皆指河流。
4.赵丽华,字燕如。
赵丽华与南朝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同名。
之所以字燕如,有两种可能。
第一,燕如即如燕,指人像燕子一样聪慧灵巧。
《南史》中云张丽华“性聪慧,甚被宠遇。
”第二,恰好其人姓赵,“如燕”二字意在将其比作赵飞燕。
张丽华、赵飞燕,均是古代美女。
第三,可能出自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所题诗: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5.李己,字子复。
出自《论语》:“克己复礼”。
6.李益,字君虞。
益,取《康熙字典》解释“进也、加也”。
虞,《说文解字》:“虞,驺虞也。
白虎黑文,尾长于身。
仁兽,食自死之肉”。
综上,名是对字的解释。
7.年羹尧,字亮工。
《尚书·舜典》曰:“钦哉,惟是亮天工”,“亮工”便是来源于此,而《今文尚书》把《舜典》归于《尧典》之中。
其名中“尧”字来源于此。
据《清史稿》记载,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那么年羹尧可谓出生于官宦世家。
其父给他取字“亮工”亦是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辅佐圣上。
8.严嵩,字惟中。
中岳嵩山。
9.查岐昌,字药师。
第一,岐,指岐伯,黄帝时期的名医。
后人曰岐黄之术,指中医医术。
第二,《康熙字典》:“路岐也,《释名》:物两为岐”,可见岐本指分岔路,亦可延伸为分歧。
第三,药师:佛教中有消灾延寿药师佛。
另,唐初李靖亦字药师。
综上,取字“药师”是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岐昌”也可理解为逢凶化吉之意。
10.曹植,字子建。
《说文解字》:“植,户植也”,指门上的中立植木。
《康熙字典》:“植,又树立也”。
《康熙字典》:“建,竖立也”。
综上,名字同义。
参考文献:1.(东汉)许慎,汤可敬撰.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1997.2.(清)张玉书等编撰.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3.(唐)姚思廉撰.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4.李民,王建撰.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赵尔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中国古代典籍文化》课程感悟20xx年夏学期,我选修了许建平老师的《中国古代典籍文化》一课。
在上课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关于古代典籍文化的新的知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修正和拓展,提升了自己的古典文化素养,也在课堂上收获了探索古代文化的乐趣。
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名即将跨入历史系大门的年轻学子,这门课帮助我奠定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知识基础。
在此,谨对许建平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典籍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我而言,了解古代典籍的版本、装帧以及内容的相关知识,对提高我的的古籍阅读能力,提升其古代典籍文化素养,促进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下面,我将从一个历史学系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典籍文化》这一门课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是古代典籍的装帧、版本的知识。
书籍的装帧方式有着具体的时间特点,这就为历史研究对历史真伪的辨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一本古籍,声称为宋刻本,然而其装帧方式是线装的,那么基本上便可以认定此书为后代伪造的。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有关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等相关知识,在历史研究中往往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讲,关于姓名与避讳。
中国古人的姓、氏、名、字,再加上号,包括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等等,十分复杂。
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造成不小的麻烦,稍不注意便可能弄错。
比如某电视剧中以谥号称呼当今皇帝,显然是有违历史事实的。
这种贻笑大方的现象是我们历史学习者以及研究者必须避免的。
再如避讳,也是历史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
如果缺少对避讳知识的了解,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大的问题。
比如,如果不知道太平天国把天干中的“丑”改为“好”,那么在阅读史料时读到“太平天国好亥年”时,便会不知所以。
第三讲,关于古代历法和纪元。
对于历史研究来讲,历法与纪元就是生命线。
历史所研究的是一定时间范畴中的人及人类社会,而时间线则决定了历史的前因后果,因此对历法纪元的掌握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
历史时间在历史叙述中扮演着支架的作用,因此历史学习者和研究者必修了解对古代历法和纪元有关知识,否则极其容易贻笑大方。
第四讲,关于楹联的相关知识。
楹联涵盖范围甚广,既具极强的审美性,又集中反映了历史、宗教、民俗、地理、名胜等。
许多对联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背景材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并一定程度地揭示了历史事实的真相,对于认识历史现象有极大的裨益。
因此楹联逐渐成为历史研究者所关心的史料之一。
比如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有一联曰:“钤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敕令所。
”其中钤辖、进奏院、敕令所,均为南宋官名,借此联可对宋朝政治制度研究加以补充。
其实,除了从这些理性的角度分析这门课的具体作用之外,我们更应该从诗性、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中国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
在上课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古代文化之美,并为这种美所感动。
这种美是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极其缺乏的,也是囿于专业学习,特别是理工科的同学难以感受到的。
而这种美,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因此这种美不应该在我们的手上终结。
无论是从个人审美享受角度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角度,去认真了解、切切体会这种美,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古代书籍的装帧,从卷轴到线装,无不体现出古人智慧之美。
再如蝴蝶装、旋风装,形制各异,妙趣横生。
这是处于印刷品粗糙、泛滥以及电子化阅读时代的我们难以感受到的书籍本身的的美。
不禁想起苏轼的一句词:“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若此时再卧一竹椅、持一旧书,则享人间清福之至!然而这般良辰好景,现代人已是无福消受,只能于梦中相会了。
姓名和避讳,其中所蕴含的对儿女的希冀、对长辈的尊崇,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独有的生存方式,亦是极美的。
杜甫,字子美、钱谦益,字受之、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文忠公、宋太宗淳化年间,等等。
这些简单的几个名、字、号,区区几个字,便把文人的情怀、皇威的大气彰显地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感叹方寸之间所蕴含的无穷的智慧和美。
古代历法,带我们感受古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活节奏。
与自然一齐律动,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中国历法是美的,无论是“黄昏”“人定”还是“清明”“小满”,简单词汇由于带上了时间的维度,独具美感。
中国人始终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一些细微的变化亦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微妙而美好的感觉。
正如宋朝无门禅师吟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节气,来自中国人对时间、对自然规律的独特体会。
节气指导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在古代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当我们再次念到“清明、小满、霜降”这些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古人把握时间规律的智慧,更多的是古人诗意地栖居,以及一种对时间、对生命、对生活的温情和热爱。
也许在农人眼里,节气只是农业生产的指导,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节气是充满诗性的。
几千年来,物转星移,沧海桑田。
然而不变的,是节气的循坏,以及这片土地上的诗意。
再论楹联。
发展到明清,楹联达到其鼎盛时期,几乎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足以与小说、散文、诗歌分庭抗礼。
春联中,我们读到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挽联中,我们读到对逝者的崇高敬意;而风景名胜处之联,已经俨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积淀。
诸如岳阳楼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煌煌百零二字,把洞庭湖岳阳楼之蔚为大观以及浓厚的人文氛围描绘地淋漓尽致。
再如一些趣联、绝对,读之令人惊叹称绝,如写诸葛亮的一联:“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盞,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联则对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以及古人文思之妙尽璇玑。
中华文化之美,以我拙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每每心有神会,往往欲辩忘言。
最后再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课程提出一点刍荛之见。
中国古代典籍文化广博而宏大,一个短学期显然难以包含太多知识。
因此我建议学校将这门课程开为长学期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增添课程内容,亦可以丰富课程形式,如加入讨论环节、展示环节甚至还可以举办一些诸如“古代典籍文化知识竞答”“对联大赛”等趣味性的竞赛活动。
这对我们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肯定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