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实例拆解音响教你看懂扬声器单元.
认识高中低音:喇叭单元分类详解

认识高中低音:喇叭单元分类详解展开全文常见二路分音高中低音单元设计喇叭设计的种类繁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一个单元就负责所有声效,也就是所谓「全频单元」的设计,比较多见于超小型喇叭、蓝牙喇叭。
而「正经」听歌、睇戏的喇叭就普遍至少是二路分音的设计,喇叭前面有两组单元,分别是「高音单元」及「中低音单元」出声。
市面上多数书架喇叭都是采用这种设计,部分座地喇叭虽然都是二路分音,不过就会配备两组或以上的中低音单元。
当然,三路分音、配备高、中、低音单元的设计在座地喇叭上亦较常见。
基本的运作过程是,由于扩音机驱动的电流讯号,会先经过分音器,将高、中、低频音讯分配到对应的高、中、低音单元上发声,然后「混合」成我们听到的音乐和音效。
设计物料不同音效目的一样这么多单元设计当中,动圈式算是最常见的一种,高、中、低音单元都常用。
同大家常听到的动圈耳机运作原理差不多,当扩音机驱动带着对应音乐讯号的电流、流经单元内的线圈时,在磁石的作用力之下就作出不同幅度、频率的前后移动,带电流的线圈会带动音圈及附带其上的振膜震动,推动空气粒子从而发声。
用到的磁石、音圈线材、振膜、甚至悬边等的物料都可以不尽相同,甚至经过多年发展变得五花八门,不过目的几乎都一样——准确重现音乐原本的声响效果。
以振膜为例,就要选用一些坚韧、变形少的物料,常见的包括纸盘、纤维、金属等等。
B&W 七八十年代的研发的Kevlar 振膜好多人都不会陌生,防弹纤维拥有超强的韧性,令失真减少。
不过技术不断进步,采用新物料的Continuum 单元拥有更好的均匀度及声音还原力,振膜物料也是单元发展的重要一环。
高音单元窄角度输出耳平最适合高音单元通常位于喇叭最上面的单元,部分超高身座地喇叭,有机会将高音单元置于中间位置。
这样的摆位主要是因为高频音波的扩散性较低,稍为偏离单元指向的方位就会衰减得厉害,所以通常都会设计到接近耳平的位置。
高音单元通常负责重现 2,000Hz 至 5,000Hz 以上,直到 20kHz 的高频音效,当然,视乎单元、分音设计的不同,这个频响范围变化亦可以相当大,1,800Hz、1,500Hz 以上等不同数值都有。
小米蓝牙音箱拆机分析

小米蓝牙音箱拆机分析音箱整体分为3个部分:旋钮、软件套、音箱主体,其中,旋钮可以按压或旋转,顶部为出音区域;软胶套的作用为,套住旋钮下缘,防止旋钮误触碰;音箱主体正面有音量+/-丝印,指示灯,背面有micro usb充电接口。
音箱外形尺寸为:60mm*60mm*93.3mm。
旋钮可以按压和旋转,具体功能看下图:下面开始拆解:1.首先从外形上看,并没有外露的螺丝,这应该算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一个特点的,对于这种放在桌面使用的轻巧型电子产品,底部一般都需设计防滑垫,如图,防滑垫材质一般为TPU等耐磨的软胶,上面的丝印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2.按正常的结构设计逻辑,螺丝一般会藏在防滑垫下面,防滑垫一般使用双面胶固定或者在防滑垫背面背胶,背胶区域离外形至少有0.1距离,防止从外观上看到胶,如图。
3.如防滑垫有方向要求,为了一次性安装到位(由于使用胶粘,粘上去不好撕下来),需做防呆结构,如图。
4.撕掉防滑垫后,看见一块底盖,通过3颗螺丝固定,除了螺丝和防呆孔,还有3处结构,分别是进胶点(细水口),麦克风孔,内部元器件避空孔(有一个电感太高,顶到底盖),这里的麦克风作用是,当有人打电话进来时,可以通过音箱回应而不必通过手机,但是由于麦克风的位置以及拾音方向的影响,效果并不是很好,如需要效果好,可参考智能音箱的麦克风阵列设计。
5.拆掉底盖的螺丝,底盖并不能轻松拿下来,应该还有卡扣辅助固定,拆开后发现在螺丝位置之间分别设计了3个卡扣,扣合量在0.4-0.5左右。
6.PCB板采用3个定位柱定位,采用4个卡扣进行预固定,最后通过底盖压住打螺丝进行最终紧固。
7.导光柱由底盖上对于卡槽压住固定,PFC插座泡棉用来压住PFC 插座,防止PFC排线松脱,麦克风泡棉用来密封麦克风前腔。
8.指示灯导光柱光线传导原理图,更多导光结构请看如下文章:产品灯效设计:导光结构篇。
9.继续往下拆解,此两处排线都是从喇叭音腔内部穿过,为了防止漏气,需在排线孔处打上密封胶。
拆解不见不散LV510音箱(附照片)

拆解不见不散LV510音箱(附照片)不见不散LV510音箱外形
第一步:用电吹风加热面板
第二步:用起子撬开面板
露出四颗螺丝
第三步:把四颗螺丝卸掉
第四步:取下上盖,露出下面黑色的内盖。
第五步:卸掉黑色内盖上的四颗螺丝,带有散音孔的后面盖即取下。
白色的就是电池。
最后取下后内盖,露出液晶面板和喇叭。
如果继续的话就把电路板拆掉了。
拆后感,此音箱外观小巧,有一种讨人喜欢的感觉。
但是内里做工一般。
插卡的插槽设计不合理,卡插进去后在外面摸还是刮手。
尤其是电池,这种消耗品藏在里面也就算了,还整的容量这么小,想找个替代品都是个问题。
我本想用照片里的手机电池替换,但是尺寸不行,除非把它原来的电池槽往外阔,要么就另想办法。
或者使用外接电源,或者想法配电池,又或者扔进垃圾堆。
如果有网友看见我写的东西,并且找到了替代的电池请说一声。
谢谢。
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喇叭单元是音响设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将电信号转换为可听音频的功能。
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由振膜和磁路系统组成,通过振膜的振动和磁路系统的作用来实现声音的放大和输出。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在喇叭单元的的基本结构中,振膜是其中之一。
振膜是由材料制成的薄膜,它可以被电信号激发而产生振动。
振膜的振动以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将电信号中的声音信息转换为机械能。
不同的振膜材料和结构将会影响声音的音质和音色。
另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路系统。
磁路系统主要由磁体和磁铁组成,它们被安置在振膜的附近。
当通过磁体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磁路。
这个磁路将会对振膜产生力量的影响,使其振动。
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我们可以调整振膜的振动情况,从而调节输出声音的音量和音调。
喇叭单元的工作原理基于振膜的振动和磁路系统的作用。
当电信号通过喇叭单元流过时,它会导致振膜开始振动。
振膜的振动将会产生声波,通过喇叭单元的其他部分进一步放大和输出。
同时,磁路系统的作用可以保证振膜在正确的位置进行振动,并有效地转换电信号中的声音信息。
概括地说,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由振膜和磁路系统组成。
振膜通过振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而磁路系统则起到辅助振膜振动的作用。
喇叭单元的工作原理依赖于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2. 正文2.1 喇叭单元的基本组成2.1.1 振膜2.1.2 磁路系统2.2 喇叭单元的工作原理2.2.1 振膜的振动2.2.2 磁路系统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喇叭单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探究喇叭单元的基本组成,包括振膜和磁路系统两个关键组件。
拆解不见不散LV510音箱(附照片)

拆解不见不散LV510音箱(附照片)不见不散LV510音箱外形
第一步:用电吹风加热面板
第二步:用起子撬开面板
露出四颗螺丝
第三步:把四颗螺丝卸掉
第四步:取下上盖,露出下面黑色的内盖。
第五步:卸掉黑色内盖上的四颗螺丝,带有散音孔的后面盖即取下。
白色的就是电池。
最后取下后内盖,露出液晶面板和喇叭。
如果继续的话就把电路板拆掉了。
拆后感,此音箱外观小巧,有一种讨人喜欢的感觉。
但是内里做工一般。
插卡的插槽设计不合理,卡插进去后在外面摸还是刮手。
尤其是电池,这种消耗品藏在里面也就算了,还整的容量这么小,想找个替代品都是个问题。
我本想用照片里的手机电池替换,但是尺寸不行,除非把它原来的电池槽往外阔,要么就另想办法。
或者使用外接电源,或者想法配电池,又或者扔进垃圾堆。
如果有网友看见我写的东西,并且找到了替代的电池请说一声。
谢谢。
奥尼小音响D-505拆解

奥尼小音响D-505拆解
奥尼小音响D-505 由于电池充不满电,为了修理,遂把它拆解了。
下面是拆解步骤:用一根缝衣针,小心沿前面网罩四周,慢慢翘起,防止网罩变形,然后拿下。
随后,卸下前面板的八颗螺钉,小心拆下前面板。
卸下前面板时必须要非常小心,因为液晶屏数据线很脆弱;电源线非常细,扯断后,焊接有些麻烦。
还有电源开关也很容易损坏,我就是由于不小心把电源开关弄坏了。
焊下收音天线之后,就可以彻底分解了。
另外小音响中的电池容量比说明书中所介绍的稍小。
只有750mAH.
下面是内部的图片。
做工还是不错的。
标750ma估计也有点虚,这么小的电池。
经典惠威有源音箱拆解

经典惠威有源音箱拆解
惠威音响在国内的口碑还不错,近日入手了一部惠威M200MK2有源音箱,忍不住手痒,拆开来看看。
主音箱全图,酷酷的外形。
拆前级运放就从三个金色旋钮开始。
拆前级运放部分从三个电位器这里入手,三个金色旋钮直接往外拔出来,就看到图上的螺帽固定整个前级运放板,用深一点的10mm套筒能扭开螺帽,然后把低音单元拆下来后,就可以从里面拿出电路板了。
前级运放电路板,这是从后面拆了背板照的。
拆除后面的金属散热板后可以看到100W的环牛。
固定在金属散热板上的运放芯片LM4766T。
2只10000UF电容,不知道换15000UF有没有效果。
犹豫中。
低音单元上的标识。
拆出来的前级运放板,三个密封的电位器。
前级运放NE5532P,旁边可看到两颗红色的WIMA电容。
拆下来的NE5532P。
准备替换的AD827JN运放芯片,不知道真假,有了解的朋友告知一声。
OPA627BP及单转双转接电路板。
换上OPA627后的效果。
大体积的3.3UF电容来个特写,不知是否真货呀。
换上电容后的电路板。
整体效果。
华硕Xonar D1。
背面。
某蓝牙音箱图解拆机

今天闲不住把DOSS摩卡给拆解了,来给大家一饱眼福!
通过以上的拆解我们发现DOSS摩卡这款蓝牙音响的绝大部分体积被共鸣腔所占据。
音响底部的配重可以理解,但是共鸣腔侧面的金属配重就有些不理解了,而且我们从图中也发现这共鸣腔内的金属配重也已经
全部生锈,放在这里是不是有些不妥呢?还有一点就是麦克风与主板的连接线有些简陋,焊接点很容易脱落,如果能采用插头的设计会更好。
总之呢,个人觉得这款音响凭借其独有的外观和卓越的音质相信可以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作为音箱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扬声器单元(简称单元)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既简单又复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单元的工作原理似乎很简单,往复运动的振膜不停的振动,带动空气形成声波,似乎就这么简单。
但是它同时又是复杂的,譬如,假设有人忽然拿出一张图片问您,这单元是好是坏啊?恐怕这个还真不容易回答上来。
林林总总的扬声器单元要说出个好坏还真非易事
不过本文也没有让您一下子就能肉眼辨别单元好坏的妙方,只能先为大家揭秘这么个看似简单的单元,内部究竟是个什么样,各部件有何功能等等。
想进阶为音频高手的朋友,赶紧充电吧(本文参考王以真教授编著的《实用扬声器技术手册》以及网络上的一些素材以成文,特作此注)。
*特注:本文所引用的图片仅为帮助说明讲解内容,并非特指某款扬声器或某款扬声器的某部分是优秀的或劣质的。
扬声器的爆炸图(分解图):
将单元按照中轴及大致的装配顺序进行分解排列的说明图被行业人士称为爆炸图,上图便是典型的扬声器爆炸图。
下面我们将以锥形扬声器为例,为大家介绍电动式扬声器大致的内部结构。
锥形扬声器的特点及其内部组成:
锥形扬声器是我们最常的扬声器类型,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生产,而且本身不需要大的空间,这些原因令其价格便宜,可以大量普及。
其次,这类扬声器可以做到性能优良,在中频段可以获得均匀的频率响应,因此能够满足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常规听感需求。
最后,这类扬声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而其工艺、材料也在不断改进,性能与时俱进,这也令这两款扬声器能够获得成为主流的持续的原动力。
锥形扬声器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定型支片、防尘罩
2、磁路系统包括导磁上板、导磁柱、导磁下板、磁体等
3、辅助系统包括盆架、压边、接线架、相位塞等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逐一介绍锥形扬声器内部的主要部件。
最新扬声器内部解构:
具体到上图,根据序号,他们分别是:1.磁钢、2&4.磁体、3.导磁下板、5.导磁上板、6.盆架、7.定心支片(弹拨)、8.音圈、9.振膜+折环、10.防尘帽。
振膜:电动式扬声器,当外加音频信号时,音圈推动振膜振动,而振膜则推动空气,产生声波。
M7II的低音单元是一个指数盆
常见的锥盆有三种形式:直线式锥盆振膜、指数式锥盆振膜和抛物线式锥盆振膜。
漫步者R1900T06的低音单元采用了规律的褶皱改善分割震动的状态振膜在振动频率较高时,会出现分割振动,在振膜锥形斜面上增加褶皱可以改变分割振动的状态,如果设计得当,可以改善单元的高频特性,还可以增加振膜的强度及阻尼。
惠威M200MKII低音单元S5N振膜采用了PP材料
而材料最常见的是纸盆,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纸盆单元已经比较少见。
更多的则是采用了复合材料的振膜,这当中也有以纸盆为基础进行加工的振膜。
从分类来看,有纸基振膜、金属振膜、高分子材料振膜、复合振膜等。
折环:折环在扬声器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最基本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持振膜的振动,使振膜能沿轴向运动,而不能横向运动,它保证音圈也能在磁隙中轴向移动。
高端2.0大多采用橡胶折环
好的振膜应该能让振膜在振动轴向上具有较大的顺性,而在横向上具有较强的刚性。
在尽可能大的振动范围内令振膜的振动更线性。
并且它不应该具有明显的谐振和反相振动,质量也要尽量的轻。
入门级的单元常见的是泡沫折环
常见的折环材料有纤维+复合涂层材料、橡胶、发泡树脂和泡沫等材料。
定心支片:定心支片的英文名称为Damper,日文直译为“中心保持部”,国内也有其他称谓:“弹簧”、“弹簧板”、“弹拨”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定名为“定心支片”后逐步为音响界接受。
上图中,振膜后部,通过支架孔我们所能看到的土黄色部件就是定心支片,它的作用与折环相似,主要是要保持音圈在磁间隙中的正确位置,保证音圈在受力时,振动系统会沿着轴线往复运动,并防止灰尘
进入到磁隙中。
在扬声器发展的早期,磁体性能较差,此时扬声器的Q值相当大,为了抑制低频谐振,定心支片还有增加单元阻尼的作用。
土黄色部分为定心支片
好的定心支片需要有良好的顺性,相对适合的位移量,并且位移需要尽可能的保持线性。
材料方面,目前常用的是棉布材料和聚酰胺纤维,后者在线性性能、强度以及耐热性能上都会优于前者。
盆架:盆架是扬声器的辅助系统、支持系统,它的作用是连接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外圈还负责将扬声器固定在箱体上,并密封箱体。
材料方面,盆架有铁板冲压、铝合金压铸、增强型工程塑料等。
优秀的盆架需要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因为如果刚性不够,在障板与磁路系统间的盆架就相当于一个弹簧,如果发生共振,将会影响音箱的发声特性。
此外,在某些中频单元和高频单元中,会采用密闭式的盆架,此时的盆架相当于一个密闭箱体。
音圈:音圈的名称来自“通过音频电流的线圈”,因此简称“音圈”。
它是振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扬声器的心脏。
它的性能会影响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效率、失真、承载功率、寿命以及瞬态特性等。
音圈由绕线管(通常为纸或耐热塑料、铝箔制成)、绕线(漆包铜线、铝线制成)、压线纸。
引出线和引线组成。
在实际工作时,音圈不但起到驱动振膜的作用,在振膜与弹拨折环构成的回弹运动中,亦会产生电动势,起阻尼作用(音圈的设计、制作、选材等涉及较深的专业知识,在这里暂且打住)。
防尘罩:防尘罩又称防尘帽,它是扬声器振膜系统中的一个小部件,它粘贴在振膜的中心处,防止灰尘进入磁隙,影响高频性能。
上图的单元采用了锥形的相位塞改变单元的高频特性
防尘罩在振动时,成为振膜的一部分,特别对大口径单元来说,它所采用的材料会改变单元的高频特性。
为了令防尘罩即能适当透气,又能防尘,通常会采用布、毡、绢等材料制成。
而为了改变扬声器的高频特性,也有采用不同的扩散球(相位塞)来改变单元频响特性的做法。
而这样是否能够起到改善音质的作用就需要通过测量与实验才能考察了。
磁路系统:磁路系统为音圈提供磁场,令其能够随着音频功率信号而往复运动。
通常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磁钢外罩,这一点与弹拨、音圈很类似。
早年的扬声器由于永磁体无法提供足够的磁通量,因此有采用励磁电路,但是随着磁性材料学的发展,现在的单元已经基本都是永磁体磁路设计了。
常见的磁体分为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稀土类磁体三类。
铝镍钴磁体具有磁能积高、剩磁高的特点,但是由于钴的缺乏,价格高而逐渐被铁氧体替代;铁氧体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矫顽力大、对外磁场稳定,因此被广泛使用;稀土类磁体以钕铁硼磁体为代表,它的磁能积是铁氧体的十倍以上,缺点是易生锈和居里点低,目前这类磁体常见于耳塞耳机以及小口径全频单元中。
考察磁体性能的参数是磁通量,而针对于单元来说,磁路设计更涉及磁通分布均匀性、漏磁等问题。
为了改善磁体与音圈的相互动作特性,有些单元还在磁隙中注入磁流体,它的作用是热传导、音圈定心。
但是引入磁流体会产生明显的阻尼,使扬声器的机械振动系统Q值下降,对前沿上升特性不利,但对后沿下降特性却有利。
到此,我们已经将单元的重要组成部件讲解完毕,更进一步的资料欢迎大家查阅《扬声器实用技术》。
结语:有人说音箱行业的入门门槛低,这是对的,也有人说音箱行业的入门门槛高,这也是对的。
门槛低在于单以本文看,要做出一个扬声器似乎并不难,很容易就能让它发出声音,甚至如果功放得力,要多响便能有多响。
再配上箱体包装及内置功放电路,就能做成一个简单的多媒体音箱。
但是说它门槛高在,那是因为好音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心理学、声电学、材料学,并且目前并无完善的测量技术能够完全解释优秀声音的全部特点。
换句话就是说,即便我们能够掌握众多的音箱或者扬声器的声电参数,但是我们依然无法确定我们所生产的音箱产品是优秀或者不理想的,这其中还需要很多的经验及技术的积累。
多少顶级音响厂商浸淫数十年,方可名震当世便是佐证。
因此,我们并不看好一些随意介入多媒体音箱市场的做法,诚然毛利方面,多媒体音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做好,并对消费者负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选择产品的参考,令市场能够有一个良性的优胜劣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