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 鲁科版 11.3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案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案靳利云一、本章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教材突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前三节以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介绍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节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将多种类型的有机物的繁多性质和反应,以及合成与应用串联为有机的整体,实现对官能团和各类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认识和应用。

建立起结构、性质、反应、合成之间的有机联系,凸显有机化学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了解高考三、课程标准要求: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四、教学重点:1、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了解有机合成的应用2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四、教学过程一、基础盘点(二)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1、由性质推断(填写官能团的结构式或物质的种类)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其中、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

⑨遇FeCl 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

⑩能发生连续催化氧化的有机物是含有的醇。

比如有机物A 能发生如下催化氧化反应:A → B →C ,则A 应是,B 是,C 是。

2.由反应条件推断(1)当反应条件为NaOH 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的消去反应。

(2)当反应条件为NaOH 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的水解。

关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关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

关于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教案第一章:烃的含氧衍生物概述1.1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定义1.2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分类1.3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命名规则第二章:醇类化合物2.1 醇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2.2 醇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3 醇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三章:醚类化合物3.1 醚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3.2 醚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3 醚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四章:酮类化合物4.1 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4.2 酮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3 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五章:羧酸类化合物5.1 羧酸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5.2 羧酸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5.3 羧酸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六章:酯类化合物6.1 酯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6.2 酯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6.3 酯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七章:酚类化合物7.1 酚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7.2 酚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7.3 酚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八章:卤代烃8.1 卤代烃的定义和特点8.2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8.3 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第九章:胺类化合物9.1 胺类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9.2 胺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9.3 胺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第十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应用10.1 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0.2 烃的含氧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0.3 烃的含氧衍生物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醇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醇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因为它们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

醇类化合物的羟基可以发生多种反应,如脱水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醚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醚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本章的难点,因为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命名时需要根据醚的结构进行正确的命名。

学生需要掌握醚的命名原则,如识别主链、编号等。

三、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因为它们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

酮类化合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等,这些反应在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位和功能本节复习课是在学习了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全章内容,并与上一节进行了专项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设置的针对性习题课,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有机物的鉴别和除杂;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加深对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认识及性质应用,体会有机化学特有的魅力,体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广泛应用,激发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必须2第三章和选修5前三章的有机学习,已经掌握了有机结构特点、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性质及同分异构的书写,而且高二学生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能力已经初步完善并日趋成熟,但是基础知识存在不扎实,有机结构书写不规范,同分异构体书写不能有序思维等问题,这都是需要不断的规范和强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加深对醇、酚、醛、羧酸及酯的结构与性质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及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通过分析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含氧衍生物的相关性质的理解记忆及应用;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的书写。

教学难点:含氧衍生物的相关性质的理解记忆及应用;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的书写。

五、教学过程5. 某酯的分子式为C6H12O2,其转化关系如下所示:若A、C都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酯的可能结构有( ) A.3种 B.4种 C.5种 D. 6种提问:酯水解的两种途径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6. 分子式为C5H8O2的有机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有 ( )A.5种 B.6种 C.7种 D. 8种总结: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思维方式:分子式→不饱合度→根据信息提示确定官能团或者原子团的种类及位置。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掌握其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3. 烃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

2. 难点:烃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烃的衍生物的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存在和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和结构。

3. 课堂讲解:讲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分析烃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结构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 第三课时:分析烃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讲解烃的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3节烃的含氧衍生物学案鲁科版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3节烃的含氧衍生物学案鲁科版

第3节烃的含氧衍生物考纲定位 1.掌握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了解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考点1| 醇与酚(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考纲知识整合]1.醇、酚的概念(1)醇是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如醇、苯甲醇CH2OH。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1OH(n≥1)。

(2)酚是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最简单的酚为。

(3)醇的分类提醒:(1)醇与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2)—OH与链烃基相连构成醇,如;—OH与苯环直接相连构成酚,如。

2.醇、酚的物理性质(1)醇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①溶解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②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③沸点a.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b.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2)苯酚的物理性质①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②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_℃时,能与水混溶,苯酚易溶于酒精。

③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3.醇、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1)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CH3COOC2H5+H2O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中的氢原子活泼。

①弱酸性苯酚电离方程式为C 6H5OH C6H5O-+H+,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苯酚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常用于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③显色反应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理解其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3.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反应及条件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分类a. 烃的衍生物的定义b. 烃的衍生物的分类i. 饱和烃的衍生物ii.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2.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a. 饱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b.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3. 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a. 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b.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4. 烃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a. 烃的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b. 烃的衍生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c. 烃的衍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糖、脂肪、蛋白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与性质,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烃的衍生物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烃的衍生物的合成实验,如卤代烃的合成、醇的合成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的应用,如塑料、橡胶、药物等,让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doc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doc

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案篇一:烃的含氧衍生物教学设计01第一周第二课时课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1)(第一课时)篇二:烃的含氧衍生物教学设计03第一周第四课时课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1)(第三课时)篇三: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教学设计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教学设计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车琳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官能团,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知道官能团决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独有情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谈话讨论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一、醇醇类的官能团是羟基,它决定醇的通性。

2、分类按羟基数目分为、、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俗称,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消化甘油。

3、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饱和多元醇的通式4.物理性质(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的沸点远远高于。

(2)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

(3)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醇的沸点。

(4)1-3个碳原子的醇色中性液体,有气味,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4-11个碳原则的醇,状液体,溶于水。

12个碳原子以上的醇,色味蜡状固体,溶于水。

5.命名简单命名:丁醇:CH3CH2CH2 CH2OH新戊醇:(CH3)3CH2CH2OH系统命名:选择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CH3CHOH CH2CH32-丁醇二、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____ _或___ ,电子式为_____,官能团为______思考:①怎样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②怎样除去乙醇中的水?2.物理性质乙醇俗称______,它是一种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沸点是78℃,易挥发,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基础课时3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基础课时3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件 鲁科版

答案 (1)①② ③⑤ ④⑤ (2)④⑤ (3)③④ (4)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显 色反应
【总结归纳】
醇和酚的性质比较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苯酚
实例 CH3CH2OH
官能团 醇羟基—OH 醇羟基—OH
结构特 —OH与链烃基 —OH与苯环侧
点 相连
链碳原子相连
酚羟基—OH —OH与苯环直接相 连
B.C6H5CH2OH
C.C6H5OH
D.
答案 C
2.(溯源题)(2012·全国,1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 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判断正误: (1)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 ) (2)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 )
(3)1 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 L氧气(标准状 况)( √ ) (4)1 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40 g溴( × )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LK选修5 P57“交流·研讨”及其拓展, 对醇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进行了考查。
△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2CH3CH2OH+O2―C△―u→ 2CH3CHO+2H2O
浓硫酸,
170 ℃ ②⑤
浓硫酸, 140 ℃
①②
CH3COOH (浓硫酸、△)

消去
取代
取代(酯 化)
CH3CH2OH浓―17硫―0 ℃→酸CH2 ===CH2↑+H2O 2CH3CH2OH浓―14硫―0 ℃→酸 C2H5—O—C2H5+H2O
(1)与活泼金属反应;(2)取代反 (1)弱酸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烃的含氧衍生物考纲定位 1.掌握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了解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考点1| 醇与酚(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考纲知识整合]1.醇、酚的概念(1)醇是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如醇、苯甲醇CH2OH。

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OH(n≥1)。

1(2)酚是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最简单的酚为。

(3)醇的分类提醒:(1)醇与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2)—OH与链烃基相连构成醇,如;—OH与苯环直接相连构成酚,如。

2.醇、酚的物理性质(1)醇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①溶解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②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③沸点a.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b.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2)苯酚的物理性质①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②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_℃时,能与水混溶,苯酚易溶于酒精。

③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3.醇、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1)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SO 4△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中的氢原子活泼。

①弱酸性苯酚电离方程式为C 6H 5OH C 6H 5O -+H +,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苯酚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常用于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③显色反应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④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容易燃烧。

⑤缩聚反应制酚醛树酯。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醇、酚的结构及其性质(2018·泰安模拟)薰衣草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薰衣草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0H16OB.含有两种官能团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D.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A[分子式为C10H18O,A错误;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B正确;含有碳碳双键和—CH2OH,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C正确;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能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D正确。

]1.(2017·合肥高三段考)山萘酚(Kaempferol)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茶叶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

下列有关山萘酚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式中含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B.可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C.可与NaOH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D.1 mol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4 mol Br2C[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不含酯基,A错误;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醇羟基、酮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C正确;酚羟基的邻位、对位的H原子能被Br原子取代,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 山萘酚与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错误。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M和N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跟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量一样多B.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相等C.一定条件下,两种物质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D.N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4个C[M分子中的醇羟基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N分子中的酚羟基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故消耗NaOH的量不相等,A错误;两种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目相同而氢原子数目不同,故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生成水的量不相等,B错误;N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即可能共面的原子最多有18个,D错误。

]3.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1)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___。

(2)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

(3)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产物的是________。

【解析】能被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CH2OH”,②和③符合题意;能被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①符合题意;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类型不同,则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①符合题意。

【答案】(1)②③(2)①(3)①[题后归纳](1)醇催化氧化规律醇类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个数有关。

(2)醇消去反应的规律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

表示为(3)酚与溴水反应的定量关系酚分子中与—OH处于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以被—Br取代,而间位上的氢原子不可以被—Br取代。

命题点2醇与酚的同分异构体分析4.某些芳香族化合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和不显色的种类分别有()【导学号:95160384】A.2种和1种B.2种和3种C.3种和2种D.3种和1种C[同分异构体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色的有3种,分别为不显色有2种,分别为5.已知香豆素的结构简式为,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香豆素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使氯化铁溶液呈紫色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解析】根据题中条件可知结构中含酚羟基和醛基(—CHO)。

【答案】[题后归纳]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考点2| 醛、羧酸和酯 (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考纲知识整合]1.醛(1)醛是由羰基碳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醛基(—CHO),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O(n ≥1)。

(2)甲醛、乙醛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R —CH 2OH)醇――→还原醛(R —CHO)――→氧化羧酸(R —COOH)。

以乙醛为例在横线上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氧化反应:a .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b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 ↓+2H 2O ;c .催化氧化反应: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d .乙醛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生成乙酸,醛类可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②还原反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CH 3CHO +H 2――→催化剂CH 3CH 2OH 。

提醒:(1)醛基只能写成—CHO 或,不能写成—COH 。

(2)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碱必须过量且应加热煮沸。

(3)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5)醛的应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等行业。

②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用于种子杀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③劣质的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

④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提醒:几个定量关系(1)(2)2.羧酸(1)概念:分子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官能团:羧基(—COOH)。

(3)通式:C n H 2n O 2(n ≥1),通式可表示为R —COOH 。

(4)甲酸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①酸的通性: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COOH CH 3COO -+H +。

写出一个证明乙酸比碳酸酸性强的化学方程式 2CH 3COOH +CaCO 3===(CH 3COO)2Ca +CO 2↑+H 2O 。

②酯化反应:CH 3COOH 和CH 3CH 182OH 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 +CH 3CH 182OH 浓硫酸△CH 3CO 18OC 2H 5+H 2O 。

(6)乙酸乙脂的实验室制法实验问题3.酯(1)概念: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得到的产物,表示为可简写为RCOOR ′。

(2)官能团:或—COO —。

(3)常见低级酯的物理性质:具有香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机溶剂。

(4)酯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提醒: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酯的水解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增大。

[高考命题点突破]命题点1醛的结构、性质和醛基的检验1.(2018·昆明模拟)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不能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D[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醛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被还原,A正确;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醛基等,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正确;含有苯环、烃基,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2.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键线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导学号:95160385】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酸化后再加溴水D[A中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被氧化,B中先加溴水,醛基被氧化、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A、B错误;C中若先加银氨溶液,可检验醛基,但考虑到银氨溶液显碱性,若不酸化直接加溴水,则无法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易错防范]检验—CHO应注意的实验问题注意:当有机物分子中和—CHO共存检验时应先检验—CHO后,再用溴水检验。

命题点2羧酸与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2018·大庆模拟)分子式为C8H16O2的酯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 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氧化成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